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曾中生的父亲叫什么
曾中生和曾希圣两兄弟就出生在这里,曾中生原名曾钟圣,祖父曾猛闹物道钊为他取名,希望他能宗师孔圣人,读好圣枝液贤书,日后学业有成,光宗耀祖。“曾中生、曾希圣两兄弟,就跟着曾道钊上私塾,曾道钊就教他们很多那个时候的一些书籍,让他们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而弯并且他的祖父还教他怎么为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市老年大学校长李宙南说。
『贰』 大学主持词
主持词分为会议主持词、晚会主持词、活动主持词、婚庆主持词等。在当今社会中,各种集会的节目都通过主持人来进行串联,现在你是否对主持词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主持词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奋斗,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基本上完成了。在这篇论文将要结束的时候,我有很多感慨想要抒发。纵观我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时光,我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的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师长们的传道,授业,解惑,指导以及帮忙。对于你们的谆谆教诲,我会永远铭记在心,并且对我今后的学业和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感激我的导师__教师。从研究生刚一入学,你就教会我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研宄的作风。从你的言传身教中,我领会到了阅读文献的方法,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无论是在学术论文的写作还是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你都给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忙。尤其是在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选题的方法,结构框架的梳理,到资料的充实和完善,你给我很多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忙。正是在你的指导和帮忙下,我的学位论文才顺利完成。
感激__教师,无论在学业,科研和生活中,你都给予我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忙,我从中也是受益匪浅。你在学术上的严谨作风和科研上的丰富成果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进取影响,不断激励我在学业和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提高,在___的研究领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终,我还要感激我的父母,你们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你们永远是我的最爱。
离别,总是充满了忧伤和失落,可是毕业了分离是必然的,终究会走到离别的那一天。就让我们愉快的奔向自我的新的天地,创造属于我们自我的完美未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还会重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年朋友们:
翼城县老年大学XX年开学典礼仪式现在开始。今天前来参加开学典礼的领导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老年大学校长秦海玉以及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部分副县级实职以上老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同志们,为进一步办好老年大学,近一段时间,局班子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在全面回顾总结以往办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到尧都区老年大学进行了参观学习,并下发调查问卷一百多份,征求广大学员们意见和建议。针对过去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学员们的建议和意见,借鉴外地办学先进经验,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课时安排上、服务管理上、教师聘任上做了大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服务大家,尽量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提升我们的办学质量。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我们还会进一步改进办学方式,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老年大学越办越好。
下面,翼城县老年大学XX年开学典礼正式开始。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由县委老干部局工会主席、县老年大学副校长程雪琴同志宣布聘任授课教师名单;
第二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老年大学校长秦海玉同志为聘任教师颁发聘任证书;
第三项:请教师代表、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吉明泽同志发言。
第四项:请学员代表、城内东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师树俊同志发言。
第五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老年大学校长秦海玉同志讲话。
开学典礼的议程就进行完了,刚才秦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老干部管理工作、老年大学的关心支持,也深切地表达了对办好老年大学的殷切希望,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并抓好落实。
同志们:今天我们翼城县老年大学XX学年正式开学啦,新学年第一堂课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临汾讲师团团长、我们翼城引以为傲的贾成奎教授。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贾老师为大家授课。
刚才,贾教授结合临汾和翼城实际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时事政治课,使大家受益匪浅,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对贾教授的授课表示感谢。
今天的开学典礼到此结束,散会。
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同学,大家好
合:晚上好!
我是今晚的主持陆晓玲,我是……
昂: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基:九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迎来了05级的新同学。
玲:十月,又迎来了我们伟大祖国五十六周年的华诞。
铿: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庆祖国母亲的生日。
方:今晚我们载歌载舞,共迎05级新同学的到来。
昂:让我们唱起美妙的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一起融合进这欢乐的海洋中;
铿:让我们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美丽的校园,歌唱我们共同的大学岁月。
玲: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凝望金秋,我们用一样的心情渴望收获;
基:欢度国庆,我们用华美的声音歌唱祖国,歌唱祖国,我们用深情的语言诠释情怀。
方:军训的号角还在耳边回响,希望的种子已开始破土发芽,求学的钟声早经敲响,大学生活已拉开帷幕。
玲:朝气蓬勃是我们的本色
昂:自强不息是我们的追求。
方:在这欢乐的日子里,我们向05级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xx年庆国庆迎新生晚会
合:现在开始!!!
