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蘇退休工人養老金調整新動態2021-2022年:江蘇退休金如何計算
江蘇省2021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上養老金計劃方案
2021年江蘇養老金調整計劃方案有兩個特性、四大轉變,繳費年限年長者多漲價。
調整 方案 及轉變
1、預算定額調整
反映社會公平。每個人每月增加31元。同期相比減少3元。在全國各地處在低的水準上。
數據對比,2020年、2019年及2018年的調整規范全是34元。
:江蘇的預算定額調整規范程度較低,減弱平均主義,更高度重視多交多得,長繳多得。
2、掛鉤調整
反映社會發展效果和鼓勵,多交多得,長繳多得。掛鉤調整規范在全國各地歸屬於較高質量。
(1)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一部分
分三檔開展調整,而且有兜底計劃方案:
2021年:繳費年限為15年及下面的,每月增加1.8元;15年以上至25年以內的一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2.7元;25年以上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4.5元。每月增加月增加額不夠27元的,按27元增加。
2020年:繳費年限為15年及下面的,每月增加2元;15年以上至25年以內的一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3元;25年以上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5元。每月增加月增加額不夠30元的,按30元增加。
(2)與養老金水準掛鉤調整一部分
依據每個人調整前的基本養老金水準,上漲1.2%。同期相比調整規范減少了0.2%。
數據對比:2020年和2019年全是1.4%,2018年是1.6%。
:江蘇與養老金水準掛鉤調整的規范,在全國各地歸屬於中檔偏低的水準上。
3、歪斜調整
『貳』 並軌前的退休老人今年能領到退休金
並軌前的退休老人今年能領到退休金
我國已有13個省份公布了養老金並軌實施意見和辦法,它們分別是雲南、甘肅、陝西、湖南、湖北、天津、黑龍江、四川、山東、上海、江蘇、福建、吉林。從這些省份已公布是實施辦法來看,養老金的繳費標准與國家規的標准一致,即機關事業單位都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繳費,個人按照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但是對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缺點,各省份也存在差異,如雲南省的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規范後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年終一次性獎金。而上海則在實施辦法中明確,個人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
此外,在退休待遇方面,多數方案都設立了10年過渡期,確保退休待遇不降低。
養老金發放待遇不會降低
為了保持養老金待遇水平被降低,許多地方實施意見都設立了十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機關單位職員的養老待遇按照以下方法發放:
1.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
2.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依此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叄』 江蘇2022年養老金調整,各年齡階段退休人員,調整差距有多大
江蘇省地域,在近日公布了2022年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和細則。在調整通告之中明文規定,7月底以前將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的待遇,成功補領到退休人員手上。那樣今年實際調整細則相較於以往而言,依舊是選用三結合原則,這一點沒有任何轉變。
『肆』 15省市公布養老金調整方案,哪些地區對企業退休人員有特別照顧
