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日語高手用地道的日語翻譯此四段話,萬分謝謝!!
もう言い訳をやめろよ。お前らさ、會社中で背広を著て、客さんに」はい、はい」って頭を下げて、仕事が終わったらすぐ飲みにいくだろう。心中が矛盾で汚いんだよ。
アルコールってすごいね、酔っ払って道で寢ちゃってさ、またお前らのように社會、政黨、年金に不満があるやつが吠えてる
いざ、目覚ましたら、又ひどい現実に直面しなきゃいけないよなぁ。
競爭、就職、出世など大きいストレスに死ぬまで圧迫されて、かわいそうと思うよ。
もう、お前らの民族がどうしようもないんだよ、先がないし、お前らの島國のように沈んでいく。
地獄まで沈んでいくんだ。これこそお前らのさだめだぞ。
2. 最近都在熱議養老金入市的問題,可是股市裡有個概念股「社保重倉」,社保不是包括養老金嗎
2011年12月15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我國目前大約有2萬億余額地方養老保險金和2.1萬億住房公積金余額,如果將這些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學習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獲取收益,無論是對個人、政府還是資本市場均大有好處。
注意,這里是指地方養老保險金和2.1萬億住房公積金余額。
社保重倉的社保金是指國家社會保障部的資金。
3. 為什麼日本的養老金叫年金啊,是按年發的嗎
年金是指按月發放的,之所以叫做年金,是因為在年齡達到政府規定的退休年年齡之後,每月按一定比例發放年金,年輕的時候交的年金越多,年老的時候得到的年金也就越高。所以不同的人,所得到的年金也不一樣。另外,日本的年金有好幾種,如:厚生年金(日本全國性,各政府機關,大型企業等在職人員);縣民年金(日本各地方政府,當地財團法人等人員),共濟年金(各企業工會,勞動組合,各行業協會等),國民年金(外籍在日人員且予計在日本居住一年及一年以上者)。
以上僅供參考
4. 在線等這句日語翻譯,不要翻譯器的.急
如果和日本人結婚的人加入日本年金(養老金)的話,不管他有沒有國籍,簽證,永久居留權還是滯留日本的資格,都可以獲得遺族(死者家屬)養老金(關於獲得養老金權利的發生,沒有規定是否必須擁有永久居留權和滯留資格)
5. 日語問題求助!翻譯 謝謝
護理保險的一成負擔
負擔階段第1等級和第2等級、第3階段的高額介護服務消費,看護保險的一成負擔的部分退稅。
市町村民稅非認為戶老年福利養老金零的基本費欄食的下調了
(我是用翻譯軟體翻譯的)
6. 國家為什麼要讓養老金入股市
隨著中國老齡化日趨嚴重,再加上養老金的被挪用,減值虧空,養老金需要增值去養活這些人呢。其實養老金入市在國際上也很常見。
7. 日語翻譯,中譯日,多謝大家啦!!!
提案を実行の弾力化基本養老保険給付。市民による違いの退職年齢を、別の基本養老保険金給付基準。一般的には、退職が遅れるほど、基本養老保険金給付水準が高い。また、弾性退職制度下の年金給付方式、それ自體もは融通性があるはず、つまり1人當たり壽命につれて、インフレファンド、実際に保證力の変化し適切な調整。
希望能幫到你╰( ̄▽ ̄)╮
8. 日語專業的就業前景
日語專業的未來:大有可期。
伴隨中日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國的日漸盛行,日語也成為近年來熱度經久不衰的高校小語種專業。然而,每年有大量的日語專業畢業生進入市場,再加上蓬勃發展的機器翻譯和語音識別技術給就業市場帶來的沖擊,日語專業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樂觀。是時代變化所致,還是中國大學的日語教育沒有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面對這種情況,各大日語院系和日語教師又能做些什麼?浙江工商大學東方語文化學院副教授久保輝幸在文中提出以下建議,值得思考。
由於中日關系正在改善,2018年末,高校日語專業師生心中多少感到了一絲寬慰。然而,日語專業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日語專業面臨的很多問題並非因中日關系緊張而起,中日關系的改善並不意味著一切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正所謂「居安思危」,我想就日語專業面臨的嚴峻課題略作拙述,還請大家指正。
