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現在大概有多少缺口
從目前公布的數字來看,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應該是沒有缺口的。
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體上是沒有缺口的。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根據《2019 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
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52919億元,基金支出49228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4623億元。
從這里可以看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收入大於支出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結余。結余數(5.46萬億元)足夠一年的保險基金支出。
綜合以上情況,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應該是沒有缺口的,對支付養老金是有足夠的保證的。如果要說有缺口的話,可能就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有一定的缺口,因為該養老保險制度剛建立不久,以前都沒有繳費,有一定的缺口還是正常的。但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沒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前的養老金也是財政資金保障的,有缺口也是有財政資金保障的,從有財政資金保障這一點來看,基金支付也是沒有壓力的。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其基金支出是有保障的。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㈡ 社會養老保險的資金越來越緊張,出現缺口的原因是什麼
社會養老保險資金出現缺口,主要原因還是源於勞動力越來越少,而需要領退休金的老人卻越來越多,供給跟不上需求,所以導致缺口不斷的加大。
所以在老齡化越發嚴重,勞動力越來越少,以及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養老金缺口也隨著這些問題逐漸變大,未來養老金可能會成為國家嚴重的負擔。
㈢ 螞蟻社保:養老保險金缺口擴大!我們未來靠什麼養老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 養老金將在2035年耗盡,80後恐怕是沒有養老金領了! 」,難道交了這么多年的養老保險,說沒就沒了?我們交出去的錢最後都給別人做「嫁衣」了嗎?
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發布的《2019-2050年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中, 基於近幾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降至16%與推遲退休的假設,對未來二三十年中國的養老金狀況進行了預測。
預測的部分結果顯示: 在2019年,是由接近2個繳納者來贍養1個離退休者,然而到2050年,幾乎為1個繳納者來贍養1個離退休者 。這意味著,年輕人的養老壓力不斷增大。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預測:在「大口徑」下,2019年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為4.26億元,此後持續增長,到2027年達到峰值6.99億元,然後開始迅速下降, 到2035年會耗盡累計結余。
到2035年,最早的80後才55歲、最早的90後也才45歲 。所以,沒有被國家分配過工作的他們,在經歷「996福報」、按時足月地繳納社保之後,養老金竟然一分錢都得不到?之前投進去的錢都打水漂了?
其實, 這一切都是我們杞人憂天而已 。由於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從1995年才開始實施,當時的工資都為幾十元、幾百元,收取的養老保險金額自然不多。經過多年的通貨膨脹,當時雖然只繳納了幾十元社保,現在卻能夠領取到上千元的養老金。同時,隨著人口撫養比的變化,年輕勞動力佔比減少、退休人員佔比增加,所以 在一定時間內產生虧空是不可避免的 。
那現在繳納社保,以後還能不能領到養老金呢?
答案是肯定的 。
在《2019-2050年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發布後不久,人社部回應了「2035年中國養老金將要用光」的預測,稱「 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的長期按時足額發放 」。
舉個例子,早在2016年,黑龍江全年收到的社保養老金為890億元,而支出養老金為1210億元,有很大的資金缺口。但是過去了快5年,黑龍江的養老金依舊照常發放。
養老是當前 社會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養老保險關乎國計民生,即便是有所虧空,國家也會想盡辦法來解決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可以稍稍放心了呢?
為了解決未來養老金不足的問題 ,國家已經有了應對措施 。
1、雙軌制並行
雙軌制並行,就是把機關事業單位和普通企業的待遇拉平。把公務員的養老補貼轉移到普通職工身上,以降低養老金支付壓力。
2、延遲退休
從2022年起,女性工人的退休年齡先每3年提高1歲,等從目前的50歲逐步提高到55歲後,男性和女性職工再開始按照每3年1歲的政策同步提高退休年齡,最終過渡到男性65歲、女性60歲退休 。
延遲退休是一個效果比較顯著的方法,也是國際上應對老齡化問題的普遍方法。只不過要辛苦打工人了,要多打幾年工才能好好養老呢。
3、社保基金
推行社保基金能夠有效地應對貨幣通貨膨脹,並且還能增加資金,也能夠緩解養老金給付的壓力。
說到這里,可能就會有朋友問了: 都說掙錢的人變少了,領養老金的人多了,提高掙錢的人數不也能緩解嗎?
這話說得也在理,但我們也需要看看這個方法是否可行。其實,早在2015年就已經實施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了,但是幾年下來,出生率又提高了多少呢? 現在的養孩成本早已不是十年前能夠相比的了,多養育一個孩子,對年輕人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 。 想要提升年輕人的生孩意願,趕在養老金虧空前出現更多「掙錢的人」,道阻且長!
雖然政策上已經有了解決方法, 但是最可靠的還是自己繳足養老金,提前做好准備!只要按要求繳足了養老保險,國家就可以為你的老年生活兜底哦 !
