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老年人 > 护士如何跟护理院老年人相处

护士如何跟护理院老年人相处

发布时间:2023-08-27 05:40:03

❶ 如何提供老年人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如何尊重老年人的隐私和私人空间

如下:

1、心理护理: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所以护理人员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2、做好安全护理:对老年人进行用药安全和患者自身安全。

3、做好饮食指导:老年患者常常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慢性支气管炎等,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理想状况下老年人最好能有其单独的房间,且要与家人的卧室、厕所相连,以方便联系;窗帘最好为两层,薄的纱层既可以透光,又可遮挡屋内情况,而厚的则可以遮住阳光以利于睡眠。

介绍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❷ 护理员和老年人的沟通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常见的生理特征及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弱,老年人的心理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怕死、怕老、怕病、怕孤独、怕失眠、怕花钱、怕被骗”是老年群体心理特征的概括,简称“老年人七怕”。只要能够帮助长者解决这七大心理问题,就可以实现养护院入住率的保持和快速提升。另外,我们也需要了解老年人其他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特征。
(一)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二)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三)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四)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五)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爱唠叨、爱怀旧、固执、情绪多变等。
(六)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配图来源于网络
二、老年人常见的需求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六有生活”是老年人普遍的向往。具体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老年人需求的核心要素。
1.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2.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❸ 护士怎样与老年患者沟通作文1000字

当今世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给护理带来挑战与要求日趋显著。老年患者病程长,恢复期慢而病情复杂,老年人常多病共存,一病多症或一症多病,容易发生并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疾病不仅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亦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1]。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加强和老年患者沟通交流,了解老年患者的身心问题,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通过细心、周到服务、良好的沟通,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老年患者的身心问题
由于老年患者年老体弱,各器官功能减退,耳聋、健忘、视力模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行动不便,离不开他人照顾,对求生的愿望极其强烈,住院后生活环境,社会角色改变,既担心疾病的预后,又担心家庭经济负担,无人照顾,因此变得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悲观、小气、多疑、固执等,面对老年患者诸多的身心问题,采取恰当的细心的护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最佳的护理。
2 护理沟通技巧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老年患者的人格。称呼要有尊敬之意,不能直呼其名,言行要有礼貌,面对老年患反应偏慢,听力差,行动迟缓等,护理时要有耐心,爱心,听老年患者说话时要专心,注意目光接触,说话时的距离,对老年患者说话时声音要大些,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语速不能太快,所表达的意思通俗易懂,让他们听清楚。无论老年患者的地位,经济条件,文化水平,修养的高低,都要做到一视同仁,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面对生活自理下降,卫生习惯差的老年患者,决不能奚落、挖苦、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2.2加强基础护理质量,预防减少护理不当带给老年患者身心的痛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躯体疾患,患病后对家人和医护人员依赖思想严重,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要别人帮助,很多老年患者的子女因工作忙或忙于照顾小孩,有的子女在外地工作,有的老友伴过逝,让更多的老年患者承担起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生活也变得懒散,心理上产生孤独、失落、焦虑等不良心态。护理老年患者要勤快,多巡视查看,细心周到,不怕脏、不怕麻烦,每天晨晚间协助老年患者洗脸、洗脚、倒痰盂、整理床头拒上杂物及床单元,及时更换有污渍的被服,各班严格执行老年患者床旁交接班,了解老年患者在位与否,查看卧床老年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床单是否整洁,病情变化,进食情况,服药、卧位是否安全、舒适、有无需求帮助,每周一次的生活护理日,亲自为老年患者洗头、吹发、剪指甲、床上擦浴等,让老年患者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有利于他们身心疾病的早日康复。
2.3为老年患者实施每一项护理操作前,首先有礼貌的称呼,核对,解释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在取得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操作。因老年患者固执,小气、害怕操作带来的不适产生紧张、恐惧、输液时,尽量选技术较好的护士穿刺,立争一针见血。老年患者多数有心、脑、血管、肺、肾等的疾病,晚上加强巡视,询问有无不适,协助翻身,上床拦、开窗通风,关灯,开地角灯,注意“四轻”营造安静,空气流通新鲜、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切记”做好沟通解释,以免老年患者不配合。
2.4积极疏导老年患者心理不健康的诸多因素,克服疾病带来的身心不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影响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的、心理、个人的、环境的、社会的等,要维护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老年患者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需要社会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许多老年人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一旦患病害怕疾病不能治愈,甚至死亡,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生活上出现诸多不便,给子女和周围亲友们带来麻烦,他们的心情就会变得郁闷不安,甚到产生恼怒的情绪,护理老年患者多一份爱心,无事多去病房看望老年患者,关心他们说话,多听他们倾诉,准确地评估他们的心理需求,护士再针对基问进行耐心的解释,以打消患者的顾虑,启发老年患者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调动老年患者的各种社会关系,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关怀。有意识告诉老年患者的家人、亲人、同事、多来探视,带一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尽量把老年患者安排在同一间病房居住,互相鼓励促进,增进他们之间的友情,解除孤独郁闷。
2.5以良好的职业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为老年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知识指导和保健咨询,老年患者多数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患者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转归,检查结果,所用药物,饮食等相关指导,责任护士向老年患者主动介绍病情,治疗方法、用药、饮食与休息指导,因老年患者记性不太好易健忘需要护士反复多次讲解,示范,协助老年患者共同完成预定目标,对取得成效的,及时给予鼓励,肯定成绩,使其感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坚定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老年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保持稳定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告诉老年患者,人在快乐的时候,能使人体的各大系统都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愉快的氛围使人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让老年患者明白“心情愉快百病消的”道理。使他们能够主动营造一种快乐气氛,并且经常保持一种平和快乐的心情,有利于疾病恢复。

