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从佛教的角度评价一个人不孝顺父母
净空法师---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够尽孝,佛以下的孝顺,都做得不够圆满,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1 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够尽孝,佛以下的孝顺,都做得不够圆满,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们要想把孝顺做到圆满,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的孝顺就圆满了。
3 经上讲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就充满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个世界,无论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听到,只要缘一成熟,什么叫缘成熟?你劝他念佛,他肯听、肯接受,这就叫缘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帮助他。
4 佛经里常讲“佛度有缘人”,生生世世家亲眷属,跟你有缘,你都能帮助他们脱离六道、往生不退成佛,这叫大孝,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对于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们都能够照顾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劝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为你自己的佛没学好;你要学好了,他们自然就会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学好,才能影响他们,所以自己要精进不懈,要有耐心,要坚持到底,机缘成熟的时候,他们会接受的。
7 如果你认真努力地修持,学佛之后跟没有学佛之前,判然是两个人,使你父母感觉到,你学佛之后,变得特别孝顺,对他们特别好,他们生欢喜心,对佛就会有好感。
8 万万不可以看到父母没学佛,一天到晚批评他、责备他,说他业障重,将来要堕恶道。父母听到你这个话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学,愈学愈不得了,愈学愈不孝顺”,这就错误了,你虽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错误,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他,让他很欢喜,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
㈡ 圣严法师答: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圣严法师在回答有关佛教是否不孝顺父母的问题时指出,确实有人基于僧尼出家的行为而批评佛教,认为这是大不孝。这种观点源于偏狭的家族观念和宗法思想,但事实上,佛教对孝顺父母的教导在经典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明确表示父母的恩情极大,即使割肉养父母也难以报答。他强调,孝顺父母与供佛的福分无异。在五分律中,佛陀甚至教导罗汉弟子毕陵伽婆蹉,即使已经出家,也应尽心尽力奉养父母。
中阿含鞞婆陵耆经中讲述了一位贫苦工人难提波罗因奉行佛法而选择不出家,以奉养双目失明的老年父母。佛教虽提倡出家离欲,但并不强制,且在戒律中规定,若父母不允许,则不能出家;若父母贫穷无人奉养,出家者仍应尽心奉养。
尼陀那卷四中亦提到,即便出家,在父母处也应供给所需。这些教导明显表明佛教并非反孝,而是极度崇孝的。
佛教的孝道观念超越了俗世的“无后为大”的观念,认为孝顺不仅限于今生的父母,还应扩展到过去和未来的无数父母。佛教徒应首先孝养现生父母,然后才能去布施、放生和供养三宝。
在佛教观点中,庆祝生日实际上是不正确的想法,因为这一天是母亲的难日,应当用来特别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不是为自己庆生。若父母已故,则应通过布施、放生和供养三宝来纪念,以此功德回向父母,不仅能植福延寿,还能避免造成生命的杀戮。
㈢ 如有一人不孝父母,导致父亲自杀上吊而亡,请问大德高僧,这在佛教里应该有怎样的果报
按照因果律来讲,导致父母上吊的人有杀生罪。不孝父母,反而弑父弑母者,得五无间罪,当堕阿鼻地狱。如果在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大力忏悔,并且一心向善,同时布施,念佛,放生,斋僧,以种种方式回向父母,能让他们免受轮回的苦报,同时自己也能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㈣ 佛教认为,不孝顺的人没福,那么,愚孝的人会不会有福
愚蠢的孝顺是很多行为组成的,不纯粹,果报是有好有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