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疑似有老年痴呆病怎么办
母亲被确诊五年的李蓉蓉说:「我妈妈的大脑出现了乱码。」她的母亲在谈话中经常停顿,因想不出合适的用词而生气。患者的情绪和个性也随之改变,变得迷惑、多疑、抑郁、惊惧或焦虑。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和家人,谁在熬?[1]
这是一场和疾病进行的漫长而艰辛的马拉松,通常的持续时间是 5~10 年,参赛者多是 65 岁以上的老人和他们勉力支撑的家人们。跑道的终点没有鲜花和掌声,持续的过程中泪水多于汗水。这种病症有着一个广为人知但并不友好的名字——老年痴呆症。
医学界一直试图扭转这个不友好的称谓,恢复它原本的学名阿尔兹海默病,但收获寥寥。
智力退化,尊严跌到谷底。这种疾病缓慢而痛苦地带走一个人的认知、思考和行动能力,患者无法正常说话、
吃饭、找到回家的路。
病人和亲人,谁在熬?一位家属说:「十年了,我没有好好睡过一个午觉,我的梦想就是睡个踏实的午觉。」
痛苦不仅来自身体上的劳累。丈夫不再认识妻子、母亲认不出女儿的模样,精神上的打击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阿尔兹海默病,太多的误解依然存在。人们一次次提起它,只是将它作为人体衰老的自然现象。更遗憾的是,它常常与「痴傻」「疯癫」这样带有耻感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这种疾病无法治愈或逆转,等待医学突破的过程充满焦虑。患者无法言说,家庭独尝苦果,他们隐身于大众,却经历着真实的病痛与折磨。
根据《柳叶刀》的数据,2010 年中国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高达 569 万人。国内的研究人员按照老年人口比例和发病率推测,目前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超过 800 万。
800 万庞大数字的背后,是 800 万个家庭的隐痛。
我们探访了多个患者家庭、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专家、专业照护者、养老机构以及提供家庭支持的 NGO。他们得出的共识是:希望这些隐身的家庭被看见、被照亮,人们可以像谈论感冒一样谈论这种病症。
你是谁?
王成儒的房间里,镜子用报纸糊了个严实。客厅的 46 寸液晶电视也被一块台布盖住。这个家里,所有可以成像的东西都被藏了起来。
倘若王成儒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一个头发花白、眼神涣散、皮肤松弛的老人,他会大喊起来,并用手边可以抓到的任何物品砸向镜子,「破老头儿,破老头儿,你是谁?」
这是王成儒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第四年。
「他看见(镜中)自己不接受,怎么是这样一个苍老的人呢。」女儿王戈悦说。
生病前,王成儒定期染发。他是位医生,注重个人形象,也喜欢拍照。照片中的他,黑发从额间向后梳拢,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现在是春天,但是他的脑袋里还是笼罩着阿尔茨海默病的沉重雾霾。这是一个大脑被侵袭的过程,直到大脑皮层出现广泛而弥漫性的萎缩,像一个干瘪的核桃仁。这也是一个记忆被破坏、精神被撕裂的过程。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起初会忘记重要的约会或活动。他们可能忘记自己在哪里,又是怎么到那儿的;随着病情发展,阅读变得无比困难;他们可能在经过一面镜子的时候认为其他人在房间里;他们会把东西放在不适当的地方:把电熨斗放在冰箱里,或把手表放在碗中。
母亲被确诊五年的李蓉蓉说:「我妈妈的大脑出现了乱码。」她的母亲在谈话中经常停顿,因想不出合适的用词而生气。患者的情绪和个性也随之改变,变得迷惑、多疑、抑郁、惊惧或焦虑。
王成儒的病情一直在发展。尽管按时就诊服药,他的能力还是依次被破坏:他思考的能力、吃饭的能力、走路的能力、书写的能力、系鞋带的能力、想起自己名字的能力……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只有叫他「王大夫」才会回应。
王成儒和妻子潘桂云有三个子女,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后,他们与二女儿王戈悦生活在广州。
王戈悦怀孕的时候,父亲已经病重。只要家人劝不住,他就会站在阳台上,对楼下经过的行人开骂。亲家母前来看望怀孕的戈悦,却成了王成儒在家里追骂的「敌人」。
Ⅱ 我有个姨夫快70岁了,老年痴呆很严重,什么事情都会忘记掉,讲话很会胡说八道,该怎么办是好
在70岁老年痴呆很严重的话,那么当然会忘掉很多事情,这个时候一定要对他们多多关爱,才能够控制一下病情。
Ⅲ 急求:老人今年72岁 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 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胳膊 腿 僵硬,嗜睡....请问该如何治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心理疾病。是指那种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脑器质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原因
一般说60岁以上的人机体逐渐进入衰老,脑组织也开始萎缩,因此,生理功能也自然地减退。如果这中间还伴有其他引起脑组织衰老和萎缩的诱发因素,则更促使脑组织衰变的功能减退。脑组织的器质性病变,若在其他因素刺激下,就有可能出现精神障碍。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老年性痴呆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高。
