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红楼梦》中为何其他兄弟都独居院落,独独宝玉还是住在贾母的暖阁中
贾宝玉和林黛玉也算是《红楼梦》中两个最主要的人物。而且在他们两个的住宿问题上,他们都是生活在贾母的暖阁当中。这点着实让人很疑惑,一个都已经快要成年的人了,为何却一直跟着自己的长辈住呢?下来笔者就为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
不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知道,贾宝玉的原型其实就是曹雪芹本人。《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与贾母生活的片段,正是与曹雪芹与其祖母的缩影。可见曹雪芹本人是对他祖母极其怀念的,如果没有真切的体会,又怎能在《红楼梦》中将贾宝玉和贾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描绘的淋漓尽致呢?我们也可以看出长辈对小辈的喜爱,是对小辈有着很大影响力的。
❷ 《红楼梦》里,贾母就是一个偏心的老太太吗
对宝玉黛玉自然是极宠爱了,当然双玉形象好智商高,才情好,人也文雅大方,可是这是天生的多,倒不是贾母教育出来的。宝玉黛玉都是有天分的人,黛玉进京前,已经是贾雨村的学生,学问根基自然极好。
对宝玉的宠爱,就是让他享受特别的待遇,高出兄弟侄子一头,比如把自己的丫环,给了宝玉两个,怡红院里,八个大丫环,七个小丫环,这就十五个丫环,还不算那些做饭的,做衣服的,打扫的,管规矩的奶母,反正,贾宝玉的待遇,比贾环高了几倍。难怪赵姨娘急红了眼,要害死宝玉。
另一个是贾环,都是孙子,不过是母亲不同,贾环没错呀,所有的孙子辈孩子,都在她的后院里,独让贾环跟着姨娘,这不是坑了贾环,一开始就把贾环打入另类,难怪贾环心生怨恨,人物萎琐,他一开始就让人小看了。
贾母对贾环不搭理,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贾母这个人,喜好表现太明显,完全随心所欲,不按规矩来,才间接地制造了不少的矛盾。
❸ 《红楼梦》中:贾母为什么不在去世之前,让林黛玉和贾宝玉完婚
林黛玉毕竟是贾母外孙女,而薛宝钗可是贾宝玉媳妇,贾母孙媳妇,将来要为贾氏传宗接代之人,论地位薛宝钗更胜一筹。其次,林黛玉毕竟已经身亡,况且自己身体状况欠佳,多说无益,而且对林黛玉也不需要交待什么,纵使交待也无任何受益人享受这一切。
❹ 《红楼梦》中养尊处优的人多了,为何独独贾母这么长寿
因为她在贾府之中地位最高,儿子官场仕途顺风顺水,元春在宫中独得盛宠,贾家皇恩正胜,面子上有光,活的自然顺心,想不长寿那些孝顺的子孙也不会答应的,家有一老,说明儿孙孝顺,官场才会更顺畅啊。
在那个皇权至上女子地位地下的情况下,能成为贾府老祖宗的人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老了功臣身退了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刺激到她了,就只剩下享福。
生活富足,可以当家做主,同时孩子有出息,孙儿绕膝。人一辈子追求的也就是这些了,面子里子贾府老祖宗都有了,只剩下放开了享受就行,没理由这个时候不好好活着享受。
每天忙忙碌碌的追求的终极目标不也就是这个么,真的是很羡慕那个老祖宗啊。貌似她是贾府中结局最好的一个了,享受了贾府的风光,也不用见证贾府的落寞,走完自己的一生就可以了。
❺ 红楼梦里的贾母为什么能活到83岁
这里且不说贾母功绩,只说她的养生。贾母活到80多岁,至少相当于今人活到百岁以上,真可谓奇迹了。因为在那时,连皇帝女儿平均寿命也只有二三十岁!贾母年轻时劳心劳力,夙兴夜寐,损耗不少,她却能龟年鹤寿,洪福齐天,有何养生秘诀?曹雪芹除了一句“鬓发如银”外,再无一字句描写贾母的外貌特征,可是我们却分明看到了贾母的表情:
1.满脸都是轻松
贾母是宁国府荣国府的老祖宗,伴随着家族的创业与兴旺,她经历过无数风险,见识过无数的刀光剑影,风霜雨雪,明枪暗箭。同辈人都倒下了(贾府还有几个老妯娌仍然活着,但是远离中心),她却幸运地硕果仅存。“胜利后”本该掌握大权了,可她不,在《红楼梦》故事开始以前很久,她就自认年事已高,把家族大权交给了儿媳妇王夫人。王夫人虽然不是个能干人,但鹤发童颜雍容娴雅的贾母也决不越俎代庖。很快,王夫人又交权给了王熙凤,贾母对孙媳妇王熙凤的工作更是全力支持。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是贾母最为疼爱的三个孙辈。但你发现了吗?她对宝黛,更多的是疼爱;对王熙凤,则更多的是欣赏。
