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保險 > 中國農村出現養老斷層

中國農村出現養老斷層

發布時間:2023-01-12 01:43:01

Ⅰ 新老村醫出現斷層的問題,這是怎麼回事

鄉村醫生是農民群眾生命與健康的「守護神」。然而,現實情況是鄉村好醫生下不來,年輕醫生不願來,當年的「赤腳醫生」逐漸老去。老百姓對村醫斷層現象異常擔憂,需引起高度重視。


三是村醫待遇低、人才難留住。一些村醫的子女雖然學習醫療衛生專業,也想方設法進入鄉、鎮以上醫療單位工作,很多家長都不願讓子女從事村醫行業;部分農村青年上了衛生專業院校後,認為回本村衛生室工作沒面子,寧可舍棄所學專業外出打工,也不願到村衛生室就業。

建議:

一、要高度重視村醫隊伍建設。制訂出台切實可行的鄉村醫生隊伍發展意見或綱要,從政策層面多關注、支持,確保每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鄉村醫生執業,實現「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二、要建立村醫培養、引進的長效機制。從國家層面制定政策,給鄉村醫生一個身份認同,在此基礎上可適當放寬鄉村醫生執業資質,選拔培養德才兼備的農村青年,將他們定向培養成「全科醫生」,學有所成後回村服務,發展農村衛生事業。

同時,結合山區衛生醫療工作特色,建立工作互動機制,實行省、縣、鄉醫務人員下鄉支農、巡診等制度,選拔優秀村醫到縣、鄉鎮衛生醫療機構進修學習。鼓勵有經驗的鄉鎮衛生院醫生以「傳、幫、帶」方式培養鄉村優秀醫生,為鄉村衛生室輸入新鮮血液。

三、要因地制宜加強制度設計。積極推行和建立村醫聘用制度、獎懲結合的崗位退出制度、醫療風險分擔制度、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適當降低門檻,對能夠考上職業醫生資格的村醫,可參照當地教師待遇保障,使其走上最基層醫療衛生職業化道路,從而解決村醫難留問題。

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是什麼

存在的問題:①、雖然「尊老、敬老」的觀念依然存在,但是在多數農村的年輕人接受了正規教育走出村莊不再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而是選擇在城市紮根立足的大背景下,農村」空巢「現象突出,農村老年人負擔加重。

②、在建立社會的養老體系包括制度、基礎設施、人員配備上,農村的進度遠遠慢於城市,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實在有限,一些養老院在大城市的入駐率和利用率都無法達到一定程度就更別談農村了。

③、沒有專人負責老年人福利工作甚至民政工作;此外基於農村老年人小病靠熬的觀念也使得小病拖成大病,最終致殘或致貧,加重了養老負擔。

Ⅲ 繼「隔代不親」後,農村為什麼又出現「交換」養老

農村的很多陳舊觀念總是被城市人「嘲諷」,這其中就包括婚姻及育兒觀。對70年以前的農民來說,受農村大環境的影響。

就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子女也都願意照料老人。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隨著農村家庭規模的縮小,子女可能沒有更多的精力來照顧更多的老人;同時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進城務工,導致許多村落中老年人口居多,一旦出現疾病等情況,這些老年人便處於無人照料的境地。

現在農村的小年輕都不喜歡和老人一起住,老人也不希望去城市住,所以真正說是給老人養老一般都是老人卧病在床之後的事情了,這事兒和是否幫帶孫子孫女毫無關系,所以說「交換」養老的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

養老保險斷層該怎麼辦

不會的,這個養老保險賬號是不變的就是您的身份證號。不過您轉到地方就需要將中間的斷層一次性補交回來了就可以的,就是這個費用不出現斷層就行的。至於時限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在您退休前,累計繳滿15年就可以享受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農村老人養老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口結構老化、社會保障制度滯後等社會歷史原因的影響,邁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農村,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 養老問題。針對農村老年人的社會生活狀況,筆者對江蘇省豐縣大沙河鎮楊集村的農戶和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楊集村是江蘇省西北 部的一個行政村,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全村總人口3 560人,人均耕地約0.04467公頃(0.67畝)。由於這里屬黃泛區沖積平原, 土壤多為砂土,耕地適用於果樹種植,村民的全部農業收入依賴於果樹種植。由於果品收入遠遠高於糧食收入,所以楊集村所在的大沙河鎮成 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鄉鎮。

