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計論文選題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企業為 這個好些 有具體也可以寫 找一個熟悉的小企業 要一份他們的資料和會計資料 仔細看一下 小企業的賬面滿是問題 然後就是你大發神威 找出所有錯誤 讓世界恢復和平 注意 資料要豐滿 論證時要援引資料 現在網路太發達 你沒有自己的獨特性會被反剽竊的
Ⅱ 我國養老金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養老金怎麼上漲合適
養老金怎樣漲適宜?我以為:首先,要認清我國養老金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然後,才幹思索怎樣漲適宜的問題。養老金的上漲:一是要漲得公平,逐漸減少養老金差距。二是要漲得合理,表現長繳多得,多繳多得。三是統籌可持續性,提升社保基金的支付才能,發揮好保證作用。下面分離問題,做詳細剖析,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協助!
寫在最後:
1.我國目前不同繳費方式、不同退休身份、不同地域,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差距非常明顯。應經過採取低者高調、高者低調的方式,保證待遇程度偏低的人員可以恰當多增加根本養老金。
2.將來10~20年,人口老齡化將日益嚴重。隨著50後、60後、70後的陸續退休,退休群體將迎來激增,社保基金支付壓力倍增,需求國度財政予以扶持,處理養老金的可持續問題。
3.關於靈敏就業人員和下崗工人,以及高齡退休人員,在養老金政策的制定中,應予以充沛思索,提供一定的政策傾斜!
Ⅲ 急求800字摘要翻譯,不要機器翻譯,老師會批的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world economy level great rise, make the countries of the medical level and people life level had the very big progress,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to prolong life, but an ageing population degree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enterprise retirement number increased year by year, retirement expenses also growing larger. How to perfect the reasonabl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become the problem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ension accounting proble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ll the fields of society. Our country from the 1980 s begin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pension system and the reform and perfect the graally, but the reform process is slow and difficult, pens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exposed many problems, this makes our country about pension accounting of the research objective is not clear to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of pension account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there are certain defects. Therefo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to the pension accounting problems in system, the thorough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alyze it, the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form thinking, have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s the foundat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to study the pension accounting, to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pension accounting are introced and contrast and evaluation, in reference to various aspects 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combined with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erfect our pension accounting system. The main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ction explains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ension accounting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lack of plac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ension system introced the concept, pension economic nature, pension accounting in China of the basic content.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western pension accounting condition, and the pension system, from financ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methods, and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nalysis in pension accounting the difference.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our country to pension account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the confirmation, accounting, tax payment, the account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fifth par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imed at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the pension system and accounting organic combin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2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s and set parallel and benefit plans should be continually expanding the scope of the plan to use set benefit; Proposed pension fund accounting management so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combined with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indivial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members.