关键词:该放权时则放权。无官一身轻,万岁老百姓。
2.满心都是欢喜。贾母喜欢热闹,“日习功课”就是和孙子孙女孙媳们说说笑笑,吃喝玩乐。或是听戏,或是听书,或是打牌,或是散步,或是聚餐,或是“讲课”。贾母甚至叫来一个农村老太太刘姥姥陪着聊天,从中体验了成功者的快乐,富裕者的快乐,施舍者的快乐。刘姥姥二上荣国府的日子,是贾母最开心最快乐最开怀大笑的日子,其原因并非仅仅是刘姥姥会说笑话,更深层的原因是,贾母找到了“陪衬人”。贾母因美园华屋而快乐,刘姥姥因大开眼界而快乐;贾母因锦衣玉食而快乐,刘姥姥因得到资助而快乐。贾母高端大气上档次,刘姥姥贫穷土气其实最聪明。两位老太太既老到又天真,有趣极了。贾母年事已高,却过得不寂寞,有乐趣,有品质(品位和质量兼备)。
关键词:与其在病床上躺着呻吟,不如趁早锻炼身心,自己找乐,硬硬朗朗地活着!
3.满眼都是慈祥
宁国府荣国府,男仆女仆上百人,哪能不犯错误,可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贾母训斥打骂过哪个仆人。对于贫困者,潦倒者,弱小者,贾母很有同情心。那一年端午节前,全家到清虚观打平安醮。走到门口,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不小心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一扬手,把那孩子打了一个筋斗,众婆娘媳妇也都喝声叫“打,打,打!”贾母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吓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哪里见过这个阵势?可怜见的,倘或一时吓着了他,他爹妈岂不疼得慌?”说着,命贾珍拉他起来,叫他不要怕,又向贾珍道:“给他些钱买糖吃,别叫人难为了他。”一个多么慈善的老太太!王熙凤虽然聪明能干,却缺少贾母的善良宽容,用因果报应来解释,怪不得王熙凤下场悲惨。
关键词:扶危济困,扶老携幼,怜贫惜老,靠的是菩萨心肠。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4.满身都是佛性
贾母崇尚佛教,注重修身养性,有一颗向善的心。且看她如何过生日:
一是捡佛豆。第71回贾母做生日。贾母对宁国府荣国府当家人尤氏、凤姐儿道:“你两个在这里帮着两个师傅替我拣佛豆儿,你们也积积寿,前儿你姊妹们和宝玉都拣了,如今也叫你们拣拣,别说我偏心。”贾母又叫把喜鸾、四姐儿二人也叫来,洗了手,点上香,捧过一升豆子来。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然后一个一个地拣在一个簸箩内,每拣一个,念一声佛。明日煮熟了,令人在十字街结寿缘。
二是抄写《金刚经》。第88回,鸳鸯道:“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这已发出外面人写了。但是俗说《金刚经》就像那道家的符壳,《心经》才算是符胆。故此《金刚经》内必要插着《心经》,更有功德。老太太因《心经》是更要紧的,观自在又是女菩萨,所以要几个亲丁奶奶姑娘们写上三百六十五部,如此,又虔诚,又洁净。”
关键词:手(活动得)好,脑子就好。有信仰,有目标,才能健康长寿。
5.满口都是随缘
除了宝玉挨打那一回,我们没有见过贾母生气。贾赦欲娶鸳鸯为妾那回,贾母虽然批评邢夫人王夫人,但并没有真正发火。贾琏招花惹蝶王熙凤告状那回,贾母也是百般劝说安慰了事。荣国府财政下滑,家里好大米不多了,只能供应贾母一人,其他人只能吃普通米。贾母知道后,一个玩笑了之。她不生气,不着急,不上火。她知道自己年老体衰,生气着急也没有用,只会适得其反。贾母本来给贾宝玉看中的妻妾人选是林黛玉,晴雯,并且早早做了一些安排,但当她知道王夫人看中的是薛宝钗,袭人后,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放弃有时比坚持更难。贾母却选择了放弃。她聪明,睿智,慈祥,充分尊重宝玉母亲的意见。
关键词:不生气,不执拗,顺其自然。
6.满肩都是担当
