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老年痴呆折磨亲人

老年痴呆折磨亲人

发布时间:2025-07-31 21:39:06

① 最漫长的告别:阿尔兹海默症

01

最近在看《急诊科医生》,第一次听说有人把阿尔兹海默症称为“最漫长的告别”,这是我听过所有疾病名称中最好听的一个。

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现在常见的老年性痴呆。早期的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下降,不能像常人一样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断。中期则为视觉空间能力下降,不能独自在户外活动,容易变得急躁不安,后期的时候,病人严重记忆力丧失,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肢体僵硬。

我对于阿尔兹海默症也算是有相当的了解了,因为我舅舅是在63岁的时候患上了老年痴呆。这足以让我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舅舅出生于1950年,由于姥姥年轻的时候家里太穷,所以逃难逃到现在的家庭。姥爷去世的早,姥姥独自一人撑起了整个家。舅舅是家里的老大,当时到了结婚的年龄,却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给耽搁了。就这样,等到我妈结婚之后,舅舅依然是那句话,不着急......

直到最后,他始终是一个人。

02

最陌生的至亲,最漫长的告别。

2013年到2016年这期间,他度过了对于他来说最漫长的三年。

中间有一次走丢了,当时只知道他出去的时候说走一圈就回来,我们也没太在意。因为这是他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围绕着附近的庄稼地走上一圈。而且出门的时候是清醒的。一直到午饭的时候都没有回来。我们就开始急急忙忙的寻找,想尽了一切办法,到了晚上还是没找到。他一个人不认识路,从来没离开过家,而且神志也不太清醒,这可怎么办。

等到第二天下午,我们接到当地派出所的通知,说找到了舅舅。我们赶到派出所看到他的时候,那种心情真的是又高兴又心疼,高兴的是总算找到了,心疼的是看到他蹲在墙角那种畏惧周围的眼神,心里瞬间难受了起来。那一刻舅舅是清醒的,哭着对我妈说了句:你们怎么不找我?我去地里转了一圈,看见那谁给我打招呼我就跟着他走了......,我妈也跟着舅舅哭了。

事后得知,是邻乡的村民看到了他,并把他送到了当地的派出所。

03

因为家里忙,妈妈没时间的时候,是我和妹妹去照顾舅舅,当我给他洗脚的时候,我问道,舅舅你知道我是谁吗?他看了看我笑着说:咦,我咋会不知道,你是我妹妹啊。

他把我当成了妈妈,每次问他,他都说是我妈。其他人却一个也想不起来。

直到去年11月份,我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双十一买给他的帽子和手套却一直在路上......

也许他把所有人都忘记了,但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亲人之间的感情却一直存在。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不仅对自身有着折磨性的痛苦,同时还考验了家属。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他。关爱老年痴呆症患者,正确认识这个病,不歧视,不孤立老年痴呆症患者,让他们的晚年不孤独,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周围人温暖的关爱。

② 家属的风险与困扰 - 新闻报道“老年痴呆症老人将别人打伤”的观察(2)

        浙江省某养老机构内“养老院八旬痴呆老人殴打同院老人,并致其残疾”事件最终走上了法庭。法院判定熊姓老人和养老院都有责任,双方按照比例承担赔偿。养老院觉得自己很冤枉,打人的是熊姓老人,为什么养老院要担责任?杨姓老人一家更委屈,好好的住个养老院,落下了十级残疾。打人的熊姓老人自己反倒是很快忘记了这件事,反而是他的家属,非但要承担赔偿责任,更因为养老院和被打老人家的强烈反对,他们不得不从新寻找可以接纳老人的养老机构。

        他家的遭遇并不是个案,从行业调查和媒体报道来看,在各类养护机构里生活的过程中,频发的各类伤害事件,不停的将已恢复了正常生活秩序的家庭和家人拖进现实。今天我们就主要谈谈住在养护机构中的老年痴呆症老人,主要会从哪些方面带给家庭和亲人的冲击和困扰。

