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预防老年痴呆新药

预防老年痴呆新药

发布时间:2025-05-10 00:54:56

Ⅰ “神药”还是“骗局”,为何GV-971一上市就惹争议

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一款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于11月2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上市。在此之前,中国邮政发行的《科技创新(二)》纪念邮票中,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GV-971即被列为第四张内容。

为何这款新药的上市会引起如此热度?从1901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医生首次报告一例51岁脑功能渐进性衰退女患者,到1907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皮林将此病症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100多年过去了,尽管科学家们已确定沉淀在神经元中的特殊物质为Tau蛋白,但其确切原因仍不明晰。

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严重影响记忆、认知力和思维判断力,全球已有超过4800万患者,且每年以30万以上的新发病例增长,每3秒新增一个新病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阿尔茨海默症的危害愈发明显。

尽管全球仅有5款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且临床获益不显著,攻克这一世界医学难题多年来一直难以实现。GV-971的成功上市,不仅填补了抗阿尔茨海默领域17年来无新药上市的空白,更满足了众多病患的临床急需用药期待。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的相关报道中,支持者表示在约800例AD患者中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出“稳健且一致性的认知功能改善”。此外,辉瑞老年痴呆病临床专家、CTAD大会主席Rachel Schindler, MD和美国克利夫兰脑健康中心Jeffrey Cummings, MD均对此药给予了高度评价。

GV-971的成功,不仅让临床医学专家看到了希望,也展现了研究的新方向。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邓钰蕾医生表示,这项研究主要采取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经过半年的临床验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作为临床医生,邓医生期待能增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较量中一个有力的武器。

尽管全球AD药物研发失败率高达99.6%,但GV-971的出现使得临床医学专家看到了希望。这款药物的市场潜力巨大,对全球病症患者影响深远。不过,药监局给予其“有条件批准”,意味着上市后需继续进行药理机制研究、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以及完善寡糖分析方法,以确保其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实践对实验室研究的转化充满期待,以解决临床未解之谜,但临床环境、患者反馈同样重要,是创新药的试炼场。只有通过临床实验的长期观察,才能确定这款药物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足够有用,以造福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Ⅱ 阿司匹林真的能预防癌症吗

阿司匹林是何药?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它就是大家感冒咳嗽、头痛身热经常用到的,除此之外,还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老年痴呆、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它被称为“世纪之药”,是药圈里的“全能王”,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而近年来它又被认为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防癌保健品,甚至有国外专家提出“一天一个苹果,一粒阿司匹林”的说法。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及改善预后,真的吗?

近年来很多研究纷纷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及改善预后,真是“旧爱新欢”,喜上加喜。

下面一起盘点几大权威证据:

1、早在 1995 年《新英格兰》杂志上报道了一个关于阿司匹林与女性中癌症风险的研究。从1984~1992 年,在 551,651 人次的随访中,每周持续服用两次或更多次阿司匹林片的妇女与无服阿司匹林组对比,在持续使用阿司匹林 20 年后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风险(RR:0.56,95CI:0.36-0.90, P= 0.008);而对于短时间使用(5-10 年),效果不明显。

2、在 2012 年《柳叶刀》杂志刊登了一个关于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对癌症转移风险的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17,285 例试验参与者中,平均随诊 6.5 年,有 987 例患有新的实体癌。每日服用阿司匹林(每天≥75mg)降低了癌症远处转移的风险(所有癌症HR :0.64;腺癌HR:0.54;其他实体癌HR:0.82)。

阿司匹林在初次诊断时降低了腺癌转移风险(HR:0.69),并且开始随访后无转移患者的转移风险(HR:0.45),特别是结直肠癌患者(HR:0.26),在诊断后或在诊断后仍然进行试验治疗的患者(HR:0.31)。

该团队也做了另一个研究表明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癌症死亡率(OR:0.79)——服用阿司匹林20年可明显降低胃肠道癌症死亡率(HR:0.65)。

3、在 2016 年《JAMA》肿瘤杂志上刊登了一个关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总体癌症风险的研究。选取两项美国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护士健康研究和卫生专业人员后续研究,共有88,084 名女性,47,881 名男性,随访长达 32 年,其中有 20,414 例女性和 7,571 例男性患癌症。与非正规使用相比,常规阿司匹林使用轻微降低整体癌症风险(RR:0.97),而明显降低胃肠道癌的发生率(RR:0.85),特别是结肠直肠癌(RR:0.81)。与较低风险相关的常规使用的最短持续时间为6年。

