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13000元退休能開多少
當然,西藏情況特殊。雖然當地經濟並不發達,但是國家政策支持力度比較大。實際上,當地領取退休金的人一共才3.8萬,且在高原工作幾十年,大家不用太過嫉羨。
緊隨西藏的就是上海和北京了,這個就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關聯了,人均養老金分別達到了3644元/月和3398元/月。如果,大家覺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這個詞太過空洞,我們可以換一個詞,這就是「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一般而言,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人均GDP越高,當地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就越高。
事實上,當地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決定我們退休後能夠領取多少養老金的決定性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能拿多少錢與我們交了多少錢有關,基礎養老金部分卻要考慮三個方面:
A、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越多越好)
我們以深圳為例,深圳2015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752元(2016年數據在2017年7月發布),高於全國平均值5270元,所以,深圳地區的養老金也高於全國水平。
B、本人繳費指數(越高越好)
深圳2015年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752元。若小白月工資為10000,那麼小白的「本人繳費指數」=本人月工資/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0000/6752=1.481。所以,繳費越高,指數越高。
C、繳費年限(越長越好)
小白相信大家對繳費年限的理解不存在困難,繳費15年領到的養老金自然比繳費30年的少,基礎養老金部分只有30年的一半。
由於A、B、C項與基礎養老金呈正相關,所以這三項數值越大越好。
在B和C項不變的情況下,小白建議年輕人在選擇繳費的城市時,應特別注意當地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增速。
小白舉例:
1、A市未來30年,當地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增速為10%,B市增速為5%。
2、30年後,小白在A市領到的養老金是B市的3.85倍。
或許小白舉例過於極端,但是話糙理不糙。小白認為,在一座快速成長的城市工作,它將你的成就放大。在時間的幫助下,復利的魔力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變得巨大。退休的時候,兩個繳費30年的人,養老金差3.85倍並不稀奇。
看一看2016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GDP增速排名,或許大家更能理解小白所說的地區差距。由於遼寧GDP負增長,小白以西藏和山西為例,可以發現二者GDP增速相差2.5倍。即使剔除政策支持力度比較大的西藏和重慶,貴州省GDP增速依舊是山西的2.33倍。
若目前的狀況長期維持,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地區間差距有多大。
所以,選擇真的很重要!現在,你真心要問自己,要在哪裡工作,在哪裡養老
『貳』 我在深圳交了十一年社保,在東莞交了五年社保,退休時在何處領取退休金呢
在深圳交了11年社保,在東莞交了五年社保,合計在兩地繳納了16年社保,
如果是在深圳退休的,就在深圳領取退休金。
『叄』 農村戶口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大概需要多少錢呢
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村地區的老年人越來越意識到,繳納養老保險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年老喪失體力勞動時,能夠領到一份養老金,不用再為生活發愁,也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為了鼓勵農民參加更高的檔次,各省還給出了財政補貼,例如河南地區,參加200元檔次可補助30元/年,參加5000元檔次可補助340元/年。
這主要看自己的經濟能力,經濟條件好,就選擇多交一點,經濟條件差一點就少交一點,補繳的檔次不同領取的養老金也不同,補繳檔次越高,交的錢越多,領取的養老金也越多。若是按照最低檔次補交養老保險,領取的養老金或許只有兩三百元,因為領取到的養老金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基礎養老金,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目前全國的基礎養老金只有93元,個人賬戶纍積余額越多,養老金越高,所在地基礎養老金越高,獲得的養老金水平也越高。
各省經濟發展不同,實際上各省基礎養老金並不相同,而且差距很大,像上海基礎養老金已經漲到每月1200元,北京也有830元。經濟越發達地區基礎養老金相對也會高一些。在上海和北京兩個地方辦理退休,個人賬戶余額再少,也比其它地區領到的養老金高很多,因為大多數省份的基礎養老金總體還是偏低的。目前全國城鄉居民養老金人均水平也就170元左右。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在一次性補交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盡量選擇高繳費檔次,這樣就可以增加我們個人賬戶纍計金額,按照養老保險繳費原則:「多繳多得」基本的原則,交的錢越多,領取的養老金也越多,但作為農民,我們選擇的繳費檔次應該在當前承受范圍之內。
『肆』 深圳養老金繳費比例是多少