一、法律风险

        如熊姓老人的情况,当老年痴呆症老人在养护机构中因为带给他人和环境造成伤害后果时,由于老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他的法定监护人,也就是老人的子女亲属,就要为其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了。从责任的承担程度上说,相对于没有老年痴呆症,具有或部分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老人所造成的伤害赔偿后果,从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老人本身的赔偿支付能力来说,老年痴呆症老人所造成的后果,则和小朋友一样,由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全部承担。这往往让家属和亲人们猝不及防,甚至无力承担。

         2018年,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华东某市一家养护机构发生的事:一位路易体氏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因为幻觉问题,导致其将同屋居住的一位老人从床上拖拽了下来,令其头部着地脑部受伤,成了植物人。巨额的治疗与赔偿,令家属和养老机构都陷入的困境。伤人奶奶的家属家境一般,实在无力支付,而养老机构也属于老旧、低收费机构,支付能力也有限。所以这件事“闹”了三年多,伴随着伤人奶奶唯一的儿子因为心肌梗塞猝然离世,暂时告一段落。虽然伤人的奶奶并不是主观要伤害人,但客观上,腔如这三年来受害人、受害人的家庭、养护机构,包括伤人奶奶的儿子,都经历了巨大的压力、折磨,乃至于心力交瘁。

二、生活困扰

        笔者在2021年的夏天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先生和我们约好到爱卜圆粗知介护中山项目去咨询入住事宜。原本上午见面,但到了傍晚,老先生依然没有到。笔者以为是不是今天不来了,正准备下班的时候,老先生到了。一聊才知道,老先生的母亲在珠海的一家养护机构住了半年多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养老院几乎天天打电话给他,一会说影响别人休息了,一会说拿人东西,还掐其他老人了。总之老先生和养护机构都接近崩溃了。

        老奶奶是阿尔茨海默型老年痴呆症的晚期,晨昏颠倒完全不认识人,白天昏昏欲睡,到了晚上就到处找人、喊人。身边的人都不认识了,看谁都是陌生人,总觉得别人要害她。

        老先生说这段时间天天提心吊胆,看到养老院的电话心里就发毛,这半个月已经开始失眠,整天人都是懵的,今天迟到也是因为昏头昏脑的胰岛素打多了,结果刚开车出小区,就低血糖了,开着车冲上了公交站台,所幸没有伤到人。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家属与养护机构之间,往往有较多不满、不理解,这多数是因为老人在机构当中频发的异常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避免和正确的处理,使得养护机构和家属之间消磨互信、累积不满所导致的。而这一切,最终又会加到家属的头上,继而导致家属虽然把老人送去了养护机构,但实际上并不省心,也不省力,生活依然是混乱无序。

三、家庭重压

        2019年,东莞型镇的一位额颞叶型老年痴呆症的爷爷,在入住养护机构不到十天的时候,因为骚扰护理人员,以及在公共场合出格的表现性行为,令到养护机构坚持要将老人退回其家中。老人的儿子和家人商量,实在不行就先接回来,没想到家庭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老人儿媳妇反对最强烈。这位女士跟我们说:家公性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多少年来,一家人吃着饭,自己就能掏出来,搞三搞四的。家公因为是额颞叶型的老年痴呆症,有性亢进的问题。一家人吃着饭,自己就能掏出来,搞三搞四的。全家人一开始的尴尬和惊慌用她的话说就像掉到粪坑里一样,她作为儿媳妇又是最尴尬的,也不好怎么说,毕竟也要照顾她丈夫的感受,她说最让我恶心的是,老人折腾完了,弄的衣服裤子的乱七八糟,还要他来收拾。原想着好不容易送出去了,这才刚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正常日子,现在又要从新回到暗无天日的世界里。她说:“我都五十几岁的人了,好不好意思,丢人不丢人真的没所谓了。但我就是不能面对这件事了。

        我们对此深度理解,很多的家庭的感受和这位儿媳妇是一样的,在经年累月的照料老人,与之朝夕相处的时候,并不会有太多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一旦老人离开,家里人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之后,面对再次重新再回到从前,他们才真的觉得正常的日子多么珍贵,也真正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无法接受过去的生活了。