50岁以上的人中,与未接受内镜筛查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每10万人年中33例结肠直肠癌发生(PAR,17.0);与曾接受内镜筛查组比,亦可预防每10万人年18例结直肠癌发生(PAR,8.5 )。但常规的阿司匹林使用与乳腺癌,晚期前列腺癌或肺癌的风险无关。

4、在2017年《Breast Cancer Research》刊登了一个关于常规和低剂量阿司匹林,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和乳腺癌的预期风险的研究, 结果显示:服用NSAID组可降低乳腺癌风险(HRR:0.84),而激素受体阳性/ HER2阴性亚型的妇女中,HRR更明显(HRR = 0.80)。使用三种或更多种“其他”NSAID片剂与乳腺癌风险较低有关(HRR = 0.79)。表明了每周服用三片或更多片低剂量阿司匹林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还有不少研究证实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不同程度降低前列腺癌、胰腺癌、皮肤癌、肺癌等的发生风险。当然也有部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预防癌症的效果很微或者无意义,至于阿司匹林如何降低癌症的机制尚未明确。

因此,近年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首次推荐50岁至69岁的成年人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可谓一举两得。把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癌症推向高潮。

预防性用药并非人人皆宜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虽然阿司匹林是神奇的药,但是还是有很多副作用。无论是用于一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是尝试性用于癌症,阿司匹林的副作用、禁忌证及注意事项都要知道,以免发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悲剧。

副作用摸底(参考药品说明书):

1、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

2、较少见或罕见的有:

① 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服药患者,年龄与危险成正相关;

② 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或哮喘;

③ 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④血尿、水杨酸反应和肝脏损害。

这些人要慎用:

1、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史者;

2、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如严重肝损害、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低凝血酶原血症等;

3、哮喘、鼻息肉综合征、对阿司匹林和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禁用;

4、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5、50 岁以下(除了心脑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及 70 岁以上的人群不宜用,出血的风险会随年龄而增大。

注意事项:

1、预防性用药建议小剂量天(75~150mg);

2、早上服用,餐后30分钟,忌空腹服药;

3、尽量选择肠溶片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4、幽门螺旋菌阳性者首先因该根除幽门螺旋菌,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避免同时服用增加胃酸的药物;

5、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三餐规律,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少熬夜;

6、养成观察大便的习惯,如发现大便颜色发黑,或近期出现烧心等症状,尽快去医院就诊。

如何看待流言蜚语中的防癌食品、药品?

随着肿瘤相关知识的普及,大家经常听到啥啥会致癌的,啥啥可以防癌的,包括官方的和民间偏方;也会听到有些东西吃得好是防癌,吃不好又是致癌。让大众觉得一头雾水。相信随机问100个人都100种不全相同的防癌致癌的说法。究竟这些信息可信度有多少?

肿瘤形成因素复杂,确实有确切的致癌食品药品,但远没有流传中那么多,再加上,致癌因素也需要时间长期积累,才可能致癌。至于防癌食品药品,一时又红薯、大蒜防癌,一时又西兰花、胡萝卜防癌;一时说灵芝防癌,一时又说二甲双胍防癌,现在又说阿司匹林防癌。

很多也只是某些食物可能存在某些防癌成份,即便有些在动物实验研究中也被证实有一定的防癌作用,但对人体是否也一样具有防癌作用,还缺乏确切的科学依据。

有些也仅是通过流行病学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某些食品药品有利于减少癌症发病率和改善治疗的预后,至于作用机制大多是不明确,利弊分析未完善的,盲目应用是不靠谱的。

科学猜想最终会在争议中和时间考验下真相大白的。阿司匹林是已造福人类上百年的“老药”,合理规范的使用,要趋利避害,至于普及到癌症防治,未免过早,现仍需进一步验证研究,也许有一天脱颖而出,成为防治癌症的“新药”,大家拭目以待。