Ⅳ 養老保險金會計處理
作為參考吧,以前的收藏資料
對於養老金的會計理論和實務問題的研究,我國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對經辦機構經辦的社會保險基金,還是對企業負擔的養老金等社會保障費用,基本上沒有形成完善的會計理論體系和框架。只是財政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1999年6月聯合發布了《社會保障基金財務制度》、《社會保障基金會計制度》,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經辦的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醫療保險金會計處理作出了規定,從1999年7月1日起實施。這兩個制度的特點是:以基金為會計核算的主體;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設置較為特殊的基金賬戶;適用於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經辦的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等三項基金。但由於種種原因對企業養老金費用等社會保障支出的會計處理卻沒有相應的規定,如養老金費用怎樣確認、遵循什麼核算原則、如何披露等,造成實務中存在多種會計處理並存的局面,相關的會計信息披露極不規范。目前我國企業對支付的養老金費用等社會保障支出存在以下幾種會計處理方式(在此僅以養老金為例,下同):
一是將養老金支出記入「福利費」,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計提養老保險基金時,
借:應付福利費
貸:其他應交款———養老保險
支付養老保險基金時,
借:其他應交款———養老保險
貸:銀行存款
二是將養老金支出記入「管理費用」但不記入「應付工資」,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計提養老保險基金時,
借:管理費用
貸:其他應交款———養老保險
支付養老保險基金時,
借:其他應交款———養老保險
貸:銀行存款
三是將養老金支出記入「管理費用」和「應付工資」,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計提養老保險基金時,
借:應付工資———養老保險
貸:其他應交款———養老保險
支付養老保險基金時,
借:其他應交款———養老保險
貸:銀行存款
分配應付工資時,
借:管理費用(營業費用)———社會保障費
貸:應付工資———養老保險
從上述三種處理方式看第一種會計處理方式是不妥的,福利費是企業對本單位員工的責任,而養老金支出是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換句話說是對所有被僱傭者的責任,因為企業交納的養老金由國家組成養老保障基金,被所有僱傭者享有,所以兩者根本不是一個性質的業務。而且,養老金費用屬於企業業主的責任,記入福利費豈不是要職工來承擔業主的責任?第二種會計處理方式是合適的,養老金費用是企業的一種費用支出,其會計處理也應和一般費用的處理是一樣的。第三種會計處理方式也是不妥的,主要是混淆了企業負擔的養老金支出和職工個人負擔的養老金支出,不知道這屬於兩種不同性質的業務。職工個人負擔的養老金支出是將工資的一部分作為個人一種支出行為,是職工個人對自己工資的使用,只不過是委託企業來辦理而已,這部分支出已經記入「應付工資」借方,自然會計入當期成本費用。企業負擔的可以不通過應付工資科目,不存在分配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第三種方法的分錄是適合職工個人負擔的養老金支出這種情況的。
Ⅳ 財會畢業論文案例分析
1 高校會計教學引入國際執業資格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學院國際會計方向班教學實踐為例 2 會計穩健性與現金持有價值效應——基於新會計准則實施後的經驗證據 3 謝霖先生銀行會計思想研究——以中國銀行初創期會計制度改革為例 4 基於會計文化視角下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5 會計准則及其國際趨同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6 M區教育會計核算中心財務會計和預算管理結合問題研究 7 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研究 8 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基於公司治理的視角 9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基於公司治理視角 10 戴爾公司會計舞弊的案例分析 11 營改增對企業財務和會計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以建築施工企業為例 12 網路會計信息系統安全對策研究 13 我國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以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為例 14 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5 ABC廣播公司會計報表粉飾案例分析16 關於政府會計權責發生制改革的研究 17 所得稅改革與企業盈餘管理——基於會計—稅收差異的實證研究 18 我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應用狀況研究 19 會計公允價值計量若干問題淺析 20 我國企業養老金的會計問題研究 21 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會計穩健性 22 管理會計工具在A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 23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會計報告研究 24 信息化環境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研究 25 雲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模式研究 26 推進我國實施人力資源會計的相關問題研究 27 HX集團會計信息系統優化案例研究 28 中美商譽會計處理比較研究——基於中美製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 29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研究 30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問題研究——基於投資者保護視角分析 31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研究 32 基於會計政策選擇的企業納稅籌劃研究 33 會計信息可比性對盈餘管理的影響 34 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研究 35 環境會計在煤炭企業的應用與研究
Ⅵ 會計畢業論文題目(3)
會計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100、當前會計改革與發展中的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101、會計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
102、歷史成本原則的基礎研究
103、面對新形勢的會計對策
104、論財務信息的披露成本
105、現代市場經濟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106、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創新
107、會計研究實驗方法
108、企業戰略管理與戰略咨詢
109、會計研究實驗方法
110、新會計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111、現代企業制度下財務會計模式淺談
112、淺議合夥企業的會計問題
113、淺談我國保險監管會計制度的構建
114、關於財務會計目標的理論反思
115、對我國模擬會計報表的思考
116、談制度安排與會計報表粉飾
117、新經濟時代的會計理論與方法
118、會計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剖析
119、會計環境對會計發展的影響
120、試析企業會計制度實現的突破
1、增強成本意識,切實加強成本管理;
2、實行責任成本目標是控製成本的有效途徑;
3、建立標准成本制度,實施成本控制;
4、關於企業實施成本控制的調查分析;
5、成本控制系統研究;
6、完全成本法與製造成本法的比較;
