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到了2035年養老保險金真的會被花光嗎
2019年4月23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19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回應記者提問——「有研究機構發表報告稱,2035年養老保險金將要用光,請問人社部怎麼評價?」
這一疑問起源於最近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報告中有這樣的內容:2019年養老金累計結余為4.26萬億元,此後持續增長,到2027年達到峰值6.99萬億元,然後開始下降,到2035年耗盡累計結余。
對此,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回應稱,對於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問題,中央高度重視,未雨綢繆,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積極的、綜合的、科學的應對措施,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的長期按時足額發放,完全能夠保證制度的健康平穩運行。
聶明雋表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深了解:
一是通過實施降低社保費率綜合政策,做大養老保險的「蛋糕」,形成企業發展與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良性循環。對於醫保報銷的攻略,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社保醫保怎麼用?一文教你申辦報銷流程!
二是通過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地區之間的養老保險負擔,幫助困難地區確保發放。
三是不斷增加戰略儲備基金,今後還將繼續做大做強。
四是各級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資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
五是養老保險其他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制度內在的激勵約束機制正在進一步健全。
例如:4月10號國務院印發了《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其中有兩項重要政策:
第一是降低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比例;
第二是調整個人繳費基數的上下限。
這兩項政策的實施,不僅減輕了企業的社保負擔,還降低了參保繳費的門檻,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職工的參保積極性,將更多職工納入到養老保險制度中來,形成良性循環。
這也就意味著社保的覆蓋人群不僅會增加,還會降低原有社保繳納人群的繳費金額,保障提升了,費用卻降低了,所結餘下來的資金正好用於健康險的投保,利用健康險的保障作用,彌補社保在某些大病和葯物報銷上的不足。
❷ 都說2035年養老金即將耗盡,那我們老了以後怎麼辦啊
2017年國務院出台抄政策,襲央企等國企劃轉10%的股權給社保基金,增強社保基金實力。
(參照:2017年,98家央企利潤總額1.4萬億元,10%就有1400億元。)
採取更多措施,比如:
A:公務員人數和行政支出每年遞減2%(隨著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及大陸人口馬上開始減少、再保留上千萬公務員已無必要)。
B:各地當年度財政資金有結余的一律上繳,嚴懲年底突擊花錢上萬億的敗家行為。
C:稅收資金每年劃撥社保基金遞增2%,進一步提高社保實力。
❸ 越來越多人「放棄社保」,養老金會耗盡嗎將來上億老人誰來養
對於當下的退休人員來說,無疑是幸福的,因為養老金已經連續16連上漲,不斷增長的養老金,讓他們的老年生活得到了更多的保障。他們還有一個幸運的地方是不會被「延遲退休」,現在都說延遲退休勢在必行,預計就在這幾年內執行。
養老保險是社保中最重要的類別之一,它關繫到每個人的退休生活,男性60歲,女職工50歲,女幹部55歲,按照2019年人均壽命77歲來算,那也都有十多二十年的老年生活。所以,養老保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養老保險算門檻比較低,交滿15年就可以退休,當然繳納越多,繳納時間越長,養老金也就越多。
報告還顯示,養老金早就出現了赤字,一直是靠財政補貼,才能讓養老金平穩運行,而到了2050年,養老金將達到-16.73萬億元,如果年輕人還不願意繳納,那未來養老壓力會非常巨大。
對於年輕人來說,應該看得更長遠才行,社保要及時繳納,不要只圖眼前的快樂。讓自己的未來生活更有保障,不是很好嗎?
❹ 養老金2035將耗盡
其實根本撐不到2035年。我們用數據說話;2016年全國領取養老金人數為9800萬。供養比版例為3.6:1。也就是說繳費人權數為3.52億。2018年領取人數是1.2億,供養比例降至2.8:1。按我國人口結構看,1972年之前1960之後出生的人是到目前為止養老保險積累的主力軍,換個角度看,這些主力軍到2020年——2032年都將退休領取養老金,有多少人?理論上來說今天的供的人數就是今後養的人數——3.5億!這個時候,我國將快速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這種人口結構約到2040年開始緩解,逐步退出老齡化國家的行列。從2020年到2040年領取養老金人數我們就按平均2.5億人,人均每個月2000元算不過分吧 ,那麼需要多少養老金呢?120萬億!平均每年6萬億。就算繳費人口不降低,每年收繳4萬億,也存在每年2萬億的缺口。這還是在非常樂觀的算賬。實際情況可能比這差很多。
❺ 怎麼看待養老金2035年將耗盡一事
到2019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2019年為4.26萬億元,而且這個數據還在不斷攀升,8年後就會到達峰值6.99萬億,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意味著2019年需要2個人交的社保養活一個退休人員,但是到2027年就需要一個人交的社保養活一個退休人員,這個壓力是成倍的增長,所以不太看好社保養老金這回事。
作為普通老百姓不可能一個人交一兩千塊錢到退休後可以領到三四千塊退休金,這個期望給的太大,而相關部門要民眾把這個預期降下來,並且要通過各種辦法,把替代率給降下來,而到現在的替代率僅為49.9%(2019),這也是養老機構的一大難題。而解決這個辦法的很大趨勢就是延長退休時間,這樣周期加大成為運作的時間籌碼,而第二個解決辦法局勢最近國辦發文要對從事養老服務行業並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給予貸款支持,這意味著很多商業養老也開始步入這個競爭行業,這樣下去的話老百姓的養老渠道增多,這樣期望值和保障才會更加穩定