铿:本次晚会到场的嘉宾有......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基:校管乐团演奏的一曲《维也纳》拉开了本次晚会的序幕,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它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对佛山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昂:接下来的这个现代舞就曾多次参与佛山各区晚会的演出并获得了XX区大学生绎舞风华一等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鼓舞雷动》。
铿:激情洋溢的舞蹈让我们不禁回想起军训场上我们高涨的热情和豪迈的气魄
玲:这段挑战的日子,这次独特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化成一份《美丽的心情》。
宣布游戏
方:回想56年前,祖国母亲遭受苦难,饱经沧桑
铿:一个家庭的悲剧使我们联想起祖国母亲的那段苦涩的岁月
方:下面请欣赏话剧《雷雨》片断。
玲:大学生活到处充满着快乐的音符
基:下面掌声有请星海音乐学院的同学为我们带来小提琴独奏《femgo》。
方:年青的大学生应该自强不息,迎难而上。下面的这个节目就充分的展现了大学生全新的风貌
基:它就是曾多次参与XX市大型演出晚会,并获得了广东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的当代舞《跃》
玲:同时也祝愿祖国改革开放带来新的飞跃。
基:校园生活是紧张的,是愉快的,同时又是浪漫的
昂:接下来就请欣赏男声独唱《两只蝴蝶》
铿:笛子情脆的音韵,如同风中的铃声,带去了心中的祝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昂:声声笛音,丝丝情意,让我们一起欣赏小品《笛子情》
方:几十年风风雨雨,
铿:几十年大浪淘沙
玲:我们在历练中显示了金子般的品格,
方:我们在风雨中证明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铿:一曲《最爱你中国》,谨此献给我们伟大祖国56周岁华诞
基:请欣赏女声独唱《这山这水》
铿: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作为一个京剧演员经常是要画脸谱的,这个脸谱到底是个怎样的说法呢?
方:艺术团指导老师李俊将会告诉你怎样《说唱脸谱》,掌声有请。
方:岁月如歌,青春唱响高潮,唢呐声声,将记忆紧锁心间
玲:唢呐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下面就让它给我们本次晚会增添一份喜庆与欢乐。
方:请欣赏唢呐演奏《岁月》、
基:摇动杯中的美酒,浅尝一口,感受成功后带来的甘甜
昂:让我们为青春的美好干杯,为祖国的富强干杯
铿:在《干杯,祖国》优美的旋律中,共同举起我们心中的酒杯,祝福我们的祖国。
方:五十六年,一步一个脚印;
玲:五十六年,一步一个台阶;
铿:祖国繁荣,我们为您骄傲;
方:祖国昌盛,我们为您自豪。
玲:胜利的花朵,遍地开花;
合:美丽的祖国,红旗飘飘
移动公布结果
基:今夜星光灿烂;
方:今夜月色柔美;
玲:欢乐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
昂:欢声笑语留在你我的心中;
铿:青春的自由,青春的动感,
方:青春的世界充满梦想和希望。
A:尊敬的'各位老师!
B: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天翼杯”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现常
学院首届创新设计大赛是由学院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院竞赛活动。本届大赛共有全院学生作品229件,其中有41件作品进入全院评审阶段。由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细致严格的评审,共评出12件作品进入全院决赛。本次大赛得到了中国电信曲江分公司的大力支持。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莅临比赛现场的评委:
进入今天决赛的共有12件作品,他们分别是:
1电气工程系:数控锁相环调频立体声发射机
2电气工程系:超声波测距离(汽车倒车检测系统)
3计算机系:学生信息卡批量处理系统
4计算机系:电脑工作者协会网站
5机械工程系:多功能四轮手推车
6机械工程系:双灯切换与管理系统
7外语系:新型环保酒店在韶关的发展前景
8外语系:马坝人遗址旅游开发规划
9经济管理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调查报告
10经济管理系:松山时尚生活网策划书
11机械工程系:健身洗衣机
12计算机系: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下面为大家宣读本场比赛的评分标准:参加决赛作品共计12件,评委按照A、B、c进行打分,其中得A的作品占10分,得B的作品占8分,得c的作品占6分,作品最后得分按照线性计分法计算,如有作品评分出现相等分数,则按照得A、B、c的数量计算,依次排列出顺序。按决赛作品评定出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五个,所占比例按决赛作品数的25%、33%、42%计算。
具体评分可参照如下标准进行:
1、创新性(40%)
(1)构思是否新颖
(2)设计制作方法是否独树一帜
(3)关键技术和主要技术指标是否有独特之处
(4)课题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
(5)对所研究的课题是否有新见解
(6)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2、可行性(20%)
(1)考虑该作品本身是否可行
(2)考虑该作品中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到位
(3)国内是否已有同类作品且与本制作相比不具明显优势
(4)课题选择是否有意义
3、科学性(20%)
(1)设计是否合理、精巧
(2)性能是否优良
(3)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否具有较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
(4)是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5)论文和报告的理论水平
(6)论文和报告是否处于该领域前
4、实用性(20%)
(1)作品的实际运用价值
(2)作品的现实社会
比赛流程:
1.答辩顺序按照现场抽签顺序决定。
2.每件作品派一名作者进行作品创新思维介绍(采用PPT或相关软件),时间为5分钟。
3.每件作品的作者(一名或多名)接受现场评委质询。
下面就正式开始比赛;首先请出1号作品(作者)
(宣布分数)
比赛环节结束,进入颁奖环节
经过这此毕业论文的写作,我又一次领教了真正学术跋涉的艰辛。而这样的一篇关于体验设计这一全新的设计理念的研究性文字,在国内刚刚开始展开讨论,在这一点还几乎是学术研究空白,在尚没有太多的可参考资料等情景下,毕业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是同导师的关键性的指导和热切的关怀分不开的。所以在那里,我首先要感激的是我的导师___教授。