端午節小長假前,全國已經陸續有15省市發布了2021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方案,他們分別是 上海、寧夏、河北、遼寧、新疆、河南、陝西、江蘇、內蒙古、安徽、甘肅、天津、北京、江西和湖南 ,估計其他16省市調整方案發布要等到小長假之後了。
為什麼要對企業退休人員有特別照顧? 我們都知道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我國 社會 養老保險制度是「雙軌制」,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存在較大差距。自當年養老保險並軌之後,按照統一部署,此後歷年逐漸對兩類退休人員施行統一的調整政策,並鼓勵向企退人員傾斜調整,增加對企退人員調整的幅度,以此縮小兩類人員養老金待遇上的差距。
在2005年-2021年養老金連續17次調整中,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兩類退休人員的統籌調整,按照同一調整細則進行調整,彰顯了公平性。
但差距在此之前就已經形成了,為了縮減差距,有些地區還在盡量向企退人員傾斜,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今年有哪些省市對企退人員進行了「特別照顧」:
一;甘肅在掛鉤基本養老金調整時區分企退人員和事退人員,對養老金待遇高的事退人員進行「控高」,進一步縮減了高低養老金上的差距;同時增加五七工家屬工的定額調整部分。
絕大部分省市在掛鉤基本養老金調整時以本人2020年12月份的養老金為基數,這就會造成「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現象,進一步拉大差距。而甘肅在針對兩類退休人員進行基本養老金掛鉤調整時,分別以不同的標准作為基數,企退人員以「個人基本養老金」為基數進行上浮,而事退人員則以 「2020年同類人員月均養老金」 為基數上浮。
甘肅的這一做法有利於對養老金待遇高的事退人員進行「控高」,進一步縮減了企退人員與他們的差距,也算是對企退人員的特別照顧。比如甘肅今年掛鉤幅度0.75%,假設某事退人員基本養老金1萬元,那麼每月應增發75元,而實際同類人員平均基本養老金只有6000,該事退人員實際只能上浮45元,縮減了與企退人員的差距。
而另一個對企退人員進行特別照顧的細則是對「五七工家屬工」定額調整部分進行上浮。去年五七工家屬工定額只上漲35元/月,而今年則是50元,提高了15元。「五七工家屬工」也是企退人員的一部分,所以也算是對企退人員利好了。
二;北京在與基本養老金掛鉤調整時以5786元為界,5786元以下的調整幅度更大;
北京在與基本養老金掛鉤調整時的細則是:本次調整前養老金在5786元以下的增加55元/月,而5786元以上的則僅增加20元。
看似這一細則沒有體現出對企退人員的照顧,但實際上北京企退人員月均養老金還達不到5786元。也就是說5786元以下的退休人員中,企業退休人員占絕大多數,而5786元以上的退休人員中事退人員則更多。
按照上述邏輯,北京調整方案中的這一做法就很好地對企退人員進行了特別照顧,縮減了事退人員的差距。
三;江西明確要求對企業退休人員進行適當的傾斜;
如果簡單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看江西的調整方案的話,這三步中均未體現出對企退人員的傾斜,所有調整步驟都遵循企事業退休人員統籌調整的原則。
但實際上江西調整方案中有這樣一句話: 「企業平均增幅略高於機關事業單位平均增幅的原則確定」 ,這句話的含義就很明確了,即對企業退休人員進行適當的傾斜照顧。如此一來,高低養老金的差距就進一步縮小了。
以上甘肅、北京、江西的這些調整細則或多或少的都對企業退休人員進行了額外照顧,有利於縮減與高養老金待遇的事退人員的差距,是值得點贊和其他省市學習的。
此外,很多省市都對企業軍轉幹部人群進行額外調整,大部分要求「調整後達不到地區養老金平均水平的補發到平均水平」。企業軍轉幹部人群也是企業退休人員的一份子,這也算是對企業退休人員進行特別照顧的一種方法。
『伍』 江蘇省養老保險已全省統籌,是不是在哪個城市辦理退休都一樣啊
很負責任地回答你,江蘇省內的人員,無論在那個城市辦理退休,都是按江蘇省政府和省人社廳頒發的有關江蘇省退休人員退休養老金待遇核算辦法的文件進行,計算待遇用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計發基數也是唯一的退休年江蘇省養老金計發基數,與退休人所在的城市沒有任何關系。也就是說,江蘇省無論在那個城市或者縣城辦理退休都是一樣的。
現在全國各省市區都已經實現全省市區統籌,絕大多數省市區像江蘇一樣 全省市區退休養老金待遇核算在省市區內完全一樣,只有幾個省份省內不同地方還沒有實現完全一樣,有所區別和差異。江蘇省是實現省內不同城市完全一樣的省份!