(二)農民老人的生活照顧問題

誰來照顧年邁的農村老年人,在現實中成為了農村養老過程中一個重要話題。農村老年人的贍養問題,並不單純地指在老年人躺在病床上 或不能自理時的照顧,而是包括老年人全部的生活過程。對於老年人來說,衣食住行、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噓寒問暖勝過錢財物質的供給。

然 而,改革開放後的農村雖然脫離了貧困狀態,但在較多的地方僅僅是達到了溫飽水平。市場經濟沖擊、物價上漲、收入增長緩慢等生產生活的 壓力使每位農村勞動力不得不把時間全用在農活和出門打工上。能夠守望子孫、得到子女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成為了農村老人的一個奢望。許多 農村勞動力不得不或經商做生意、或外出打工掙錢,才能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婚嫁費用以及家庭的日常開支。

而農村勞動力外出營生的工 作,如運輸、加工、建築、修理製造等行業,一般都是工作時間比較長,勞動強度比較大,造成與家中老年人的長時間分離。例如,張某YJC —L,男性,47歲,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力,在山東從事建築行業,每次出去打工3~4個月,每年累計打工時間9個月左右。果樹農忙時回家 料理果樹,果品收獲後為賣得好價錢而親自四處營銷。

因此,無論在外打工還是在家營生,很少有時間陪伴、照顧年邁的父母。妻子YJC— M,48歲,農忙時從事農業生產,農閑時在本地一些加工企業兼職打工賺取一些收入,供養兩個孩子在外住宿上學。一對老人平時自己照顧自 己,除非重病在床,兒女們請假回家或中斷打工來照顧老人,否則,老人也不會同意他們留在家裡照顧自己。

Ⅵ 繼「隔代不親」後,農村為什麼又出現「交換」養老

農村的很多陳舊觀念總是被城市人「嘲諷」,這其中就包括婚姻及育兒觀。對70年以前的農民來說,受農村大環境的影響。

就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子女也都願意照料老人。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隨著農村家庭規模的縮小,子女可能沒有更多的精力來照顧更多的老人;同時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進城務工,導致許多村落中老年人口居多,一旦出現疾病等情況,這些老年人便處於無人照料的境地。

現在農村的小年輕都不喜歡和老人一起住,老人也不希望去城市住,所以真正說是給老人養老一般都是老人卧病在床之後的事情了,這事兒和是否幫帶孫子孫女毫無關系,所以說「交換」養老的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

Ⅶ 中國農村老人面臨多重養老困境,為何養兒也不防老了

記得小時候農村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養兒防老,這句話也是很多重男輕女家庭的真實提現。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老人養老也成為困境。他們沒有買保險,因此等老了退休金也很少,而想要依靠年輕人養老更成為了一種空話,畢竟在社會的壓力下,年輕人自顧不暇,而且現在的被迫“啃”老太多,更何況讓孩子養老。

年輕人被動啃老

很早以前啃老是貶義詞,大家都說不能什麼事都依靠父母,年輕人應該自己學會獨立。但是社會光速發展,看天價的房價也可以看出來。哪個年輕人剛畢業時可以買得起一套房,都需要父母的資助,而婚後的雞毛蒜皮和孩子的教育費用等等依舊讓一個家庭變得沉重不堪。已經無力再負擔得起父母的養老費用,而有些老人比較疼愛孩子,更不會願意給予孩子壓力。

養兒防老不靠譜,自己養老更實在,小編已經早早的規劃好了未來自己該如何養老,大家又是如何考慮的呢?

Ⅷ 農村務農人員如何保障他們老有所依

◆重點發展居家養老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家庭不僅是身體的住處,也是心靈的港灣。應改善居家養老環境,支持有需求的老人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發展家庭服務業,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使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居家養老服務。

◆著力發展村居養老

村居養老具有親情守望、鄰里互助的特點,符合老人的認同歸屬心理。建立社區「虛擬養老院」,開創「集體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務」的養老服務模式。把村居養老設施納入農村配套建設規劃,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照料服務和短期托養功能。

◆統籌發展機構養老

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公益性特徵,發揮兜底作用,重點保障「三無」「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難老年群體的需求,確保農村老人老有所依。

