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出現「輪流伺候」老人的現象,如何看待這一現實問題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很多人家都面臨著如何養老問題。在上了年紀的老人,一般家裡面都有幾個子女。所以很多情況下農村經常會出現輪流伺候老人的現象,那麼你對這種情況是怎麼看的呢?老人家是輪流在幾個子女家生活好,還是在一個子女的生活好呢?
在農村裡面超過70歲以上的老人,如果身體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可能就需要特別有人來專門負責生活起居。而70多歲以上的老人大多都有幾個子女,獨生子女的情況,相對來說可能比有幾個子女的還要少一些。在這種情況下,現在農村養老基本上是靠家庭養老為主,所以老人大多也是選擇以在幾個兒女家裡面輪流生活,作為第一選擇。
這當然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我們當地,有一個鄰居家有三個兒子,他就是有三個兒子輪流來養老。由於他自己的身體並不是很好,生活起居基本上都要靠別人照顧,沒有辦法,生活自理。所以他們三個兒子,每個人伺候10天,一個月按30天算的話,三家輪流。
但是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講,我覺得不管是哪種方式,中華傳統觀念中的百善孝為先作為子女來講,父母將我們養大,我們就有義務贍養老人。既然幾個子女之間可以商量輪流養老也是一種方式,或者說有一個子女養老,其他的幾個出錢出力也是可以的。但是不管怎麼說,作為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也是他們的責任,不能因為子女之間有矛盾,或者說相互扯皮就不去贍養老人。大家說對不對?
⑵ 農村老人靠兒女養老,國家有什麼政策扶持
農村老人靠兒女養老,國家有什麼政策扶持?農村老人一般是指年滿六十周歲以上的農民,關於養老的扶持資源主要來源是他們的兒女們。不過,國家根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類別,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原因,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加以扶持。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七,退伍軍人有優撫,但是年滿六十周歲的退伍軍人,能根據相關政策,領取額度不等的優撫金。
八,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待遇,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鞏固期內繼續享受原來精準扶貧期間的各種政策待遇。
以上是屬於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你們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評論在文章的下方。
⑶ 為什麼有些農村老人有幾個兒子,卻更喜歡在小兒子家養老
現在很多農村,家裡有幾個兒子的老人會選擇在小兒子家養老,其實也不完全是因為老人更喜歡小兒子,而且還是因為這是祖輩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傳統。以前的人都是這么做的,所以在小兒子家養老,也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我隨著我們現在生活水平提高,我們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也有所改變,現在家裡也都沒有那麼多孩子了。最多就是兩三個,而對於父母贍養的問題,也基本都是輪流照顧,或是按照父母自己的意願來選擇。總之,百善孝為先,不管父母選擇和誰生活在一起,我們作為子女的都應當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讓他們能安度晚年。
⑷ 農村老人依靠養兒女防老,這樣的想法,真的靠譜嗎
不管當前政策怎麼樣的好,也不管你想出過多少好主意,但是,目前農村農民養老,依然靠的是子女,這個沒有錯,也非常的靠譜。
在我們農村養兒防老還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少數兒子不願承擔責任,關鍵是老人和兒子在財產上沒有處理好導致的。也有少數兒子確實經濟上種種困難無法承擔養父母的責任。
越來越不靠譜了。現在的社會,親情越來越淡,老一輩的無私付出,卻讓子女覺得理所當然,而子女卻借口忙,對父母越來越沒有時間陪伴了,我也是其中之一。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養兒防老都過時了!不啃老就燒高香了!所以從年輕時就要給自己養老鋪好路,別到老了沒人管後悔晚也!
⑸ 感覺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不指望子女來養老了,原因是什麼
之所以現在很多農村的老年人不再指望自己的孩子來養老,是因為經濟社會出現了很大的改變,和以前的養老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更為關鍵的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不少年輕人在選擇的時候,往往會選擇留在大城市,但是對於自己的父母來說,他們可能會對於鄉村生活更加的眷戀,因此他們並不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來照顧自己,往往可以進行自我養老的,就可以自己居家養老,並不需要有過多人的照顧,而且隨著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相應的生活條件也在不斷豐富,並不需要有一個人必須要在時時刻刻的陪在自己的身邊,而且現在的交通條件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在短的時間內趕到自己的父母身邊,時間和空間間隔也變得微乎其微。
⑹ 六十歲的人算老嗎是不是可以什麼都不做,等著兒女養老
這個問題肯定是老人的兒女提的,可以判斷老人過了六十歲,沒有工資來源,沒有養老金,身體還比較健康,老人的養老問題就靠兒女了。
第四,六十歲的人靠兒女養老會出現什麼情況?
