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買了農村養老保險人死了怎麼退
法律分析:允許繼承的情況有:1、一種是投保人在交費期間身亡的。投保人個人交納全部保險費退給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2、另一種是投保人在領取養老金期間身亡的。我們知道,投保人領取養老金,期限為10年。領取養老金不足10年身亡者,其個人養老保險賬戶儲存額中個人交費額的余額,可以一次性退給其法定繼承人繼承人或無指定受益人者,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構的有關規定支付其喪葬費用。因此子女有權利繼承領取其父母的養老金。這里的養老金是作為父母的遺產由其子女繼承的。不允許繼承的情況:1、70周歲之後去世的老人,這部分老人通過這十年的時間,其個人繳納的養老資金已經回本,因此在這之後去世的老人將沒有可繼承的資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2. 農村交的養老保險人死了怎麼辦
法律分析:農村養老保險人死了,個人賬戶是可以由繼承人繼承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具有強制儲蓄性質,屬於個人所有,個人死亡的(包括退休前和退休後),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可以繼承。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遺屬撫恤金,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的標准一般由各省市根據實際經濟發展情況規定,各地不一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3. 人死後農村養老保險補償標准
農村社保人死後補償標準是:
1、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配偶每月百分之四十,其他親屬每人每月百分之三十,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十。
農村養老保險,是指以農村非城鎮戶籍的居民為保險對象的養老保險制度。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可攜帶相關材料到戶籍所在地村委會提出參加新農保申請,並填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登記表,選擇參保繳費檔次。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按月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農村養老保險是在2009年開始面向長期居住在農村地區的村民實施的。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
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農村社保卡和職工社保卡區別:
1、發卡機構不同:農村社保卡是農保卡,農村社會保障公民卡由發卡機構生成,寫入發卡機構的基本信息、用戶數字證書、個人基本信息,由相關管理部門寫入個人社會保險信息、勞動民政信息以及對應的各種密鑰等;公司社保卡是社會保障卡,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一規劃,由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
2、功能不同:農村社會保障公民卡為最終農村社會保障對象個體所持有,以個人為管理對象,將養老、醫療、生育等社會保險信息和勞動、民政等相關信息存放其中;公司社保卡作為比較廣泛,持卡人不僅可以憑卡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還可以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等;
3、卡類不同:農村社會保障卡選用16K位元組或以上的雙界面JAVA卡,遵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相關標准規定;而社會保障卡採用全國統一標准,社會保障號碼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有關規定,採用公民身份證號碼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四條 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徵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4. 農村社保中途人死了怎麼返還
農村人口死亡後養老保險金處理方式是:
一、可以由繼承人向當地社保局申請退保。 社保所交的費用是由兩個帳戶進行管理,即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如果拿出來的話就只能領取個人帳戶裡面的金額。二、如果有供養直系親屬,可辦理供養,不過前提是要繳滿15年的。 退休前死亡的有單位的,可以退個人賬戶部分,向單位申請喪葬費和撫恤金;沒有單位的,只能退個人賬戶部分,沒有喪葬費和撫恤金。以個人名義自己全額交的,只有40%的錢進入個人賬戶,其餘進入社保統籌賬戶里,是將來享受養老金用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第二十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第二十一條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按月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5. 新農保死亡賠償標准
新農保死亡賠償標准如下:
1、參保人員(含參保繳費人員和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人員)死亡後,其直系親屬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在一個月內到農保經辦機構辦理養老保險關系注銷手續;
2、參保繳費人員死亡後,可將其個人賬戶中個人繳納及村組集體補助的養老保險費的本息退還給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3、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死亡後,可將其個人賬戶中個人繳納及村組集體補助的養老保險費本息余額一次性支付給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同時從社會統籌基金中一次性支付死者生前四個月養老金作為喪葬費,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交新農保後死了處理方法如下:
1、新農保本金保存期限是10年,如果在70歲之前去世的話,養老金賬戶中個人繳納部分未全部支取的,可以作為遺產,子女直接繼承;
2、如果未到60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便死亡的,養老金賬戶個人部分的本金加上利息,全部退還給他的繼承人;
3、如果沒有繼承人,可以由村委將個人剩餘養老金作為喪葬費。超過70歲的死亡的,個人所繳納的養老金不再退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6. 農村養老保險交了人去世了能退嗎
法律分析:在農村辦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能退,但是只有投保人死亡或參加了工作且已投了更高的險種才允許退保。退保時請持身份證,死亡證明或已投保證明去當地社保所辦理退保即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7. 農村社保人死後可以領哪些錢
鎮社會養老保險:按照養老保險發放的有關規定,參保人在繳費期間死亡的,其法定繼承人可憑參保人的死亡證明、養老保險手冊,領取4000元喪葬費和4000元撫恤金以及個人賬戶個人繳納部分的餘款。村社會養老保險:而對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根據部分已經出台的部分省份新農保暫行管理辦法來看,參保人在60周歲之前身故的,除政府補貼外,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即個人繳費的全部金額及歷年利息扣除管理服務費,可以依法繼承。而參保人已經開始領取養老金的,保證期為10年。領取養老金不足10年身故者,其保證期內剩餘年限的養老金,可由法定繼承人或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一次性繼承或分期繼續領取至滿10年保證期;無法定繼承人或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的,由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構負責支付其喪葬費;領取養老金超過10年仍健在者,按原標准繼續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身故後養老金發放終止並清戶,其法定繼承人不再享有任何繼承利益。
農民在領取養老金期間死亡的,按照規定,死亡之後,需要在1個月內辦理銷戶手續,並且同時申報社保部門停發養老金待遇,領取喪葬費和憮恤金,從死亡次月起暫停發放養老金。但是受益人或法定繼承人可以領取兩筆錢,一筆是喪葬費,另一筆是個人賬戶余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四條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徵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8. 農村養老保險交了人去世了能退嗎
在農村辦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能退,但是只有投保人死亡或參加了工作且已投了更高的險種才允許退保。退保時請持身份證,死亡證明或已投保證明去當地社保所辦理退保即可。
一.農村養老保險交了人去世了怎麼退
1投保人在交費期間身亡者,個人交納全部本息,退給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2投保人領取養老金,保證期為十年。領取養老金不足十年身亡者,保證期內的養老金余額可以繼承。無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者,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構的有關規定支付喪葬費用。領取者超過十年長壽者,支付養老金直至身亡為止。
3保險對象從本縣(市)遷往外地。若遷入地尚未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將其個人交納全部本息退給本人。
4投保人招公、提干、考學等農轉非,可將保險關系(含資金)轉入新的保險軌道,或將個人交納全部本息退還本人。
二、農村養老金每月多少錢
1、政府對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中央財政按照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給予全額補貼,目前為每人每月70元。各地根據當地實際,可適當提高養老金水平,提高的部分由各地財政承擔。
2、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每人每年最低繳費補貼標准為:繳100元補30元、繳200元補35元、繳300元補40元、繳400元補50元、繳500元及以上的補60元。對參保人員的繳費補貼,省級財政目前承擔20元,其餘部分由市、縣財政承擔,市、縣承擔比例由各市確定。有條件的市、縣可在省里規定統一補貼標準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補貼,具體標准和辦法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所需資金由市、縣負擔。
3、對重度(二級以上)殘疾人、獨生子女死亡或傷殘(三級以上)後未再生育夫妻(女方年滿49周歲)、節育手術並發症人員(三級以上)等繳費困難群體,縣人民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在繳費檔次范圍內確定標准為其代繳養老保險費,並按代繳養老保險費檔次給予補貼。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獨生子女父母和落實絕育措施的農村雙女父母參保繳費,各地可適當提高補貼標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9. 農村養老保險人意外死亡
法律分析:1、參保人員(含參保繳費人員和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人員)死亡後,其直系親屬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在一個月內到農保經辦機構辦理養老保險關系注銷手續。
2、參保繳費人員死亡後,可將其個人賬戶中個人繳納及村(組)集體補助的養老保險費的本息退還給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