你好,江蘇從2020年9月開始實行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不管在哪個城市 辦理退休 ,最後領到的基本養老金都是一樣的。
但是,在不同的城市 工作 ,最後領到的基本養老金還是有明顯的差異。
其實,每個人之所以願意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就是為了在退休後能領到基本養老金。
目前,基本養老金的計算主要與三個因素掛鉤,分別是:
1、 繳費年限
一個人交養老保險的時間越長,最後領到的養老金就越多,這也是所謂的 長繳多得 。
2、 繳費金額
一個人的工資越高,每個月交的養老保險費越多,最後領到的養老金也越多,這也是所謂的 多繳多得 。
3、 辦理退休所在的省份
一個省的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所有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就越多。
原因在於, 基本 養老金中有一部分叫做「 基礎 養老金」,其計算公式為:( 退休時「 當地 」 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 繳費年限 1%
之前,養老保險是地市級統籌,就是以 全市 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進行計算。
現在,改成省級統籌後,就是以 全省 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進行計算。
這樣,不管你在江蘇省的哪個城市退休, 平均工資都是用的同一個數據 ,在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不變的情況下, 最後領到的基本養老金肯定也是一樣的 。
但是,不同省份的平均工資是不一樣的,經濟越發達,平均工資自然越高,最後的養老金也會高一些。
雖然辦理退休的地點不影響養老金的金額,但是,在不同城市工作,最後的養老金會有明顯的差別,其中的關鍵就是 繳費金額 。
原因很簡單,南京、蘇州企業能開出來的平均工資肯定要比鹽城、連雲港開出來的平均工資要高。
你在蘇州工作,每個月可能有1萬的工資,每個月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有800塊。
你在連雲港工作,每個月可能只有5千的工資,每個月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有400塊,這就導致個人賬戶中的金額要比蘇州少一截。
最後退休的時候,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少了,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自然也就少了。
所以,想要拿到更高的基本養老金,最好還是在發達地區工作。
理論上是一樣的,退休養老金領取金額分為幾個組成部分。
1.帳戶余額---個人累計繳費之和及期間所產生的利息。
2.繳費基數---本人歷年繳費指數
3.當地(省) 社會 平均工資
從以上幾點看在省內任何一個城市退休領取的退休金都是一樣的。
大家想多了。由於各地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不一樣,那註定全省各地的基礎養老工資存在差別,全省統籌指的是全省養老金的收發納入一個大鍋,這避免養老金放出現余額的虧空。
什麼叫養老金統籌?
一:養老金統籌,是指養老金的發放在全省、或者全國以內,養老金的資金統一管理、統一使用,防止部分地區繳納的資金不夠用,而不能按時間、足額發放養老金的問題;
二:養老金統籌,是指養老金的上調上漲在全省、或者全國要統一比例、統一時間,資金統一調配與使用;
三:養老金統籌,是指退休人員死亡以後,其喪葬費、撫恤金的費用,發放的比例與額度〈資金)要統一調配與使用;
四:養老金統籌以後、差距仍然存在,因為:①:各地的平均工資、交費的基數存在懸差;②:每個人的交費基數、檔次、年限的不同;③:個人之間退休的年齡、年份、時間的不同;④:每個地區(單位)的補貼比例、額度不同;⑤:企業(職業)年金的設立、交費的比例及發放的方式不同;
五:綜上,養老金統籌:不是吃大鍋飯,不會殺富濟貧,不會平均發放養老金;多交多得、長交多得、不交費只能得基礎的養老金,是養老金發放的基本原則;
你在哪個城市繳納滿10年,就在哪個城市退休。在兩個城市都繳納滿10年隨你挑選退休城市,但兩個城市都繳納10年的人很少吧!
如果都沒有繳納滿10年回戶籍地退休吧!
『陸』 江蘇的養老金重算,過渡性養老金卻不參與重算,具體是怎麼回事
局部地區2022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都已發布了,例如北京、天津、山東、吉林等各個地域,那麼在10月份,江蘇的養老金便會邁入重算,針對2022年1月到9月份辦退休工作的人員,養老金都有所提升,但在重算養老金時,江蘇的過渡性養老金是不參加重算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柒』 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調整機制
「十四五」期間,在提升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方面,江蘇將落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調整機制,綜合考慮物價上漲、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和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調整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准每年調整增幅原則上不低於8%。完善失業保險金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更好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完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標准,科學合理提高工傷保險待遇水平。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鼓勵引導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建立企業年金制度,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完善職業年金制度,穩健開展職業年金投資運營,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
法律依據:
《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
第四條 用人單位和參保人員都應當按照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按時、足額繳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得擅自減免基本養老保險費或者降低繳費標准。
