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對策

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對策

發布時間:2023-02-13 06:10:13

A. 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辦

我是手機用戶一生的疼,很榮幸能為您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一個土生土長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人。

當前我看到的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是這樣的。

一,從2009年開始,國家對年滿60周歲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多元養老金,這對於一輩子在黃土地里刨食沒領過工資的農村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他們有的三兩個月去銀行領一次,有的半年領一次,領回來就由他們自己自由支配了,頭疼腦熱的買個葯,想吃什麼了就買點,我經常去銀行遇見來領養老金,不知道密碼的不會簽名的,他們急切渴望的眼神,還有對領到這筆錢的憧憬和安排,每次給他們幫忙領錢後,他們就滿足欣喜的拿著養老金去街道買想要的東西了。

看著他們領了一百多快錢用手絹包好再加塑料袋揣進懷里離去時,我鼻子酸了,眼圈紅了,他們都是一輩子在地里辛苦勞作,曾經早上三點起來把自己辛苦一年的糧食曬干揚凈,拉著架子車脖子上搭著擦汗毛巾去交公糧的一代人,也是勒緊褲帶把一家人的口糧拉去賣了,交村統籌鄉提留的一代人啊。

二,如果遇到大的花銷了,就得依靠子女了,養兒防老也是應盡的義務和孝道,經濟狀況好的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問題,條件不好的加上幾個子女的,為了老人的看病和養老問題輕則爭吵不休,嚴重的還鬧到大打出手,相互之間把老人推諉,處在這樣的生存境地讓老人既尷尬又痛心,老人身強力壯時含辛茹苦的能養幾個孩子成人成家,如今風燭殘年干不動了幾個孩子養不了一個老人,在當下這樣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我想要是像廣大農民期盼的那樣,啥時候國家富裕了給60歲以上的老人能增加到500元有可能就不會是這樣的境地了吧,大家說是這樣嗎?

三, 在城裡60歲以後的老人每月領著幾千塊錢的退休工資,下棋打麻將 旅遊 ,只有一個核心就是把身體保養好多享受幾年幸福人生。

農村60幾的大多數還在建築工地打小工,一天掙個100多快錢,自己老兩口節余的還補貼子女。

70以上身體稍微還能動的情況下,都在地里幫助子女干農活,農村有句老話,80歲老人門前轉,不死一日要吃飯。

意思是只要活著能動彈,幹不了重的就干輕松的,像我們這都大量種植花椒,地里的草就是老人每天的活計了,能拿動鋤頭就鋤草,拿不動的就搬個凳子坐上面拔草了,昨天我見村上一位87歲的老人佝僂著腰兩手拄著棍子從地里往回走了。

甚至有的老人沒錢還有病,不幹活還要看人臉色,兒女之間互相推諉都不想要的情況下,最後選擇用自己辛苦勞作了一生的雙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人唏噓嘆息的同時,我在想他們要是有錢怎麼也不會選擇以這種極端無奈的方式離開人世的,失去了尊嚴極盡了晚年本該享有的天倫之樂。

以上就是我對農村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問題及現狀給您的闡述和答復,希望您能滿意。

現在農村的老齡化和空心化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且愈發嚴重。

隨之而來的養老問題確實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已經不是一家一戶的問題,而是一個普遍的 社會 問題。從農村的現狀來看,在基礎設施等硬體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道路、房子等基本的生活保障設施日趨完善,但與此同時,帶在農村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有些村子平常幾乎80%以上都是老齡人,幾乎很少看到年輕人的身影,一般要麼是外出打工要麼是去城鎮做點小生意,孩子也跟著進城讀書,只留下年紀大且有著濃厚的鄉土觀念的老齡人在家從事農業生產,並且孤獨地守著老宅過著日子。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許多地方已經名存實亡,那種過去常見的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平時幾乎已經不復可見,只有在春節時才可看到這樣的情形。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家庭養老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年輕人不願意回到農村生活居住是一個很難扭轉的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自身角度來看,城裡掙錢的機會比農村多,絕大部分農村除了從事農業生產之外很難有其他的掙錢途徑;從培養下一代來看,城裡的教育資源明顯比農村好很多,這才是一個最核心的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即使在城裡生活很艱難也不願意回農村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傳統文化中都是希望兒子比老子強、一代勝一代,而現有的教育資源配置下,孩子在農村接受教育基本上與城裡不可同日而語。於是在老人養老和孩子教育這兩難的選擇下,老一輩為下一輩作犧牲也就是心照不宣的一種合理選擇。