7、企業降低物耗的具體做法;
8、成本否決制度的推行;
9、關於現代成本理論的研究;
10、企業成本管理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11、成本控制的理論與實踐;
12、企業決策與成本控制;
13、成本核算問題的探討;
14、定額成本法和標准成本法的比較
15、關於定額成本的研究;
16、關於成本計算方法的探討;
17、責任成本的理論與實踐;
18、關於質量成本核算,控制與分析;
19、關於成本核算改革的探討;
20、試論成本的分級分口管理;
21、成本管理問題研究;
22、成本競爭戰略與競爭成本管理;
23、戰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24、建立信譽的成本;
25、物流成本初探;
26、日美成本管理比較及啟示;
27、戰略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28、對成本策劃的思考;
29、我國汽車工業的成本管理創新戰略;
30、餐飲企業內部成本管理探討;
31、企業公開上市的成本收益權衡與融資決策;
32、供應鏈中的成本管理;
33、企業降低成本的途徑;
34、商業銀行推行作業成本法的難點和突破點;
35、傳統成本控制與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比較和探討;
36、論成本控制的全過程及典型案例分析;
1、會計檔案管理研究
2、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會計上的運用
3、租賃會計研究
4、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面臨的問題
5、試論會計造假的防範與治理
6、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7、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8、網路會計若干問題探討
9、論綠色會計
10、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11、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責任會計
12、人本主義的管理學思考——人力資源會計若干問題
13、試論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會計
14、我國企業集團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15、試論會計監管
16、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問題研究
17、新會計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18、《企業會計制度》的創新
19、我國加入WTO後會計面臨的挑戰
20、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會計的影響
21、試論會計政策及其選擇
22、論會計師事務所的全面質量管理
23、通用帳務處理系統中的會計科目的設計
24、Foxpro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和體會
25、關於人力資源會計問題的探討
26、企業合並會計問題探討
27、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
28、關於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探討
29、淺析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
30、企業研發支出會計處理探討
31、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探討
32、會計政策的選擇及其影響分析
33、對反傾銷背景下會計管理問題的思考
34、淺析反傾銷會計問題與對策
35、反傾銷與反傾銷會計體制的建立
36、新會計准則下商譽會計問題探討
37、企業年金會計問題研究
38、股份支付會計問題研究
39、股份回購會計問題研究
40、企業合並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1、論穩健原則對中國上市公司的適用性及其實際應用
2、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
3、所得稅會計與財務會計比較探討
4、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5、關於資產減值會計的探討
6、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的差異分析
7、對加強會計監管的思考
8、試論會計的管理職能
9、關於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協調的思考
10、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11、試論無形資產范圍的界定
12、論稅收與會計的關系
13、淺議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制度
14、論內部會計控制與社會監督
15、新准則下非貨幣性交易會計處理研究
16、新舊會計准則中無形資產對研發費用會計處理的比較研究
17、關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調整問題的探討
18、淺論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
19、新形式下會計人員必備的素質
20、剖析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問題
21、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在存貨計價中的應用研究
22、對無形資產價值確定的探討
23、論規范小企業會計行為的重要舉措
24、對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認識
25、論會計人員的後續教育
26、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
27、探討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新思路
28、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29、淺議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
30、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法律責任的設定問題研究
31、會計信息失真的深層原因和對策研究
32、河南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的問題與對策
33、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研究
34、河南上市公司現狀及趨勢分析
35、關於研究與開發成本核算的探討
36、統計在國民經濟管理中的運用情況分析
37、新舊債務重組准則比較及對企業的影響
38、淺析我國個人所得稅存在問題及對策
39、無形資產會計制度變遷及經濟影響
40、現金流量表分析與運用的研究
41、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手段、動機及防範體系的建立研究
42、試論人力資源會計及前景
43、淺析新准則下非貨幣性交易會計處理
44、淺論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
45、新企業會計准則與上市公司利潤的調節
46、中外租賃業發展比較及經驗借鑒
47、××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研究
48、淺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及對策
49、新形勢下財務會計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出路
50、會計繼續教育體系的架構分析
51、上市公司中期報告研究
52、名牌產品如何保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53、某某股票估價模型應用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分析
54、××公司會計報表分析
55、高科技企業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現狀調查及分析-以某某為例
56、淺議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58、可轉債公司債券投資價值確定的要素分析
