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生算术题,算哭多少人
一道很简单的小学数学题,竟然算哭了无数长乐人,你敢算一算这道小学数学题吗?
从儿时的“1+1=2”开始,
我们一生都在做着无数的算术题。
上学时,
算术题是必须完成的作业和考试;
工作后,
我们开始计算着收入,计算开销;
结婚生子后,
我们又开始算多少钱可以养家糊口,
该为孩子存多少钱可以让他过得更好。
可你最终有没有算过,
自己还能陪父母多久?
◆◆◆
这是一组残酷的数据
根据新浪的调研数据显示,工作后,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超过30天,20%的人陪伴时间不足30天,24%的人陪伴时间仅有7至9天,而22%的人陪伴父母的时间竟然不到7天。也就是说,进入职场之后,66%的人常年在外,不能陪伴在父母身旁。
◆◆◆
这是一道残忍的亲情计算题
你每年能回家几天?
除去吃饭睡觉和应酬的时间,
每年你能真正地陪伴父母几个小时?
如果父母还能健健康康地活30年,
这30年间你们还有多少共处的时光?
◆◆◆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结果
如果你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么你很幸运,你还能陪伴父母很长时间。除去应酬、上班、睡觉等时间,你平均每天能陪伴父母4小时,一年大约能陪伴父母1460小时。
而在异地工作的人群中,许多人只能在过年时回家。过年假期一般在7天左右,除去往返耗时、外出访友、睡觉等时间,实际上一年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大约在24小时左右。
这道「亲情计算题」,让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猛然意识到,原来未来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少之又少。我们总以为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浪费,然而现实却是如此地残酷...
◆◆◆
这是一段心酸的回忆
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10个月,
在妈妈的怀抱中呆了两三年,
在妈妈的手里又是五六年,
在妈妈的眼里十几年,
然后,
我们用余下的几十年活在妈妈的耳朵里...
想想自己从呱呱坠地,只会哇哇啼哭,
到喃喃学语叫出第一声爸妈,
再到第一次光着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
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学校,
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
第一次离开父母去远方求学...
我们一直在爸妈的心里,
可却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爸妈不是为了给我们全部好的一切,那么花费在我们身上的钱他们都可以环游世界了。
看完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有点感动,有点想哭,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父母付出了很多。可是我们又为了父母做了什么呢?你留意过父母的变化吗?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父母不再想要天天洗澡;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他们不再爱出门;
如果有一天......
那么,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老了!
有一种爱叫“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一种爱叫“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有一种爱叫“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但是有一种来不及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所以从现在开始,无论你多忙,趁老人还在,就多回家去看看,哪怕打个电话、唠唠家常。不要等到一切都来不及的时候才后悔!
快过年了,都回家吧!也许从你离开那日起,父母就早已在心里默默算起你下次归来的日期。
B. 这辈子,你能陪父母的时间,有多久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不在一些特定时刻永远感受不到这句话的意义,以及背后的无奈。 ――编者按
前两天有朋友说起一件事,他老家有很多人专门骗老人的钱。骗钱的套路大家都熟,开一个保健品的店,免费为老人提供保健知识讲座,经常去的老人隔三差五还能领到一桶油、一袋米的礼品。工作人员对到来的老人体贴、温情,给予亲生儿女给不了的关怀和陪伴。
一两个月后,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开始推销各种昂贵劣质的保健品。老人们纷纷上当,孩子们苦劝不听。
朋友希望我能写篇文章,叫醒糊涂的老人。这真的是难为我了。抓骗子,我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权力,最多骂几句,屁都没用。揭露真相,劝说老人,亲生子女都做不到的事情,我更是束手无策。何况,我实在是不忍心。看看过得还不如一条哈巴狗的中国父母,连一句责备的话我都说不出口。
薛忆沩写了一本书叫《空巢》。书中讲述了一个80岁的老母亲遭遇电信诈骗后饱受煎熬的一天。
顺带也讲了一点这样的保健品诈骗。
主人公是这样的生活状态:“我啊,不仅孩子们已经远走高飞,老伴也已经撒手人寰,我仅有的妹妹也在千里之外的北方。没有亲人陪同我过周末,甚至没有亲人一起过春节。我属于‘真空’级‘空巢’老人。”
她有儿子,定居伦敦:“最近一段时间,我与儿子通电话的时候都很想知道他下次什么时候回来。他总是说还没有安排,还没有安排。等他有安排的时候,我还在这个世界上吗?我已经有三年没见过我儿子了。”
她有女儿,住在纽约:“她不但不理解、不同情、不支持,还要横加指责。这就是我自己的女儿,我自己的孩子……”
她遇到了卖保健品的小雷:“她那么细心,那么体贴,她将我当成自己的母亲。那种细心和体贴带给我的幸福感让我淡忘了自己的孤独和处境。我好像不再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空巢老人’了。”
老人生病了,送她去医院的是小雷。医生问是她的女儿还是儿媳妇。她回答医生:“哪里会有这么好的儿媳妇啊。”小雷向她推荐保健品,她照单全收。“不管小雷向我推荐的那些保健品和器械对我的身体有没有用,它们都能够给我带来幸福感。因此我的钱花得痛快、花得开心、花得心甘情愿。想起来真是荒唐,我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从来没有给我带来这种做母亲的幸福感。”
小说里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父母的写照。他们和骗子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明明知道钱花得不值,明明知道一切温情都只是假象。他们依然心甘情愿上当。他们不是老糊涂了,他们只是需要那一点假象来麻醉自己,熬过一天又一天的孤独。他们希望自己还活着,而不只是在等死。
这是谁的错?