        所以,我们走访和了解的情况是,当老年痴呆症老人在养护机构因为“搞事情”,面临被退回时,很少有家庭会欣然接受老人再次回到家中,并且面临老人有可能回到家中这件事的事情后,家属和亲人的不理解、不接纳、不面对,家庭内的矛盾和压力,都会增加很多。

        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额颞叶型、血管型、路易体型、阿尔茨海默型、亨廷顿型、阿尔兹海默型)老人被送到了养护机构,家庭和家属依然得不到放松,甚至风险更大、更困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下一篇文章带大家来了解。

③ 老年痴呆、精神障碍的妈妈,让我无所适从

我妈有偏执型人格障碍,还没到精神病的级别,但也十分闹心。

我对:“我真的回忆不出,除了生了我,她还哪里爱我,哪里为我着想。”深有体会!!!!
我爸说我妈在家搞“精神暴力”,我觉得也很贴切!

我还是建议你把它交给医疗机构,因为如果病态的话,你依靠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她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我妈妈的状况已经多次证明,想感化她,那绝对是个妄想!她的思维方式就是扭曲的,你对她好,她也会误会成其它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恶毒原因。

我咨询过心理医生,医生说,这种病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正常人不一样,你不能按照正常人的价值观去说服他,你只要一提出跟她价值观有冲突的观点,就算是一种刺激,刺激积累到一定水平就是一次“发作”,发作一次之后大概3-5天才能完全平息。因此,控制“发作”是很重要的,控制发作的途径就是避免任何冲突,不要跟她掰哧任何细节问题。她说什么就是什么,说煤球是白的也别理她,就让她说去呗。

我真觉得除了送医疗机构,没有更好的方法。我特理解你希望老人过的好,但人过得高不高兴,是心理问题不是物质问题,她这种心理状况,你让她住故宫、吃神仙餐,她也照样不念你好、不领情、不觉得舒服。

交给医疗机构的话,至少她人身安全有保证,能接受正规的治疗,你也能免受精神折磨。

④ 瘫痪老人拖垮一家人我是真实案例母亲瘫痪在床经济只有支出不能上班还要付劳力或金钱小孩上大学嗊哪个幸酸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说明自古对这种事情大家就比较没有办法,比较无奈!
我一个朋友的母亲北关区50多岁的李阿姨,每到周五下班,就要赶往殷都区安钢东路的父母家中,这是她“值班”照顾母亲的日子。李阿姨有6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五,最大的大哥也已经60多岁了。
李阿姨的母亲今年87岁,前年的一次骨折,让她卧床在家,去年突发脑梗,成为了失能老人,生活无法自理,几个子女轮流照看,一人一天排班。虽然请了保姆,但是老人坏情绪反复发作,保姆也不愿意一天天彻夜照顾老人,所以只能兄弟姐妹几个来照顾了。
老母亲去年出院时,医生叮嘱了在家一是需要按时使用主管医生交代的药物,防止头部病情复发,二是需要多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如洗头、洗脚、及时清理大小便等,还需要勤翻身,防止褥疮的出现,三是多让患者坐起来,跟患者勤沟通,避免长时间平躺造成抑郁,毕竟瘫痪病人的心理非常脆弱,四是如果有条件需要到医院康复科或康复中心,做针灸,推拿及现代康复功能训练治疗。
时间一长,几个儿女有些支撑不住了,为了方便在家照顾母亲,李阿姨的二哥让儿子从网上买了一张护理床,用起来确实比较方便,但是买回来没用几天不是这个地方坏了就是那个地方坏了,还不够来回折腾,后来也干脆不用了。他们都是年过五旬的人,平时还有工作要做,晚上为了照顾母亲,隔两个小时就要起来一次,根本休息不好,尤其是李阿姨二哥,还要回家照顾小孙子,身体确实吃不消。家里请的保姆也不是24小时全职护理,每天8个小时,工资待遇不输白领,白天在家只负责看好老人即可,就这样时间久了保姆也受不了,逢年过节还需要额外送红包,在这种情况下,兄妹几个还生怕给保姆提供的待遇不够好,留不住人家,现在为失能老人找一个保姆太难了.......保姆如果在走了,兄妹几个肯定也要累倒一大片;
向这种家庭现状又有多少家庭面临同样的问题呢?
那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中国尚未广泛开展失能鉴定与评估工作,到底有多少失能人口也没有官方统计数据,广泛被引用的是全国老龄办在2016年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报告中提到的数据:2016年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人人口的18.3%;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句话正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现实,具体来看,具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长期照护病床一床难求。
去养老院,这是大多数失能家庭的第一想法,但现实中却很难实现。
从2017年统计结果来看,我国至少有1000万失能老人需要长期照护床位,最保守估计继续的服务床位数是565万张,但目前还不到130万张。
第二,护理人员一人难求。
没有送失能老人去养老院,就只能请护理人员,但这一条却更难实现。
央广网消息,按国际惯例,每3位老人就需要1名护理人员,以我国4000万失能老人为基数测算,护理人员需求约1000万人,当前,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匮乏,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不到10%;在现实中,撇开普通家庭难找护理人员的问题,连专业机构也难找护理人员!据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5年对上海民办养老机构调查显示,有92%的民办养老院遭遇招工难题。
作为养老问题中的艰难部分,失能老人护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关乎人性、财力、能力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复杂问题了,随着平均年龄的延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概念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古话说“养儿防老”,但当一个近七十岁的儿子,要长期日夜照顾一个九十岁的失能老人时,也不禁会让人为之捏一把汗:照顾者也已到老年,实属难矣。
要解决养老问题中的最大痛点,首先离不开的还是“政策”二字!