在_教师的指导下,从论文的选题到搜集资料、案例乃至调查研究;从论文的开题到投入写作;从动笔到完成;两阅寒署,几易其稿。最终得以完成,经历了一个相当艰苦而漫长的过程。
在导师的和__界的同事同学的关心和帮忙下,应当说这篇论文基本上到达了我预期的目的和对自身的要求。当然,即使是精心结撰,论文写作也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或缺点,也请专家和学者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
最终再次感激论文写作期间,给予我无私的关心和帮忙的每一位教师、同学,衷心的多谢你们。
时光飞逝,转眼间本科生涯即将毕业,学业期间的奋斗和艰辛在踏入社会面前都化作完美回忆,一切都归于平静。唯一不变的是_____大学教会我的待人诚恳、艰苦奋斗、虚心求教等种种优良的品质,在____大学四年的求学时间里所学到的将受益终身。
本论文是在校内导师___副教授和校外导师___副院长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求学期问郑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随和谦逊的待人之道是值得我一生学习的。在实习期间得到了院长的谆谆教导,不仅仅教我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经验和专业知识,还授我与人交流虚心求教的方法。所以,校内校外两位导师对我的成长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我衷心的感激他们。本论文的完成还要感激____学院的各位领导和教师。其中___教师、___教师、___教师、___教师等教师都在我本科期间悉心教导我。我的成长也离不开其它各位教师、同学和朋友的意见和提议。同时,感激实习期间___、___、___等在论文撰写期间的帮忙。
最终感激我的家人在我求学生涯对我的支持、包容和关心以及欧美极同学在这几年的支持和鼓励,祝福所有的人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叁』 中国老年大学的开设情况
关于中国老年大学的开设情况有如下回答:
据了解,国家老年大学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体系,在全国设立了44家省级分部,其中有30家成立了老年教育专门机构,在基层有超过5.5万个老年教育学习点。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说,整个国家老年大学今后是五级办学,辐射到全国的乡村和社区,我们形成一个网格化、立体化的办学体系,服务于全国近3亿老年人。
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老年朋友物姿袜、老年教育机构等提供优质资源和教育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经接入了七百多万线上用户。平台为了更加适合老年人使用,从细节处着手,提供了多种智能化、个性化、无障碍的服务。点击屏幕上的字幕,字体就能放大,甚至连视频里的字幕字体也能放大。
还做了一些智能读屏的功能,屏幕可以自动地把文字读出来,还能册庆和老年朋友习惯用的一些常见软件打通,如微信小程序。该平台上线以来,已经开通了移动端、电脑端,也即将完成电视端的建设,目标是把课堂开到老百姓的客厅。
『肆』 全国老年大学有多少所
全国老年大学有多少所如下:
1、华夏老年大学:
华夏老年大学是一所经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新型老年大学。 自1999年9月创办以来,在省、市教育部门的热情指导下,遵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
2、中国地震局老年大学南京分校:
4、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1992年创办,位于江宁区竹山路78-4号。学校创办初期,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共有30多名学员, 开设了一个综合班,学慎销岁校名称为“南京金陵老年大学江宁分校”。
1999 年学校更名为“江宁县老年大学”,并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主任、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十三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的江宁县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
5、南京大学老年大学:
2010年12月9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广大离退休同志的热切企盼中,“南京大学老年大学”挂牌成立。老年大学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忠任校长,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王耀南、天文系原党委书记刘桂霞任副校长。
『伍』 铜陵市老年大学归个部门管
教育方面归教育部门管,你想问哪方面
『陆』 现代池州名人
柯象寅,水稻专家。安徽贵池人。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1940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稻作系主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艺系主任。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农学院代院长,华中农学院教授、教务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物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河南省农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后届名誉会长。1936年参与了全国性水稻良种区域试验。1966年起,先后主持研究利用黄河水在河南黄河两岸盐碱低洼地种稻和麦后水稻旱种获得成功,并选育出郑粳11至15号和郑州早粳等水稻良种。撰有《河南省引黄种稻研究》等论文。
