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農村田園生活是怎樣的體驗適合養老嗎
現在社會發展進步抄快了,在部分農村生活,顯得安靜優雅。養老是很適合的。而且已經產生了田園養老模式了。
田園養老
田園養老是以農業田園環境為依託,結合當地山地、森林、溫泉、中草葯等各種養生本底,與農業生態種植、綠色度假居住、傳統農耕文化體驗相結合,打造最為自然健康的養老生活方式。
益養老平台認為,農業是田園養老的重點資源
農田、農耕、綠色農作物等為養生養老人群提供了在田間耕種、收獲果實的成就感,農耕文化的體驗使其感受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重點的綠色養生餐是食療康復的關鍵。另外,田園一般都具有適合養老的地形,如避暑山地,叢林、溫泉等養生資源,空氣清爽,水質優良,具有鮮明的養老資源上風。
B. 讀了南通逾200萬農民參加新農保有何感想
南通新農保的一大特色就是注重政策惠民
「政府不但免了農業稅,還送錢給我們養老,這樣的好事,想想就開心!」通州區興仁鎮徐庄村村民徐小鳳說,政府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正在讓越來越多的農民晚年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主要就是這各方面,你要自己多寫一點,往這方面拓展一下
政策怎麼好,對百姓怎麼有利。。。
C. 關於「養老難」新聞聯播感想
養老問題正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一大重點問題。北京在幾年前提出了「9064」養老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的協助下居家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服務照顧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在農村地區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誰來干?怎麼干?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目前來看,一方面,農村大量年輕人進城務工,家庭養老功能趨於弱化,空巢、獨居現象普遍;另一方面,農村老人觀念傳統,不易接受社會化服務。此外,單個村需要服務的老人較少,老人的剛性需求也有待開發,社會服務商很難直接進入並實現良性運營。
兩年多來,我所在的長子營鎮積極探索,先後在三個村建立了以村委會為主體的村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村裡60歲以上老人,每月花200到400元,即可集中享受一日三餐服務,還可免費享受健康管理、娛樂、理發等人性化服務。實踐說明,以村委會為主體開展養老服務,可以釋放村集體工作熱情,夯實基層政權,也可以解決前期投入涉及的土地、房子等問題,降低運營成本。這種「白天集中養老,晚上回家居住」的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值得推廣。
在我體會,破解農村「養老難」涉及三個核心問題:一是政府、市場、村集體「以誰為主體」開展服務;二是如何發掘老人的真實需求,開展針對性服務;三是如何實現服務主體良性自我循環。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才能真正讓子女安心、政府放心、老人開心。 我們接下來計劃用三年時間,進一步打造全鎮養老服務體系,按「6490」的步驟,實現「9064」的戰略目標。第一步是「建好腰」,在全鎮各村因地制宜建立一批特色養老服務中心,以此為樞紐集中解決6%老人的養老需求。第二步是「牽好頭」,適當引入社會資本,發展醫養結合產業模式,新建現代化養老機構,滿足4%老年人集中養老需求,同時作為政府開展養老服務的日常管理平台。最後是「撒好網」,依託機構養老專業能力,通過完善政府購買服務、託管村級服務中心等方式,不斷提升村級服務廣度深度,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高質量服務,最終幫助90%的老人居家養老。
D. 去敬老院的心得體會50字左右。
1.千萬不要變老。
2.年輕時,盡量多生孝順的小孩,盡力老有所依。
3.年輕時,努力的去賺錢,力爭老有所養。
4.要多去敬老院,一可以關愛老人,二可讓自己更有動力。
E. 關於調查農村養老問題社會實踐的心得體會(300-500字)即可,拜託啦
現在農忖老人普遍凄涼和悲哀一一鄰里好幾個對象令我覺得心寒,難版怪東方老總說:現中權國女人的惰落,就是中國惰落。如今八九十歲的老人是需要照顧的,可當今四五十的婦人只看錢不看人,把老人看成了累贅,恨不得能把老人早日送進《養老院》真的老人很悲傷,悲哀!!!!!!