59、某某企業競爭力調查分析淺談企業統計數據質量
60、人口素質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61、關於或有事項若干問題的研究
62、對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的思考
63、民營企業活動統計評價指標體系
64、農村居民購買力分析
65、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66、固定資產投資指數研究
67、消費者購買動機調查分析
68、某產品銷售統計分析
69、某公司營銷人員勞動報酬統計分析
70、某公司經濟發展中科技進步作用的統計分析
71、定額法的應用及其改革問題的研究
72、關於推行責任成本制度有關問題的探討
73、關於會計理論結構的探討
74、新會計准則對企業納稅的影響
75、民營企業會計監督研究
76、如何提升財務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
77、淺談如何加強會計基礎工作
78、小型企事業單位會計監督
79、採用加速折舊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思考
80、集團公司會計委派制研究
81、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生存發展的探討
82、論謹慎性原則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
83、淺析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84、對資產減值會計有關問題的思考
85、經濟環境對會計發展的.影響
86、會計計量對企業會計收益的影響
87、談會計人員的素質與能力要求
88、談如何做好一個出納員
89、商譽的計價與會計處理初探
90、論知識經濟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91、論企業成本核算與分析
92、關於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
93、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
94、淺談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
95、淺析如何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監管
96、試論虛假信息產生的原因及治理
97、我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成因及治理對策
98、對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的思考
99、論會計人員基本職業道德--不做假帳
100、淺談企業的誠信管理
1 高校會計教學引入國際執業資格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學院國際會計方向班教學實踐為例
2 會計穩健性與現金持有價值效應――基於新會計准則實施後的經驗證據
3 謝霖先生銀行會計思想研究――以中國銀行初創期會計制度改革為例
4 基於會計文化視角下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5 會計准則及其國際趨同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6 M區教育會計核算中心財務會計和預算管理結合問題研究
7 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研究
8 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基於公司治理的視角
9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基於公司治理視角
10 戴爾公司會計舞弊的案例分析
11 營改增對企業財務和會計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以建築施工企業為例
12 網路會計信息系統安全對策研究
13 我國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以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為例
14 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5 ABC廣播公司會計報表粉飾案例分析
16 關於政府會計權責發生制改革的研究
17 所得稅改革與企業盈餘管理――基於會計―稅收差異的實證研究
18 我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應用狀況研究
19 會計公允價值計量若干問題淺析
20 我國企業養老金的會計問題研究
21 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會計穩健性
22 管理會計工具在A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
23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會計報告研究
24 信息化環境下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研究
25 雲計算環境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模式研究
26 推進我國實施人力資源會計的相關問題研究
27 HX集團會計信息系統優化案例研究
28 中美商譽會計處理比較研究――基於中美製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
1) 析高校會計文化的內蘊
2) 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會計計量中的應用
3) 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問題的探討
4) 油田企業內部財務成本控制體系建構思路探析
5) 新醫改下醫院財務管理問題的探討
6) 做好醫院財務審核工作的探討
7) 法務會計實踐教學探索
8) 司法會計鑒定在刑事訴訟中的應用研究
9) 獨立學院會計專業就業方向現狀及對策探析
10) 高職會計課程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教學研究
11) 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對經濟發展作用探析
12) 電力公司財務集約化管理的現狀及改進對策
13) 電網企業財務管理
14) 電力行業營運資金管理效率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15) 論公允價值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16) 論雲計算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
17)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科學化與精細化趨勢分析
18) 探究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
19) 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
20) 如何通過加強內部控制改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
21)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計量及管理研究
22) 強化資金經營管理
23) 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24) 探討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25) 實踐教學下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進
26) 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中若干問題探討
27) 體驗式教學在「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中的應用
28) 淺談提升會計學教學效果心得
29) 高職會計專業《財務會計》課程改革探究
30)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探析
31) 中職國家示範校建設背景下學生會計實踐技能水平提升策略研究與實踐
32) 會計職業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對策
