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個人交的養老保險大額和小額有什麼區別大額合適嗎
個人繳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有高低建議購買高基數的養老保險這樣退休工資才會高
㈡ 9月起養老金如何發放
從九月份開始,養老金發放途徑改變了,從以前的存摺或者銀行卡,改到社保卡里發放領取了。為什麼這樣做呢?現如今咱們國家正在推進社保卡一卡通的工作。所以各個省市地區針對社保卡也都在進行改革,而養老金的發放領取也在其中。比如說安徽省人社局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卡發放養老金的通知。才能夠2021年9月開始,1946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退休人員就需要全部用社保卡來領取養老金了。不僅僅是安徽,海南三亞的人社局九月份也發布了類似的通知,從今年的9月份開始,三亞也是統一通過社保卡來發放城鄉居民養老金。除此以外,還有廣東的江門,從九月份開始80歲及以下的退休老人,養老金都通過社保卡來發放。
為什麼要通過社保卡來發放呢?大家都知道現如今社保卡已經具有了金融功能,也就是說社保卡已經具備銀行卡的功能了。而且在很多城市社保卡甚至可以乘坐公交、地鐵、在某些地區還可以借書,甚至是異地借書用社保卡也可以實現。社保卡的功能越來越多,適用范圍也越來越大,為的就是讓老人的生活更加的便利。不用那麼多的卡和資料,一張社保卡就能走遍天下。所以各個地區也都開始將養老金發放到社保卡里,這也是社保卡金融功能的一個體現。而且社保卡對比銀行卡,現在的社保卡領取養老金不僅方便還有優惠。社保卡領取養老金可以免除年費以及小額賬戶的管理費,雖說不同的地區社保卡的功能略有區別,不過社保卡以後的功能會越來越強大。
㈢ 事業單位35年和40年退休差別
事業單位35年和40年退休差別有:
1、一般來說,養老金與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的累計金額有關。在服務期支付金額相同的情況下,服務40年的養老金高於服務35年的養老金。
2、領取養老金須具備兩個條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按照國家政策和幹部管理許可權經有關部門批准退休;累計繳費已達15年。事業單位繳納養老金不分35年、40年。工作滿35年的,按基本工資的90%支付。因此,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35年服務年限和40年服務年限相同,但領取的養老金不同,具體取決於工資比例。
3、事業單位職工35年和40年的退休比例會有差別,因為繳納養老保險後,最主要的是繳費時間和個人賬戶累計金額的差別;
4、在在職期間的繳費基數一致的情況下,與35年工齡相比,長期服務的養老金肯定高於短期服務的養老金。具體規定為:服務年限超過35年的,支付退休前工資的90%;85%超過30年且少於35年的服務;20到30年達到80%;10到20年達到70%,不到10年達到60%。
拓展資料:
1)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沒有出現30年、35年、40年等說法。退休時,養老金的數額與員工的所有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工資等掛鉤,與工齡的養老金差距相比,肯定有區別,但會有所不同。不能太大,但養老金的計算涉及很多因素,包括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工資、個人賬戶存儲、退休年齡等,如果這些因素有很大的差距,人們服務30年,服務35年甚至40年會得到更多的養老金。
2)基本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我的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社會平均工資和繳費年限很容易理解。最重要的是平均支付指數。繳費指數等於參保年度所有實際繳費月份的月繳費基數之和÷參保年度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該社會平均工資與計算基本養老金的社會平均工資口徑相同。
㈣ 過渡性養老金什麼時候會取消過渡性養老金的領取標準是什麼
關於過渡性養老金什麼時候取消目前還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過渡性養老金的領取標准,主要還是針對於機關單位當中的待遇,而不同的地區,發放時間以及發放標准都是有所不同的,具體的補償比例也是根據退休年限來確定的,像2014年退休的人群就可以獲得10%左右的補償比例,而2022年退休的人大概率是能夠獲得70%~80%的補償比例。而過渡性養老金的領取標准這必須滿足參保時間以及所在省份的條件,那樣才會有資格領取過渡性養老金。
最後國企以及事業單位的人可以拿著自己的人事檔案,到當地的部門進行認定就可以領取過渡性養老金。
㈤ 北京退休 養老金除了北京銀行可以領取還可以選擇別的銀行嗎!