贾府被抄家后,经济上的巨大亏空暴露出来,关键时刻,贾母除留下自己未来的丧葬费外,提前拿出了全部私房钱分给儿孙:贾赦、贾政、贾珍以及王熙凤,每人3000两银子;宝玉,李纨,贾兰,也都各有一份;连已经去世的林黛玉,贾母也拿出500两银子,让贾琏送她的灵柩回南方老家。可谓面面俱到,四角俱全。
在家族遭到巨大灾难后,贾母面对菩萨,上香跪下磕了好些头,念了一回佛,含泪祝告天地道:“我今即求皇天保佑:在监逢凶化吉,有病的早早安身。总有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当,只求饶恕儿孙。若皇天见怜,念我虔诚,早早赐我一死,宽免儿孙之罪!”(第106回)关键时刻,宁国府荣国府的顶梁柱不是别人,而是八旬老人贾母!
关键词:对钱财看得很开,不容易;了悟生死,更不容易。贾母平时嘻嘻哈哈,其实是大智若愚,宠辱不惊。
魏紫曰:今人云,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贾母似乎早就明白这个道理。老太太该退休时则退休,该享乐时则享乐,该担当时则担当。福禄寿喜财,贾母可谓样样具备!
❻ 红楼梦:贾母为何如此偏心,给薛宝钗过生日,而不给黛玉过
在红楼梦里面,贾母给薛宝钗过生日,而不给黛玉过,主要原因是薛宝钗是贾府的一个客人,而且薛宝钗又到了将笄之年,这个年龄的女子在当时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日子,还有就是贾母通过给薛宝钗过生日,想要告诉她年龄也不小了,不再适合在贾府里面居住了。
所以这样看来的话,红楼梦里面写贾母自己掏钱,为薛宝钗过生日却没有写给林黛玉过生日的样子,书伟就认为是不给林黛玉过生日,而不是这样的,主要是可能也是贾母已经把林黛玉当成了自己家的人,所以就跟他没有那么客气了。
❼ 《红楼梦》很多人为了点利益开始斗争不止,其中贾母在里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哈喽大家好。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人物中,贾母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形象。单就篇幅而言,前八十回贾母出场有将近一半回数; 就人物形象而言,王昆仑先生曾感叹:“读了《红楼梦》关于贾母的描写,才使人忽然发现,原来中国历代那么多的史传和小说,竟找不出几篇完整美好的老太太传记。
封建阶级的最高统治者,有着广义的仁慈,但终究是封建阶级,无法改变自己的本质。贾母是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成功人物形象中的一个,是千万个老祖母形象的浓缩。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❽ 《红楼梦》中老封君贾母后来到底为什么会怕了贾赦
其一贾母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了,她害怕贾赦做一些危害家族利益的事情;其二贾母担心贾赦会篡权,不利于贾政一家,更不利于自己养老。
一、力不从心贾母是贾府里的老太君,是贾府里最老的一位长辈。明面上贾母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贾母已经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罢了。
贾赦的反常让贾母担心,她担心自己死后贾赦会篡权。贾政是一个心软的人,他压不住贾赦,而贾宝玉则是一个半仙,什么事情都不关自己的事,他更是压不住贾赦。
贾赦在宴会上挑唆贾环夺取家产,还说贾母偏向小儿子的话,贾母知道贾赦这是要反抗,反抗这些年来对家里的不满。贾母在担心,也在害怕,害怕贾赦真的如自己想的那样做。
❾ 红楼梦73贾母为什么生气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不敢再隐,只得回明。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当下邢夫人并尤氏等都过来请安,凤姐及李纨姊妹等皆陪侍,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发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