33) 高職會計教學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策略探析
34) 對基礎會計教學方法的探究
35)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的研究
36)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及建議
37) 論如何做好會計檔案管理工作
38) 勝利露天煤礦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39) 基於信息化環境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方向
40) 基於龍馬環衛公司的財務分析研究
41) 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研究
42) 淺析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
43) 中小企業會計監督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
44) 會計電算化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管窺
45) 現代酒店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
46) 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問題與改進措施探討
47) 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問題及解決對策
48) 銀行業內控機制建設路徑探析
49) 中國上市銀行的風險收益研究
50) 論我國會計規范與國際慣例的協調
51) 破產會計理論探討
52) 論我國會計准則下的利潤操縱及防範
53) 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限定的探討
54) 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研究
55) 互聯網思維破解代理記賬行業謎團
56) 關於發展綠色會計的思考
57) 管理會計存在問題及對策
58) 地質勘查單位推行項目預算管理探究
59) 建築企業財務管理精細化研究
60) 關於新形勢下建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控制辦法的探討
61) 林業企業內部資金管理探討
62) 淺析林業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優化
63) 基於奶畜生產經營的會計核算--以XXX為例
64)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研究
65) 淺談財務統計信息在醫院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
66) 醫院會計制度改革發展30年
67) 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下加強教育財務管理研究
68) 中學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69) 基於資產清查視角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探析
70) 淺析國庫集中支付對高校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71) 應用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於會計專業問卷調查分析
72) 基於能力本位的高校會計專業課程開發研究
73) 醫學院校科研經費審計質量控制關鍵路徑探析
74) 廣西地方本科院校財會類專業實訓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5) 「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研討性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76) 高職院校企業所得稅會計課程開發的研究
77) 會計「專家」走進高職會計課堂之我見
78) 山西省會計領軍人才交流資料--合同能源管理財務核算實務問題分析
79) 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山西經濟發展的策略研究
80) 化學工業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
81) 電力企業會計核算問題研究
82) 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研究
83) 會計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淺析
84) 管理會計報告體系在管理會計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5)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
86) 涌鑫礦業公司如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87) 生態成本對露天礦最終境界的影響
88) 露天采礦企業涉稅情況及納稅籌劃
89) 淺議國外工程項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問題
90) 基於成本風險控制的礦建項目材料采購新對策
91) 聯合沃爾比重評分法與杜邦財務分析法構建醫院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92) 自助終端結算的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實踐與探討
93) 淺析公立醫院新財會制度下財務管理分析與解讀
94) 新形勢下加強與完善醫院財務管理的途徑研究
95) 淺析司法會計在檢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6) 財務管理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研究--以XXX為例
97) 小議我國高校會計風險和防範
98) 淺談高校構建智能化財務管理軟體的必要性
99) 對當前高校在完善會計制度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及對策探討
100) 技術應用型大學實踐教學改革與探討
1、水產食品加工企業成本核算問題及完善建議
2、復烤企業生產成本能耗預算定額體系構建
3、燃氣企業成本管理研究
4、完善會計核算體系 促進煤炭循環經濟的發展
5、提高煤炭運銷企業會計人員分析反映能力的途徑及方法
6、中小企業應用會計電算化效果探討
7、雲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運用探究
8、新企業會計准則對財務管理的影響理念、決策及業績評價
9、企業在新准則下的企業所得稅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0、試分析企業會計准則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
11、賓館酒店行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研究
12、「國民盛宴」中B2C電商促銷方式會計核算的分析
13、企業會計准則與小企業會計准則的差異研究
14、芻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整合
15、礦山企業財稅管理要點與難點
16、地質勘查單位推行總會計師責任制建設研究
17、淺析地勘事業單位部門預決算差異原因及對策
18、基於價值鏈管理方法鋼鐵企業如何有效進行全面預算管理
19、財務信息化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20、淺談財務管理在鐵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
21、路政管理如何做好成本核算
22、分析完善高速公路財務管理的策略淺談事業單位財務精細化管理研究
23、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影響
24、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狀和對策分析
25、企業內控管理構架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啟示
26、淺析新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核算
27、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運行中的核算漏洞及實施難點分析