參保人員有權向用人單位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查詢其基本養老保險的有關情況,用人單位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提供相應的服務。
第九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地方稅務機關提供用人單位和參保人員繳費的基本數據,地方稅務機關依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的數據向用人單位和參保人員徵收基本養老保險費,出具徵收憑證,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用人單位和參保人員的實際繳費情況。地方稅務機關在征繳過程中發現用人單位申報不實的,應當及時將用人單位實際的工資總額、職工工資收入提供給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重新核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地方稅務機關計算的數額,先行繳納當月的基本養老保險費。
『捌』 2019年兩會觀察養老金「雙軌制」何時並軌
“養老金‘雙軌制’何時並軌?有沒有時間表?”近日在北京會議中心的一次政協分組討論上,一位委員打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的講話並向其發問。
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近年來,幾乎在人社部每一次的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該問題都會被問起,但相關時間表卻一直未被明確。
胡曉義給出了自己答案。他說:“政府工作報告里有一句話是‘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它是列在重點工作裡面,所以我 體會 是給出時間表了。”
在外界看來,如果這一“體會”成立,那麼意味著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將在今年實現,或者至少起步,這將大大超出一般預期。
養老金“雙軌制”一直被認為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在這種制度下,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但退休後卻能享受比企業職工幾倍甚至更高的養老金待遇。
公開數據顯示,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前無需繳費,退休後的退休金可以達到退休前工資70%到80%,城鎮職工退休前至少需繳納15年養老保險,退休後的養老金則只能達到退休前工資的50%左右。
養老金“雙軌制”導致的這種“待遇差”,加重了收入分配不公平,也令民眾感到不滿,因此飽受輿論詬病。近年來要求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不斷,而這一話題也幾乎成為歷年兩會的熱點議題。
面對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中國官方早在2008年就已推出試點措施。2008年2月,國務院公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省市先期開展試點。但六年多時間過去了,相關改革“雷聲大,雨點小”,進展緩慢。
養老金並軌裹足不前的原因可以想見,其所遭到的阻力也不言而喻。和很多改革一樣,養老金“雙軌制”改革也陷入一種困局:公務員認為自己收入不高,其他階層則埋怨養老金制度不公。
然而,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這均表明養老金並軌已經勢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養老金改革路線圖似乎已悄然發生變化。初公布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分類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推進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和機關改革是分開進行的;但《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機關和事業單位變成了並列。
輿論分析,《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機關和事業單位並列,且都沒有提到“試點”,也沒有“逐漸”“逐步”等限定詞彙,說明本次改革很有可能是機關和事業單位齊頭推進。
“時間表”和“路線圖”令人振奮,但改革要成功,需先做好全面、穩定、深思熟慮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做好了,既讓不同群體都能接受,又有助於公平。否則,倉促上陣,難免朝令夕改,也可能造成新的歷史遺留問題。
至於頂層設計,胡曉義透露,人社部去年領銜養老金頂層設計方案以來,共有7家機構平行設計,分別給出各自養老金設計方案供參考。國家層面的養老金頂層設計方案仍在綜合研究。
改革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然而,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消除養老金“雙軌制”下的權益失衡需要科學設計和不斷努力。觀察人士指出,養老金並軌不應該圍繞公務員養老金做減法,而應該圍繞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做加法,這樣,改革阻力才能減少。更多推薦:
養老金雙軌制是什麼意思?
廣州養老金改革最新消息
養老金並軌是公務員漲薪的前提
江蘇南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軌最新消息
推進“養老金並軌”重在行動
『玖』 江蘇省內養老保險會自動合並嗎 江蘇好幾個城市交過社保、醫療養老可以自動合並嗎
江蘇省內異地社保不能自動合並,原因是社保卡沒有全國聯網,不能兩地通用和合並。
目前全國社保未聯網,是不會合並的,需要到各個地方開具參保憑證,交到退休城市做合並,如果說你是跨地區繳納社保的,並不屬於在同一個社保局交納自己的個人社保,社保是需要個人來自己轉移的。只有轉移之後你才可以合並累計計算繳費年限。
如果暫時未確定退休地,先不要著急做社保合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一年,確定符合退休的城市,再將各地的社保合並到一起,總年限超過15年就可以申請退休,按月領取養老金。
『拾』 江蘇省內養老保險會自動合並嗎 江蘇好幾個城市交過社保、醫療養老可以自動合並嗎
省內異地社保是不能自動合並的,由於社保卡沒全國聯網,因此不能兩地通用和合並。需到各個地方開具參保憑證,交到退休城市做合並,若當事人是跨地區且在不同社保局繳納社保,則需要本人來轉移社保,只有轉移後才可合並並累計計算繳費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