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一年社平工資是決定基本養老金多少的關健因素嗎為什麼
不能決定!養老金能領多少?一是看你上年底的退休金,二是看你的社保交費年限(工齡),三是不是你達到了70,80歲享受的高齡補貼,還有等省的調整文件出台後是否象去年那樣有人人都有的先掛勾調整給40還是50元,還有你屬於幾類地區類別。
只能說是一定的因素,因為,養老金的構成有三部分組成,第一為繳費年限,第二為繳費金額多少,第三為自己賬戶金額,上一年社平工資只是計算用,當然了,社平工資越高越好。
養老金的差距太大,有的己經高出幾倍,這樣是極不合理的 社會 現象,如何縮小差距才是硬道理。發現差距不去縮小反而擴大那是沒道理
將基本養老金調整改為在每年7月1日基本養老金重新核算就解決此問題了。
應當說,上一年的社平工資,它是當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法定計算依據,也是決定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際享受水平的關健因素之一。
誠然,影響並決定退休後基本養老金享受水平的關健因素有許多,可以大概區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大部分。它們相輔相成,疊加共振,綜合作用,不可或缺,共同影響和左右著退休人員最終基本養老金的享受水平。
外在因素較多,包括所在省份上年度的社平工資,參保人員本人專屬的退休年齡,個人帳戶的年度記帳利率,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系數,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等。這些重要外在因素,對所有退休人員都是一視同仁的,也是參保人員所左右不了的客觀存在。
而內在因素,也就是參保人員專屬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駕駛與把握住的,即作為排它性的「牛鼻子」因素有:參保人員的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而繳費基數,也就是反映參保人員繳費工資高低的一個重要參數,它是通過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進而計算並確定參保人員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
與繳費基數相輔相成的繳費年限,它作為另一個內在重要因素,它是由參保人員改革以前的視同繳費年限,與改革之後的實際繳費年限兩大部分所組成。視同繳費年限為改革啟動時點以前的連續工齡,而實際繳費年限,則是參保人員真金白銀繳費的真實記錄。
可以看出,上述兩大內在因素,才是決定並真正影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享受水平的不二關健要素。在這里,它們是能夠而且可以反映個人專屬特性的,不受外在因素所影響的,這也是參保人員可以身體力行,大有作為,能夠發揮舉足輕重「牛鼻子」核心作用的,可稱為具有排它性的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莫屬了。
總而言之,在社保實務操作過程中,在繳費性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的實施過程中,那種不作具體分析,不區分輕重緩急,沒有抓住重點取向的做法,肯定是不正確的。當然,在決定參保人員退休後老有所養,這個敏感重大問題上,人們也不能走極端,顧此失彼。如何在分析、斟酌與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有前瞻性的取捨和把握,做好自已該做而且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那才是最重要的理性思考與靠譜的方略!
㈡ 社會平均工資對退休金影響很大嗎
社會 平均工資對退休金的影響是很大的。
一是對當年退休的人是直接影響。
1、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視同繳費基數*視同繳費年限*1.3%(或1.4%)。
從以上公式來看,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是以 社會 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的,這個基數越大,所獲得的退休金越多。
其實個人賬戶養老金,在未退休前,是和 社會 平均工資密切相關的,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你所繳的錢也越多。(這里指繳費基數相同,分別為0.6 1 3)
二對己退休的人來說也有一定影響。
每年退休工資增長幅度和全國 社會 平均工資增幅和物價上漲指數(通貨膨脹率)有很大關系。 社會 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大,退休工資也會相應調增。
社會 平均工資,一年一次,由所在的省或市官方統計並公布。
每一個省(市)的年 社會 平均工資數據,都是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省(市)之間的年 社會 平均工資數據略有差距。
退休人員在當地辦理退休手續時,以上年度的 社會 平均工資,作為一項計算養老金的其中依據之一,但不是占養老金組成的主要部分。
工作的工令,繳納養老保險的年數,繳納養老保險的定位檔次及高低金額。是直接決定退休養老金的高低。是影響較大的關鍵。
社會 平均工資對退休養老金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退休後,養老金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一個是基礎養老金,另一個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還有一些因 歷史 原因,養老金還有一個組成:過渡性養老金。
其中, 社會 平均工資是決定基礎養老金的重要項目。退休上一年的 社會 平均工資將決定退休者的養老金水平。
當然, 社會 平均工資是逐年上漲的,雖然每年的漲幅未必相同,但總的趨勢是每年都有漲。