28、淺析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風險及防範措施
29、建築施工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策略分析
30、探析建築經濟成本管理問題
1、政府收支分類在單位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2、城市園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的思考
3、探討精細化財務管理在水利事業單位中的運用
4、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研究
5、關於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探究
6、淺析新《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的主要變化及思考
7、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探微
8、與基建項目相關的政府補助財務處理實務探討
9、中國上市銀行資本緩沖周期性研究--基於2005-2014年季度數據的實證分析
10、證券公司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研究
11、我國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及風險防範
12、基於杜邦分析法的興業銀行盈利能力分析
13、公允價值計量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14、我國會計行業誠信缺失問題研究
15、物聯網條件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路徑分析
16、用友ERP-U872供應鏈系統中直運銷售業務的處理
17、我國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
18、稅務會計實踐教學優化探討
19、「四大」本土化後內資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策略
20、管理會計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
21、公允價值會計涉及的三個層次基本理論問題
;Ⅶ 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財務危機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進入離退休年齡,而新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又不能持續的交納社保金,這樣使社保基金面臨較大的壓力。對策,由於非國有經濟目前在我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而越來越多的年輕就業者加入這些經濟形式工作,而相應的由於社保相關法律不完善及其執行缺少強制手段,多數非國企業不給從業人員交保險,所以,關鍵的對策就是要形成類似稅收一樣的強制手段,才能緩解養老基金的財務危機。
Ⅷ 行政事業單位實行養老保險與工資改革後有關會計核算的問答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務局,黨中央各部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中央,各人民團體人事、財務部門:
為做好《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以下簡稱《決定》)的貫徹落實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認真學習領會《決定》精神。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對於建立覆蓋全民、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決定》明確了改革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政策舉措,對組織實施工作提出了要求。各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中央各部門和單位人事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學習,深刻領會《決定》精神,進一步提高對改革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切實把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採取扎實有效的工作舉措,全力推進並確保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任務。
二、抓緊研究制定實施辦法。各地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根據《決定》精神和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對組織領導、具體任務、政策措施、工作進度、監督檢查等做出周密安排。要嚴格執行國務院有關規定,本省(市、區)政策要規范統一,防止政策多樣。各地區原來開展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政策要按照《決定》進行調整。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統一制定並組織實施。各部門要在黨組(黨委)領導下,制定本部門貫徹《決定》的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分工和要求。各地區報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後的實施辦法、各部門的工作方案,連同各類人員視同繳費指數表(見附表),在2015年5月底前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備案。
三、准確把握《決定》的有關政策。
(一)關於參保范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事業單位是指,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1]5號)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改革後的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對於目前劃分為生產經營類,但尚未轉企改制到位的事業單位,已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仍繼續參加;尚未參加的,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其轉企改制到位後,按有關規定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
要根據《決定》要求,嚴格按照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規定確定參保人員范圍。編制外人員應依法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於編制管理不規范的單位,要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清理規范,待明確工作人員身份後再納入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
(二)關於單位和個人繳費基數。根據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特點,《決定》規定的本單位工資總額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機關單位(含參公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西藏特貼、特區津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基數的項目)、規范後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年終一次性獎金;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西藏特貼、特區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績效工資。其餘項目暫部納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三)關於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國家每年根據上年度職工工資增長等因數,確定並公布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
