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養老保險與工齡

養老保險與工齡

發布時間:2023-02-14 03:35:10

養老保險和工齡有什麼關系

養老保險和工齡沒有關系。
工齡再長不交費參加保險,一點用處都沒有,現在必須是以交費時間和交費數額的多少為標准,不是以工齡長短為標准,特別是企業更是如此,機關事業單位原來的工齡可以視為交費年限,部隊轉業軍人可以享受這類規定,那是剛推行社會保險時的政策,現在參加工作的人員沒有這種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② 工齡與養老金有關系嗎怎麼算

工齡與養老金有關系嗎怎麼算? 下文就隨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在養老金沒有“並軌”前,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是與工齡掛鉤的,工齡越長養老金就越高,但自2014年我國實行養老保險並軌制後,養老金根據全國統一的計算公式計算得出,具體公式如下: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退休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為:退休人員退休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儲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有視同繳費年限時會計算,公式各地存在差異。

通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影響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有退休地社會平均工資,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退休年齡等,工齡並不是影響養老金的直接因素。

雖然養老保險實施並軌制後,工齡不是計算養老金的依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工齡和養老金之間沒有了任何關系,因為對於部分人員而言,符合條件的工齡是可以被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的,視同繳費年限將與社保實際繳費年限累計計算養老金,這意味著工齡越久,退休後的養老金就越高。

另外,工齡也是影響社保實際繳費年限的因素,通常工齡越久,社保實際繳費年限就越久,因此退休後的養老金就越高。當然,如果有些單位沒有按法規為員工繳納社保,那麼工齡長,社保實際繳費年限可能也會比較短。

綜上所述,工齡和養老金是否有關系主要看工齡和社保繳費年限是否一致,因為養老保險並軌後,影響養老金待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保繳費年限,而不是工齡。工齡對養老金沒有直接影響,但是工齡是影響社保繳費年限的因素,通常工齡越久,社保繳費年限就越久,因此退休後的養老金就越高。

以上就是我為您整理的最新內容,內容供參考。

③ 養老金和工齡有什麼關系

筆者問各位退休人員一個現實問題:目前大家每個月到手的養老金是多少呢?伴隨著我國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中國傳統的家庭式養老已逐漸無法和時代發展所適應。養老金對每個退休人員來說,其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可以說,養老金是退休人員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筆者身邊的一位朋友咨詢了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養老金是否和工齡有關系呢?
事實上,對於2022年退休的老人來說,養老金是這樣算的。那麼,這種計算方式到底是什麼呢?
一、養老金和工齡的關系
事實上,在我國養老金並沒有「並軌」前,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確是與工齡進行掛鉤的。按照當時養老金計發辦法來看,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工齡在15年以上的,發放退休人員在崗時基本工資的70%。
而工齡10年-15年的,則發放基本工資的60%。
比如說,李大爺退休前工齡為32年,退休前的基本工資為4000元。這也意味著李大爺的退休金=4000*70%=2800元。
但自從我國推行養老金並軌後,養老金則按照新方法來計算。
二、養老金計算新辦法
以2022年為例,我國養老金主要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這3部分所構成。其中,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為了解決養老金在改革過程所遺留的歷史問題。而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則由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金額等因素來確定。
但這並不意味著工齡和養老金之間沒有了任何關系,對事業單位而言,基本上工齡和繳費年限幾乎是劃等號的。
這也意味著工齡越長,養老金金額越高。比如,來自安徽省的張阿姨和李阿姨其工齡分別為30年和35年,二人的繳費指數分別為1,而2021年安徽省的社會平均為7103元。
那麼張阿姨的基礎養老金=7103*(1+1)/2*30*1%=2130.9元,而李阿姨的基礎養老金=7103*(1+1)/2*35*1%=2486.05元。
李阿姨的工齡比張阿姨的工齡多了5年,但每個月的基礎養老金卻比張阿姨多了355.15元。但這種情況僅存在於事業單位,因為對於事業單位並不存在著斷繳的情況。
但對於國內的中小企業員工來說,由於養老保險存在著斷繳的可能。
則會出現工齡低的人比工齡高的人,每個月的基礎養老金要高的情況。比如,來自北京的朱大爺雖然工齡為30年,但實際上養老保險繳納年限只有15年,並且繳費指數僅為0.5。而2021年北京市養老金的基數為10534元。
那麼,朱大爺的基礎養老金=10534*(1+0.5)/2*15*1%=1185.075元。而來自上海的王大爺工齡雖然只有25年,但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卻高達23年,並且繳費指數為1。
而2021年上海市養老金計發基數為10338元。則王大爺的基礎養老金=10338*(1+1)/2*20*1%=2067.6元。
因此,養老金的多少是否和工齡進行掛鉤,還是要看大家所在的企業為大家繳納養老保險年限,繳費指數等因素。
雖然從今年開始,我國將推行養老金全國統籌,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推行這一方案仍有很多阻力。
三、養老金全國統籌的阻力
業務經辦機制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運行的基礎性保障,經辦機制的設計應當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效率為基本目標,從而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目前,我國社保經辦機構分為中央與地方兩個層級,地方層級包括省級、市級、縣級,省級和市級承擔指導與經辦的雙重功能,縣級以經辦業務為主要職能。
由於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層次限於市(縣)或者省級,而大部分地區的經辦機構採取屬地管理的管理體制,呈扁平化結構。
上級對下級主要是政策法規的領導和業務上的指導,不存在直接的行政隸屬關系。這種分散管理體制使得各地經辦機構在人員配備、機構名稱、內設機構及業務范圍等方面比較混亂,機構性質和職能定位不清晰。
同一地區內,社保經辦機構與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職能劃分比較模糊,存在交叉重疊的問題,人事與薪酬等制度從屬於地方各級政府。「政」「事」不分,出現多頭管理的問題,一個個利益主體間交錯相連,各地自行其事的管理體制無形中增加了管理難度和成本。
此外,分散管理的社保經辦機構信息化能力建設差距較大,各信息系統間缺乏有效銜接和資源共享,造成人員流動障礙。甚至會出現一個參保對象分別向幾個經辦機構申報和登記、幾個經辦機構分別向一個參保對象徵收的問題。
一部分經辦機構和人員未形成「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接待參保個體和單位時,往往態度生硬、冷言以對。
各經辦機構間也存在相互推諉、互踢皮球的問題。
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監督權力處於嚴重分割狀態,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各社會團體平等參與監督的結果是沒有一個部門真正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
權力分散造成無法有效進行問責,推諉扯皮、責任不明也使得監督本身失去效力。
可以說,「管理分散、監督缺失」是我國目前基本養老保險監督管理體制的特徵,監督缺失又會進一步阻礙地方經辦機構能力建設。「屬地管理、能力有限」的社保經辦機構顯然不能為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提供組織基礎,「監督缺失」也為全國統籌進程設置了無形的障礙。
總結
從以上分析來看,雖然在養老金並軌後,工齡看似和養老金不在掛鉤。但對於事業單位而言,其工齡和繳費年限幾乎是可以劃等號的。這也意味著工齡越長,退休金越高。
但對於非事業單位而言,養老金的多少還是和大家所繳費年限、繳費指數等因素有關。
此外,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必將會成為我國推行養老金全國統籌的重要阻力。因為在權責不清下,相關部門之間必定會互相踢皮球。