不過個人來看,我們第一要降低對社保期望值,多准備養老方式,以房養老/商業保險、社會養老、投資養老等都可以選擇,不能在一棵樹上弔死,把相關部門設定的養老資金作為糊口的就行,不需要抱太大的希望。
而且這個養老計劃在退休之前的15年就需要有良好的規劃,這樣才會增加自己的性價比,不過說到底,好好活著鍛煉身體這才是最大的資本
❻ 「十四五」新增4000萬老人,養老壓力大,延遲退休會不會實施
說到養老問題,大家都會關心,因為這不僅僅是老人的問題,而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畢竟人人都會老去,都會面臨老去的一天。養老問題又是很敏感的問題,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無論怎麼調整都會引起大家關注。
我國是老齡化 社會 ,老年人越來越多,而勞動力卻慢慢地在減少,而養老的問題必將是由正在工作崗位上工作的這些人群來完成,當老年人增多而勞動力人口減少的時候,說明養老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養老負擔就會越來越重, 社會 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勞動力人口的幸福感自然就會降低。
2021年6月30日,人社部發布了《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事業發展 「十四五」規劃》(一些簡稱《十四五規劃》),按照這個規劃,我國的社保普及度更高,覆蓋面更廣,更多的人得到有效保障。
根據《十四五規劃》的文件,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 社會 保障體系,我國的 社會 待遇水平穩步提高, 社會 保險基金安全可持續運行,社保統籌穩步提高,社保覆蓋面大幅提升。
2015年我國的社保參保率為82%,按照規劃,十三五社保參保率要求達到90%,到2020年,我國社保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1%,順利完成了十三五的規劃目標。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015年為1.73億人,十三五規劃的參保人數1.8億人,到2020年參保人數達到2.17億人,超額完成了規劃目標。2015年我國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2.14億人,十三五規劃為2.2億人,到2020來年,參保人數達到2.68億人,超額完成了規劃。社保卡覆蓋率方面,2015年,我國 社會 保障卡持卡人口覆蓋率為64.6%,十三五規劃的覆蓋率為90%,到2020年覆蓋率達到了95.4%,超出十三五規劃5.4%。
十三五期間,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群近10億人,社保卡發行超過了13.35億張,基本養老保險做到能保盡保,對於貧困老人的養老方面,我國社保扶貧成功顯著,貧困人口外出工作數量翻番,對於貧困老人養老來說,有3014萬貧困老人按照足額領取了養老金。
從以上數據,我們發現,我國社保覆蓋率較高,覆蓋面也廣,對於現代人來說,社保已經成為了最基本的保障,而且,在一些大城市,將社保納入生活中,成為了城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十四五期間,我國新退休人口超過4000萬,勞動年齡人口減少3500萬,延遲退休勢在必行
按照《十四五規劃》,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上,十四五期間新退休的老年人將達到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3500萬人, 社會 保障可持續性將面臨很多的挑戰。
按照這個數據,新增退休人口達到4000萬人,不知道農村的60歲老人算不上退休,如果算的話就應該有退休金,如果不算的話,總的退休人口會更多,換句話說,退休人口增加,能幹活的人口減少,一增一減差距就達到7500萬人,這個數字是非常恐怖的。
2021年3月12日,《國民經濟 社會 發展第十四五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按照這個綱要的規劃,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退休人口增多,勞動力人口減少,因此,社保缺口加大,所以,社保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對於退休年齡適當進行延遲,從而達到緩解養老保險金缺口帶來的壓力。
根據《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推算,如果企業繳費率為目前的16%情況下 ,2019年我國的參保贍養率為37.7%,繳費贍養率為47.0%,參保贍養率和繳費贍養率從2023年後開始緩慢上升,到2043年後進入了加速上升通道,到2050年參保贍養率達到81.8%,而繳費贍養率也只達到96.3%。
從以上數據我們看可以看出,2019年我國有接近2個繳費人口來贍養1個退休人,而到了2050年則接近於1個繳費者贍養一個退休人員。社保壓力非常巨大。
按照《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推算,保持現在的繳費制度和退休年齡,到2035年,我國養老金將全部耗盡。因此,養老壓力巨大,延遲退休養老勢在必行。
按照《十四五規劃》,我國養老保險達到法定年齡的人群要做到應保盡保,從而更好地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工傷保險實現省級統籌的目標。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全國養老保險參保率將達到95%,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將達到2.3億人,比2020年增加130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將達到2.8億人,並2020年增加120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委託投資資金金額將超過4000億元,比2020年規模資金增加1923億元,補充養老保險基金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比2020年的3.6萬億元最少增加4000億元。養老保險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養老規模也更龐大。
按照《十四五規劃》,新退休人口將增加4000萬人,如果按照年算的話,也就是平均每年增加800萬人,而我國2020年的退休人口為450萬人,多增加350萬,增長率達到77.8%,也就是說,將來平均3年的退休人口增加2倍多,養老壓力很大。
根據今年養老上調幅度來看,很多地方的養老上升幅度都沒有達到規定的上限4.5%,很多省份更是延遲了很久才公布養老金上調方案,說明今年的養老壓力增大 社會 負擔較重。從另一方看,那就是養老金開始出現問題,未來養老壓力會更大。
按照現在的經濟環境和經濟運行情況,明年基本養老金會不會上調,目前真不好說,不過每年新增退休人員基數增加,對於養老金支付壓力較大,新退休人員的增加,實際上是加劇了勞動人口的養老負擔,增加了養老金的支付壓力,養老基金也進一步減少。