Ⅲ 原研药银杏内酯B注射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

总投资达1.4亿元的国家一类新药“银杏内酯B注射液”研发项目,已经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该药品将取得新药证书并正式上市。这一药品是由风行发展集团旗下的广州市花城制药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合肥工业大学共同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银杏内酯B注射液是广东省的重点创新项目。银杏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自上世纪90年代起,银杏制剂一直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天然药物。银杏内酯B单体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脑缺血、脑老化、老年痴呆症以及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疗效。然而,由于银杏内酯B的提纯难度大,工业化生产更为困难,我国在银杏叶药物研发方面起步比国外晚了二十多年。
专家介绍,中风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多种并发症的特点,因此也被称为“三高一多”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WHO组织调查,在全球57个国家中,死于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占到11.3%,我国死于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心脏病和癌症,位居三大死因之首。
参与临床试验的单位包括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十三家机构,总计试验案例达到1260例。实验结果显示,银杏内酯B具有广泛且确切的药理作用,能够改善脑血管循环,增加血流量,激活脑组织代谢,防止缺血缺氧和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改善周围动脉栓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品对于治疗缺血性脑病,包括急性缺血性中风和脑梗塞,具有显著效果。

Ⅳ 国内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究现状盘点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性痴呆症,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成为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脑组织内老年斑、脑血管沉淀物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中国老年痴呆患病率约为6.6%,且增长迅速,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痴呆患者将达到2000万,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AD领域,药物研发失败率高达99.6%,号称“研发黑洞”。已上市的主要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阻断剂、M受体激动药、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药和代谢激活药。这些药物只能轻微地减缓认知症状和行为异常,对至少一半以上的AD患者效果不明显。

2019年,绿谷制药的甘露特纳胶囊(九期一,代号GV-971)获准上市,作用机制是重塑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细菌氨基酸型神经炎症,从而抑制AD。但该药上市后引发争议,质疑其可能的造假、临床试验周期过短、效果评估依据不充分、药物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

2021年,美国FDA批准了Aβ抗体Acanumab上市,但因其上市基于脑内淀粉样斑块清除这一替代终点,而非痴呆评定量表,引起争议,美国多地卫生系统、医疗机构拒绝使用该药,也未得到商业保险公司的支持。2022年,这款药物的全年销售额仅为480万美元,Biogen也撤回了该药在欧洲的上市申请,解散了销售团队,商业化非常不顺利。

好消息是,2023年,一款无争议的Aβ抗体Lecanemab获FDA批准上市,是继Acanumab后Biogen开发的第二款Aβ抗体,Ⅲ期临床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市场预测会快速放量,成为重磅炸弹级产品。

国内AD新药研发现状盘点如下:海正药业研发的AD-35,是多奈哌齐的改构,作用机制类似,也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抑制金属诱导的Aβ聚体的形成,并解聚已经形成的Aβ聚体。先声药业/Vivoryon与Vivoryon达成合作,获得SIM0408(PQ912、varoglutamstat)等药物的大中华区权益。恒瑞制药的SHR-1707推测为Aβ单抗,但对不同Aβ形式的亲和力与Acanumab有差异。广州喜鹊医药研发的MN-08是美金刚的硝酸酯衍生物,使DA受体发生亚硝化反应而进一步降低NMDA受体的开放。卓凯生物研发的AD新药05061是一款抑制遗忘分子Rac1的化药。安立玺荣开发的EI-1071是一款CSF-1R小分子抑制剂,潜在可用于AD或其它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日馨医药开发的RX01、RX04等分子针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博芮健制药的BrAD-R13是一款TrkB激动剂,通过改善神经调节作用避免神经元死亡。宁丹新药开发的盐酸美可比林(SCR-1693)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可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s),并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索元生物有两款AD类新药,分别是DB109、DB105。

总的来说,尽管AD领域仍然面临研发难题,但国内药企正在积极寻找突破点,开发新靶点和新机制的药物,以应对AD的挑战。不过,这些产品最快也处于临床Ⅱ期阶段,成功或上市尚需时日。

阅读全文

与预防老年痴呆新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女孩的父母老了过得怎么样 浏览:703
养生堂如何调理体寒 浏览:396
孝顺父母我能行作文 浏览:378
社保没交够十五年就到达退休年龄 浏览:365
老年人考虑事物钻牛角尖怎么办 浏览:434
为什么父母总是伤害孩子内心 浏览:605
如何缓解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 浏览:244
老年人颈肩 浏览:465
昆山有没有50岁的工作 浏览:112
怎么父母离异的孩子 浏览:561
老人头痛看什么科室 浏览:669
老人吃什么长寿药 浏览:459
湖北企业退休涨工资 浏览:83
老人喊腰疼怎么回事 浏览:39
中老年人血糖正常范围 浏览:172
公司养老保险是退休金吗 浏览:974
2019年东莞老年大学报名时间 浏览:117
宽叶不死鸟什么季节嫁接长寿花 浏览:920
河北省最新退休年龄最新规定 浏览:644
入职前去医院体检要多久 浏览: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