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养生 > 古人的养生方法都有哪些

古人的养生方法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27 12:09:07

Ⅰ 古代的养生术有哪些

古代的养生主要有三个方面,顺四时以适寒热,和喜怒以安起居,节阴阳而调刚柔。

Ⅱ 古人很注重养生,他们也喜欢保温杯里泡枸杞,古人有哪些养生方法呢

我们所说的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养生小秘诀。

泡洗双脚后,用右手握住右脚趾,用左手摩擦右脚的涌泉穴及附近的足心,直到足心发热为止,我国古人认为脚掌是人的第二心脏,有很多穴位对人体非常重要,如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的足疗店。

我国的悠久文化中还有很多的养生秘诀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Ⅲ 古人养生延寿十六法有哪些内容

我国古代有许多很好的养生方法,在今日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忘记了是哪位古人,他有一段很好的关于养生的论述,说:“水潮除后患,起火得长安。梦失封金柜,形衰守玉关。鼓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叩齿牙无病,观升鬓不斑。运睛除眼害,掩耳去头旋。托踏应无病,搓涂自驻颜。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这段话总结了健身延寿的许多有效方法,具体解释如下:
水潮除后患法“水潮”,是指口生津液。自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舔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可除许多病患。
起火得长安法“起火”,是指肾中生火。自每日子、午二时,盘腿平坐,微微呼吸,双目垂帘,返观内照,则丹田温暖,肾中之火自生,体内自然百脉融融。
梦失封金柜法“梦失”,是指精关不固,梦中自遗。欲动则神疲,神疲则精易滑而梦失,可于睡前安息定气,以左右手搓脐14次,再用手搓胁区和腹部35次,左右各摇肩3回,然后慢慢将津液咽下,用意注于丹田,两手抱拳握固良久,然后屈足向左侧卧,再向右侧卧,则精关自固。
形衰守玉关法“形衰”,形体虚衰者。形体虚衰者切须凝神守好丹田,行住坐卧,一意固守勿怠,且运用丹田之火生气、生津、生神,则有望变衰颜如童子。
鼓呵消积滞法“积滞”,指气滞食积。气滞食积者拖延日久,则脾胃受损,医药难治。患此病者,应当盘腿平坐,直身微微闭息,做腹肌伸缩锻炼,缓缓呵气,连续做35次,当时就会积消聚散,轻松舒适。
兜礼治伤寒法“兜礼”,两手兜起肾囊,屈腰如礼拜。体虚感冒的患者,须平坐调息,两手兜起肾囊,屈腰下弯;头如礼拜,弯曲至地,起身时则用丹田真气驱除风寒。连做42次,则汗出而愈。此法无病行之,则头目清爽,容颜润泽。
叩齿牙无病法牙好胃口好,健康自来。每日清晨,或不拘时,每次叩齿36下,则牙齿坚固。如能配合茶水含嗽,则虫蛀不生,风邪不生。如因牙病,难以叩齿者,可用舌舐于牙龈间,真气透骨,亦有效。
观升鬓不斑法“观升”,指凝神观丹田气升。忧思太过,气血亏损而鬓斑。于子、午二时,端坐抱拳握固,排除杂念,凝神丹田,微露眼光,全神凝照丹田,待脐下丹田发热,阳气旺盛时,微用意念领此,阳气由尾闾过夹脊升上泥丸,缓缓降下重楼(气管),又返回丹田。稍息,依法再行,自然形神俱妙,两鬓不斑。
运睛除眼害法老年人一般都有眼疾。护眼养生,十分重要。盘膝静坐,微息直身。双目运睛12下,运完闭目,然后睁大眼睛,可驱逐体内邪气。每夜运行35下,则目翳渐消,光明倍常。
掩耳去头旋法头痛目眩,或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治之须盘腿静坐,直身调息,分别用手紧掩两耳,缓缓摇头35次,存想元气逆上泥丸,以逐其邪。无病行之,添精补髓。
托踏应无病法“托踏”,非拖拉之意,是指“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履平地。”此法以意内顾,神气自生,筋骨强壮,积食消融,皮肤固密,亦可预防寒暑等病。
搓涂自驻颜法“搓涂”,口水涂面、搓摩。每日清晨漱口后静坐片刻,气息安定后,两手快速对搓35次,趁手心发热,马上用口水涂面,搓摩十数下,依法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貌细泽。
闭摩通滞气法“闭摩”闭息自我搓摩。此法可滞聚处以消胀气,须先调气,然后闭息,用左右两手快速搓摩滞聚处49次,每天做一二次,多不过六七次,积聚可渐次消散。
凝抱固丹田法“凝抱”,凝神抱腹。凝神调息,两手搓热,掌心紧捂肚脐,日夜各做一次,旬日之间,丹田温热,真气充足,容颜转少。
淡食能多补法多吃素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还可使血液清新,可预防血栓。
无心得大还法“无心”,不刻意,不强求。不要用意领气妄行,要蓄精养气,自然而行,真气自能从督、任(前后两主脉),返还丹田。

