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上有过人到60岁就活埋的事情吗
版本一:六十岁不死活埋的传说
传说秦始皇残暴统治,又嫉贤妒能,怕人有本事和早饭内,因为人到容60岁以上更有经验,便颁布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岁以上的老人纷纷想法躲藏起来。
版本二:
相传在大宋年间,人活到60岁不死也要活埋,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经济不发达,物质贫乏,不够用。皇帝认为人活到60岁后,年岁大了,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再创造财富了,(不知皇帝是不是60岁也活埋)只是消费。
版本三:
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工具,汉族老人到了六十岁,必须送到野地里的一个墓穴里等死,这个墓穴也就是老人们说的“砖打墓”。
『贰』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人到60岁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
人活到60岁被活埋具体到哪个朝代是无据正可查,因为中国文化历史几千载,注重礼、孝,即便哪个朝代有这60岁活埋先例也不敢记载,这可是要背负千古骂名的,每个人从出生,由长辈养育而大,在至老后均无法免于一死,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则,不可怠慢养育之人,乃是孝悌之礼,岂敢有记载。
这里面要说传得最神的,当属鄂西北,鄂西北是鄂与豫陕渝的毗邻地区,斜倚于大巴山的余脉,该山脉上遍地都是寄死窑,由于地形偏深山老林,这个习俗从古至今都流传着,据说明朝时期,六十花甲子,不死也要被活埋。
而这些老人一经背负上去,就永久沉眠于此,也幸得这些风俗没有被传承到当今,当今人人温饱,即便老了还有养老院,可谓幸福满满。
『叁』 远古时代把满六十岁的老人放在用砖砌的墓里叫什么
寄死窑。
寄死窑出现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盐池河,自2000年以来,陆续在该地发现大量不明洞穴,经考察,证实是远古时期遗留下的“寄死窑”。
寄死窑是一种古代的风俗,凡是年满60岁的老年人,或者失去劳动能力者,都会被送到寄死窑,起初家里人送饭送菜,三天之后就停止供应伙食,任其在洞内饿死。当老人死亡后,家属将其遗体搬出,然后另地安葬。
寄死窑反映出古代的殡葬制度,这是属于从殉葬制度到文明埋葬制度的过渡期。
『肆』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
出现在秦朝时期,那个时候嬴政为了抵御外敌,要修建长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修长城是个苦力活,百姓为了逃避苦役,纷纷谎称自己60岁了,嬴政得知后,便制定了满60岁活埋的政策,吓唬百姓,防止他们逃避劳役。
『伍』 古代为什么会有“人到60岁就活埋”的传说,这算杀人吗
其实“人到60岁就活埋”这句话只是一个误传,不过在历史上确实有过这一种说法。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在史前有这么一个“瓦罐坟”的传说,说的是史前游牧民族在迁移时的习俗,据说当时的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老人安置在一个预先准备好的类似于瓦罐的坟中,而每当送一次饭就加一块砖,直到360天以后,这个坟墓就形成了,而这个老人也算是安葬好了。
不过不管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这一种事情,这么对待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是不可容忍的,而且无论是在哪一个朝代,统治者要想更好的管理天下,绝对是不会做出这样有失民心的事情的,所以说“人到60岁就活埋”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陆』 人到了60岁就被活埋,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这种“弃老”习俗吗
历史上确实有这种60岁就被丢弃的说法,有的老人到了60岁就会把他们拉到很远的山上,让他们自身自灭,有很多老人都是没有办法生存饿死的,还有从山上摔死的。
应该说,不管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如此对待老人,都是极其残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即使是在不得温饱的古代任何一个朝代,这种做法都是不能容忍的,而任何朝廷也不会做出如此毫无人性的荒唐事情来的。人总会有老的一天,做儿女的不管如何困难,都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因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人的平均寿命都是近80岁了,开句玩笑,60岁还很年轻哩。愿孝行天下,愿天下所有老人晚年幸福安康!