據第一 財經 報道,今年兩會期間,農工黨中央的提案數據,201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2.5億,農村老年人就達到1.3億,農村老齡化水平達到22.5%,預計到2028年,農村老齡人口比重將突破30%,比城市老年人高11%。
隨著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人口總量連續下降,2010年我國農村人口有6.7億人,到2020年則只有5.5億人,但是,真正流入城市的認可大部分都是勞動力年齡人口,因此,農村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偏高。
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億人,到2020年達到5.4億人,其中絕大多數為農村人口。隨著參保人數增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的收支規模和累計結余出現了大幅度增長,基金總量也從2012年的1829.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4770.2億元,基金支持則從2012年的1149.7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3374億元,累計結余也從2012年的2302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8249億元。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也不斷提升,2014年我國基礎養老金為55元,2015年漲到70元,2018年漲到88元,2020年漲到93元,實現了3次上漲,相對於城市養老金的17連漲,雖然差距較大,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在上漲。
從《十四五規劃》我們看到,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社保壓力巨大,社保峰值將在2027年出現,隨後出現下行狀態,到2035年社保基本耗盡,因此,提高社保繳納金額,延遲退休年齡已經是勢在必行的政策。而且,我國老齡人口逐步增加,平均壽命也在延長,加重了社保的負擔。因此,如何減少社保的壓力,增加社保基金總量,保證社保能夠足額按時支付,成為了現實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❼ 未來養老只能靠自己,這個產品特別適合養老儲備
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未來養老形勢嚴峻,8090後會成為沒有多少養老金領取的一代人,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商業養老保險作為補充。
目前的養老方式主要有三種,社會養老即社保、家庭養老和自我儲蓄養老。社保也能起到養老作用,但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單靠社保養老仍有不足,這也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商業養老保險的原因。除開社保之外,剩餘兩種養老方式都是要需要足夠的養老金,不管現在贍養父母還是未來自己養老。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達到2.64億,占總人口數的18.7%。也就意味著這部分人群未來都是要面臨退休養老的,而有專家表明我們養老金儲備將在2035年耗盡。未來的我們將面臨著退休無養老金可領的_態。
❽ 有專家說中國養老金2035年耗盡
這個你就不要杞人憂天了。為什麼社會保險叫社會保險,而不叫商業保險?因為回社答會保險它是有政府財政兜底的。而社會保險不是以收定支的。目前國家已經出台相關政策。把國有企業的一部分盈利充實到社保基金裡面。各級財政也會補貼社保基金。相信未來的五年以內,國家也會出台相關的退休延遲政策。所以你大可放心,即使養老保險出現了巨大的虧空,國家也不會讓群眾領不到應有的退休金的。
❾ 為什麼我的社保繳費年月是從2021年到2099年
法律分析:濟南2021年社保繳費基數最低3269元,最高16,346元。企業需要自行上報職工的月平均工資來作為基礎的繳費基數,如果月平均工資在此期間內,則按照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如果超過或者是低於繳費基數的限定,則按照最高或最低繳費基數來進行參保,社保費用是需要根據繳費基數來重新計算的。法律依據:根據《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暫定2021年度全省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上下限標准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的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濟南市企業為職工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時,繳費基數下限暫按3457元執行,繳費基數上限暫按19012元執行;靈活就業人員申報繳納養老保險時,繳費基數下限暫按3457元執行,繳費基數上限暫按19012元執行。全省2020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公布後,月繳費基數超出300%部分、不足60%部分,多退少補。此次暫定標准主要適用於兩部分群體:如果您是企業在崗職工,在全省統一公布2020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之前,企業2021年度社會保險費月繳費基數上下限暫按19012元和3457元執行,全省 2020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公布後,月繳費基數超出300%部分、不足60%部分,多退少補。參保企業應按職工上月應發工資如實為職工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如果您是靈活就業人員,在全省統一公布2020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之前,2021年度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月繳費基數上下限暫按19012元和3457元執行,全省2020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公布後,月繳費基數超出300%部分、不足60%部分,多退少補。即靈活就業人員申請繳納2021年養老保險費的,繳費基數下限暫按3457元執行,繳費基數上限暫按19012元執行。濟南市社保中心溫馨提醒,因疫情原因中小微企業階段性減免三項社會保險費執行至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