Ⅳ 古人十分注重养生,都有哪些养生的秘诀

故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程度我们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有不少的人也一直保持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而且在当时医疗技术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今天的水平的时候,古代的养在当时也就及其的重要了。古代人们养生一般都分为静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等等,但是这三种在古代更加的常用,而且在后世的科学研究中发现,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存在的。

第三个运动养生,‘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是从当时的时代一直流传下来的。其实适当的,适时的运动对一个人的身体塑造上也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

Ⅳ 古代养生之道

养生,是一种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生活智慧,并不是只有今人才懂得养生。而且,古人养生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是非常地广泛。下面让我给大家介绍古代养生之道,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古代养生方法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饮食养生

我们的先人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养我们的精气神,纠正脏腑的阴阳之偏,还可以预防以及治疗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饮食既要注意“博食”,也就是说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同时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的话,我们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去平衡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另外可以饮食调理、服用药物以及各种其它的措施,以减少体内积聚的毒素,这样可以避免疾患的产生,可以防止早衰的出现,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

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5000年前,《黄帝内经》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记载,宋代名医陈直《养老奉亲书》中也说:“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中医提倡的养生保健理念由来已久,正所谓治病不如防病,用正确的方法养生可以达到强健身体、增长寿命的目的,比任何医药都可靠。

古人养生“九”口诀

“一德”养生法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

“二字”养生法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

“三戒”养生法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指养生非一朝一夕,乃贯穿于人的一生,要行为检点,了解得失。

“四法”养生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即从保健的角度说,养生要遵从自然规律,并克服不良心态。

“五知”养生法

宋代名人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五知”养生,勿要使“七情六欲”宣泄。

“六节”养生法

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养生重在养身,养身即养好人的“精、气、神”。

“七食”养生法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饮食得当,肌体调理,是养生的重要保障。

“八乐”养生法

石成金认为人生之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高尚、适宜的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九思”养生法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思无邪,养正气,养正气,乃养生之精神。

古人4大长寿法

中医古典《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的要韵养生学的方法,代表了古人养生的精髓。

保阳气,益阳精

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精是生命的基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协调阴阳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古人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自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否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顺应自然规律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内经》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内经》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调摄精神

避免七情过激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管子》“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催,福将自归。”指出忧、悲、喜、怒有失养生之道,强调安神定志,方增“福寿”。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摄生学说中的体现。

饮食有节

Ⅵ 古代养生的秘籍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身体的保养,认为保养得当,可抗邪防病,强身健体。那么,古代养生的秘籍有哪些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养生的秘籍 胸腔养生法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以按摩和击打并重的护胸养生法。经验证明,此法能宽胸顺气,活血提神,延缓衰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经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并能治疗胸闷、心慌、气急、肋痛等症。其具体做法是:

①捶胸:站立,全身自然放松,冬天宜脱掉棉衣,双手握拳,先用左拳捶右胸,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然后再用右拳捶左胸。左右各200次。捶胸后,接着捶几下背,深呼一口气或长啸一声,更有助于呼吸吐纳。老年人可由别人同时捶背部,效果更佳。捶胸时动作要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要过猛。

②拍胸:五指并拢,手掌微屈,用掌拍击胸部。既可单手交叉拍胸,亦可双手同时拍击两侧胸部。自上而下,反复数遍。

③擦胸:两手搓热,先右手、后左手自上而下平擦胸部,使胸部微热。再两手呈梳子状,分别从上而下在两侧胸部梳理,反复10次。

古代养生的秘籍 静坐养生法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主张要摒弃私欲,在静中养生。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发扬了这一学说,创建了静坐术。文学巨匠郭沫若年轻时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后来练习静坐,顽疾消除,一直活到86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静坐时人的耗氧量显著下降,心脏负荷减轻,脑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脑功能得到积极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使人耳聪目明健康起来。静坐养生的具体做法是:

①姿势:头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对肚脐,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舐上腭,宽衣松带,腰背放松,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背勿靠它物,胸部可略前倾;手心向下,自然地轻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两脚平行着地与肩同宽,座位以屈膝九十度为宜。