幾年前我在中國某大學任職時,有一項任務就是籌備日語專業的創建。當時我想盡可能借鑒前人的經驗與智慧,打造出一個更為優質的專業院系。為此,我以中國沿海城市的高校為中心,對國內日語專業現狀進行了考察,請教了師生們的意見與想法。通過此次考察,發現形勢比我想像的更為嚴峻——日語專業人才過剩、學生就業難、以及由此導致的主動報考日語專業的學生數量減少、學生的學習慾望低下等等。即使精通日語也找不到未來的出路,那麼,還有必要努力去學習日語嗎?機器翻譯與語音識別技術日益迅猛發展,「除非日語水平極高,否則就會被機器所取代」。學生在感受到這一點以後,迷茫於究竟應該拚命學習提高日語水平,還是就此放棄、另謀出路。
一些日語教師積極地致力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們能夠快樂、高效地學習。這種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很多學生想要的並非這些。我們依然難免對未來的教育存有一絲疑慮。
就業難是日語專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這里所說的「就業難」,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薪資等待遇層面的問題。具體來說,其它職位的薪資比日語翻譯這種看重日語能力的職位要高,而且日語翻譯職位沒有晉升空間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以內陸某省會城市為例,普通職位的應屆生薪資大約5000元,而日語翻譯職位則是3500元左右。在這樣的條件下,只有堅持想要應聘與日語有關的崗位的學生,或者專科學校的學生會留下來。每年有大量的日語專業人才進入市場,而需求卻並不多。這樣一來,即使薪資只有3500元,也永遠不缺前來應聘的人,公司也就沒有必要支付5000元的薪資了。
據我所知,在華日企員工也明白日語專業的待遇不理想,特別是製造業,尤其需要考慮縮減成本,但中國的物價連年攀升,令製造業苦不堪言。兩年前,一個製造業供應商曾透露,「現在在日本本土進行生產反而更能節約成本。但是工程是外包出去的,不可能只轉移本公司的工廠。」實際上,易於轉移的一些服裝製造業早已將生產線遷至東南亞、南亞地區;而汽車等涉及材料采購與零部件製造這些較復雜的製造業,向海外轉移並不是以一件易事。假如外包的工廠將生產線遷至東南亞,那麼其生產的零部件每次都要過海關審查,很難確定交貨日期,也就無法應對突發狀況。因此,這些企業的生產線首先選擇從沿海地區轉移至內陸。隨著中國的高鐵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地方政府也正在積極進行招商,實際上已有大批工廠湧入湖北、湖南等地。廉價航空公司(LCC)等航空公司也推出了從這些內陸城市直飛日本的航線,加速了這種轉移。但是,這些因素能否激發企業對日語人才的需求,還很難說。
迄今為止,從日本派遣員工承擔經營與領導工作是在華日企的一貫做法,除了這些派遣員工的基本薪資與津貼補助等高額的人力成本,還要配備翻譯。此外,外派的員工適應異國他鄉陌生的環境也需要時間,不可能一上任就立刻得心應手。因此,在日本總部培養中國籍員工,然後將他們派遣到中國工作是更為高效的做法。雖說日企並非不再需要負責和總部聯系的日語人才,但日企不再需要日語翻譯,實際上等於對日語的需求降低。很多日企已經在盡量削減在華工作的日本員工的數量。
與此同時,日企最近開始派遣會中文的日本員工赴華工作。在一家著名的日本零售公司,日本員工不僅直接用中文向中國員工作出指示,還能在收銀台繁忙時直接進入收銀台引導顧客,協助收銀。日企們正在通過這些努力來實現本地化。
再補充一句,上海、深圳等地日語翻譯的薪資偶爾也能達到7000元以上,但在這些城市,7000元也屬於較低的水平。有的人曾去上海、深圳做翻譯,但是生活難以為繼,2、3年後還是會回到了家鄉發展。內地城市的工資雖然只有4500元左右,卻可以生活得很好,也有機會買房,而且工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有些職位雖然工資待遇低,但離職率也低,從不缺應聘者。另一方面,與日本相比,中國的物價和收入水平地區差異非常大,房地產是資本積累的一個重要來源,很難通過工資來判斷他人的生活質量,因此不能簡單地作比較。但即便如此,民企低於4000元的工資仍可謂嚴峻。
