『壹』 幼教们转型老年大学后,有的甚至两个月能回本
幼教转型老年大学后,部分机构确实有可能在两个月内回本,但这并非普遍现象,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转型成功的可能性
幼教转型老年大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教育市场逐渐扩大,老年大学作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因此,幼教机构转型老年大学,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教育产品和服务,确实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
二、回本速度的影响因素
市场需求:老年大学的市场需求是影响回本速度的关键因素。如果所在地区的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强烈,且机构能够提供符合需求的教育产品和服务,那么回本速度可能会更快。
教育资源:幼教机构在转型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将有效降低转型成本,从而加快回本速度。
营销策略:有效的营销策略能够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报名,提高机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加快回本速度。
运营成本:运营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回本速度。如果机构能够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如租金、人力成本等,将有助于提高盈利能力。
三、风险提示
虽然部分幼教机构在转型老年大学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回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机构都能取得同样的成功。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市场需求不足、教育资源短缺、运营成本高等风险。因此,幼教机构在转型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转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幼教转型老年大学后回本速度的快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决策。
『贰』 杨浦区老年大学在哪里
杨浦区老年大学在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2767弄2号。
电话:(021)65674173
附近公交站:平凉路军工路 、军工路平凉路 、平凉路定海路、 爱国路 、黎平路杨树浦路 、共青路联合仓库(轨道交通12号线复兴岛站)。
(2)转性期老年大学扩展阅读:
杨浦区老年大学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由区老龄办创办,面向全区老年人的办学机构。办学以来,从初期的8个班级,200多个学员,发展到现在130余个班级,4000多名学员的规模,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发挥他们的作用,也让学校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老年朋友。
在区老龄办的支持和关心下,从2014年起开始尝试转型,在普通教学班的基础上尝试分层次,分类型,鼓励学员成立学习团队,比如茶艺班分为文化普及班、茶艺班和茶艺表演队,一方面教授茶文化知识,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学员在校外的平台上展示学习成果。
『叁』 雷军建议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到底该如何帮助老人
雷军建议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帮助老人的方法如下:
第一:建立老年人学习中心,安排工作人员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是在逐步下降的,对于年轻人来讲特别容易接受和学习的新鲜事物,可是老年人就会特别难以理解,也学不会。所以说如果要让老年人也融入数字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导老年人善用手机,善用电子设备。毕竟电子设备的熟练使用是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基础。
所以给老年人灌输成功了这种观点,那么老年人在融入数字生活的时候,既可以享受到数字生活的便利,也可以避免上当受骗。毕竟老年人对于互联网世界一无所知,如果不能够让老年人保持警惕性的话,那么是很容易被骗的,这才得不偿失。
『肆』 他创办了一家“老人的”企业:让老人享受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开始盛行。
正在经历创业转型期的柴勇,选择以“互联网+养老产业”的模式切入市场,创办上海合勇信息 科技 公司,同年创办上海老友记智慧助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老友记”)。
“从长期角度而言,养老是一个很有需求的市场,但不能纯商业。”在他看来,情怀与事业相结合,是“老友记”运营和发展的一大特点。
在此理念下,“老友记”面向老人开展了三大业务。
首先,提供为老助餐服务。
“老友记”会365天早中晚不间断地为有需求的老人进行上门服务,对接合适的餐厅,提供安全营养的餐食,以老人认同的价格助餐。此外,“老友记”针对老人的特殊需求,已新增水果、药品配送及上门护理等便捷生活服务,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推出时间银行业务。
“时代在改变, 科技 可能使老人与 社会 疏远,但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投身老年事业,为 社会 作出自己的贡献。”柴勇表示,“老友记”在呼吁年轻人投身公益的同时,也在搭建自己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了时间银行。志愿者通过公益行动,可以获得技能培训、奖学金以及加入老友记民非组织等奖励。
服务体系方面,“老友记”将大学生志愿者输送到社区,教学高龄老人使用手机、有关互联网等与智能生活的问题;解决由于老人缺失动手动脑等文娱活动,从而导致认知症患者年轻化的问题。
另外,“老友记”为低风险但需要陪同就诊服务的老人提供陪诊服务,为志愿者提供专业陪诊培训,在为老人提供温暖陪伴的同时,也让老人受到更专业更安全的呵护。
最后,作为第三方,对为老服务机构进行评估。
“老友记”通过以第三方评估的方式,评估监管社区内相关养老服务机构,以达到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促进社区之间不同的养老服务机构对标学习,促进不同养老服务机构之间在服务内容的提供、环境的设置、服务人员的安排上不断改进完善,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让养老生活更美好。
除了上述三大业务之外,“老友记”还帮助解决、接待一些其他养老服务,如养老服务咨询、养老服务办理。
4年来,“老友记”也发展成为一家面向老年的,涵盖配餐、陪诊、老年大学等服务的 社会 企业, 公司会通过服务项目的盈利 ,继续支持非盈利公益组织进行公益部分的运营。
2018年,“老友记”每日送餐量超过200份 ,且对用餐的近2000 名老人进行了电话及上门回访,配送事故0起。
截至目前,“老友记”的客户涵盖上海35个街道镇、700 多个社区的5000多位老人,365天早、中、晚为有需求的老人进行上门服务,每年为社区提供近千场公益助老服务,参与的学生志愿者累积人数高达3万多名。项目曾获得政府引导基金的种子轮融资和2018年“社创之星”上海赛4强、2018年 芝华士有道全球社创企业大赛中国区10强、2018海棠花开杯创新为老服务大赛十佳创新项目、2018社创之星全国银奖、2018第五届综合为老服务大赛10强。
柴勇认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带动了诸多行业的发展,其中一个典型就是养老行业。越是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养老行业越有可能迎来高速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已达到10000亿元左右,且目前来看,我国的老年人人数已经超过一亿,然而养老行业分散且粗放, 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是无法盈利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供给端数量和质量的缺失,为未来的创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柴勇看来,这也给了“老友记”发展的机会。
“老友记”将自己定义为“基于15分钟养老生活服务圈物流体系的到家服务助手”,通过“融合餐饮+配送+公益+社区营造+标准化服务+垂直养老运营”这一套组合拳实现单点突破。
柴勇表示,“老友记”选择以新零售角度切入居家养老服务,使服务更具性价比,更是突破原有养老行业困局,通过实际案例已证明可复制规模化运作。
据其透露,目前“老友记”的收入来源主要来源配送费用的收入、帮助餐厅宣传和设计餐品的返点费以及医养企业的合作如推荐长护险等。 按照规划,“老友记”明年将覆盖40个街道且实现盈亏平衡。
目前,“老友记”正在筹备新一轮的融资,计划融资500万出让15%股份,主要用于营销推广与团队、产品以及品牌的升级。
在对现有的商业体系复制推广之后,“老友记”准备建立起细分领域区域第一的渠道建设,并且在一年内,重点在医养结合领域进行流量变现商业测试,新设医养事业部,走出上海,向多地区拓展。
编辑 | 吴晋娜
校对 | 王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