又是谁的悲哀?
在三年前,国内有几家大型调查机构,针对25-50岁,收入中等的群体做了一个调查发现:63%的人每年和父母团聚的次数少于3次;这些人每年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平均为78小时,即3天6小时。怎么解读这组数据?假设你今年30岁,父母55岁,且能长命百岁。在剩下45年的时间里,你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146天,不足半年。
咱们的父母能长命百岁吗?恐怕难。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结果:
• 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超过了50%;
• 有超过65%的老人觉得心灵孤独;
• 70%以上的老人缺少陪伴,觉得生活不幸福。
在孤独中饱受煎熬,他们如何能够长命百岁?就算长命百岁,又有何意义?
这是三年前的数据,今天的形势恐怕更不乐观。
如果你的父母现在50岁。从今天起,你每天陪伴他们,在他们的余生里,你们相伴的时间,大概就是他们陪伴你直到你大学毕业的时间。如果你很忙,每年只能回家看他们1次,每次1天。那这一辈子,你陪伴父母的时间总计剩下1个月。如果你回家的时间是春节,七天假期,除去来回路上时间各1天,剩下5天分秒不离地陪在父母身边,这个时间将延长到5个月。1个月也好,5个月也好。试想,这一辈子,和父母相伴左右的时间仅仅剩下这么点,作何感想?
也许他们和我们之间有代沟,很多话题聊不到一块儿;
也许他们终其一生,也没给我们一套房子;
也许他们没有让我们所谓赢在起跑线上;
也许……
看到这个数据,这一切是不是都该忽略不计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此生,见一次就少了一次。
好不容易见了,就多点耐心吧。
据说季羡林老先生曾经八年没有回家看望老母。接到老母亲病危的消息,他日夜兼程赶回去,却只见到一副冰冷的棺材。邻居的老太太告诉他,母亲临终前有两句话告诉他:
第一句: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来。我真后悔当年让你出去。
第二句:这几年我日夜想着你。这种痛苦,是你无法想象的。
季羡林听完,趴在母亲的棺材上痛哭不止。
后来,他写下散文《永久的悔》:“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前面提到的《空巢》,书中有这样一个桥段:80岁的老母亲和出租车司机闲聊。得知司机原来奔波在外,后来因为老父亲得了肠癌,决定回家开出租车,陪伴父亲。
老母亲随后感慨:“我知道我的孩子们如果没有进过国内外名牌大学,如果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而不是在伦敦和纽约的大公司工作,我会有多么失望。可是现在,这个出租车司机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失望。”
所有的父母开始都想尽一切办法将孩子送走。所有的孩子都去了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忘了回巢。年老的父母独守空巢。找时间,找机会多回去看看吧。就看在他们曾经那么努力将我们送走的份上。是作家,也是心理医生的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孝心无价》:“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尽孝,好像不用着急。明天不晚,将来也行。
恰恰是这种不着急,让我们忽略了岁月正在一点点剥夺父母的年华。等我们着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
三亚的离退休干部树某有一套政府分的福利房。自从退休以后,树某一直独居。为了照顾老父亲的起居,孩子们雇了保姆唐某。七年以后,树某因病去世,孩子们发现父亲在生前立了一份遗嘱:将价值近500万的房产赠与保姆唐某。遗嘱有三亚公证处的签章,一切符合法律程序。
孩子们不服气,将保姆告上法庭。儿子们的理由很简单:我们才是你的亲生儿子,她不过是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保姆。还是我们花钱雇的呢!老父亲的理由更简单:七年的时间,是保姆陪伴了自己的日日夜夜。不是子女,胜似子女。
孔子说:“……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
宠物皆有养,不陪,还不如宠物。
很多人觉得每个月给父母打几百、几千块钱,就是尽孝了。
很多人花钱养宠物,每天还抽时间出去遛狗、遛猫,却很少陪伴父母。
我们的父母,活得还不如有人养的一只哈巴狗。这话虽然略显粗糙,可是仔细想想现实是不是这样的。这辈子,我们不能陪父母太久,如果错过,这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再也没有了。
我后语:我们总是给父母承诺、给自己承诺:你等我衣锦还乡,你等我荣耀归来,给我时间证明我爱你,可是当我们终于归来,父母是否还在……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家就没了。趁着我们年轻,趁着我们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吧!