那麼,針對就業難的現狀,我們身為日語教師能做些什麼呢?大連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案例。2、3年前我做調查時發現,在全國日語專業都面臨著就業寒冬的大環境下,大連是唯一一個例外,日語專業就業情況依然很好,外包行業日語人才的活躍尤其引人注目。大連有很多電話客服公司,主要承接製造商的客服工作。員工的薪資比中國人平均月收入高出近兩倍,這些客服人員每天都使用日語所以日語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外包業務中雖然常見的是數據錄入這種形式,但如果做電話客服,員工就需要與企業的顧客直接對話,不僅需要語言能力和知識儲備,對溝通能力和禮儀也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工作難度相對較高。從經營角度來講,與其在日本僱傭日本員工,不如在大連高薪聘請中國員工,而這些員工的生活質量也能比在日本工作的情況更好一些。
此外,日本勞動力逐漸減少,養老金制度的維持是一個重大問題,以中國人為主的外國勞動力正在成為日本社會的重要支柱。日本眾議院去年11月通過了出入境管理法修正案,以加速吸引外國勞動力。以往,中國的日語專業本科學生畢業後選擇赴日留學繼而留日工作,今後可能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國內畢業以後直接赴日就職。
時代風雲劇變,中國大學的日語教育似乎並沒有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商務日語會話、商務寫作等教材的內容依然停留在伴隨外派人員和總經理出行這樣的場景之中,但這已不再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如此,網路學習途徑與學習內容也頗為豐富,在這種學生可以獨立自主學習的年代,教師們根據新的需求轉變職責,無疑是迫在眉睫。
當下的日語教育還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企業需要的是工作能力較強的應屆生或跨專業復合型人才,但是大學教師往往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知識結構專一但不夠廣博。大學重視科研,教師傳授自身所學專業知識本應是課程設置的初衷,教師的任用也是以學位學歷與研究成果作為考察標准。這樣一來,大學教師的招聘條件(能力、經驗)與實際的業務內容(教學)不一致,教師們很難兼顧研究與教學。雪上加霜的是,近年來外教的聘用條件逐年提高,審查日益嚴格,聘用難度正在加大。迄今為止一直由外教來進行的作文、會話課,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其改為由中國老師來授課。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可以考慮與企業進行合作,邀請一線工作人員授課,講解口筆譯、商務禮儀等知識呢?集思廣益推進改革勢在必行,雖然執行起來並不容易,但認真審視日語專業的現狀,就會意識到必須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來提出對策,解決問題。
大學與大學教師還應積極為學生爭取赴日實習和在校期間赴日留學的機會。正如前文所述,日本的勞動人口正在減少,擁有高水平日語和熟諳復雜工作的中國人卻不斷增多。通過實習讓學生們獲得在課堂上接觸不到的經驗,也是日語有別於其他專業的獨特魅力吧。
9. 現在養老金入股市進程怎麼樣了,是怎麼入市的,入市資金是誰操作的,是基金公司還是啥,養老金是誰管理的
截止到18年9月底已經有4166.5億元的養老金到賬並且開始投資了。雖然這點錢對於股市來說算不了什內么,養老金入市這件容事情說明現在的股市處於歷史性低位,投資比較安全,適合長線資金進場。不過大家也不能激動,就算四千多億的養老金入市A股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沸騰了。養老金持股的情況其實並不是那麼樂觀,有不少股票表現得非常差。養老金對於一些技術變化較快的行業一般很少介入,主要還是持倉一些不怎麼依靠技術的企業。
一般情況下養老金都是會選擇長期投資,主要就是靠上市公司的分紅和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養老金對A股市場的影響主要分為兩方面,從長期影響來看,可以給A股市場帶來大量的長線資金,因為養老金的投資過程基本都是比較平緩的,所以不會對資本市場造成短期的大漲大跌,不過還是會降低股市的波動率,對改善資本市場的投資環境也有很大的幫助。
