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國家的養老保險政策是不是各地都一樣
對,在社會保險法允許的范圍內各地都有自己的政策,必竟各經濟情況、收入都不一樣
2. 城鎮社會養老保險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區別
1. 制度實施時間: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從、10月1日開始實施(我縣屬於全國第二批試點縣);
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從2011年7月1日開始實施(我縣屬於全國首批試點縣)。
2. 參保條件:
根據思府辦發187號文件第五條規定:新農保參保對象為具有本縣農村戶籍、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以參加新農保;
根據思府辦發〔2011〕156號文件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對象為具有本縣戶籍、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不符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城鎮非從業居民均可以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3. 保障對象不同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保證城鎮就業群體
新農保保障的是農村居民群體。
4. 籌資結構是不同的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主要籌資方是用人單位,雖然個人也繳費,但用人單位繳的是主要部分。
新農保的主要供款方是政府,政府給了現在的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基礎養老金(目前標准為每人每月55元),同時對中青年的繳費也予以補助
(2)東西部農村養老保險對比擴展閱讀: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農保在制度設計上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是由政府主導建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相結合,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這一原則與中央確定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總方針是一致的,同時根據城鎮居民的特點,強調了「有彈性」。其基本特點可進一步概括如下:
一. 是廣覆蓋、保基本、建機制。社會養老保險應與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與國家和城鄉居民的承受能力相適應。所謂「保基本」,就是指當前重點是先把覆蓋全民的制度建立起來,籌資標准和待遇標准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低水平起步,先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再逐步完善制度和提高保障水平,再循序解決「由低到高」的問題。
從基礎養老的概念也可以看出,政府提供的是一種基本保障,國家財政全額支付最低基礎養老金的標准不可能太高,在現有國情下要實現廣覆蓋,只能是一種基本的保障,才能保證財政資金投入的可持續。
客觀來說,每月55元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相對我國當前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而言還比較低,但是在當前區域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區財力有限的情形下,「保基本」的養老保障標准能將更多的城市居民納入到養老保障體系中來,也是實現養老保障「廣覆蓋」與「可持續」的必然選擇。
二. 是自願參、重激勵、有彈性。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政府主導和居民自願相結合的原則,引導城鎮居民普遍參保。制度規定堅持群眾自願參保,不搞強迫命令,而是重在運用財政補貼手段,通過激勵引導,吸引更多居民參保,擴大覆蓋面。繳費標准上設置多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制度上鼓勵多繳多得,權利與義務對應。
三. 是政府推、居民進、共擔責。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政府主導和居民自願相結合,個人(家庭)和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在新制度初建階段,政府責任必須首先到位。
政府的投入責任體現在既補「入口」,又補「出口」。「補入口」是在城鎮居民參保繳費環節就給予財政補助,地方人民政府應對參保人員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准不低於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較高檔次標准繳費的,可給予適當鼓勵,對城鎮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地方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
「補出口」就是在養老金待遇支付環節給予財政補助,政府對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
參考資料: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網路
3. 我國南北的劃分,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南北差異大嗎
差異不大的,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能會存在差距。
4.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的好有什麼區別呢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政策,符合國家規定條件,可以享受退休待遇,按月領取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領取的公式如下: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各地規定不一樣,河南省2022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為108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政府補貼+所有利息)/139。假設老王選擇500元的檔,繳費15年,那麼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500x15+60x15=8400,再加上15年利息,大約估算,老王個人賬戶養老金為10000元,個人養老金賬戶每月可貢獻72元。全部算下來,一個月老王可以拿到180元,一年可領取2160元。5年能拿回自己交的養老保險,以後的日子都是賺的。
假設老王按2000的檔繳納,15後領取養老金,那麼老王每月可拿384元,6年後基本可以拿回本錢,之後每個月都會多出來近400元的退休工資,10年就是將近50000元。
通過上面計算可以得出,交的多,拿回來的多。最合算的,還是多繳費,繳費年限長點,退休工資會更高點。
5. 農村的養老金和城市的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
從2014年起,養老保險只分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
根本就不分農村和城市。
6.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的好呢
居民養老保險等級分為12檔: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 4000元、5000元12個檔次。
其中,100元檔次僅限低保(含五保)家庭成員選擇。除100元檔次外,參保人自主選擇繳費檔次,按年繳費,多繳多得。
個人年繳費額或集體補助(含其他資助)均不得超過最高繳費檔次。對重度殘疾人,市、區(市)政府按 500元的標准代繳不超過15年的養老保險費。
政府對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
以300檔為例,總共需要交300×15=4500RMB,政府會補貼30×15=450RMB,相當於個人賬戶共有4500+450=4950RMB。等到60歲以後,每個月從自己交的養老金里的收益是35.61RMB,加上基礎養老金(目前是118RMB,每年都在逐漸提高),那麼
在60-64歲每月可以領取118+35.61=153.61RMB
65-74歲每月可以領取153.61+5=158.61RMB
75歲以後每月可以領取158.61+5=163.61RMB
7. 農村60歲老人的養老金,各地差別很大嗎
要領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從農村老人繳納的養老保險開始介紹。農村繳納的養老保險,過去叫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現在則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所繳納的費用,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同時國家還要給予必要的補助,國家補助和個人繳費全都是計入個人賬戶,同時還要根據個人賬戶的資金儲存額,每年都要計算資金利率,那麼這個個人賬戶是用來干什麼的呢?
比如上海市的基礎養老金就是1100元,由於上海經濟比較發達,所以這1100元全部是由市財政和各個區縣財政來支付的;比較低的地方,比如西部地區,除了國家財政支付的88元以外,實際上地方財政支出的就比較少,比如重慶的115元,除了國家財政支付的88元以外,實際上市區兩級財政只支付了27元。
8. 為什麼農村60歲老人的養老金,各地差別很大
我們會發現,農村的老人,養老金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有一些老年人,他們一個月能夠領取的養老金可能才幾百塊錢,但是有一些老年人,他們每個月能夠領取的養老金已經到達了幾千塊錢了,這其中的差距也是讓很多的老年人覺得非常的不舒服。而大家養老金一般是根據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來進行發放的,如果大家之前是在單位進行工作的話,那麼單位是會給我們繳納養老保險,所以說養老金的差距大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單位的不同,各個方面的差距都是會影響到我們養老金的數額,如果說養老金確實是低的,可憐大家也是可以去找相關的單位問一問。一般農村的老人在年齡大了之後,就是靠著這些養老金來生活,所以說養老金也不能夠太低了。之前城市的老年人和農村的老年人,養老金的差距比較大,而現在農村老年人之間的養老金差距也非常的大,這必然會讓大家覺得非常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