C. 人生算数题,算算自己陪父母的时间有多少
我们还能陪父母多久看完这道计算题大家都哭了
你爸妈的生日你知道吗?他们穿多大码的衣服鞋子你知道吗?你有没有算过你真正陪他们的时间还剩几天?他们的内心世界你了解过吗?哪些小细节让你感觉父母确实在慢慢变老?怎么样看待陪伴的意义?诸如此类,第一个问题就难到我了,我只隐约记得父亲的7月份,母亲的是10月份,具体时间真的不知道,也没有算过自己还能陪他们多少年。平时忙着工作,忙着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了解过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很羞愧,想到他们从小到大为我的付出,想到小时候的一些事,让我觉得无地自容·····
小时候家里很穷,在我读小学3年级的时候,家里穷的连我50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离开学只剩下10天了,还没有筹到,我妈坐在田埂在直叹气,我爸也在旁边埋头干地里的活,农村的孩子都早熟,我知道没钱交学费就自告奋勇的跟他们说,我去跟隔壁的林婶婶那借吧,我爸直瞪眼,小孩子家懂个屁,读好你的书就行了,瞎操心啥,我也就不吭声了,到了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爸兜里攥着50块钱回来了,我爸的笑容止都止不住,跟我说,你有学费了,这下不用担心没钱交学费的事了,这件事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爸当年为了50块的学费跟人低三下气的借钱,现在想起来还是感觉鼻子酸酸的,后来好不容易熬到我上大学了,家里刚好有点钱,就给我交了学费,当时我弟弟也在上高中,学费虽然不贵,但是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小到大,虽然家里没钱,但是不管多穷,爸妈从来没有委屈过我,不管我要什么他们都会尽力满足我。我们应该感恩自己的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的成长成人成才乃至成家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们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自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开始,从第一声啼哭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再到后来进学校学习,到出来工作,父母陪伴着我们人生的每一步,我们应该跟父母说声谢谢。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觉得父母是不会老去的。时光会一直都停留在他们三四十岁的年纪,仿佛他们一直都会那么强悍着存在在我们的生活里。其实不是他们没有老,而是你没有仔细去观察,你有没有发现当年一根白头发都要叫你拔掉的父母,现在已经不叫你拔了,当年长了一条小细纹都大呼小叫的母亲,已经很久没有抱怨过她脸上的皱纹了,干脆利落的他们现在手脚越来越慢,每次看到这些场景,我都觉得很心酸。所以只要有空,我都会回去陪他们聊聊天,吃顿饭也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要的并不多,只要你多陪陪他们,他们就很开心了,不要用工作很忙,应酬很多来当做借口,在忙也有空闲的时间,想想你父母多少岁了,还有多少年可以陪他们,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你陪伴他们的时间就更少了,我觉得那句话很对,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作为子女,我们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坚强,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因为有些遗憾一旦发生,就来不及弥补了。、
别让爱来的太迟。
D. 上班族的我们,都有时间陪父母孩子吗
我在北京上班已经5年多了,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我觉得每年都很愧对我的父母。
因为出门在外面不能陪伴自己父母中秋节和父母的生日,感觉对不起父母,不能陪伴父母!
E. 作为80后,你还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还有多长时间
我在外地打工,平时经常加班,就很少给父母打电话,一般几个月打一次电话,一聊就是1个小时。总感到有说不完的话,明明很想跟他们在一起,为了生活却要奔赴他乡,一年到尾就见几天,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见到他们,但我会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