領取養老金
就近選銀行本報訊(記者 袁京)市社保中心昨天宣布,即日起,本市基本養老金代發銀行擴容,將從目前的4家增至14家。今後,全市200多萬退休人員可就近自選銀行領養老金。這是市社保中心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出的又一項便民措施,上月本市曾推出增加社保繳費網點的便民措施。
目前,本市基本養老金代發銀行只有工商、郵儲、華夏、廣發4家銀行,網店千餘個。而本市離退休人員總數為200多萬人,他們在領取養老金時一直存在排隊等候時間長、代發銀行壓力大的情況。市社保中心統計,目前本市平均每年新增退休人員超過10萬人。「每逢月中,早上8點多家附近的工商銀行網點前就排起了長隊,全是老人。我開始還以為是老年人搶購國債,後來一打聽,原來是他們在領養老金。」海淀區職工黃瑩告訴記者。
本月起,老人領養老金不用再受排長隊之苦。本市基本養老金代發銀行在原有4家的基礎上,增擴了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10家,銀行網點也增至3300餘個。今後,本市退休人員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就近選擇代發銀行,改變了過去養老金代發銀行由單位指定的情況。
但是目前,仍有三種特殊情況暫時由本單位代發養老金。因病或特殊工種批准提前退休等原因未及時辦理新開銀行卡(折);退休前未完成銀行卡(折)信息核對及核對不成功;姓名生僻字及其他個人信息與銀行保存的信息暫時匹配不上。市社保中心表示,下一步將針對這三種情況繼續採集或修改信息,對其重新比對,爭取盡快讓其能到自選銀行領取養老金。社保中心還特別提示參保人員,在確認新開的卡(折)能夠領取養老金前,不要注銷原有養老金卡(折),以免影響正常領取。此外,目前市、區屬的離休人員暫時不增加代發銀行,還按原渠道領取養老金,待補充待遇相關系統完善後再自選。
記者了解到,代發銀行擴容後,14家銀行分別出台了10多項便民措施,如免收養老金賬戶年費;免收養老金賬戶小額賬戶管理費;免收養老金賬戶余額變動簡訊通知服務費;免收卡摺合一戶服務費;免收新開借記卡工本費;免收養老金異地代發手續費;免收密碼掛失費;免收每月前兩筆同城跨行ATM取款手續費;免費提供借記卡對賬簿;允許零餘額開卡(折)等。
14家基本養老金代發銀行有:北京農商銀行、北京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廣東發展銀行、華夏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
政策解讀
退休人員:
變更代發銀行要新開卡
市社保中心主任吳曉軍介紹,對於目前已經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員來說,如需更改代發銀行,應持本人身份證到所選銀行,重新辦理基本養老金專用銀行卡(折)。
由於每家銀行提供的領取養老金的卡(折)有所不同,所以,退休人員辦理時需要告知代發銀行是用於領取基本養老金。辦理好新開銀行卡(折)後,退休人員應該及時將銀行卡(折)復印件及本人手機號碼提交給本人所在單位(包括用人單位、職介中心、人才服務中心和街道鄉鎮社保所)。
年內將退休人員:
盡快辦卡
市社保中心提示,今年9月至12月將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員,請個人盡快選定代發銀行,辦理養老金開卡(折)手續,並及時將相關信息提交給所在單位,以免影響退休手續的辦理及養老金的領取。
對於即將達到退休年齡的職工來說,須在退休前5個月到個人選定的代發銀行辦理養老金卡(折),並將銀行卡(折)信息及本人手機號碼提交給所在單位,由所在單位為其辦理相關退休手續。
居住外埠本市退休人員:
可選11家銀行
據介紹,如果參保人員搬家、去外埠長期居住,可以變更養老金代發銀行,辦理程序與新開卡(折)一致,自銀行卡(折)信息核對成功的次月起,可在變更後的自選銀行領取基本養老金。
長期在外埠居住的本市退休人員,此前是社保所通過郵政匯款方式郵匯養老金,今後他們也可自選銀行。但因廣發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和北京銀行,不支持養老金異地領取業務,因此可在其他11家養老金代發銀行中自由選擇。在辦理變更手續時,需在所在地選擇一家代發銀行,重新辦理基本養老金專用銀行卡(折),然後將復印件及本人手機號碼提交給本人所在單位。其他手續與本市一致。
委託存檔人員:
存檔機構代辦
在職介、人才存檔的參保人員,在退休前應由這些存檔機構為其辦理銀行卡(折)信息的採集、修改、告知工作。退休後,如果要變更代發銀行,則由戶口所在地社保所辦理。
單位:
每月19日前報送變更信息
據介紹,參保人員所在單位收到個人上報的銀行賬戶信息和手機號碼等信息後,應該於每月19日前通過北京市社會保險系統企業管理子系統軟體或北京市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台(http://www.bjrbj.gov.cn/csibiz/),將信息報送至參保地的區縣社保經辦機構進行信息核對。
當月26日後,退休人員和單位就可查詢銀行卡(折)信息核對結果。如20日以後報送的將會在次月進行核對,次月16日後就可以查詢核對結果。
社保經辦機構信息核對成功後,將會通過12333簡訊平台告知參保人員信息核對成功,下月15日即可到個人選擇的新代發銀行領取養老金,原領取養老金的卡(折)將自動停止發放。
手續費:
本地取養老金不收手續費
凡是在長期居住地開銀行卡(折)並在長期居住地的代發銀行領取基本養老金,代發銀行不收取手續費;異地取款將按相關規定收取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