❹ 如何与老年患者及家属沟通

老年朋友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智力、学习能力、记忆力逐渐减低,机体的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同时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所带来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无时无刻地影响着老年人,加之部分老年人性格孤辟、倔强,部分老年人性格幼稚。因此,在充分了解和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老年病人的沟通应讲求技巧和策略。下面谈谈我们与老年病人沟通的一些体会。
1 语言艺术辅以适当的举止贯穿于沟通的始终
语言交流技巧是整个医患沟通过程中的关键,使用礼貌性语言,尊重患者人格;使用安慰性语言,关心患者病痛;使用解释性语言,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1]。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语言,正确对待不同老年人种种“权威思想”的表现,尽可能使病人产生亲切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同情、关怀、热情、温暖、鼓励的语言会使患者感到莫大的慰藉,即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为进一步沟通奠定基础。适当举止是整个医患沟通过程中的桥梁,患者住院首先接触的是护士,入院时护士应主动扶持患者,护士进入病房的轻盈步态和娴熟的操作技术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与老年患者沟通时保持一定的前倾体态,患者认为你在认真听他们的倾诉,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之情。因此,护士应努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训练自己的举止,真诚而不虚伪,求实而不浮夸,沟通才能顺利进行,达到沟通的目的。
2 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时间、内容、地点、方法。入院时应根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对疾病的病情作出估计,倾听患者的心声,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为日后的治疗奠定基础;住院期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随地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变更治疗方案时、贵重药品使用前、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要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转归要及时沟通,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要沟通;出院时应向患者或家属沟通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2]。当患者愤怒时,应先分析原因,消除误会,使患者满意,待心平气和后,再进行沟通;当患者不合作时,护理人员切忌指责或表示不满,分析其原因后,应给予积极疏导,找空闲时间进行交谈,使其配合治疗;当患者态度冷漠时,应多做解释性工作,使患者积极主动,使护患关系更融洽;当患者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时,护士应同情,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总之,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想法,使护患双方在感情和心理上相互沟通,促进彼此了解,取得患者信任。
3 对于比较特殊的老年病人,更要采用特殊的沟通技巧
对于那些老年痴呆、健忘、视力不好的患者,护士应主动问寒问暖,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和服药,日常生活用品如手纸、眼镜、水杯等,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对听力丧失的患者,可通过轻轻的抚摸,加强交流,说话时让患者看到你的脸部和口型,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加强表达,可将声音略提高,要有耐心,必要时进行书面交流,满足患者的需求;对那些反应差、注意力难集中、有感官情绪或显得很疲乏、甚至有自杀念头的精神抑郁患者,护士态度应亲切和蔼,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以实际行动使其感到被关心和重视,这样可减轻沟通的难度。
4 沟通要富有同感
同感是进入并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的一种能力,是在跟病人的沟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同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3]。患者的职业、文化层次、社会背景等等方面与护理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往往会使双方对问题的看法产生不一致,护士若没有同感,不容易被病人感知,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与患者交流时,不可左顾右盼,注意聆听,理解病人的感受,体谅病人,对病人的需要及时作出反应,随时向病人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
5 要重视团队之间的协调沟通,强调多学科的合作性
以病人为中心设计规范的多层次多人的沟通流程,是通过医生、护士及其他多学科人员共同完成的,医务人员之间注重了信息交流和传递,使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明白自身的角色及其他专业人员在病人康复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在与病人沟通中能够保持衔接及协调一致,避免推卸责任,减少了病人咨询病情的中间环节,为病人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服务链。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也由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由于老年人多存在固执、记忆力减退、反应慢、分辨能力差等特点,所以护理时要耐心、体贴,应用各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全面掌握患者的身心状态,热情地为患者服务,要有同感心,使身心痛苦的患者得到安慰,由此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❺ 如何做好老人的护理服务