⑤ 奶奶可能患了老年痴呆,因为行动略不方便。给她请了24小时阿姨。可她每天都骂阿姨,说胡话。怎么办

我爸爸也一样,以前脾气超好,现在经常感觉没有一件事是随他心意的,不管做什么,总是感觉我妈是错的。
我找我一个朋友了解过,美国每年投在每个老年痴呆患者身上超100万美金,但是没有显著效果。
所以,你奶奶的病没有更多办法可以医治,只能靠你跟家人的耐心、讲道理、有事事先知会她知道并且取得她的理解。当然,对她无理取闹的行为,有时候需要说不。不过,要是你拿她当病人,就不会对她的过分言行太过在意了,也不会再因此不开心。
试着跟保姆也聊下这事吧,让她别往心里去。
下边附上老年痴呆的症状,供参考。

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
记忆障碍近期记忆减退,不能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后对往事也发生遗忘,严重时连家属姓名、自己年龄均不知道,甚至出现胡言乱语。

思维和判断困难思维贫乏,缺乏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减退,分不清主次,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不能胜任原来熟悉的工作。

语言障碍在自发言语中,明显的找词困难是首先表现的语言障碍。随后对常用物品名称和朋友的名字也出现命名不能,或与此同时出现错语。

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碍,不知道今天是几号,自己现在何处,外出经常迷路。

人格和行为异常性格改变表现为变得自私、狭隘、对人冷酷无情;情感淡漠、行为退缩、兴趣缺乏、意志衰退,无主动性和进取性,注意力涣散或变得急躁、多疑、顽固、易怒和冲动。

行为异常表现为整天呆坐,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或无目的外出,流落街头,夜间无故吵闹而影响家人休息。

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人而异,其病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记忆力下降,工作能力下降,丢三落四,刚刚走过的路就记不住,情绪不稳,易发怒,攻击性增强,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但还是保持着独立生活的能力。

中期记忆力下降严重,无法胜任工作,近期发生的事情几乎记不住,刚刚吃过的饭都会忘记,连年月日都不记得,甚至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都回忆不起来,判断力、理解力、计算力都明显下降,严重时不认识朋友,甚至不认识亲人,或无目的东走西逛或捡拾废物,肢体活动不灵活。病人除吃饭、穿衣及大小便还可以自理外,其余生活均靠别人帮助。头颅CT检查可发现脑萎缩,脑电图可见慢波增多。

晚期极度明显的痴呆状态,表情呆滞、淡漠,多卧床,无法进行正常谈话,语言支离破碎,有的走路不稳,东倒西歪或肢体挛缩。病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头颅CT检查广泛脑萎缩,脑电图可见全面的慢波。

⑥ 老年痴呆跟情绪有关吗

经过岁月的洗礼,步入老年后,往往会少了几分青壮时期的辛辣和犀利,多了几分宽容与平和,人会变得温和而慈祥。然而,我们也会发现,有一些老年人原本性情温和,但近年却一反常态,小心眼、脾气大,甚至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暴跳如雷。神经内科专家指出,老年人的情绪、性格突然发生较大变化,这很有可能是阿尔海默茨病(俗称老年痴呆)的最早期的症状!