10. 日語 稅前 稅後 ,含稅 不含稅 怎麼說
1.稅引き前:稅前
例句:
(1)預零售額為稅前114日元。
希望小売価格は稅別で114円。
(2)一般的版稅為10%左右,該出版社表示「水島先生能抽的版稅應該也和通常一樣」。按照稅前1400日元推算,現在他已經拿到了6000萬日元。
印稅は一般的に10%前後といわれるが、同社は「水嶋さんも通常とそんなに変わらないのでは」と話しており、稅別1400円の値段から推定して、現時點で約6000萬円を手にすることになる。
2.稅引き後:稅後
例句:
(1)該報告中涉及的所有薪酬數據,均為平均月薪。該調查中的月薪定義為稅後月薪,不包括兼職收入。
同報告書で取り扱う給與データはすべて平均月収だ。月収の定義は稅引後の本業の月間所得で、副業での収入は含めていない。
(2)另外,90分鍾的長版本影像將會以microSD卡為媒介收錄,從播放當日起在「日TV網店」中販賣(2500円干價,自己算稅後跟運費)。
また、90分のロングバージョンをマイクロSDカードに収錄して、放送當日から「日テレ屋WEB」で受注販売(稅抜き2500円、送料別)
3.稅込み:含稅
例句:
(1)客人可以在「GuluNabi」網站上訂貨。價格為一盒4個裝1634日圓(含稅)。
プリンは、「ぐるなび」のサイトから 発注する。価格は4個入りで1634円(稅込み)。
(2)在機場商店「BLUE SKY」購物時,凡單次消費滿1,000日元(含稅)及以上的顧客,即可使用1張折扣券,享受5%折扣的優惠。
「BLUE SKY」各店舗で1回のお買い上げ合計金額が1,000円(稅込み)以上の場合、本クーポン1枚につき5%割引サービスが受けられます!
4.稅抜き:不含稅
例句:
(1)本體價格(不含稅)100日元的1分。
本體価格(稅抜)100円で1ポイント加算。
(2)單曲收錄了包含同名曲伴奏在內共3首歌曲,初回限定盤售價1700日元(不含稅),通常盤售價1000日元(不含稅)。
シングル「Ghost」はタイトル曲のインスト含む全3曲入りで、初回限定盤が1700円(稅抜き)、通常盤が1000円(稅抜き)。
(10)日語養老金入市擴展閱讀:
日本稅種分類
(一)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對在日本的居民和非居民的所得課征的一種稅。
1、納稅人。日本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居民是指在日本居住1年或1年以上的個人,應就其在日本境內外的全部所得課稅。但居民如果無永久居住日本的意圖而在日本設有住所或居民並連續居留日本未達5年者,則被視為非永久居民,
應就其在日本來源所得,以及在日本境內支付或匯入日本的境外來源所得課稅。個人在日本沒有住所,且在日本居留未達1年者,稱為非居民,就其在日本境內來源所得課稅。
2、課稅對象、稅率。日本個人所得稅的課稅對象是各類所得,包括利息所得、分紅所得、不動產所得、薪金所得、退職所得、事業所得、轉讓所得、山林所得、臨時所得、其他所得等。所得扣除項目主要有:
基礎扣除、配偶扣除、撫養扣除、殘疾人扣除、老人扣除、孤寡扣除、勤工儉學扣除、醫療費扣除、社會保險費扣除、人壽保險費扣除、損失保險費扣除、捐贈款扣除、小規模企業共濟款扣除、雜項扣除等。其中,配偶扣除、撫養扣除、基礎扣除等已從35萬日元提高到38萬日元。
日本居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適用超額累進稅率,1995年實施減稅後的稅率如下表:
級數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1不越過330萬日元的部分10
2超過330萬日元至900萬日元的部分20
3超過900萬日元至1800萬日元的部分30
4超過1800萬日元的部分37
工薪人員的工薪所得扣除最低為65萬日元。工薪所得扣除率表:
工薪所得最低扣除額扣除率(%)
超過162.5萬日元至180萬日元的部分65萬日元40
超過180萬日元至360萬日元的部分72萬日元30
超過360萬日元至660萬日元的部分126萬日元20
超過660萬日元至1000萬日元的部分186萬日元10
超過1000萬日元的部分220萬日元5
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因基本生活扣除額等因素影響而有所變化,目前,夫婦帶兩個孩子的標准工薪家庭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384.2萬日元。
