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生两个儿子的家庭,父母大多偏爱小儿子一家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只能认真完成任务,遵守规则,用完美的表现来争取糖……懂事的孩子,总是乖得让人心疼。”在传统眼光看来,孩子懂事是很大的优点,但很多被贴上“懂事”标签的孩子长大后并不快乐。
懂事的孩子,跟着姥爷夜里睡在瓜窝棚里看瓜,他让姥爷先睡,他玩着手机到半夜的时候跟姥爷换班,其实姥爷一夜都睡不踏实,到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呼呼睡着了,因为孩子白天太累了,那么多的香瓜西瓜都是孩子跟妈妈搬运到路边。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看来,真正的懂事是懂规矩,懂得体谅人,为他人着想。当然,孩子小时候是完全不懂事的自然人,规则习得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不适应。但懂事未必就是压抑自己。孙宏艳直言,现在“听话文化”确实存在,坚决要求孩子顺从是违背孩子天性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老师要教育引导孩子懂社会规则,但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家长懒惰——只为自己省心,压抑了孩子天性。调查中,55.9%的受访者直言,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长。
“我们只知道自己曾经被打了一顿就‘老实’了,顺应父母的心意就‘安全’了,我们从来没被讲过道理,我们却要对自己的孩子讲道理。我们真是苦兮兮的一代。”但刘思宇内心无比坚定的一点是:想有比我们更好的孩子,就要成为更好的父母,学会正视自己,表达愿望,真诚友善地和他人相处。然后才会拥有真正懂事的孩子,而不是“懂父母”的孩子。
❷ 为什么有的娘家只认儿子不认女儿
1、重男轻女的思想:许多父母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认为男孩能够延续家族血脉,是家中的宝贝,而女儿则被视为负担,期望她能嫁入豪门以资助家中的儿子,为其购车购房。
2、排斥女儿的归属感:娘家人不愿意接纳女儿回家,无论是女儿想要回家蹭饭还是家中遭遇变故,娘家人总是不闻不问。
3、高额彩礼的索要:在女儿出嫁时,娘家人常常向男方索要大量彩礼,但这些彩礼并不会留给女儿,而是用于自家的儿子或其他用途。同时,为女儿准备的陪嫁也十分稀少。
4、忽视女儿在婆家的困境:当女儿在婆家受到不公待遇时,娘家人不但不站在女儿一方寻求公道,反而可能会责怪女儿给家里带来麻烦。
❸ 有些老人,哪怕晚年享了女儿的福,依旧只想把利益留给不孝的儿子,为何
她母亲去世后,她跟她哥哥也彻底成了仇人,几乎不来往了。后来,她才知道,为什么她母亲快要去世的时候,非要回自己哥哥家。因为她母亲存了一笔钱,要在临死前,留给自己的儿子。
她说,自己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心已经都不会疼了。她只觉得自己的亲妈生养了自己,自己也养了她的老,彻底谁也不欠谁了。
至于想念和亲情,她说真的没有了。
都说母女情深,可这两对母女到最后,已经彼此没有一丝情分了。她指望了女儿,女儿也养了她,但没有成为善缘,却成了怨怼。
关于老人的养老,真心想说:现在女孩子们都如此独立,养老机制也逐渐完善,老人真的别再重男轻女了。公平对待你的每一个孩子吧,唯有公平,才不至于老无所依。也唯有公平,才不至于兄弟姐妹之间,因为分配不均而彻底成仇。
你的女儿养了你,你却怨了她。你的儿子没养你,你却依旧处处为他着想。
这女儿的心,真的如寒冬腊月的雪,入骨三分寒。
❹ 为什么很多父母都喜欢儿子.而不喜欢女儿.是偏心吗
你好,不是不喜欢女儿。
而是养儿防老的老观念作祟。
因为儿子不养就是不孝,女儿不养没人会说什么。
作为父母也不会向女儿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