正是面臨著這樣無法調和的矛盾,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僅僅靠家庭的自身力量確實不足以解決好,即使個別的家庭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將老人接到城裡去養老,但老人的舊有觀念又不願意背井離鄉,何況更多的家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經濟基礎。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之道更多的只能依靠政府和 社會 的力量,完善農村的養老體系建設,在組織機構、養老設施、專業的養老服務社工隊伍建設等方面一攬子統籌考慮,這才是最終有效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最現實的途徑。

凡是給國家交過公糧的農民國家應該負起責任給他們足夠的養老金,農民和那些由政府交社保的工作人員一樣都為國家作過貢獻,都是中國公民,只是分工的不同,憑什麼待遇有天壤之別。

農村苦,農村難,農村老人難上難。如今農村已沒有了老少群居,青少年都去了城鎮,老家只剩一個或者兩個老人守著老房子,過著孤獨乏味的生活。

老人受傳統影響,捨不得老業,捨不得曾經辛勤耕耘過的田地。近80歲的老人拄著拐杖也要下田插秧,讓人痛心,現在農村已很難找到相互幫工的人了,年輕人出外打工很難請假回農村做生產,只好田地荒蕪或者由老人勉強耕耘。

農村的現狀不是路沒修好,村村通公路幾乎已到家家戶戶,房子也不是沒改造,國家扶貧也不是不給力,問題是老人捨不得拋棄曾經的成果,與子女各居一方,遇到三病兩痛及突發情況只能憑運氣,活一天是一天。

農村老人養老是個大問題,條件好的跟著子女住,放棄農村老屋,還可以享受好晚年,可獨守老人就希望不要生病,能勞動自食其力已是萬福,哪怕想子孫也只能默默忍受。

要解決只能政府出面在農村組織集體養老,田地加快集體流轉,現在年輕人已沒有了老一輩人的生產經驗,希望各自家裡的年輕人回農村耕種已不現實了。許多老人已看不到新農村的繁華,只能在遺憾中老去。

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養老怎麼辦?農村老人養老主要靠自己,你要早做打算,多交社保,身體好時多勞動點,多掙點錢,存銀行,為將來打下經濟基礎。其次,你把兒女培養成人,讓他們發展好了,他們掙錢多,花不了了,你也會借光。在有,就是你得活到老乾到老,農活干不動了,養點豬,雞,種點菜,來維持生活。各人觀點。

農村不比城市,城市居民60歲退休以後,可以拿到豐厚的退休金,以及各項福利政策。而農村老人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了一輩子,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即使有養老金也就每個月不到100塊錢,試問這么低的養老標准又該如何真正的養老呢?

暫且拋開城市居民不談,農村老人目前面臨這幾種現狀。

1 在農村,年輕子女為了生計一般畢業以後都會選擇去外地務工,很少有機會陪在老人身邊,家裡的一切都要看老人自己去料理,明明可以安享天年的年紀卻還要在地里勞作。

2 農村的老人一般都是以種地為生,而國家卻沒有「種地也可以退休拿養老金」的這一政策,因此60歲失去勞動能力以後也不能享受各項福利,只能依靠兒女或者打打零工度日。

3 常言道:父母都是為兒女而生,農村裡的老人辛苦奮鬥了一輩子,積蓄全都用在兒女的婚姻、住房等上面,等到自己基本無能力或者突發疾病時,兒女卻不在身邊甚至不孝順,讓老人的晚年現狀凄慘,一點沒有生活保障。

所以走在農村,能看到很多都已經年過七旬的老人還在勞作,並不是他們多年勤快,而是被逼無奈或者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看著令人憐惜。 而我們國家老齡化日益嚴重,預計到2030年老齡人口將達到3.3億,而農村老人在這一塊上佔有很高的比例, 所以解決好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養老問題非常重要。