(四)關於「中人」的過渡。全國實行統一的過渡辦法。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簡稱改革前,下同)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即: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依次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N
老辦法待遇計發標准=(A*M+B+C)*∏(1+Gn-1)
N=2015
A:2014年9月工作人員本人的基本工資標准;
B:2014年9月工作人員本人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等對應的退休補貼標准;
C:按照國辦發[2015]3號文件規定相應增加的退休費標准;
M:工作人員退休時工作年限對應的老辦法計發比例;
Gn-1:參考第n-1年在崗職工工資增長等因素確定的工資增長率,n∈[2015,N],且G2014=0;
N:過渡期內退休人員的退休年度,N∈[2015,2024]。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間退休的,其退休年度視同為2015年。
新辦法待遇計發標准=基本養老金+職業年金,其中,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經+個人賬戶養老金。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基礎養老經=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1%,其中,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實際平均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各地根據測算形成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務職級(技術等級)和工作年限相對應的視同繳費指數(樣表詳見附件),工作人員退休時,根據本人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和工作年限等確定本事視同繳費指數。
實際平均繳費指數=(Xn/Cn-1+Xn-1/Cn-2+......+X2016/C2015+X2015/C2014+X2014/C2013)/N實繳;
Xn、Xn-1、...X2014為參保人員退休當年至2014年相應年度本人各月繳費工資基數之和,Cn-1、Cn-2、...C2013為參保人員退休上一年至2013年相應年度當地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
N實繳為參保人員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
2.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度系數。其中,過渡系數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地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過渡系數保持一致。視同繳費指數由各省級地區統一確定。
3.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計發月數。其中,計發月數按國家統一規定執行。
4.職業年金計發按照《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有關規定執行。
(五)關於視同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指數的認定。對於改革前曾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改革後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工作人員,其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應予確認,不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並與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其他情形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在本人退休時,根據其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及對應的視同繳費指數等因數計發基本養老金。
(六)關於規范統一政策標准。各地區要按照《決定》要求,積極創造條件實行省級統籌;確實難以一步到位實現省級統籌的,基金可暫不歸集到省級,建立省級基金調劑制度,所需資金由省級財政預算安排。全省(市、區)要制定和執行統一的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政策,統一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和繳費基數,統一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統籌項目和標准以及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統一編制和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明確省、地(市)、縣各級政府的責任。各地區要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業務經辦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要求,統一基本養老保險業務經辦規程和管理制度,統一建設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省級集中管理數據資源。
四、調整部分工作人員退休時加發退休費的政策。改革後獲得省部級以上勞模、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等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在職時給予一次性獎勵,退休時不再提高基本退休費計發比例,獎勵所需資金不得從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對於改革前已獲得此類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本人退休時給予一次性退休補貼並支付給本人,資金從原渠道列支。退休補貼標准由各省(區、市)根據平衡銜接的原則予以確定。符合原有加發退休費情況的其他人員,按照上述辦法處理。
五、規范各地區試點政策。各地區要妥善處理本地區原有試點政策與《決定》的銜接問題,確保政策統一規范。改革後,對於符合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條件的人員,其改革前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作為視同繳費年限,退休時按照有關規定計發待遇。改革前個人繳費本息,劃轉至改革後的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本人退休時,該部分個人繳費本息不計入新辦法標准對比范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各地區開展試點期間的養老保險結余基金並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統一使用,嚴禁擠占挪用,防止基金資產流失。
六、明確延遲退休人員參保政策。改革後,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幹部管理許可權,經批准可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的工作人員,繼續參保繳費。其中少數人員年滿70歲時仍繼續工作的,個人可以選擇繼續繳費,也可以選擇不再繼續繳費。待正式辦理退休手續時,按規定計發養老待遇。
七、廣泛開展宣傳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組織各方面力量,宣傳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准確解讀各項政策,針對群眾關切問題解疑釋惑,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營造有利於改革的良好輿論氛圍,動員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改革工作,保證改革順利實施。
