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後的養老金與三個因素有關。
1、個人繳費基數
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按照新辦法,個人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時間長短與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掛鉤。新的基礎養老金月領取標准基數是以退休人員退休時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作為基數,參與計算。其中雖然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樣的,但是每個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不同的,繳得多所得就高,繳得少所得當然也就少。
2、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拿得越多
基本養老金計發與繳費年限關系更密切,繳費時間越長,領取養老金越多。以基礎養老金為例,按照新規,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繳費每滿一年就發給1%,這樣算來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拿得也就越多。
3、工作時間越長養老金也就越多
新辦法規定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的計算,是以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退休年齡越大,計發月數就越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⑵ 同一單位退休,為何人的退休工資高低不一樣
同一單位退休,為何人的退休工資高低不一樣?
x3.繳費年限越長,基礎養老金越高;退休時間越晚,社會工資越高,養老金也會越高;另外,我目前的繳費基數也會影響到目前的繳費指數和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算月份。個人賬戶余額隨繳費基數變化;不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余額積累不同;退休年齡不同,養老金發放月數也不同。60歲退休的月數是139個月,50歲退休的月數是195個月。在相同的余額下,養老金可以相差40%。
⑶ 為什麼職工退休要交21萬
三個因素相掛鉤。
基本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與三個因素相掛鉤,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55歲退休,個人賬戶有21萬元,繳費年限35年可以領取52.5%的當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52.5%的計發基數預計能達到3780元。個人賬戶余額是21萬元,55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70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能夠領取1235元。35年工齡,預計有8年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時間,平均繳費指數是2的情況下,計算結果是20.8%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即每月1498元。三部分養老金相加是6513元,是一份不低的養老金。
2022年2月21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對我國「十四五」期間養老事業和養老服務作出全面的規劃,提出了「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關鍵詞一:漸進式。一是延遲退休的推行時間「漸進」,即經過一段過渡時間達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齡,之後所有人都按新規定執行。關鍵詞二:延遲退休。延遲退休的具體方案,不僅會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和經驗,同時會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最後結合我國現實國情、文化傳統、歷史沿革、各個地區實際情況等推出。
⑷ 領取社保計算公式
法律分析:養老金計算公式一般只包括兩部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簡單點來說,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社平工資等因素掛鉤。如果按照100%檔次繳費,每年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⑸ 養老金多少和哪些因素有關
(一)計發基礎不同造成的差異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的職務工資加級別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薪級工資。
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技術等級工資。計發比例則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工作年限越長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
(二)養老制度與薪資結構的不匹配導致人們對退休雙軌制深惡痛絕。
由於經濟結構存在不合理現象,企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很大,有的壟斷企業員工收入遠遠高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的中小企業員工收入則低於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也呈現多元化趨勢。人們忽視了行業間和行業內的薪資結構差異,而集中關注部分高收入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高工資、高福利現象,並對此表達強烈不滿。
(三)企業年金制度的自願實施將造成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差異持續擴大。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基本養老保險保證公平,企業年金體現對工作期間的激勵。
基本養老保險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不高,加上企業年金之後才能保持一個較高的替代率。
(四)養老金調整機制的不同使二者的差距未能消除。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低於工資上漲率的比率調整,而且他們的基數不同,公務員調整基數包括全部養老金。
企業退休人員調整基數只是基本養老金,基數和比率均低的結果造成二者的絕對數差距並未縮小,只是它們之間差距的相對比例有所下降。
(5)基礎養老金掛鉤因素擴展閱讀:
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五、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
逐步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
六、加強基金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暫不具備條件的,可先實行省級基金調劑制度,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徵收、管理和支付的責任。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基金實行嚴格的預算管理,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依法加強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
七、做好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
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
並以本人改革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
八、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的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
九、建立健全確保養老金發放的籌資機制。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各級社會保險征繳機構應切實加強基金征繳,做到應收盡收。
各級政府應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同時為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提供相應的經費保障,確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平穩推進。
十、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普遍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實行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加強街道、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平台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為退休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⑹ 37年工齡退休金能拿多少錢
37年工齡退休金能拿多少。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們的退休金是跟繳費年限繳費基數,以及跟當地的社平工資有關系,所以只知道工齡是無法准確計算退休金的。