倪南山(1911-1989),安徽至德(今东至)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9月被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1月11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胡耀辉(1920--1992),安徽石埭(今石台)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桂林文化供应社、中央大学图书馆工作。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图书馆处副处长,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图书馆处处长,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沈培新:男,安徽青阳人。中共党员。历任安徽省教委副主任、省文联党组书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现为中国文联委员、安徽省文联主席,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省老年大学校长,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会长。
李小文:遥感、地理学家 1947年3月2日生于四川自贡,籍贯安徽贵池。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里程碑系列”。在普朗克定律在地表遥感中尺度效应研究方面,建立了适用于非同温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的概念模型,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代表作有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和A prior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near BRDF model inversion。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陈锦华,安徽省青阳人。1929年7月生,大专文化。1951年--1976年先后任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计划组副组长。1976年10 月至1983年2月任中共上海市政府副市长。1983年3月任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1990年9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993年3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1998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与此同名的还有一名烈士和石家庄第一中学常务副校长。
23姚依林(1917-1994),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曾用姚克广一名。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前副总理。
『柒』 裴建华的主要经历
1970年12月至1972年12月,为平阴县化肥厂工人;
1972年12月至1975年9月,任步兵第226团政治处宣传股报道员;
1975年9月至1977年3月,任步兵第226团司令部军务股保密员;
1977年3月至1977年12月,任济南军区军政干校学员;
1977年12月至1979年10月,任济南军区直属第105团排长;
1979年10月至1982年11月,任平阴县文化局干部、县政府办公室干部、资料员;
1982年11月至1983年9月,任泰安地区文化局创作组干部;
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干部专修科中文专业学习;
1985年7月至1986年5月,任泰安市文学戏剧创作研究室副主任;
1986年5月至1990年2月,任中共泰安市委组织部组织员办公室副主任;
1990年2月至1991年11月,任泰安市电教中心主任(副县级);
1991年11月至1993年6月,任山东省党员电教中心副处级干部;
1993年6月至1996年10月,任山东省党员电教中心副主任;
1996年10月至2000年8月,任山东省党员电教中心主任、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处处长;
2000年8月至2000年11月,任中共滨州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副厅级)
2000年11月至2002年1月,任中共滨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共滨州市委常委、 组织部长兼老年大学校长;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任中共滨州市委常委兼老年大学校长;
2003年4月至5月,任中共滨州市委副书记兼老年大学校长;
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任中共滨州市委副书记;
2006年12月至2010年7月,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山东省监察厅驻省国资委监察专员;
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巡视员。(正厅级)
2012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免去裴建华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巡视员职务。
『捌』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理事成员
名誉会长:
顾秀莲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游德馨 福建省政协原主席
会长 张晓琳: 全国政协委员、《求实》杂志社原总编辑
常务副会长 袁新立 : 原全国老龄办副主任
副会长
孙凌平(女) :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巡视员
王扬南: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中国职教学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明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老干部局副局长(正师级)
孙建国 :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局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史学忠: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原党委书记,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常务副校长
周同战:周同战:中共黑龙江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协党组原副书记、副主席,黑龙江省老年大学协会会长、省老年大学校长