情绪大变,闹得全家不得安宁

家里如果有一位老人患了阿尔海默茨病,那么全家人都不得安宁。

刘女士的母亲今年67岁。一年半以前,刘女士发现母亲出现记忆衰退的迹象,说完一句话,转身就忘了。后来还变得话很少,表情较为淡漠,与以前判若两人。全家人都以为是因为父亲的离世,母亲在精神上受打击过大,才出现这些症状,也就没往疾病上考虑。

但后来母亲一些“奇怪”举动越来越明显,比如以前喜欢看电视、做一点家务,现在坐不住,回到家一会儿又要出去,不让她出门,就会大发脾气。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不依不饶,比如菜里放少了油,就能对儿媳妇骂上两个钟。更让家里人担心的,由于记忆力下降,她已经无法从照片上准确辨认出亲戚的名字。经过医生测评,诊断其为“阿尔海默茨病”(老年痴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伯荣指出,老年痴呆有很多表现,比如记忆力下降、逻辑混乱、情绪抑郁、暴躁以及方向定位等能力丧失。不过,这些都是依靠临床症状和神经科量表进行测评,常常带有主观判断,大多数量表对轻度病情患者的敏感度较差,会遗漏大部分轻度病人。

现在国际上有一种新的方法确诊阿尔海默茨病,即抽取脑脊液进行活检,检测tau蛋白以及β淀粉样蛋白。通过这些蛋白的检查,能够在患者还没有出现明显记忆下降的现象时,或刚开始出现情绪变化就能确诊,从而把阿尔海默茨病的诊断时间大大提前。

并非只是智力下降,还会致残

有人以为,患上了“老年痴呆”后,也没什么危害,顶多就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多一个人照顾病人而已。而周伯荣却指出,这是对老年痴呆的误解。实际上,老年痴呆的后果是严重的,已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残疾和不能独立生活的主要原因。

老年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疾病一定会缓慢进展,一开始只是情绪、性格等发生变化,接着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降低,说白了就是智力水平越来越低,严重的只相当于3-5岁孩子的智力。

病人如果不接受治疗,3-5年病情会变得较为严重,病人变得呆滞、长期卧床(蜷缩状)、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常因褥疮、肺炎、骨折、泌尿系统感染、营养不良等而死亡。因而,专家称,老年痴呆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及早治疗,尽量延缓病情进展

在我国,阿尔海默茨病患者超过700万人。严重的智力衰退和语言能力障碍等导致患者交流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还因精神行为异常而“无情地”折磨亲人和照料者。

周主任认为,对轻度的患者,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痴呆症状或延缓痴呆进展。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若在老年人刚刚出现情绪变化的时候,就能及早发现确诊,并且及早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推迟进入疾病的严重期,比如70岁发病,及时治疗,患者80岁才进入严重期。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子女不同父母住,因而有时候忽略了老年人的情绪、性格的变化,直到出现明显的痴呆状态,表情呆滞、淡漠,无法进行正常谈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时候才到医院就诊。

目前,治疗阿尔海默茨病的药物有很多种,积极治疗老年人轻度的认知损害,这是守住阿尔海默茨病的第二道防线。

tips

痴呆病有很多种

在临床上,痴呆病有很多种,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主要的痴呆类型,占痴呆病的50%左右。剩下的还有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痴呆、酒精性痴呆、梅毒感染所致的麻痹性痴呆。而有些痴呆病是可逆的,通过治疗完全能够治愈。因而,在老年人开始出现记忆力大幅度下降,且有行为异常和思维异常的表现时,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就是老年痴呆,而应该到医院确诊。

扩展阅读:
一、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饮食
自由基是痴呆症的祸根。现代科学证明,消灭自由基的有效物质,主要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及硒。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集中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中。