『柒』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活埋的真相是什么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真相早已不得知,毕竟这种残忍的埋葬方式并不见于正史,只是在少数野史传闻中有零星记载。
总之以上三个版本是流传最广的关于“六十活埋”的说法,但都是口头相传并无正史记载,而且不仅在我国,在日本,韩国这些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也有关于这方面的传说,也许历史上曾经真的有过“瓦罐坟”的存在,但这与我们传统文化的“孝道”以及历朝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驰,甚至太过残忍,所以这种“瓦罐坟”才会逐渐被人们所摒弃最终消失于史书之中吧!
『捌』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人到60岁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呢
其实不仅是秦朝有这样的传说,宋朝也不例外,传说当年在宋朝的时候,也流行60岁活埋的说法。而包拯的父亲正好到了60岁,但是作为孝子的包拯不愿意活埋自己的父亲。
所以就趁着别人不注意,偷偷的把他埋在了地窖当中。每天到了饭点的时候,包拯都会过去偷偷的送饭。但是有一次送完饭之后包拯却哭哭啼啼,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包拯说:“我以后可能不能再给父亲送饭了。”父亲继续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只见包拯回答道:“有一只妖怪大闹京城,皇帝让我三天之内立刻破案,否则就要杀了我的头。如今三天期限快要到了,我还没有任何头绪。”
每天到饭点去送饭,每送一次饭就添一块砖,什么时候把这个墓穴填满了,就不用再送饭了,老人也会饿死在里面。
其实除了这个说法之外,还有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初夜权,就是元朝时期的汉人在娶老婆的时候,必须要把妻子先交给蒙古人来享受。
因此在老婆生孩子的时候,通常会把第一个孩子摔死的,因为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是蒙古人的。
夺妻之恨杀父之仇,元朝可谓是占了两件,所以等到元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各地英雄揭竿起义。
另外如果有喜欢世界史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另外一种奇怪的情况。不仅是中国有着活埋老人的传说,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诸如日本、欧洲、非洲等地都有这种类似说法。
『玖』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背后真相是什么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尊老爱幼”,并且还有着“百善孝为先”的俗语,因此在古代道德的约束之下,“不孝”被视为一项十分严重的罪行,在古代的一些朝代之中甚至会被杀头,可见老人在中国历史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名为“人活60岁,不死就埋”的残酷法令,那么这条法令到底起源于哪朝呢?它们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秦始皇又问:“朕已经颁布过法令,为何你的爷爷还活着?”这时8岁孩子才潸然泪下,为秦始皇讲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孩子的爷爷为了逃脱这条法令,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假扮自己去死,而秦始皇宫里闹鼠患,也是见多识广的爷爷才知道这种老鼠不是普通猫能够抓获的,必须要用自己家从遥远的西方进贡过来的猫才能起效。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秦始皇被孩子的故事所感动,于是下了废止了“弃老令”,从此,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才得以延续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拾』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个习俗发生在哪个朝代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个惨无人道的封建习俗,具体在哪个朝代发生,还没有非常确切的史料可以证明,目前流传较广的两种说法是在秦代和元代,具体分析如下:
一.古代用花甲墓与瓦罐坟,来对待年过六十的老人。自古以来,人性就是一种不能深入研究和窥探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人性能恶劣到什么程度。在古代的某个时期,过六十就要被遗弃,并会被自己的子女用极其残忍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听起来就觉得不可思议。即使这个习俗在史料记载中,不具有普遍性,但却也是真实存在的,且时间多发生在宋元时期。
也有人说秦始皇是觉得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没有什么用,活着也是浪费粮食。但是这些传说是在野史中记载的,不具备可信度。其次,孝道文化的熏陶,应该也不会在秦朝,发生这种如此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
三.很可能是由元代最初的游牧民族,创造了这种惨绝人寰的陋习。而从这种墓穴,多出土于元宋时期这一点来看,这个陋习出现在元朝,由游牧民族所创的说法,是相对比较可信的。游牧民族以放牧打猎为生,生活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在古代六十岁已算高龄,通常行动不便,劳动能力降低。为了减少生活的压力,选择用花甲墓的方式结束他们的生命,也可以说得通。而古代这种抛弃六十岁以上老人的这种做法,在现代的某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如此的明目张胆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