俞恭庆:上海市教育局原副局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巡视员、党组成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国家督学,上海市老 年教育协会会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黄瑞林: 中共福建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协原副主席,福建省老年大学协会会长、省老年大学校长
蒋如铭:江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江西老年大学协会会长、省老年大学校长
杜英杰:中共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山东老年大学校长,山东省老年大学协会会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宣传工作委员会主任
周辉义:中共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湖北省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老年大学副校长
林元和:广州市第十一届政协主席,广东省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校长
鈡旭秋:重庆市政协原常委、社法系主任,重庆市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市老年大学校长
魏高良 :中共陕西省委老干部局巡视员,陕西老年大学校长
李向玉:澳门理工学院院长
秘书长: 臧伟洋(女)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人事部原主任
常务理事:
王丽娟(女) 方玲(女) 任宝洋 刘刚 刘建同 刘静纯(女) 孙国武 孙建国 孙凌平(女) 严兴敬 杜英杰 杜学芳(女) 李向玉 邱茂叶 何天维 汪晓微(女) 宋海渭 初世俊 张明刚 陈乃林 林元和 周同战 周辉义 赵臣图 赵军 赵强 郝天喜 查 苏(女) 钟旭秋 俞恭庆 袁新立 高登云 黄瑞林 龚宁川 渠 崎 蒋如铭 温义生 蔡慎言 臧伟洋(女) 魏高良
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 陆剑杰
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 杜英杰
远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俞恭庆
教 学 工 作 委员会主任: 孙建国
『玖』 高锐的人物简介
高锐 男,1919年3月生,山东省莱阳市人。毕业于乡村师范、军事学院。一九三七年入陕北公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诗词学会会员,红叶诗社社长,军事科学院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老年大学校长。主要业绩:建国后,历任军参谋长,军政大学训练部长,高级步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长,总高级步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长、军事科研部长,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宁夏区党委第二书记,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过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长、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1988年退居二线,1998年离休。
『拾』 申云浦的相关记载
申云浦,1916年3月生,山东省阳谷县人。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聊城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阳谷县安乐镇、崇实小学、博平还驾店小学、寿张竹口小学党支部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阳谷县委书记,鲁西北特委宣传部部长、民运部长,运东、运西、泰运地委书记,鲁西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鲁西北地委代理书记,平原分局党校1大队支部副书记兼教育委员,冀鲁豫平原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冀鲁豫区党委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泰运地委、聊城地委书记,冀鲁豫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冀鲁豫日报》社社长,解放军五兵团南下江西干部支队政治部主任,江西省上饶赣东北区党委宣传部长,西进贵州干部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后,历任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部长兼省教育厅厅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兼省农委书记,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贵州省第一届政协主席,贵州省机械工业厅厅长,贵州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贵州省革委副主任、副省长,省顾委副主任、老年大学校长。第一、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5月13日在贵阳市逝世,享年75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青史留名。欣悉山东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齐鲁儿女》,申云浦名列其中,感到十分欣慰!一代伟人毛泽东有言: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又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申云浦从1991年逝世,到2010年,已经19年了,但是人们仍然忘不了他,特别是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更是满怀激情的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怀念。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他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申云浦即是冀鲁豫边区公认的才子之一,为干部战士们所赞赏。1949年3月,冀鲁豫南下干部支队召开誓师大会,他作为冀鲁豫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支队政治部主任,在大会上作南下动员报告,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49年8月,这支干部队伍,由赣东北进军贵州,又是他作动员报告。他那激奋人心而又铿锵爽朗的话语,已经过去60多年了,好像言犹在耳。但我较多地接触他,还是在1949年我们共同到达贵州以后。在贵州,他先后担任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部长和省委副书记,长年领导宣传口,指导《贵州日报》的宣传报道工作。