F. 甘肅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的心得體會
我們山東臨沂市從2011年7月1日起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只要是2011年7月1日前滿60周歲的回城鄉居民無其他社答保,就可以享受國家基礎養老金,原標準是55元每人每月,現在是75元。
2011年7月1日之前未滿60周歲的,要按年度繳費,各地區規定的繳費檔次不一,我們這里是300-5000,一共是11個檔次,繳費檔次自由選擇。
一句話,這個保險非常適合農村居民和城鎮無固定職業或收入偏低的居民。
G. 養老院實踐心得體會
敬老院實踐心得
自古以來就有百行孝為先的說法,尊老愛幼又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由此在寒假裡我在敬老院進行了社會實踐。去敬老院慰問他們幫助他們。
當我到敬老院時,我先和院長說明了來意,他帶去我和老人聊天,打麻將,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看著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裡的第一個感覺是:難受!雖然去之前心裡已經做好了准備,但當我親眼看到時,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心酸,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如今卻在應該安享晚年時來到敬老院。
在和他們的聊天中發現老人們平日里很孤獨,兒女大多不在身邊,有的甚至沒有兒女,他們要的也許不再是簡單的金錢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溫飽要求之上,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們聊聊天交流一下心聲。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他們都已經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特別的想念自己已故的親人,不自覺得就想和老年人們親近親近,就像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樣,想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而他們也會把我們當成孫女,孫子一樣,拉著你的手,把他們的那份慈祥加註在你身上,而我們也欣然地接受了。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像敬老院的老人那樣快樂開心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一個弱群體,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的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以報答他們曾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也將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繼續更好的傳承下來!
這里的老人並非每個都還有健康的身體,他們是社會的弱體,他們更需要社會的關注。在雨天,由於身體的原因,也許他們正忍受著各種疼痛的折磨;在冬天,由於環境的限制,也許他們正忍受著寒冷的侵蝕,也許難得見到的冬日陽光,可能根本曬不到。那我們又在幹嘛呢?傾聽雨的歡唱,在和煦的陽光下嬉戲。相比而言,我們是快樂的,而老人們是痛苦的。但是,我們又能做什麼呢?我們可以做的只能使給他們我們最真摯的祝福;看望他們,給他們少許的快樂!我們要解讀他們的人生,即將走到生命末端的他們又何所思何所想呢?未來的我們會像他們的兒女一樣嗎?把至親至愛之人就這樣託付給敬老院嗎?如果是那樣,那麼當最愛你的父母走了之後,一定會後悔!
通過這次跟老人們的聊天,使我們明白了很多,明白到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他們的辛勞,明白他們對他們兒女的記盼,更明白他們對我們的希望,也知道了他們內心的一些感受。這也讓我想到了我的家人,以前的我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在家裡,爸爸媽媽把我當寶一樣寵著,什麼事也不讓我做,深不知他們累了一天回家來還要奉承我們,只考慮到自己的快樂,自己一時的舒服,卻從來就沒想過他們的辛苦,想到以前真的覺得自己很對不起他們,自己也已經不小了,也應該懂得如何去承擔,如何去分擔他們的憂愁了,我們應該讓父母感到我們長大了,讓他們對我們放心,讓他們為我們自豪。
H. 現在很流行一夥人回農村養老,你會選擇回農村養老嗎
在如今這個社會當中,特別的流行有一夥人回到農村老家養老,如果在老年生活時,我也一定會選擇回農村養老。因為在農村生活環境會比城市的環境更好一些,在農村地區生活感受不到城市當中那樣內卷的日子,長時間在城市裡面呆著的人,都會想要慢慢的放慢自己生活的腳步。但是卻發現在城市裡面由於生活的速度在加快,都不得不選擇隨波逐流。跟隨著別人一起加快自己工作的節奏,從而就會給很多人造成無形當中的一些壓力。
在城市養老和在農村養老之間的消費能力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這當中很多老年人為了減輕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回到農村自己獨自居住,每個月就能夠節省不少買菜的費用,因為老年人可以在家門口種種菜,就完全足夠老年人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