綜觀現在沒有養老金的六十歲的人,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啥都不做靠兒女來養老,那麻煩可就大了,除非要麼老人的兒女特別能掙錢,根本不在乎老人的幾個養老錢,要麼老人的兒女尤其是兒媳婦特別孝順,捨不得讓父母幹活,兒女特別是兒媳非常願意拿錢給老人養老,但這樣的事情並不多,大多數六十多歲的老人,還是自己掙錢自己養老,如果六十歲的老人,兒女的經濟不寬余,兒女特別是兒媳不孝順,待在家裡靠兒女養老,那老人和兒女之間,特別別是和兒媳之間的矛盾肯定會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老人肯定會沒有好日子過,靠誰不如靠自己,在能動彈得的情況下,還是自己養活自己吧。
⑺ 在農村,完全依靠女兒養老的人,老年真的會幸福嗎
是不會幸福的。在農村有個現象非常嚴重,就是大部分的老人都指望著靠兒女來給自己養老,他們很少會給自己留一筆養老費用,有多少錢全部都給兒子拿去娶媳婦啊,但其實這樣子對他們來說,老年生活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幸福。
還有的時候想買個東西也都買不了,因為自己沒有收入,兒子兒媳婦如果不那麼孝順的話,那你想買個東西可就難了。
靠兒女養老的老人大部分都過得很慘。也有一部分例外,就是他的兒子和女兒特別孝順,那麼晚年生活過得很好,但大部分的情況下是那些完全依靠兒女養老的老人,往年生活過得很慘,比如他的房子被兒女給佔了,他自己只能去破房子住,一日三餐都要靠兒女的施捨過活,過得特別的憋屈。
⑻ 農村隨著子女進城的老人,他們以後要如何養老
⑼ 農村老人依靠養兒女防老,這樣的想法,真的靠譜嗎
在農村養兒防老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造成了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差異。其實這是對農村的一種曲解,農村重男輕女的情況確實存在並且非常嚴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農村重男輕女是因為養兒防老絕對是不恰當的,因為重男輕女的情況並不單單是在農村存在,這是一個全國性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整個華夏民族的一種本能。在城市中難道重男輕女的現象就很少嗎,這點想必大家都是清楚的。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其實農民對於重男輕女這樣的問題也逐漸開始好轉,並不能根本上解決相關問題。但是農村老人卻沒有社會養老金,只能依賴於“養兒防老”,農村一個孩子養父母很是吃力,多生孩子養老的觀念的依然有其經濟基礎的。在我們批評“養兒防老”的觀念的時候,我們不妨呼籲社會增加老人們的生活保障,讓老人生活的更舒心,這樣兒女們也可以輕裝上陣創造更多的價值。在此村民們對農村養兒防老又是如何看待呢?
⑽ 人人都說養兒防老,可現在的孩子真的能給自己養老嗎
養兒防老那是之前人們比較傳統的想法了,特別是在農村。老人到了年老的時候,因為沒有了勞動力,那就只能等著兒子來養老了。當然那時的養老也只是吃飽飯而已,最多就是生病時,幫助照看一下,不像現在老年人要求這么高,不只是溫飽問題了。
既然談到這個問題,同時也說明養老問題確實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而且關繫到每個家庭。隨著我國越來越老齡化,養老的問題確實應該提早安排。
過去的農村養兒防老,對於兒子來講就是多一副碗筷,平時多照顧一些,沒有什麼太大的花銷。所以一直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是現在老年人的養老成本越來越高,生病看病等開支越來越成為養老的最大經濟障礙,在這樣情況下,如果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子女為了上班沒有時間照顧的話就要請護工,這也是不小的花銷,如果自己照顧,那麼連工資都沒的拿了。所以,現在養兒防老已經越來越難了。
現在很多兒女也懂得百善孝為先。但是養兒防老的觀念確實遇到了重大的社會現實問題,他們雖然很想承擔,但也已經是很無力了。所以作為社會應該更多地提供社會化養老、社區養老等多元化養老服務,讓老年人有一個更美滿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