日本非居民納稅:因工作滯留在日本的時間不滿1年的納稅人通常被視為非必恭必敬納稅人,該非居民納稅人必須按20%的比例稅率繳納工薪稅,而不論工薪來源何處。如果該非居民納稅人作為本國居民在本國納稅,則不在日本繳納工薪稅。
如果該國與日本訂有稅收協定,該國居民在日本停留時間不滿183天,其僱主是非居民或外國公司,其工資不是由日本的分支機構支付,則可免除上述20%的稅。非居民如不符合上述條件,則須繳納20%的工薪稅。
當非居民來源於日本的營業所得屬於在日本常設機構的勞務所得,或屬於日本的不動產銷售收入或租金,均要按居民的相同累進稅率征稅。非居民在日本設有常設機構,其個人營業所得與該常設機構有關,應繳納個人居民稅和個人事業稅。
日本稅法規定,在日本或從日本向居民或非居民、國內公司或公司支付的股息、利息,都要繳納預提稅。在國稅上,股息稅率為20%,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的國稅利息稅率為15%,
居民稅率是5%。非居民不必繳納5%的預提居民稅。支付給非居民和法人的債券或歐洲債券的利息和清償所得等,可免徵預提稅。
3、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①個人扣除項目包括:
基本生活扣除標准為38萬日元
配偶扣除標准為38萬日元;
撫養扣除標准為38萬日元;
醫療費扣除最高限額為200萬日元;
社會保險費扣除按照家庭構成扣除標准不同,獨身為11.4萬日元。夫婦為22萬日元,1個孩子的家庭為28.3萬日元,2個孩子的家庭為38.4萬日元;
人壽保險費扣除的最高限額為10萬日元;
損害保險費扣除最高限額為1.5萬日元;
捐贈款扣除的計算公式為:特定捐贈款合計金額-1萬日元,或者,(年收入金額×25%)-1萬日元,其中較少金額作為扣除標准;
殘疾人扣除標准為27萬日元;
老年扣除標准為50萬日元;
鰥寡扣除標准為27萬日元;
勤工儉學扣除標准為27萬日元;
小企業互助款扣除標准為實際支付的全部金額;
各種損失扣除的計算公式為:(災害損失金額+關聯支出金額)-年收入金額×10%。或者,災害關聯支出金額-5萬日元,其中較多金額者作為扣除標准。
②股息抵免和外國稅額抵免。日本個人所得稅法為避免個人所得稅和法人稅的雙重征稅設置了股息抵免項目。應納稅總所得額低於1000萬日元時,扣除額為股息所得的10%,應納稅總所得額超過1000萬日元時,扣除額為股息所得的10%和超過部分的股息所得的5%的合計金額。
為避免國內個人所得稅和外國個人所得稅的雙重征稅,設置了外國稅額抵免。日本居民的國外源泉所得,依據外國法律已繳納的外國稅額可以從日本的個人所得稅和居民稅中抵免。
③有價證券轉讓收益征稅。為了方便個人投資者納稅,從2003年1月1日起證券公司對日本居民或在日本國內擁有常設機構的非居民在證券公司開設的專用賬戶,免除個人所得稅申報事務。作為臨時措施,從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
在專用賬戶上轉讓上市股票(持有期超過1年),證券公司減按10%代征代繳個人所得稅,並設置了100萬日元的特別扣除項目。
此外,2001年11月30日至2002年12月31日購進的上市股份於2005年至2007年之間轉讓時,購進成本為1000萬日元的轉讓收益享受免稅待遇。對於某些特殊的指定證券(法人股、可轉換債券)減按20%(15%為國稅、5%為地方居民稅)徵收,轉讓損失於當期未能扣除的部分,可以在以後的3年內結轉扣除。
4、徵收方法。個人所得稅的徵收,依所得來源性質不同而分別採用申報徵收法和源泉徵收法。對利息、分紅、工資、退職所得等實行源泉徵收,對其他所得實行申報徵收。通常採取預交和匯算兩種交納形式。
個人納稅人將上年應納所得稅額減去上年源泉徵收所得稅額後作為預交基礎稅額。第一期是當年7月1日到31日為止,第二期是當年11月1日到30日為止。每期交納預交基礎稅額的1/3。
個人納稅人應在提出確定所得申報表時,將匯算應交所得稅,即年應納稅額減去預交和源泉徵收稅額後的余額,向國家交納。
(二)法人稅
法人稅亦稱公司稅或公司所得稅,是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組織徵收的一種稅。日本的法人稅開征於20世紀30年代,最初所佔比重較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人稅就逐漸成為僅次於個人所得稅的第二大稅種。