深圳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比例深圳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比例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實際繳費年限和基本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基本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與基本養老保險實際繳費年限有重疊的,重疊部分的基本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不重復計算。『伍』 深圳2016年社保繳納基數最高是多少
深圳一檔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上下限分別為,
最高: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也就是6054×3=18162元。
最低: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也就是6054×60%=3632元。
日前深圳市社保局公布了,深圳社保最新繳費比例、以及繳費基數。
深圳市在職人員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及繳費基數表(2016年)
(5)2016深圳養老保險擴展閱讀:
「五險」中「四險」繳費與最低工資標准有關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深圳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數據公報》,深圳市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00173元,折算為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348元。
自2018年7月1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止,我市各項社保繳費基數和待遇計發基數涉及深圳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按8348元/月的標准計算。
調整後,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繳費基數上限均提高至25044元,一、二、三檔醫保繳費都有變化。失業保險繳費與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變化無關。
8月1日起,我市新的最低工資標准實施,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准為2200元/月。社保「五險」繳費中,養老、工傷、生育、失業「四險」都與最低工資標准有關,醫療保險繳費與最低工資標准調整無關。
三險」繳費基數上限提高至25044元
養老保險繳費方面,深戶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地方補充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2%,其中個人繳費比例為8%,單位繳費比例為14%;非深戶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1%,其中個人繳費比例為8%,單位繳費比例為13%。
繳費基數均為職工上月工資總額,工資總額超過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超過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最低為深圳市最低月工資標准。每月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上限為25044元(8348元×300%),下限為2200元。
生育保險個人不需繳費,全部由單位繳費,繳費比例為0.45%。繳費基數為職工上月工資總額,工資總額超過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超過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最低為深圳市最低月工資標准。
每月生育保險繳費基數上限為25044元(8348元×300%),下限為2200元。
工傷保險個人不需繳費,全部由單位繳費。根據行業類別分八檔基準費率進行繳費,分別為0.14%、0.28%、0.49%、0.63%、0.66%、0.78%、0.96%、1.14%,根據單位上兩個自然年度工傷保險支繳率、安全生產與職業病危害情況等因素確定浮動檔次後進行繳費。
繳費基數為職工上月工資總額,工資總額超過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超過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最低為深圳市最低月工資標准。每月工傷保險繳費基數上限為25044元(8348元×300%),下限為2200元。
此外,失業保險繳費基數為深圳市最低月工資標准2200元,繳費比例為1.5%,其中單位繳納1%,個人繳納0.5%。失業保險單位每月繳納22元(2200元/月×1%),個人每月繳納11元(2200元/月×0.5%)。
一、二、三檔醫保繳費都有變化
醫療保險根據繳費及對應待遇分設一檔、二檔和三檔。單位應為深圳戶籍職工參加醫保一檔;非深圳戶籍職工可在一、二、三檔中任選一種參加。
醫保一檔繳費比例為8.2%(基本醫保+地方補充醫保),其中單位繳納6.2%,個人繳納2%,繳費基數為職工上月工資總額,最高為深圳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最低為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0%。每月醫療保險繳費基數的上限為25044元(8348元×300%)、下限為5009元(8348元×60%)。
醫保二檔繳費基數為深圳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目前為8348元,繳費比例為0.8%(基本醫保+地方補充醫保),其中單位繳納0.6%,個人繳納0.2%。
醫保三檔繳費基數為深圳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目前為8348元,繳費比例為0.55%(基本醫保+地方補充醫保),其中單位繳納0.45%,個人繳納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