㈣ 養老保險缺口這么大,今後我們如何打算
近日,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博鰲論壇上坦陳養老金確有缺口,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社保的話題成為熱點。到底養老金缺口是如何造成的?這樣的缺口又該如何填補呢?這代社保養上代人雖然現在都在說養老金缺口問題,但是,這個概念太宏觀了,於普通的百姓來說,養老金缺口到底是什麼呢?今年61歲的楊女士2006年退休,目前她的退休金在同齡人中算是中等偏上,"在還沒退休的時候,單位的人力部門就私下給我算過一筆賬,我退休之後的十幾年裡拿的退休金都是自己繳納的保險,而十幾年之後我的保險用光之後就要動用兒女那一輩人的保險了。"根據楊女士所說,她的父輩是從來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的,之前退休金完全由工廠負擔,但是隨著養老保險的推行,父輩的退休金轉由社會養老部門負責。由於沒有那麼多的財政補貼,因此楊女士個人養老賬戶里的錢就被用來支付父輩的退休金,而當楊女士退休之後她個人賬戶里的錢只剩下能支付10年左右的退休金了。這樣,她就要動用其他在職人員的個人養老賬戶。"我的社保在養活上一代人,而我不久以後可能也要由下一代人的社保來養活,可是我的女兒是獨生子女,按照比較笨的計算方法,她的社保要能養活父母和她自己才算是平衡,這樣她的負擔多重啊。"楊女士對未來的養老憂心重重。這是普通的退休人員的擔心,而從宏觀上來說,楊女士的擔心也正是養老金缺口的困擾。在中長期內,人口老齡化是導致養老金收支缺口的主要因素。人口老齡化將直接改變中國養老金繳費群體和負擔群體的規模和比例,進而對養老金收支產生重要影響。現有模式顯示,目前在城鎮養老金體系內,大約是3個勞動力贍養1個老人;到了2050年,將變為約1個勞動力贍養1個老人。由於贍養率的大幅提高,而替代率又難以下降,就會導致很大的養老金缺口。根據測算,在未來38年內,人口因素帶來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累計缺口相當於2011年GDP的57%,人口因素帶來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累計缺口相當於2011年GDP的14%。很顯然,如果不改革,養老金體系將不可持續。延遲退休因小失大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包辦勞保制。轉制之前,職工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這就造成當下的一種局面:以前沒交錢的人只得挪用後來者繳納的養老金。於是正在繳納養老保險者必然擔憂:我們的錢被用來支付別人的養老金,今後我們的養老金缺口該如何解決?盡管國家財政補貼可以填補個人賬戶的虧空,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財政補貼不可能無限地"填空",於是延遲退休年齡便提上日程。戴相龍明確表示,可延長退休年齡和養老金繳納年限等措施,達到收支平衡,他指出:"現在60歲退休了,將來可能63歲退休。"但是,我國養老金缺口問題決不能依靠延遲退休年齡來解決,起碼相當時期內不能。面對13億人口的養老問題,憑延長退休年齡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弊遠大於利。有專家計算稱,我國每年離退休人員最少在600萬人左右。若延遲退休,每年將吃掉600萬適齡就業人口的就業崗位。加之我國經濟增速可能從10%左右下降到7%以下。而GDP每下降1個百分點,減少就業大約在100萬人口。以此計算,每年將減少就業300萬人左右。兩項因素每年就吃掉900萬人口的就業崗位。更嚴峻的現實是,每年我國有1400萬人找不到工作。促就業是經濟發展首要任務。在我國就業形勢如此嚴峻情況下,為了所謂的養老金缺口就貿然延遲退休年齡是得不償失的,以犧牲年輕人的就業崗位為代價甚至不顧社會穩定,完全是取小失大之策。社保基金也應開源節流在博鰲論壇上,戴相龍建議,國家應加大國有資產劃撥力度,擴大全國社會保障儲備基金。雖然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財政學系主任林雙林教授反對利用國有企業分紅來補充養老金缺口,他認為動用國有資產和發放國債實質上是一樣的,一個是資產少了,一個是債務多了,兩種做法的後果都是國有凈資產減少,是「坐吃山空」。但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認為,政府應當增加國有企業分紅補充社保缺口。「目前國有企業分紅主要還是在國資系統裡面來運行,大部分還是用來作為投資,如果這一部分分紅能夠拿出一部分來補充社保基金,那麼社保的負擔也就會相應的減少。」白重恩表示國有企業向政府分紅是國際上一種普遍的做法,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整體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利潤總額大,增速快,增加國有企業分紅比例既可以有效地解決社保資金的缺口,又可以控制國有企業投資規模,有利於資本收益與勞動收入的合理分配。另外,林雙林教授還提出其他養老保障體系應該盡快改革,保證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由國家財政負擔,替代率高達90%以上,與職工養老替代率相差懸殊。我國除收入分配差距大外,養老金的差距也很大。目前,老百姓在養老問題上主要是「患不均」。因此,養老金制度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雙軌制」。行政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應該盡快納入全國職工養老保險。公務員和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時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卻能領取高於企業人員的養老金,他們的退休金多數由國家財政支付,而普通退休工人則只能依靠自己的賬戶,顯然,這種制度設置本身也是缺口原因之一。而當「雙軌制」依然存在,推遲退休年齡便很容易製造第二次社會不公,遇到反彈也是在所難免。叫喊多年的「雙軌制」改革遲滯不前,延遲退休年齡又是欲語還休,養老制度如何改革這是全國人民關注的大事,應有個長足的考慮,不能總是拉警報、闖紅燈。如何打消公眾對公平的擔憂?如何讓改革的成果惠及百姓?解決養老金是直接、最根本、最實際的體現。若百姓老而有憂,則一切皆為空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養老金的缺口如何補
怎麼補?