含维生素E较多的食物有:腐竹、黄豆粉、豆腐干、素鸡、黄豆、腐乳等豆类制品,以及杏仁、生麦芽、葵花籽油等食品。含β-胡萝卜素较多的食品有:胡萝卜、甘薯等;鸡肝、鹅肝、猪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每百克均超过4900毫克。

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有利于避免常见的早发性痴呆。富含B12的食物有:香菇、大豆、鸡蛋等;叶酸丰富的食物是:绿叶蔬菜、西红柿、牛肉等。

降低饮食热量,可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因为低热量饮食可诱发一种保护脑部不受这种疾病侵害的蛋白质生成。

微量元素的摄入也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胆碱缺乏是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卵磷脂是大脑内转化为乙酰胆碱的原料,补充卵磷脂可使乙酰胆碱增加。含有卵磷脂丰富的食物有大豆及其制品、鱼脑、蛋黄、鱼籽、猪肝、芝麻、山药、蘑菇、花生等。

必需脂肪酸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核桃、鱼油、红花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在膳食中可适量增加。

注意给予低糖饮食。因为过多的食糖,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另外,烹调菜肴时,不要放过多的味精。

⑦ 老年痴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老年痴呆真的是一种很可怜的病,而且无药可治。我的奶奶就是一位老年痴呆患者,我能明白得了老年痴呆的人以及身边的亲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每次看到奶奶什么事都不记得,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吃饭睡觉还到处乱跑真的是非常的揪心,觉得奶奶真的很可怜,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又让我们觉得很无奈。在奶奶跑出去的时候,我们又要满世界的开始找她,说实话,有些时候觉得真的很累。

老年痴呆真的很可怜,如果可以,没有老年痴呆该多好,那么那些老年人便不会那么伤心可怜了。

⑧ 家里有人得了老年痴呆是怎样一种体验

家里有人得了老年痴呆,准确的来说,是真的不好,因为还需要有人抽出时间来照顾他,确保他的安全。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其实我的家里也有这样一个人,怎么说呢,十几年没联系的叔叔突然联系,并且告诉我们,它得了脑溢血,虽然老年痴呆跟脑溢血不一样,但脑溢血后的人有的时候,还不如老年痴呆。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们溃不成军,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我的父亲把那个叔叔送去了医院,并且妈妈也辞职去照顾他,他什么都没有,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个大负担。需要经济的付出,来治疗他,需要人力的付出来照顾他,总体来说,给一个家庭带来的负担不少。

虽然说老年痴呆不同于脑溢血,但在术后,有些情况还是类似的,他们都不会自己吃饭,都口齿不清。

脑溢血,有的人术后就直接瘫痪,也有的人是好了,可是说话做事都不能像个正常人。

而老年痴呆就是,做事不知所云,说话没有条理,整个人浑浑噩噩的,就那样活在回忆里,或者小孩的世界里,老年痴呆的人智力会下降,有时候倒了,痴呆后期,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所以,它更脑溢血差不多,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对于这个人本身也是一个伤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

所以,现在的老人应该注重这些方面,不要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多着重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及注重饮食。

阅读全文

与老年痴呆折磨亲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01辽宁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浏览:376
西红柿怎么做长寿 浏览:138
购买社保退休的有医保 浏览:489
韦曲体检在什么地方 浏览:960
养老保险的联系电话更改怎么改 浏览:419
武汉个体退休年龄 浏览:485
养老金举报电话 浏览:662
程凯养生说怎么按揉章门穴 浏览:485
社保退休涨工资 浏览:924
照顾梅毒老人病人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793
河北省企业职工退休金最低是多少 浏览:359
惠州办老人办在哪里 浏览:1
老人手肿破皮流水能活多久 浏览:249
重阳节慰问精准扶贫村高龄老人 浏览:875
为什么子女多的不孝顺 浏览:915
英语作文新闻报道范文敬老院 浏览:691
老年人脚趾得了湿疹怎么办 浏览:124
西安2018年养老金 浏览:349
离婚了父母让我复婚怎么办 浏览:694
病退退休金计算公式 浏览: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