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農民什麼時候才能有退休金為什麼工人有退休金拿而農民沒有
中國農民想要有這個退休金,那麼就必須要繳納養老保險,如果不繳納養老保險,那麼這個退休金是沒有的。工人在工作的時候有單位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所以他們能夠拿到退休金。
② 國家為什麼對農民沒有退休政策
農民沒有退休金的原因是農民是和土地直接掛鉤,雖然都付出了辛勤勞動,但無法進行勞動額度的量化考核;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多數,農村老齡人口眾多,存在資金缺口;諸如各類種糧補貼,國家臨儲政策,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的利益。③ 農村養老金為什麼停發
停發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1、沒有進行養老金認證_如果沒有按時完成認證,會導致養老金被暫停發放,完成補辦驗證後,養老金就能恢復發放。
2、服刑期間_根據規定,退休後的犯罪因為犯罪而服刑的話,將暫停支付養老金。
3、無法聯系或失蹤_一般超過半年就會停止發放養老金,如果重新和政府聯繫上會繼續發養老金。
具體情況可以聯系當地社保局進行咨詢。
④ 農民為啥不能有退休金
法律分析:1、農民和土地掛鉤,難以考核量化: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可根據規定,承包土地,原則上是自負盈虧。農民是和土地直接掛鉤,雖然都付出了辛勤昌跡勞動,但無法進行勞沒吵動額度的量化考核。而企事業職工屬於僱傭關系,他們的收益和付出的勞動額度以及為企業創造的利潤息息相關,企業有數據可依,可根據考核標准給予不同水平的退休金;
2、農村老齡人口眾多,存在資金缺口: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多數,其中百分之六十五都是屬於農村戶口。預計到2034年農村老人會達到1、71億人,面對如此龐大的群體,發放退休金無疑是很困難的;
3、各類補貼彌補退休金空位:農村享受到更多的補貼和扶持,國家臨儲政策,最大程度的保障了農民的利益。為了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農村實行的新農保,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可每月獲得相應的養老金,極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養老壓力。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男年滿五枯迅侍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⑤ 為什麼不給農村養老金
1、政府對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中央財政按照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給予橘巧信全額補貼,目前為每人每月70元。各地根據當地實際,可適當提高養老金水平,提高的部分由各地財政承擔。
2、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每人每年最低繳費補貼標准為:繳100元補30元、繳200元補35元、繳300元補40元、繳400元補50元、繳500元及以上的補60元。對參保人員的繳費補貼,省級財政目前承擔20元,其餘部分由市、縣財政承擔,市、縣承擔比例由各市確定。
3、若發生未發養老金的情況,可以找政府溝通解決並補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圓輪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寬帆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⑥ 國家為什麼不提高農民養老金
主要4個原因。沒有法律制度保障養老金上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年限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沒有逐年上調;城鄉居民參保意識相對較弱。
國家已經建立了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社會保險法》第18條規定,要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經濟始終保持正增長,物價和收入水平逐年提升,各省市應該按照法律規定,逐年給退休職工上調基本養老金。但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沒有建立全國統一的待遇調整機制,目前只有部分省市建立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每年1月起將城鄉居民月基礎養老金標准上調5-20元,雖然漲錢金額不多,但有總比沒有強,而剩餘省市沒有法律和政策的強制執行力,很難保證能夠逐年為城鄉居民待遇領取人員上調養老金。
2009年,我國首次建立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1年建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4年整合形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目前該制度還在發展和完善過程中,待遇調整方式正處於探索階段。人社部在未來5年的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到,要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所以,農民朋友們要耐心等待,在2025年之前,城鄉居民養老金有望建立正常的調整機制。此後,就能逐年享受養老金上調的待遇了。
職工社保繳費基數和上年度社平工資掛脊配謹鉤,隨著經濟增長、社平工資增加,幾乎每年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都在調整,參保人繳費壓力逐年增加,如果不相應給退休人員逐年增加基本養老金,將會打擊參保人的繳費積極性,越來越多人放棄參保或者縮短社保繳費年櫻基限,養老保險金收不抵支,無疑會加速制度破產;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按年分檔次降費,繳費期間,繳費檔次可提高、可降低、可保持不變,無法保證養老保險基金有持續不斷的資金輸入,基金支付能力相對較弱,則無法保證養老金待遇逐年上調。
首先,受傳統養兒防老和存款防老意識的影響,我國城鄉居民繳納養老保險的積極性不高,其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需要繳夠15年,到了60歲之後才能領取養老金,社保回報周期較長,且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客觀運營導致居民繳費積極性降低;最後,很多農民存在繳費誤區,認為如果繳費期間或者沒有領回本錢就離世,養老保險費等於白交,這種種因素都導致我國城鄉居民參保意識相對薄弱,大多數人不願意多繳費,長繳費,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大,很難逐賣猛年按照高標准為城鄉居民待遇領取人員上調基礎養老金。
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條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⑦ 為什麼農民沒有退休金
不管是農民還是工人都需要交納養老保險費到年齡才能申請領取退休金,農村的少一點,如果在城裡面交的就高一些。
⑧ 為啥2022沒發10月份以後的農民60歲的養老保險金呢
農村養老保險在這個全民參保時代,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它和基礎養老金有所不同,根纖喊碰據農村60歲養老金新政了毀談解到,老人在達到60歲的時候,不分男女均可按月領取養老金待遇,但首要前提是,所有參保者都需要通過繳納,或是補繳的方法達到養老金的領取標准。
說到標准,農村60歲養老金新政中的領取標準是什麼呢最主要的就是先繳納養老保險,繳費越高,養老金也越多,一滲氏般情況下,農民人均養老金水平為128元左右,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時,可選擇一年2000元以上的繳費標准,繳費達到15年後,60歲以上老人將可以每月領600元的養老金
⑨ 從今年9月起將停發或少發部分農民的養老金,這是怎麼回事
如今、各省市的養老保險,正在並軌、統籌、聯網;到今年底、全國的養老保險將全部並軌、統籌、聯網;從今年9月起,將停發、或少發局部農民的養老金(養老保險),到底是怎樣回事?
六:在鄉村(原籍)己交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農民工,又在外地就業、打工的,只能住留一份養老保險;正在同時交納「雙份」養老保險的老鄉、盡快與老家的村鎮、或社保部門獲得聯絡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