Ⅸ 目前農村養老服務現狀及突出問題有哪些

一、農村養老現狀

農村老人的養老金來源一部分是家庭供給。家庭供給部分與家庭經濟收入、子女狀況等密切相關。中東部發達地區、發達鄉鎮農村老人家庭供給相對充足,西部及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老年人家庭經濟狀況不容樂觀。一部分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農村老人精神慰藉少。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不留在農村的老人身邊,並且回家探望也多是短暫的。所以農村老年人就在干農活和盼兒孫中度日,大部分農村老年人並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精神生活狀況不容樂觀。

(4)農村老年人預防意識差。一方面,農村老人疾病預防意識差。大部分農村老人都做過繁重的農業勞動,身體不舒服或者拖延不治或者在家自己吃葯醫治,這往往延誤病情,由小病轉變為重病,從而導致因病返貧。另一方面,農村老人安全預防意識相對較差。一些詐騙分子通過現場演示引誘、虛標價格等手段向農村老人兜假冒售偽劣產品。還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向其宣傳不良觀點,引誘農村老人信奉非法邪教等。

Ⅹ 養老保險出現斷層怎麼辦

養老保險出現斷層,可以補繳,也可以不補繳。

養老保險可以分段累計繳費年限。

1、補交規定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解決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問題的意見》規定「參保後繳費中斷的允許補繳。退役士兵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出現欠繳、斷繳的,允許按不超過本人軍齡的年限補繳,補繳免收滯納金。」具體執行細則,建議向當地社保局咨詢。

2、不補交可以。只要到退休時,累計繳納養老保險達到180個月,就可依法辦理退休。

養老保險保累計夠15年享受養老金。

醫療男性累計夠25年,女性累計夠20年,享受退休後醫保。

3、養老保險中斷的不利因素

(1)繳費時間與養老金掛鉤,中斷會使養老金減少

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由此看出,新的計發辦法將基礎養老金水平與職工參保繳費年限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即基礎養老金標准以本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作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增發1%。也就是說,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大,退休待遇也就越高。改變了以前繳費15年以上的參保人員不論繳費多少,也不論繳費時間比15年延長多少,基礎養老金都一樣的做法,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

(2)少繳費個人賬戶累積就少,養老金亦會變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個人賬戶是職工辦理退休時計發養老金的主要依據。一般情況下,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時間越長、繳納的工資基數越高、繳費額越大,個人賬戶儲存額就越高,退休時領取的基本養老金就越多。反之,則越少。而且退休越早,計發月數越大,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越少。參保人員如果中斷繳費或提前退休,勢必影響養老金的待遇。

(3)養老保險中斷影響養老金調整待遇

據吳處長介紹,近兩年省會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普調時都與繳費年限掛鉤,即繳費年限越長,調整增加的養老金就越多。比如,今年實施的調整養老金政策規定,2004年底以前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發5元養老金,可見繳費年限的重要性。

(4)養老中斷補繳壓力更大

養老保險費的繳納以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基數,而近幾年,省會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每年在增長。中斷後補繳部分也要按續接時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計算,所繳費用將更多。暫時中斷保險,以後再補繳則壓力會更大。"斷保"一方面會使職工的個人利益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會對養老保險的擴面征繳帶來"斷層"。這個問題不可小視。國家在努力做到"應保盡保",而那些沒到退休年齡就"斷保"人,更應該珍惜機遇,注重維護自己的利益,主動接續養老保險關系。

閱讀全文

與中國農村出現養老斷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川省失獨父母領多少錢 瀏覽:63
重陽節老幹部活動新聞稿 瀏覽:131
他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瀏覽:400
成都現代醫院養老院 瀏覽:322
老年人如何申請辦理低保 瀏覽:607
長壽的男名 瀏覽:682
2016學車體檢要帶什麼 瀏覽:841
退休社保停發 瀏覽:212
小孩不孝順的詩詞 瀏覽:523
老人家摔東西 瀏覽:595
老年人作妖怎麼治療 瀏覽:268
死亡人員冒領養老金的通報 瀏覽:788
長壽99條 瀏覽:659
學車體檢眼鏡是多少度的 瀏覽:868
父母埋葬費用兒女如何分擔 瀏覽:44
孝順兒媳做愛 瀏覽:302
幼兒園送給敬老院禮物 瀏覽:7
臨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哪個好 瀏覽:380
老年人集郵 瀏覽:653
黑龍江殘疾人養老金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