如何做好老人的护理服务

1、 首先要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当老年人在住院后,我们医护人员要积极热情主动地进行接诊,同时向老人及家属详细的介绍医院内环境及护理工作的详细情况。丰富患者的业余生活,如在病房中设有老干部活动中心,中心有象棋、跳棋、电视、报纸、扑克等娱乐项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轻患者生病后住院所导致的恐惧感,使老年人能都尽快消除陌生,熟悉环境。感觉到自己所在的是一个温馨的环境。

2、 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耐心的关心、体贴老人。

老年人由于思维反应相对比较迟钝,语言与记忆力都有所下降,往往交代一个事情说了几遍还是记不住。如果在护理中遇到此类情况,我们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态度和气,不急不燥说话的'语速要尽量放慢。要耐心的听从患者的倾诉,要经常来到他们的病床前,询问患者的病情以及是否需要帮助。遇到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答。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尽量给予合理的解释。在病房中遇到患者的时候要主动打招呼,做治疗的时候要动作干净利索,语言要和声细语。尽量表示除对其的尊重。遇到寒冷天气时,嘱随时增添衣服。

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热情、主动、友好地向患者介绍自己,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从而拉近护患关系。对待患者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在工作中做任何治疗和检查都首先要向患者详细的说明,从而消除他们心中的恐惧感。如果要外出做检查时,安排外勤人员全程陪同,同时要详细交代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可以在生活上给予患者主动关心与体贴,例如带领全体医护人员给老年患者过生日,送鲜花、蛋糕等,使他们在住院的过程中感受到亲切、温馨,就有如在家的感觉一样。

4、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临床工作中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医生自己疾病的诊治、护理及预后情况如何,同时希望医护人员对自己重视。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实行每天早晨让护士去查房,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时间,对患者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还应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和生理障碍,而达到护理目标。教会患者与本疾病有关的知识,如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尿糖测定以及出现低血糖的应急处理等。同时要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此外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对其家属或保姆做好家庭护理的教育工作,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过度的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和懒惰性。

;
阅读全文

与护士如何跟护理院老年人相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用养生壶怎么样熬八宝粥 浏览:240
郑州现在交的养老金退休后能拿多少 浏览:138
老人身体往右侧倾斜是怎么回事 浏览:268
天津养老机构要多少钱 浏览:412
养老保险与寿险哪个好 浏览:361
孝顺儿子十劝妈妈 浏览:432
老年痴呆的对话 浏览:806
哈尔滨江北的敬老院 浏览:119
孝敬爹娘的歌词 浏览:566
寿岛血脐是长寿湖的一种 浏览:396
聊城东昌府区养老金缴交比例 浏览:649
老年痴呆诱发原因 浏览:223
老年痴呆与心理问题 浏览:52
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表格 浏览:874
鹤岗矿务局和市政退休工资哪个高 浏览:625
老年痴呆症需要每年复查吗 浏览:670
吉林省17年退休养老金 浏览:174
老人肠癌不吃饭能活多久 浏览:887
70岁老村医云南男孩 浏览:560
小米养生壶怎么取消wifi闪烁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