引起老年性痴呆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衰老。脑组织的衰老、萎缩、变性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基础,这也许就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道理。另外,外界因素的作用,如感染、中毒、遗传、精神刺激等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功能减退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的进入老年不患老年性痴呆,而有的人却患了老年性痴呆的原因。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9100多万,老年性痴呆大约有600万,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老年性痴呆临床表现
老年性痴呆发病于60岁以上,女多于男(1.5∶1),早期多表现为敏感多疑,狭隘自私,主观固执,不顾他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草率马虎,墨守成规,难于熟悉新的工作。有时性格暴躁,情绪不稳,也有的行为幼稚,好似顽童。渐渐生活懒散,不爱整洁,不修边幅,食欲减退或饮食无度,白天睡眠,晚上失眠,呈睡眠倒错。由于患者年迈,常不引人注意,以后逐步出现明显的智能减退,记忆障碍,其中最明显的为近事遗忘,后对远事亦遗忘,严重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住址,不认自己的子女,常有虚构。逐渐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均发生障碍。情绪迟钝或易激惹,缺乏羞耻感,或出现幼稚性欣快。少数患者出现兴奋,或有片断荒谬的妄想与幻觉。妄想多为被害、自责、疑病、被盗、贫穷或夸大妄想。痴呆进一步发展,幻觉妄想消失,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去控制,多死于继发性感染(褥疮、肺炎)和衰竭。
治疗
老年痴呆症,病位在脑,病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多脏功能紊乱。临床以本虚标实多见,无论临床证情如何多变,肾虚髓少是其主要病机。补肾填髓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根据这一治法,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该症常以:生地、熟地、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茯苓、仙灵脾、女贞子、山药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兼脾虚湿浊不降者,加黄芪、石菖蒲、法半夏等,兼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牛膝等;兼水火不交者,加川连、肉桂、夜交藤等;兼血瘀者,加桃红、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等。治疗常能收到满意效果。例治王某,男,66岁。1991年10月就诊,述离休后几年来,在家无所事事,情绪不畅,初起头晕头痛,不寐健忘。近年来出现性格改变,记忆力衰退,计算力下降及定向力模糊,经常出门不能识路返家。经行头颅CT检查,提示大脑萎缩,就诊时患者由家属陪同并代述病情。见患者消瘦,表情呆滞,行动迟缓,舌质偏红边有瘀点,脉沉细偏数。辨为肾虚精亏血瘀。治拟补肾生髓佐以活血。药用生地15g、熟地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仙灵脾10g、女贞子10g、紫丹参10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5g、泽泻10g、茯神10g、川连5g,服药20剂,症状明显改善,继续加减服药2月余,同时嘱患者调节情志,参加一定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患者自觉症状逐渐消退,记忆力和计算力增强,并逐渐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随访2年病情无反复。
老年痴呆症的预防
老年痴呆症逐年增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命,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种种困难,而且老年性疾呆至今尚无确凿可靠的治疗方法恢复其认识功能,因此,积极预防本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虽然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已知道一些危险因素对导致痴呆的形成和促进其恶化有重要影响。所以,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痴呆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1,控制血压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老年性痴呆也有影响。因此,有高血压者,必须有效地控制血压,应选择长效降压药,使血压在24小时内控制在有效水平且较少波动。
2,治疗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可影响脑血液供应,诱发痴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应积极治疗心脏病,预防痴呆的发生。