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 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没回。只告诉了大嫂子和管事的人们,戒饬过几次,近日好些。"
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 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 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探春听说,便默然归坐。凤姐虽未大愈,精神因此比常稍减,今见贾母如此说, 便忙道:"偏生我又病了。"遂回头命人速传林之孝家的等总理家事四个媳妇到来,当着贾母申饬了一顿。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
❿ 《红楼梦》中为什么贾母不喝六安茶
刘心武的探秘是这样解释的,妙玉其实是贾府里藏着的另一个犯官之女,居于贾府低调行事,她的祖上与贾府也是世交,有些渊源,而另外一个被藏于贾府里的就是秦可卿了,她是废太子的女儿。之所以妙玉会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想来是因为世交关系有些渊源,贾母知道妙玉她们家喜好喝六安茶的缘故,因此才会那样说,而妙玉藏于贾府,本就是寄人篱下,不可能不知道贾府里最高权力人物的喜好,知道贾母不喜六安茶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人说:贾母不喝六安茶是因为她不是很喜欢妙玉,很微妙的;贾母祖上其实和妙玉家是有联系的,妙玉家来客人都和喝六安茶,但贾母懂茶,又不给妙玉面子,就明说自己不爱喝六安茶,妙玉也不给贾母面子,您老不是不爱喝吗,我偏给你六安茶,说是老君眉,这是祝寿的茶,你总不能不喝吧,还有一点就是妙玉给她的茶用来泡水的是去年的攒的雨水,而后来给宝钗,黛玉,宝玉的水是数年前攒的,就可以看的出。
也有人这样解释:六安茶是一种微苦的茶,比较受到由科举上来的家庭喜爱,因为契合了他们自身的苦斗经历。而贾母一生荣华,不适应它的苦味。栊翠庵茶品梅花那节,妙玉给贾母献茶,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从这句就传达出一个信息,贾母和妙玉的家庭,跟她家上辈有过来往,所以知道妙玉家里待客的习惯,妙玉是晚辈,所以她用不着客气,直接说不吃六安茶。妙玉回答的是“知道,这是老君眉。”很简洁,很厉害,不仅刻画出妙玉的性格,也透露出
妙玉对贾府也是有印象的,她小的时候,只要贾府来访长辈们都是用老君眉接待的。
有人说贾母的选择暗有讽刺的意味,或者说与什么家族屈辱史有关。恐怕是想多了。六安茶:俗称六安瓜片,中国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简称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
绿茶:绿茶性略带苦寒,能清火,但老人家年老体弱,过量饮用绿茶消食,容易引发胃肠不适。所以贾母说,我不喝六安茶。
老君眉:福建武夷山得名从,被称为老君眉。即现在的寿眉,贡眉,白牡丹。寿眉茶味清香,甜爽可口。寿眉很香,但是茶味稍淡,寿眉性中庸,不寒不热,抗氧化,有助排出毒素及新陈代谢废物等功效,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茶。寿眉有退热、祛暑之功效,为夏日佳饮。令人精神愉悦、心旷神怡,且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等功效。
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一个笑道写出了妙玉自信。知道,说明妙玉是予先有考虑:你老了,六安茶再好不适宜你吃。为什么沏老君眉呢?这是名寿眉呀!淡些适宜老年人吃。尤其是它有一个老年人喜欢的吉祥名子,老君是太上老君,是长寿的典范,老年人能不喜欢吗?聪傲、自信、不卑又不失礼数的妙玉跃然低上。还能有别的解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