1 對於家庭養老的老人來說,首先就要解決兒女的務工問題,這兩者看似關系不大,其實都是相輔相成。兒女如果能夠有能力常年陪在老人身邊,那麼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會有一定保障。 所以應該大力增加農村的工作機會,可以大辦工廠、養殖場等等,讓兒女即使不遠行也能有一個好的工作,從而真心操辦起老人的衣、食、住、行,讓老人有一個安樂的晚年。

2 若是 社會 養老,則需要在農村大力興辦養老院養老機構,讓一些孤苦無丁或者身患疾病的老人能夠得到專人的照顧,解決老人的基本生活問題,起碼能夠活下去。

3 提高農村的養老金額, 現在在農村只要老人年過60就可以每月領取75元的養老金,說是養老金其實一點都不養老,每月75元能夠干什麼呢?又能夠解決什麼問題呢?現在物價飛漲,別說75元就是750都不多,所以要在這一塊適當的增加比例,提高農村老人的收入, 畢竟農村老人年輕時也會國家做過貢獻,每年足額繳納公糧、提留等,這也相當於城市居民的社保了。

4 增加一些農村老人的福利政策, 老人奮斗一生積蓄所剩無幾,所以看病難、生活難成了兩大難題,而國家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對農村老人進行幫扶,比如生活用品免費、小病不要錢、大病一少半等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老人的生存之憂。

老人苦,農村老人更苦,他們一生都在與泥土打交道,可最後還是兩手空空,而我們作為女兒一定要發揚孝順、尊老、愛老的優秀品德,國家也要在養老這一問題上面加以重視,讓老人能夠得到一份慰藉,能夠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一靠國家,二靠子女。這是當下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的兩條路。

一是我們這里六十歲以上農村老人國家每人每月給予百多元的養老補助。不要小看這小小百餘元,這是從天而降,成為他們的零花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農村老人吃住農村,有地有房,消費很低,加之他們本性勤勞艱朴,人人知足,那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是他們的生命財源。六十五歲的人,幹活掙錢的,大有人在,這在有些人看來不可思議,然而,這恰恰是他們睡覺香甜,身體 健康 的重要因素。因為,他們早己習以為常了。

二是我們這里子女養活老人仍是一種民俗。絕大多數子女對其父母是孝敬的。多是孩子盡到孝心,父母則不願多花子女錢,絕大多數老人過得幸福。子女們為老人做生日的事,常辦。

但也不排除個別不和睦家庭,老人生活困難的。而這些子女們則多是受到眾人抱怨。

作為農村六十以上的老人養老問題,真理是這些六十以上的農村老人,年輕時代把力量貢獻給了誰了,誰應該承擔這些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這是天經地義。可是這些農村老人沒有得到,他貢獻給的人,進行去給這些農村老人養老,並且還得到了這些農村老人養的白眼狼的污辱。

所以現在農村這些六十以上的老人,他們的一切養老問題,還是無有著落,這些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過的還是非常艱辛。因為這些農村六十以上的老人,他們的一生,特別是年輕時代完全把自己的一身力氣貢獻給了 社會 ,他們並沒有得到 社會 上任何富利,到老了還是身無分文,並且連一分錢的退休養老金也沒有。近幾年雖然得到了國家不倒一百元的生活補貼,作為現在高消費時代,仍然是杯水車薪,這些農村老人照樣生存在 社會 的最下層。

作為這些六十以上的農村老人,他們的養老問題到底該怎麼辦呢?確實這個問題已經擺在了 社會 人們的面前。因為現在全國大部分人層的老人都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出外,出國 旅遊 玩山玩水,早起在公園中進行晨練,享受著人世間的一切美麗風景和用金錢換來的幸福生活。可是未有一生流血流汗最多,對國家建設貢獻最大的農村六十以上的農村老人,還沒有任何養老的依靠地方,還生活在 社會 的最底層,這顯然對這些農村六十以上的老人是不公平的。