3,控制血脂、血糖及血液粘滞度
高脂血症,糖尿病、高粘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影响脑灌流量及代谢,诱发痴呆的发生。因此,必须长期将血脂,血糖、血粘控制在正常水平。除用西药外,还可以用丹参,山楂、首乌、葛根、草决明等中药。
4,清除氧自由基
老年人由于衰老及动脉硬化等疾病,体内可产生多量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起损伤作用,导致痴呆,因此,可服用维生素E和补肾活血中药“醒呆饮”该药补肾填精,益脑醒神,能清除自由基,是治疗痴呆的良药。
5,提高免疫功能
免疫调节紊乱或免疫功能低下对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中药精力沛,益尔血有较好的提高、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如果能严格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就能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或阻滞痴呆的进展。
Ⅳ 老人70多岁,失去记忆,是不是老年痴呆症,能治疗吗
问题分析:
老年痴呆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是静悄悄的疾病,没有痛痒等明显症状,早期只是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症状,很多病人误认为这是正常的衰老,以致就诊率极低,常使病人错过有效治疗机会。据最新统计,天津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总患病率为5.22%,80岁患病率达15.9%。据估算,全市现有10万痴呆老人,每年新增近1.8万至2万人。但仅有2%的家庭带老人进行了正确的治疗,其他家庭的痴呆老人吃的大都是营养药,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意见建议:
老年痴呆症可以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口服奋乃近,脑灵素,可以静脉注射脑活素。但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彻底治疗。
Ⅳ 老人患上老年痴呆时,有哪些症状是特别明显的
老年痴呆在医学上又称之为阿尔兹海默病,阿尔兹海默病起病隐匿,可呈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功能减退和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很显然老年痴呆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先是记忆力衰退,刚刚做的事忘了,刚刚说的话忘了,那时以为他赖皮,后来,问一句话重重复复,问到我们都烦了,他还继续问同一句话,一次收到一个快递,他捧过来问我是啥。
说过的话马上就忘了。有时在说话的时候无法找到正确的词语来形容,而且会经常性的絮絮叨叨。我还发现在我父亲得病初期特别敏感,多疑等。一是多沟通,不要使其孤单独处。二是多理解,多点尊重,不要看不起。三是多动脑,尽量促其动脑增加脑子活跃度。
这种症状是老年痴呆发作前的重要征兆,很多老年痴呆的患者初期都曾有过记忆力衰退的情况,并且这种衰退的速度非常明显,无论一件事被告知了几遍仍然会马上就忘记,甚至对于人名和长相的记忆功能都会衰减。65 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症,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中国的患病率为4.8%。
Ⅵ 老年痴呆症前兆表现有哪些
老年痴呆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如果想要诊断自己是否有认知障碍,你可以搜索一下六六脑语言认知康复系统,这个系统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医疗级康复软件,里面有专业的测评可以帮你了解自己的认知情况,预测痴呆风险,祝好。
Ⅶ 老年痴呆发病的年龄
老年痴呆发病的年龄多数在65岁以上。以下是关于老年痴呆发病年龄的详细解答:
主要发病年龄段:老年痴呆主要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老年痴呆患病率约为3%7%,且女性略高于男性。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到85岁以后,每34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可能患有老年痴呆。
发病危险因素:老年痴呆的发病不仅与年龄相关,还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包括低教育程度、不良的膳食习惯、吸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高血糖、高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血管病因素等。这些因素可能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老年痴呆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了解这些发病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预防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