②呼吸:吸长而缓,呼短而促,行之不经意之间,静坐特别讲究运气,要求自然、不用力、摒杂念、意在丹田。

③时间:清晨和临睡前较好。地点不论,每次静坐30分钟。

古代养生的秘籍 叩齿养生法

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

齿三百下”。明代百岁寿星冷谦在谈长寿秘诀时,也强调“齿宜常叩”。扣齿的具体做法是:晨起先叩臼(后)齿36下,次叩门(前)齿36下,再错牙叩犬齿各36下,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早、中、晚各叩齿一次,多做更佳。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既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古代养生的秘籍 摩腹养生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常以手摩腹”作为养生之道。宋代诗人陆游也常作“摩腹功”。他们都成了古代闻名的长寿者。现代医学证明,摩腹不仅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功能,而且还能加强胃肠道的血液循环,防止胃肠消化功能失调。摩腹可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

①以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剑突下(即心窝部),先左后右顺摩圆各转21圈。

②三指由剑突下再向下顺摩,边摩边移,摩至耻骨联合处为止,往复21次。

③由耻骨联合处向两边分摩而上,边摩边移,摩至剑突下为止。

④以脐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绕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绕摩21圈。这里要注意的是,摩腹宜在饭前或睡前进行。手法以柔软舒缓为宜,体位可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应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另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间,不宜摩腹。

古代养生的秘籍 摩灸足三里养生法

中医针灸歌诀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说,若要使身体安康强健,就得经常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在膝盖骨外侧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在人身360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寓祛病延年之功效。国外医学界也将此穴称伟保健穴”、“长寿穴”。因此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练习此功的具体做法是:

①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右手拇指按于右侧足三里穴,先顺、逆时针各揉按32次,然后换手,同样揉按。

②临睡前取仰卧姿势,或先将左足的外踝,压在右小腿的足三里穴上,进行按摩。每次约按压10多分钟,穴位处往往会产生酸胀、重麻等感。个别有经络敏感的人还会产生酸麻向上或向下传导的感觉。如果胃部、腹部不舒服,胃腔部发胀或疼痛,经按压足三里穴后,即能缓解。

③捶足三里,用两手小指的指关节头(拳心向上)捶足三里,捶时胫骨前肌有明显的酸胀感,对防治肠胃病和伤风感冒有良好的作用。以上三法,可任择一法,或交替进行。

Ⅶ 古代老人,有哪些养生方法

一、经络养生: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二、饮食养生: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三、顺时养生: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四、减毒养生: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五、静神养生: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六、修身养生: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药王孙思邈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Ⅷ 当代人在“泡脚,泡红枣枸杞”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古人又有哪些养生方法呢

养生这个词现在并不陌生,尤其是因为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注重养生,现在的人们有很多的养生之道,比如说保温杯里泡枸杞等等办法。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更是注重养生,而且方法比现在还要有效,那么古代人有什么养生方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也可以学习一下。

养生第三招:用手杖击打脚部,因为人的脚部具有多个穴位,找一个合适的木棍,击打脚部的穴位,可以帮助人们恢复身体的疲劳和舒筋活血等多个功效,所以在闲暇的时候给自己的脚按摩一下是非常的好的。养生还有很多的方法,别说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粗粮,可以起到延年益寿,防治疾病的效果,如果不按时吃饭,或者营养失衡就会导致疾病,其实通过饮食还可以排除身体内的毒素,而且比药物更加的好。以上就是古代人保养自己的一些方法了,其实现在的很多方法也是那个时候传下来的。

阅读全文

与古人的养生方法都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行政单位退休人员能经商办企业 浏览:250
流浪人电影 浏览:280
视频在线免费观看网址 浏览:604
一个人看电影网站 浏览:291
交的异地社保基础养老金怎么发放 浏览:960
医院保洁体检申请报告怎么写 浏览:7
国内影视网站无水印下载 浏览:238
免费片在线观看网站 浏览:770
养老机构安全责任制状 浏览:153
韩国电影一个变态老头趴在厕所上偷窥小女孩 浏览:693
免费在线看 浏览:688
未成年女子被迫养老怎么办 浏览:695
永恒1080电影完整版播放 浏览:708
欧美女明星电影漏点 浏览:145
免费vip影视大全 浏览:521
朴银狐出轨是那一部 浏览:220
法国喜剧电影女的多 浏览:355
电影在线高清免费观看 浏览:213
书店紧挨着电影院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213
国外大尺度漏器官电影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