2020年是疫情之年,疫情確實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幅度。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長幅度是負數,到了第二季度這個負數轉成正數,在疫情基本控制住之後,經濟增幅很快由負轉正,說明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好,以及復工復業的不斷向好,正因為此,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經濟大概率會進入加速階段。
在這樣的情況下,2020年的 社會 平均工資水平人將會繼續有上漲,但漲幅肯定會受到影響。所以,2021年退休的人員肯定會吃點小虧,也僅僅是小虧而已。
對於我們企業退休人員個人來說,不僅 社會 平場工資,沒有絲毫影響,就是任何人的收入,也不會影響一個已經退休老人的收入。唯一影響的只有兩件事,一件是企退老人期望的每年退休金的增長,二是 社會 物價的變化,只有這兩件事,才會影響到企退老人,具體到每個人收入多少,和生活質量的變化。當然,應該慶幸總比下崗職工和農民,強了許多。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就是最大歡樂。
社平工資越高,計算的養老金越多。
社會 平均工資通常指某一地區或國家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全部職工工資總額除以這一時期內職工人數後所得的平均工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社會 發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
我們先來看一看城鎮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ⅹ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從養老金計算公式可以清楚地了解,退休地上年度社平工資是計算基礎養老金金的一個主要因素。通俗地說, 社會 平均工資的水平,直接決定到基礎養老金的水平。平日里大家都了解,在繳費年限丶退休年齡相同的情況下,經濟發達地區,比如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和浙江丶廣東丶江蘇等地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卻要比經濟欠發達地區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高出許多,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經濟發達地區的 社會 平均工資要比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許多,所以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水平也高許多。
下面舉兩個例子:
張師傅是某經濟發達地區的一名職工,2019年7月退休,繳費年限40年丶退休時上年度社平工資6100元丶指數化繳費工資也是6100元。他的基礎養老金為::(6100+6100)÷2ⅹ40x1%=2440元。
李師傅是某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名職工,2019年7月退休,繳費年限也是40年丶退休時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5200元丶指數化繳費工資也是5200元,他的基礎養老金為:(5200+5200)÷2x40ⅹ1%=2080元。
通過計算,張師傅和李師傅在繳費年限退休時間都相同的情況下,由於退休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 社會 平均工資不同,結果退休時計算出來的基礎養老金一項每個月就相差360元。可見 社會 平均工資對退休金的影響有多大。
最後說一點,今年由於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襲,給我國的經濟 社會 帶來發展帶來階段性影響。由於國家一手抓防控丶一手抓全面的復工復產,並推出了一系列振興經濟的重大舉措,加上全國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使全國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出現了一至二GDP由下降6.8%到上漲3.2%的驕人成績,令世人矚目。但由於全世界疫情的持續蔓延,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太多,據經濟學家徐高預計,今年我國GDP最多隻能達到2%左右的水平,比上年要下降4%左右。由於經濟水平的下降, 社會 平均工資也肯定下降,這樣一來,2021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自然會受影響。所以明年退休的人員要有為國分憂的思想准備,千萬不要糾結。
社會 平均工資對退休後基本養老金的影響大嗎?現區分以下兩個問題,進行分析與解讀:
一.社平工資水平對退休後基本養老金享受水平的影響作用分析:
我認為,社平工資對退休後基本養老金的依法核算及其待遇水平有直接影響,這是不言而喻的。在某一統籌省份,這個社平工資水平,它是本省總體工資收入高低的標志物與基準線,是計算與給付有關待遇水平唯一的政策依據使然。
在客觀社平工資作為參照系的條件下,無論是一個具體單位或某一位參保人員,他們實際的工資水平有高於此平均數的,也有低於這個平均基準線的,這些都很正常。但是,在核算給付退休與相關待遇時,都需坦然以此社平工資作為核算基礎,這自然會以本人繳費指數的計算結果反映與體現出來。
在這里,全省平均工資水平是以指數1的面目呈現在人們面前。具體參保人員的繳費指數,有大於1的,也必然有小於1的。但歸根結底,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核定水平,是絕對受繳費指數所制約與影響的。
二.參保人員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對退休後基本養老金享受水平的影響作用分析:
上述分析與解讀,說明在一統籌省份之內,全省實際的社平工資水平,反映和體現經濟 社會 的發展程度,以及在職和退休人員的民生福祉水平。但是,打開窗口說亮話,真正決定與影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享受水平的排它性因素, 是參保人員繳費工資水平的高低,以及繳費年限的長短。
這就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與視角,需要人們冷靜面對與明晰思路:即對於廣大在職與即將步入退休行列的人們來說,決定其基本養老金享受水平的關健因素,究竟是什麼?我認為,本省的平均工資水平作為參照系與標志物,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真正具有決定意義與關健作用的,還是本人排它性的那兩條主體參數,這就是本人的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
哪參保人員的繳費基數與繳費年限,究竟是如何影響其基本養老金水平的呢?計發辦法的設計與退休待遇核算的實踐告訴我們:繳費基數是個人繳費水平的集中體現,繳費基數越高,平均繳費指數就越高,那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水平也就越高越多,這對於提高退休後初始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繳費年限是參保人員職業生涯全過程的展現與濃縮,繳費年限越長,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和基礎養老金的核算結果就會越高越多。
影響很大, 社會 平均工資每年都在漲,當年退休養老金的計算就是依據前年 社會 平均工資,地區差別大,若晚退休一年多幾百塊。
社會 平均工資對退休工資的影響有:
第一,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變動。
目前,我們的社保繳費基數一般都是按照上年度的 社會 平均工資來確定。當平均工資高繳費的基數就高,平均工資低繳費基數就低。
第二,領取養老金會受影響。
我們的領取的月應領取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而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由省里每年統一公布,下稱「月崗平工資」)+本人指數化平均繳費工資]÷2×本人繳費年限×1%。如果我們按照較低繳費基數繳費,我們的個人賬戶累計余額就會降低,相應的養老金也會減少。還有基礎養老金有一項上一年度的 社會 平均工資,所以平均工資的減少領取養老金也會減少。
綜上所述, 社會 平均工資對退休工資還有一定的影響的,但是我認為影響不會太大。國家制定政策只會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會影響很大的,在就是為什麼每年辦理退休好多省份特殊工種和普通工種盡量在六月份辦理退休或者算退休金的,六月份後各個省的社平工資就陸續發布了,核算退休金就可以一次到位。如果六月份以前辦理,只能按前一年的社平工資算。到本年度社平工資發布後還得再次核算補齊以前的少的步分。
退休金的多少由繳費年限、繳費比例、 社會 平均工資、人均余命年幾部分組成,主要是由繳費年限、繳費比例決定,即繳的年限越長、繳費越多,退休金越高。與社平工資有關系,但不是主要構成部分。
㈢ 計算養老金的社平工資指的是什麼
計算養老金的社平工資指的是各地政府的社保部門每年都會根據該地區的人均工資收入和消費水平等情況。
根據情況制定出一個社保繳納數字,各單位給員工繳納費用的基數不得低於或者高於該標准數字的一定比例,所以分為一個最高繳費標准和一個最低繳費標准。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一般來說養老保險:單位20%,個人8%。
只要社保繳納滿15年,並且到了退休的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第十八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第十九條 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二十一條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按月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㈣ 山西省2021年社會平均工資是多少,養老金如何計算
山西省2021年的 社會 平均工資是多少?養老金該如何計算呢?近日山西省出台了2020年的 社會 平均工資,也就是它針對於2021年的退休群體的。主要計算條件,所以說你是2021年退休的,那麼實際上就可以准確地計算出自己退休金能夠拿到多少錢,或者說你是上半年退休的,可能你的養老金一直沒有發放到位,但由於 社會 平均工資的出台,很快就可以將自己的養老金發放到位了。
根據山西省所公布的具體通知,我們看到2020年全省城鎮,全口徑就業人群 社會 平均工資是64708元。月平均工資是5392元。所以,就可以以此為依據來計算養老金待遇。同時對於即將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群,也制定了養老保險的繳費上下限。其中最低下限60%,對應3235元。最高繳費上限60%對應16176元。
所以說今年從山西省退休的人群,就可以准確地計算出自己養老金的待遇,那麼我認為6月份出台這個具體的數據,在6月底之前,或者說7月份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將自己第1筆初始養老金的待遇可以發放到位。而且對於靈活就業的人群,也可以及時去繳納自己的社保待遇。
當然我們在得知,這個 社會 平均工資以後,很多人可能總覺得自己拖了後腿,或者說他自己本身的實際收入水平沒有這么高。其實這都是正常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所謂的全口徑 社會 平均工資,它基本上並不是對應你的實發工資。而是對應你的應發工資。本身應發工資和實發工資二者之間有一定的差別,所以說就會造成不同的金額。
所以你的工資收入實際上如果說很多人沒有達到這個標准也是很正常的,畢竟它的應發工資就是在包括了自己應當扣除五險一金之前的這樣的一個收入水平,包括在扣除個人所得稅之前的收入水平,所以說是有一定的區別,其實我們如果說接近於 社會 平均工資,也就嚴格來講你所在地區,你的這個收入是處在一個中等偏上的水平。