如果按照目前的標准,假如說是15年的繳費年限,然後37年工齡所處的城市是三線城市的話,那麼按照目前的標准大概是2500元左右。所以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長繳納,多繳納,這樣我們的退休金就會多一些。如果是以個人身份繳納的話,盡可能的選擇高檔繳納,這樣繳費基數提高,自然而然退休金也會提高的。
總之我們一定要參加社保,這樣就能保障我們的老年生活。有一個穩定的收入,是一個不錯的事情。如果手頭經濟寬裕,還可以繳納商業的養老保險,這樣可以補充我們基本養老保險的不足。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您點贊加關注。謝謝。
⑺ 84年參加工作2022年6月退休個人交費21萬能拿多少退休金
6000多。
基本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與三個因素相掛鉤,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55歲退休,個人賬戶有21萬元,繳費年限35年可以領取52.5%的當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52.5%的計發基數預計能達到3780元。個人賬戶余額是21萬元,55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70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能夠領取1235元。35年工齡,預計有8年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時間,平均繳費指數是2的情況下,計算結果是20.8%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即每月1498元。三部分養老金相加是6513元,是一份不低的養老金。
⑻ 退休後養老金有高有低,影響養老金的因素,你知道是什麼嗎
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有些人每月能領大幾千上萬,有些人每月只有數百萬或者千元左右,甚至都不夠維持生活所需,那麼哪些因素會影響養老金?其實養老金高低主要受制於這6個因素,想要提高退休後養老金待遇水平,也應該從這6個方面入手。
第一,參保險種
養老保險主要分為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兩種類型。參考2019年養老金發放數據,全國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月均養老金約162元,每年約1942元,全國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老人,人均每月養老金待遇3330元。這主要是因為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更多,因此退休後養老金水平更高。
第六,工作性質
企業單位雖然能按時給員工繳納社保,但一般都是按照最低基數繳費,而且企業的工作不太不穩定,員工經常會因為換工作而導致社保斷繳。而機關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都是按照實際工資繳費,繳費基數高,而且一般不會輕易辭職,工作穩定繳費時間長,所以一般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普遍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因此,你想要退休後老年生活更有保障,也可以在年輕時努力考取國家編制。
⑼ 江西省2021年養老金調整方案細則
法律分析:調整辦法具體分為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具體標准如下。
一、定額調整
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二、掛鉤調整
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掛鉤調整,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因素掛鉤。
1.按繳費年限掛鉤調整。繳費年限15年以下(含15年)的每人每月增加18元,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人員,按每滿一年增加1.2元調整,累計繳費年限尾數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其中,對原按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解決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養老保障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贛府廳發〔2010〕29號)、《關於解決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和城鎮大集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障等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贛府廳發〔2011〕37號)、《關於妥善解決未參保城鎮小集體企業職工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遺留問題實施方案的通知》(贛府廳發〔2011〕38號)等文件有關規定,選擇一次性繳費32500元至10000元參保的超過退休年齡人員,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時繳費年限按15年計算。
2.按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每人每月按本人2020年12月份基本養老金的1.35%增加。
三、傾斜調整
在定額調整、掛鉤調整的基礎上,對年滿70周歲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再按高齡傾斜調整標准調整。年滿70周歲不滿75周歲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0元;年滿75周歲不滿80周歲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5元;年滿80周歲不滿85周歲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滿85周歲以上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5元。高齡計算的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31日(按照辦理退休手續時確定的出生年月為准)。
法律依據:《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江西省財政廳關於江西省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 二、調整辦法和標准 此次調整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採取定額調整、桂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具體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定額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二)掛鉤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掛鉤調整,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因素掛鉤。
1.按繳費年限掛鉤調整。繳費年限15年以下(含15年)的每人每月增加18元,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人員,按每滿一年增加1.2元調整,累計繳費年限尾數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其中,對原按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解決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養老保障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贛府廳發〔2010〕29號)、《關於解決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和城鎮大集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障等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贛府廳發〔2011〕37號)、《關於妥善解決未參保城鎮小集體企業職工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遺留問題實施方案的通知》(贛府廳發〔2011〕38號)等文件有關規定,選擇一次性繳費32500元至10000元參保的超過退休年齡人員,與繳費年限掛鉤調整時繳費年限按15年計算。
2.按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每人每月按本人2020年12月份基本養老金的1.35%增加。
(三)傾斜調整。在定額調整、掛鉤調整的基礎上,對年滿70周歲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再按高齡傾斜調整標准調整。年滿70周歲不滿75周歲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0元;年滿75周歲不滿80周歲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5元;年滿80周歲不滿85周歲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0元;滿85周歲以上的高齡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5元。高齡計算的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31日(按照辦理退休手續時確定的出生年月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