中國目前出現的養老金缺口將由政府補齊。
「國家已成立一個養老基金,由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國家拿出錢來作為戰略儲備,以備將來到老齡化人口高峰的時候,如果資金不能平衡,就拿這部分錢作為戰略補充。」
現在每年籌集的三千多億元的養老保險基金,只能保證現有的近4100萬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養老保險金部分積累很困難,因此養老金短缺的問題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消除的。
㈥ 養老金缺口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領退休工資的人多了,每年繳納社保的人少了。也就是說現在全國繳納的社保金不夠支付現在還在的退休老人的退休金了。
㈦ 養老金缺口18.3萬億,社保養老還夠嗎
[財經動態]研究發現,在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上,可以說存在較大的數據性偏差,財經機構研究數據與國家人社部數據的巨大反差顯示,中國養老金問題的確是社會較為關注的.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銀研究團隊,加上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牽頭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體共同撰寫的《《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沖擊下我國養老金的統籌賬戶將給財政造成巨大負擔。而根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2011年年末,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目前結餘1.9萬億元,所以從全國層面看,不存在養老金缺口的問題。未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做到長期收支平衡。一個是18萬億的資金缺口,一個是不存在養老金缺口,作為居民應該相信誰?中國養老金缺口莫須有還是無底洞呢[財經觀察分析]研究發現,如果養老金不存在缺口,為什麼近期人社部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筆者分析認為,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中國養老金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筆者認為研究機構的研究方式與數據具有可信度。比如報告研究結果和政策建議,是利用推測法和估演算法,基於國家統計局往年已發表的數據作為存量基礎,加上每年的流量變化,逐年累計而成。以此方法測算,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當年GDP的38.7%,可以說存在一定和科學性與可靠性,那麼人社部數據是否可靠呢?這個我們研究認為,其靜態標准與數據透明度不足無法給以充分解釋。總體來看,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退休人員數量越來越多,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的時間越來越長,導致國家的養老保險支出越來越龐大。近期上海財經大學與清華大學研究報告均指出中國財政透明度不及格者為眾,因此社保數據的透明度也很難令筆者完全相信。研究認為,中國不僅存在養老金缺口,未來或可能陸續加大,缺口不斷增加,否則有什麼必要提出延遲退休時間呢?財經研究機構與人社保數據巨大差異存在,至少說明這個問題相當嚴重,莫須有還是無底洞我們拭目以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養老保險有缺口的省市
◎遼寧和黑龍江的缺口均超過100億元;
◎天津、新疆兵團和吉林缺口均在50億-100億元;
◎河南、陝西、江西、湖南、廣西、上海、海南和重慶的缺口均在10億-50億元;
◎河北的缺口達1.62億元。
>>收大於支省份
◎廣東高達519億元
㈨ 養老基金缺口很大,為什麼養老金還在上升呢
我國處於快速老齡化社會,人口頂峰即將在七八年內到來,老年人養老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根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顯示,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035年前後將耗盡累計結余,2050年當期結余可能會達到負的11.28萬億元,壓力非常大。2018~2019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增加了512萬人,離退休人員總數量達到了12310萬人,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達到了4.9228萬億元。今年我國為了應對疫情,推動了減免企業承擔的養老保險費部分的優惠政策,預計今年養老保險基金鐵定收不抵支了。可是,2020年國家仍然要求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上調5%,很多老人的養老金達到了三四千元,大大改善了生活水平。為什麼國家會在壓力巨大的時候不斷的推動養老金增長呢?
第四,國家有龐大的國有資產股權。2017年開始,國家要求將國有企業10%的股權劃歸社保基金,目前劃轉金額已經超過了10,000億元。我國有幾十萬億的國有企業股權,也足以應對各種風險危機。
第五,參保人群還可以不斷擴大。很多人忽視了我們2019年全國就業人員是77471萬人,實際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只有31177萬人,參保率只有40%多一點。只要不斷加強有關參保好處的宣傳,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加養老保險,分攤相應的老齡化壓力。
近年來我國經濟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相信刨除新冠疫情影響後,這個趨勢不會有太大變化。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養老支撐能力,因此我國的養老制度近年來還是有非常強大的支撐能力,不會產生危機,這也是國家為什麼沒有急著推動延遲退休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