八、逐級做好培訓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將舉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政策和經辦管理培訓班,對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中央各部門和單位人事管理機構進行培訓。各地區、各部門也要結合實際,集中組織開展不同層次的業務培訓工作,幫助相關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全面、准確掌握政策,提高貫徹《決定》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
九、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涉及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切實抓好組織實施。要加強工作指導,及時掌握實施情況,認真分析遇到的情況和問題,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確保各項工作平穩進行。要從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出發,認真排查風險點,制定應對預案,把工作做實做細,保持社會穩定。重大情況和問題要及時報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
附件:機關事業單位職務職級(技術等級)和工作年限相對應視同繳費指數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
2015年3月日
Ⅸ 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會計處理
在會計實務中,對企業年金的會計處理比較混亂,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
許多企業在企業年金的會計處理上依然遵循收付實現制,把企業年金視為期間費用計入管理費用等。如有些企業為職工購買幾億金額的團體年金險,在購買時一次性全額計入「管理費用」,從而將企業年金成本掩蓋在「管理費用」項目中,在會計報表中又未要求對這一事項進行披露,這顯然違背了權貴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造成財務報表信息失真。其理論根源在於對企業年金性質的認識還模糊不清,我國對企業年金性質的認識已從「社會福利觀」轉向「勞動報酬觀」,即企業年金是職工工作期間為企業服務所獲取的勞動報酬的一部分,是「遞延工資」的代名詞。所以,企業的年金成本應在相關的權利義務發生當期進行確認和計量,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費用,應充分體現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
(二)企業年金的會計規范不健全
我國企業年金的會計核算主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本身;二是企業年金基金。目前已頒布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主要規范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在內的面向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會計核算。
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的新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第10號一企業年金基金》,主要規范了企業年金基金的會計處理及財務報表列報,第一次將企業年金基金作為獨立的會計主體進行確認、計量和列報。
該准則針對的對象並不是作為企業年金委託人的企業,而是企業年金基金的受託人、賬戶管理人、託管人和投資管理人,而將企業在繳費環節的核算,即根據企業年金計劃向企業年金基金繳納的補充養老保險,納入職工薪酬的范圍,在《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一職工薪酬》中加以規范。對作為繳費主體的企業本身缺乏企業年金會計的理論指導,導致企業進行會計處理時無章可循,因此,播進一步完善企業年金的會計規范。
(三)企業年金計劃的實施形式不明確
企業年金計劃按給付方式不同,分為確定繳費制計劃和確定受益制計劃兩種。這兩種不同企業年金計劃在條款的具體內容和企業年金費用、年金資產與負債的會計處理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應明確規定企業應採用哪種形式,從而進一步規范在會計上的不同處理方法。
(四)各地方企業年金的列支渠道和提取比例不統一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中規定企業年金繳費的列支渠道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這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之後一些地方政府紛紛出台相關政策規定。
如上海等地區允許企業繳費在工資總額一定比例(一般為5%)之內的部分可以列入成本。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也可以從福利費、自有資金或利潤中列支。
二、完善企業年金制度及會計核算的建議
(一)大力發展我國企業年金計劃,統一稅收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是企業舉辦企業年金計劃的主要動力之一。目前,我國企業年金的稅收政策僅在企業繳費環節有一些規定。如財政部規定,遼寧等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地區的企業,提取額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作為勞動保險費列入成本費用;非試點地區的企業,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而在個人供款、投資收益和個人領取企業年金環節都沒有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在稅收政策上缺乏統一性和規范性不利於調動企業設立企業年金計劃的積極性,也不利於調動個人向企業年金計劃供款的積極性。成為制約我國企業年金發展的制度「瓶頸」。
(二)確定繳費制計劃與確定受益制計劃需協調發展
確定繳費型計劃與確定受益型計劃各有優缺點,兩種計劃協調發展,有利於取長補短。從我國企業年金發展的現狀看,企業年金一律實施確定受益制計劃的條件還不成熟,如企業年金費用的構成模糊,同時還缺少素質優良的精算師隊伍,同國際慣例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採用確定繳費制計劃應成為我國目前企業年金計劃的主選方式。隨著企業年金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和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更多地考慮到企業年金的收益性,企業年金計劃應逐步轉向確定受益制計劃模式。
(三)加強企業年金會計理論研究,構建企業年金會計體系
我國的企業年金會計制度尚處於探索階段。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10號一企業年金基金》於2007年正式實施,目前缺乏對企業主體的年金會計規范,所以必須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借鑒國外有關企業年金會計的理論架構,加強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逐步構建企業年金會計體系,規范企業年金會計的核算。
(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壯大精算師、資產評估師隊伍
隨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深入,未來的企業年金計劃的實施將逐步過度到確定受益制計劃模式,而確定受益制計劃模式,會計處理復雜,需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要把企業未來的給付義務折算成當期的現值,這需要對雇員的死亡率、離職率、利息率、投資收益率、提前退休率、未來的薪金水平及企業年金計劃運作中的其他因素做出預測。只有具備了較強專業知識的精算師才能勝任。另外,期末對企業年金基金資產進行評估時,也需要資產評估師。但在現階段,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精算師人才缺乏,資產評估師數量不足,只有盡快改變現狀,才能滿足企業年金會計核算的需要。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