那时,《贵州日报》社址在大十字附近。申云浦喜欢戏曲,经常去贵阳市中华北路的市评剧团看戏。每逢去评剧团看戏,他都会先到报社坐一坐。到了报社,就同编辑记者们有说有笑,交谈甚欢,直到现在,有的老编辑还忘不了那时的情景。申云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关心人,爱护同志。他没有官架子,眼中没有尊贵高下之分。对在他身边工作的人,他信任、体贴、宽容,从未见他苛责过部下,哪怕有人做错了事,他也是善意批评,热心帮助,点到为止。所以,在他身边,大家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大胆、放心工作。他既是领导,又是兄长,也是朋友。但他又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护短,不是那种老好先生。在原则问题上,他是非分明,严肃对待,从不含含糊糊。申云浦关心人、爱护人,不是局限于他身边的小圈子。他善于联系群众,除在机关联系机关干部群众,进工厂联系职工群众,下农村联系农民群众,去学校联系教师、学生外,他还广泛结交各方面的人士,其中包括同他打过交道的教授、专家、作家、演员,给他看过病的医生和护士,开车的司机,为他理过发的师傅,甚至是为他擦过背、修过脚的澡堂工人。他平等待人、随和幽默的性格,给人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尤其要提到的是,1955年,他被错误处理,下放农场任副场长,他同场里职工和周围农村的群众,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他们都很感激这位从省里下放的申场长,至今念念不忘。申云浦从贵州省副省长位置退下来后,在担任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期间,创办了多项老年事业,包括创建贵州省老年大学、成立贵州省老年书法、诗词学会等。其中,参与主持冀鲁豫边区党史编写工作是他的重点之一。在这项工作中,他对我们贵州省冀鲁豫党史组的工作人员,信任,放手,支持,耐心指导,自不必说。为了解除我的后顾之忧,他还对我在贵州省文史馆的工作给予很大支持。当时,我还未离休,尚在主持文史馆的日常工作。申云浦除在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外,还亲自参加文史馆内外的一些重要活动,甚至还出席文史馆春节茶话会,同馆员们一道演唱京戏。我作为贵州省冀鲁豫党史组的主要成员、山东冀鲁豫边区党史编委会委员、《冀鲁豫边区革命史》主编,随时向他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指示,并多次随他外出参加相关会议。频繁的接触,使我对他的道德人品和工作作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受。申云浦像一团燃烧的火,他走到那里,都让同志们感到温暖、奋发。他在工作上热情澎湃,精力充沛。进入老年,他的肺心病已经很严重,哮喘时轻时重,行走困难,但却从未间断繁忙的工作。我们在济南、郑州、北京等地,召开过多次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他从未缺席,每次都是第一个作系统发言。而且赴会所经各地,他都不放过宣传搞好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的机会,有时在临时召开的老同志会议上作长篇报告。在热心参与主持冀鲁豫党史工作的同时,还由他牵头,成立了冀鲁豫边区党史文艺组,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冀鲁豫边区涌现的文艺作品结集出版,并组织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创作反映战争年代英雄业绩的新作品。为了拍摄反映刘少奇通过地下交通线,由华中新四军总部穿越冀鲁豫边区,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的电视剧,他不顾冀鲁豫大地炎夏的酷热,于北京第五次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前往山东聊城、濮阳、河南新乡等地筹措经费,因劳累过度,返回贵阳后即卧病住院。身体还未恢复,他又确定召开贵州各地州市冀鲁豫老同志代表座谈会,传达北京会议精神。他见到各地来的老同志非常高兴,传达报告从上午到下午,整整讲了6个小时,到会同志很受鼓舞,可是申老却累坏了,会后又住进医院。即使住进医院,他也没有一刻忘记冀鲁豫党史工作,经常让我们向他汇报情况,他仔细倾听并提出意见。直到临终前夕,他还同李庭桂同志商讨贵州省冀鲁豫党史组组成人员的调整充实方案,以适应《冀鲁豫边区革命史》出版后冀鲁豫党史工作任务的变化。申云浦像家乡泰山顶上的一棵松。土地革命时期,他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白色恐怖岁月,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他在8年抗战和3年的解放战争中,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他意志坚定,无所畏惧。他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工作大胆泼辣,敢为人先。有话直说,不看官场眼色行事,不搞拐弯抹角。他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经受到错误处理,先后下放农场、工厂、学校,听到不少冷言恶语,但他从未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意志,放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发热,热情工作,敢于负责,多有建树。而且他那乐观诙谐的性格,一如往常。他是狂风吹不倒,冬雪压不垮。申云浦又像一部书。他见多识广,记忆力特强。从马列名著,到社会各科知识,他多有涉猎,而且过目能记;从乡风民俗到街谈巷议,他耳闻不忘。加之他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所见所闻,巧妙地连结起来,在作报告、做演说时,广征博引,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饶有兴味,听者既获得启示,又是一种精神享受,很受欢迎。大概就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些难得的品质,加上他在同志间的春风效应,大家感到他可亲可敬,所以久久忘不了他,久久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