那麼這些農村六十以上的老人他們的養老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還得靠國家強大以後,發展中得到的紅利,把這些農村六十以上的老人的養老問題也納入進去,讓這些農村六十以上的老人的養老問題,從中得到一部分的解決,再有他們還不富裕的兒女們承擔一部分,只有這樣才是真正解決這些農村老人,六十以後養老解決的好辦法。因為全靠國家負擔,國家還不是十分強大,全靠兒女們負擔兒女們現在也不富裕,所以國家承擔一部分,兒女們承擔一部分用這樣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解決農村六十以上農民養老的好方法。

一個是城裡退休金,一個是農村養老金,都是金,城裡的金能發光能照亮夜生活,能買車買房,農村的金昏暗銹跡斑斑,怎麼也沒能照亮黑暗的夜空,不用說買車買房,買三斤肉都困難,天啊地啊,難道城裡退休就該5、6、7千元農村退休就該100元嗎?若論對國家的貢獻,就拿種糧來說,農民的貢獻最大

B. 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我國究竟有哪些舉措

農村養老問題,是一個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其實我國早就有相應的一些舉措了,只是大家可能沒有注意,或者說是要求過高而不滿意而已。那麼在農村養老問題上,我國主要有哪些舉措呢?我認為有下面3個方面的舉措:

上述3項就是目前農村養老的具體舉措,當然目前看數額不是太多,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多的。

大家覺得是這樣的嗎?

C. 農村老人越來越多,子女養老壓力大,這些問題應如何解決

農村老人多,子女壓力大,父母也自己養。自古以來養老問題就是這樣產生的。養兒防老,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美德。父母為子女辛苦了一輩子,到了工作年齡,都有責任和義務養老。農村人就是這樣代代相傳的。

農村的養老問題真的很難。事實上,大多數老年人年輕時收入水平較低,沒有職工養老保險。年紀大了,除了輕體力活,沒有其他好的生計。

D. 如何有效的改善農村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1.建立農村養老需求評估機制

首先,建立鄉、鎮、村三級服務需求評估系統。由村委會人員和從事養老服務的專門人員對村民進行走訪調查,盡可能詳細的掌握每一戶村民家庭的老年人信息情況,為每一位老年人建立檔案信息卡,利用互聯網分析採集到的數據,以准確匹配符合老年人實際的需求,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活動。其次,可參照上海老年照護需求評估機制建立評估機制,評估對象為全體農村老人,以老年人的健康情況、自理能力、子女的供養情況等為指標,由專業的評估人員對老年人實地調查後制定評估方案。

3.完善相關政策制度

首先,政府各部門應從當地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來制定相關的政策條例,以讓農村養老保障有法可依。其次,從上級部門到基層部門嚴格貫徹相關政策法規,嚴格執行農村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對其中有不遵守者,給予嚴厲的處分。最後,各部門應當結合社會的力量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保障農村養老服務權利。

E. 在農村,沒有交社保的老年人,養老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已經很明確地指出,現在你沒有交社保,就說明你對社保還是多少了解一些的,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給他交社保,實際上還是能夠多多少少緩解養老的問題。雖然說農村養老保險不是很高,但畢竟農村養老金也是可以保證我們領取終身的,所以說對於我們以後養老的問題是有著一定的緩解作用。

而且參加農村養老保險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60歲之前,他是允許一次性補繳完成15年的費用,是可以直接來辦理退休享受養老金的待遇。所以即便你現在的年齡比較大,比如說已經50多歲了,甚至快60歲了,但是也沒有關系,也是可以一次性續交,完成15年的費用的,可以到60歲以後直接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

結論: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目前最可靠的養老保障,其他的養老方式也不是不行,這就要農民朋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了。

F. 作為農民,一直擔心以後的養老問題,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一、農村的老年人需要落實一代人管一代人,既然父母養兒女的小,兒女也就要為父母養老。父母從兒女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成為兒女的第一任老師,從此以後父母需要一如既往以身作則,如果身為父母從始至終善待自己的父母,兒女就會把自己父母的孝心以及孝順的行為看在眼裡,記在心中,未來兒女就會善待自己的父母,孝順自己的父母。