當然 社會 平均工資這個條件對於我們計算養老金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為計算養老金的主要條件之一,就是上一年度所在地區的 社會 平均工資,當這個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那麼實際上作為退休人員來說,才可以獲得一個更高養老金的收入,否則的話,那麼自己所能夠獲得養老金的收入,都會是有所降低和減少的。
每一年 社會 平均工資的不斷提高也就意味著你退休的年限越晚,其實你能夠獲得初始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就會更高,這個問題從側面也能夠反映出養老金,它是有一定抵禦通貨膨脹的能力,所以說我們雖然可能會擔心物價的增長,但畢竟養老金每一年都是在不斷的增加。
感謝閱讀,每天講點退休知識那點事,本人專注於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夥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你以後會選擇什麼養老方式# #你支持養兒防老,還是社保養老# #21天圖文打卡挑戰(第二期)#
㈤ 參保地社會平均工資的高低對養老金的影響有多大呢什麼是社會平均工資呢
我們說的社會平均工資,有些時候主要指在職社平工資。就是指某一地域一定的時間內(一般為一年)所有職工工資總額除於這一時期內職工人數後所獲得的平均收入,根據該階段該范疇全體職工的職工薪酬與員工平均人數比例而獲得。社會平均工資能夠反應出員工的工資待遇和人民生活水平,在預估酬勞、測算賠償額等提供一些參照。一般分成年平均工資,月平均收入。如今統計局已不再有社平工資統計分析新項目,而在職社平工資替代,通稱職工平均工資。
總的來說,社保參保地在崗職工月平均收入高低,針對退休之後養老金危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決定在職後的繳存基數或者退休前社會養老保險的繳存基數,繳存基數高低是衡量平均繳費指數高低,也是衡量個人帳戶及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多少的關鍵因素;二是危害退休時養老保險計算的計發數量,計發數量越大,自已的養老退休金也就越高。
㈥ 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
一、職工養老金
職工的養老金主要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回金兩個部分答。
其中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2×繳費年限×1%,這里的繳費指數指的是繳費基數與社平工資的比例,比如說某市的社平工資是5千元,如果你按平均工資為基數來繳納養老保險的話,你的指數就是1,如果你是按社平工資的兩倍來繳納的話,你的指數就是2。
而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而60歲、55歲和50歲的計發月數分別是139、170和195個月。
二、居民養老金
居民的養老金主要就是個人賬戶資金,但每個月也會發放一定的基礎養老金,一般是55元的基礎養老金,而個人賬戶資金就是由個人繳費、政府補助和利息組成的。且居民養老金的計發月數一般都是139個月。
㈦ 參保地的社會平均工資高低對退休金影響有多大有何依據
大家所指的社會發展平均收入,許多情況下關鍵就是指待崗職工平均工資。通常就是指某一地域一定階段內(通常為一年)所有員工職工薪酬除於這一時期內員工總數後得到的平均收入,根據該階段該范疇整體員工的職工薪酬與員工均值總數之比而獲得。社會發展平均收入可以體現出員工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在預估酬勞、測算賠償費等給予一些參照。
三線以內的大城市所得到養老保險金的工資待遇水準全是具有優點的,由於自身在一線城市社會發展職工平均工資是非常高的,所以說未來可以得到養老保險金的水準,也肯定是非常高的。社保繳納地在崗職工月平均收入的多少,針對退休後養老保險金的危害表現在2個層面。一是危害待崗時的社保繳費基數或者離休前社會養老保險的社保繳費基數,繳費基數的水準是決策均值交費指數值的多少,也是決策個人帳戶及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多少的主要要素;二是危害離職時養老金計算的計發數量,計發基數越高,自身的基礎養老金便會越高。
㈧ 2021年退休社平工資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道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內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容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㈨ 養老金計發基數和社平工資關系:養老金計發基數是什麼意思
養老金計發基數指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計算應當交納養老保險費比例的基數。養老金計發基數主要與本人的工資基數有關,與未來的養老金數額、與社會平均工資無關。
也就是說,在實際中計發基數、和咱們退休人員每個月領到手的養老金,可不是一個概念。計發基數指的是咱們基本養老金的繳費基數。咱們每個月應該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就是用繳費基數乘以和繳費比例算出來的。
北京和深圳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突破萬元,北京為10534元。深圳為10360元。吉林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最低,為6004元。
由此可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工資收入不同,社保繳費金額不同,養老金計發基數也不同。相對來說,經濟發展較快、工資水平較高的地區,養老金計發基數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