④ 養老金與工齡有關系嗎

工齡對於養老金的影響,要分情況:
1、對於老人來說。工齡的影響是很大的,工齡影響著退休金的多少,工齡越長,退休金越高;
2、對於中人來說,養老金主要還是看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是什麼關系的,對實際繳費年限來說,工齡沒有作用;
3、對於新人來說,工齡不會影響到社保,也不會影響到養老金,和養老金相關的只有自己的實際繳費年限,還有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的水平和實際繳費情況才能決定退休時的養老金水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個人養老保險金繳納與單位繳納的區別是什麼
1、交費比例不同,有單位的,單位交12%,個人交8%,總共20%,個人名義自己交的,交費比例是20%,優惠了12%;
2、自己交的,到退休年齡帶上身份證、戶口簿、養老保險手冊去戶口所屬區的勞動局辦理退休。

⑤ 工齡和養老保險的關系

工齡對退休金有一定的影響,同等條件下,工齡越長,退休金就越多。
退休金跟交費的養老金額和工齡有關系,養老保險交費的越多,越長,退休金越多,是成正比的。
一般事業單位要比國企單位的退休金要多,國企單位大多效益都不是很好,上徼的養老保險偏低,所以國企要比事業單位退休的退休金要低,這不是個人能主宰的。

⑥ 工齡和養老金的關系

1.對養老保險來講,所謂的工齡就是繳費年限;上了養老保險就開始有計算繳費年限了;2.有工作單位,外地戶口當然可以在本地上養老保險;3.養老保險方面的新政策是:國務院2005年12月3日發布的>(國發〔2005〕38號)文件規定: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都要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其中8%記入個人賬戶,退休後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為與做實個人賬戶相銜接,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同時,進一步完善鼓勵職工參保繳費的激勵約束機制,相應調整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⑦ 養老保險和工齡有什麼關系

法律分析:工齡對於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工齡,過去指的是職工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以工資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工作時間。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我們計算退休費待遇主要是連續工齡。 不過,隨著養老保險繳費制度的建立,工齡已經逐漸轉化為繳費年限了。 繳費年限現在是領取養老金的前提條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第十九條 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閱讀全文

與養老保險與工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一般一小時走多少公里 瀏覽:263
冬季養生聊膏方聽聽葯師怎麼說 瀏覽:755
天津民政局招標養老院 瀏覽:355
軍人父母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996
九九重陽節意義 瀏覽:503
退休金怎麼變少了 瀏覽:933
進養老院工作應該學什麼專業 瀏覽:531
吉林百歲老人多少歲 瀏覽:197
孝順對父母 瀏覽:997
海口父母的房如何給子女 瀏覽:553
心臟病能長壽嗎 瀏覽:119
2018退休金最高上限 瀏覽:897
石家莊藕王養生湯加盟多少錢 瀏覽:51
鐵養生鍋多少錢一台 瀏覽:56
老年養老金加工資怎麼算 瀏覽:987
孝順鎮公交長度 瀏覽:183
老人血壓高能吃什麼鈣 瀏覽:315
為什麼養生壺燒水只到98度 瀏覽:366
養老保險交錢地址 瀏覽:102
如何拒絕父母學車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