生兒育女為了防老雖然已經淡化了,但是依舊在養老的過程當中發揮相當大的比重。畢竟除了兒女會在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照顧父母,在父母需要伺候的時候伺候父母,別人充其量前來探望,幾乎可以說會不管不顧。即使對別人多麼好,別人也不會摻和養老事宜,不像兒女對父母的養老,兒女既是義不容辭又是兒女的法定的責任。


結語:農村解決養老問題更需要實事求是,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養老方式才能夠安享晚年。

免責聲明: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

G. 感覺農村老人養老越來越困難,該如何解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

應該出台相應的養老政策,給農村老人更多的福利,這樣才能解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

H. 農村老人養老怎麼解決

法律分析:要加大對基層和農村養老服務的投入,統籌城市和農村養老資源,促進基本養老服務均衡發展;通過健全服務網路、拓寬資金渠道、建立協作機制等多種措施,切實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近年來,多部門不斷加大投入,協同推進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取得較好成效。推動建立針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不斷提升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截至目前,高齡老年人津貼制度已實現省級全覆蓋,養老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分別覆蓋30個、29個省份。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不斷提高救助供養水平,擴大保障范圍,給予救助對象必要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將符合條件的1493.4萬困難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399.8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范圍。截至2018年底,全國平均城市低保標准為580元/人·月,月人均補助402元,全國平均農村低保標准為4833元/人·年,月人均補助227元。初步形成了老年人社會救助、老年人福利補貼相銜接的農村困難老年人生活保障體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I. 農村老年人如何養老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主要有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1、家庭養老

這是我國農村最主要、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集中體現,它具有其它養老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短時期內不會被其它養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們主流養老方式。但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正受家庭規模縮小、人口流動、失地、老齡化等因素的挑戰,目前這種養老方式的質量有下降的趨勢。

2、集體養老

這是一種在農村很常見的養老方式,它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對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老人進行贍養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養老院制度。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適合這種養老方式的,只是農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並不能成為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主要形式。

3、養老保險

隨著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增多及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養老保險也是一種好的養老制度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4、儲蓄養老

這種養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農村老年人採用,他們依靠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一些農村居民對養兒防老已喪失信心,他們認為只有錢財是可靠的,因而盡可能省吃儉用,節約儲蓄以備老年需要時用。

拓展資料:

養老制度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之前,城鎮家庭的養老功能強大,家庭和單位合力使老年人的養老服務資源得到很好的發揮,盡管資源有限,但各盡其力。在農村,政府和集體合力為「五保」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而其他農村居民只有靠家庭,有時需要求助親戚和鄰里來照顧。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特徵在養老服務領域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改革開放後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介入,「單位人」演變為「社會人」,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消失了,單位的福利待遇越來越少了。很多企業在轉軌後,職工已經完全失去了享受單位福利待遇的機會,退休後實行社會化管理。迄今為止,依靠單位提供各種養老服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區和企業以及各種組織提供的養老服務。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動,原有的養老服務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已經不復存在,為適應時代要求,重構養老服務體系、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閱讀全文

與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一般一小時走多少公里 瀏覽:263
冬季養生聊膏方聽聽葯師怎麼說 瀏覽:755
天津民政局招標養老院 瀏覽:355
軍人父母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996
九九重陽節意義 瀏覽:503
退休金怎麼變少了 瀏覽:933
進養老院工作應該學什麼專業 瀏覽:531
吉林百歲老人多少歲 瀏覽:197
孝順對父母 瀏覽:997
海口父母的房如何給子女 瀏覽:553
心臟病能長壽嗎 瀏覽:119
2018退休金最高上限 瀏覽:897
石家莊藕王養生湯加盟多少錢 瀏覽:51
鐵養生鍋多少錢一台 瀏覽:56
老年養老金加工資怎麼算 瀏覽:987
孝順鎮公交長度 瀏覽:183
老人血壓高能吃什麼鈣 瀏覽:315
為什麼養生壺燒水只到98度 瀏覽:366
養老保險交錢地址 瀏覽:102
如何拒絕父母學車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