1、納稅人。法人稅的納稅人包括國內法人和外國法人。國內法人是指在日本國內設立總機構的法人;外國法人是指機構設在日本境外的法人。法人稅稅法規定,國內法人應就其境內外的全部所得繳納法人稅;外國法人只就其來源於日本境內的所得繳納法人稅。
2、課稅對象、稅率。日本法人稅的課稅對象是企業的利潤所得。國內法人就經營所得(指企業從事各種經營行為的利潤所得)、清算所得(指企業在解散、合並時的清算所得)、退休年金基金(對按規定建立的退休年金基金產生的利息徵收,由銀行、保險公司等代扣代繳)繳納法人稅。
外國法人來源於日本境內的所得共分為11類:經營活動及資產運用所得、提供勞務所得、不動產租賃所得、存款利息所得、股息所得、貸款利息所得、廣告所得、生命保險基金所得、外國企業風險准備金、從匿名組合等組織分得的所得、資產轉讓所得。
日本法人的稅率如下:
資本額在1億日元以下的中小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在800萬日元以下的部分,適用稅率為22%;超過800萬日元的部分,稅率為30%。
資本額超過1億日元的大中型企業,稅率為30%。
3、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和應納稅額的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為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利潤總額減去費用後的余額。
法人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①股息的處理:實行法人之間分配股息扣除制度。法人A對法人B持股達25%以上、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的,法人A從法人B取得的股息全額不征稅;持股低於25%時,取得的股息80%不征稅。
②向外國分支機構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日本法人向外國分支機構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允許扣除,但是必須符合獨立公平交易價格的規定。
對資本弱化公司而言,負有關聯公司債務的日本法人支付利息的可扣除部分受到限制。運用公式計算出的負債資產比例超過3:1時,不得扣除負債利息。
③固定資產折舊:納稅人可以選擇使用余額遞減法和直線法。殘值是購置成本的10%。網站伺服器的使用年限為4年。稅法規定了不同種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使用上述兩種方法時的年折舊率。
日本公司所得稅固定資產折舊率簡表
不同類型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年)直線法折舊率(%)余額遞減法折舊率(%)
辦公用鋼筋水泥建築502.04.5
客車616.631.9
電子計算機4/516.631.9
桌椅或者木製櫥櫃812.525.0
製造業自動化成套設備1010.020.6
鋼鐵業成套設備147.115.2
④虧損結轉:法人合並、分立發生的經營虧損,可以向後結轉5年,即允許從今後5年內實現的利潤中抵扣(特殊情況允許結轉7年至10年),不論法人稅還是法人居民稅均不允許虧損向前結轉。
⑤准備金制度:稅法允許為今後可能發生的費用或損失列支的稅收制度。現行准備金包括:壞賬准備金、返銷品調整准備金、特別維修准備金、海外投資風險准備金和金屬礦山預防災害准備金。
⑥交際費扣除:從2003年起,對資本金在1億日元以下的法人,交際費列支標准為400萬日元,允許實際扣除90%。
⑦留存利潤征稅制度:為防止關聯公司內部過度使用節稅策略,日本規定了公司內部留成比例最高限額,對年度留存利潤超過規定扣除限額的部分,採用特別稅率徵收。考慮到內部留成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資金來源,因此對其超額留存利潤適用較低的三級累進稅率:
對不超過3000萬日元的部分,稅率為10%;超過3000萬日元至1億日元的部分,稅率為15%;超過億日元的部分,稅率為20%。從2003年至2006年期間,對於自有資本比率低於50%的中小企業,停止適用留存利潤征稅制度。
⑧捐贈款扣除:用於振興科教文衛或社會福利事業的捐贈款,允許全額扣除。慈善捐款的扣除比率為應納稅所得的1.25%或者實收資本的0.125%,但是,對外國分支機構的捐款則一概不予扣除。
⑨未向稅務機關提供收款人姓名、住址等信息資料的費用支出一概不能扣除。除了徵收正常的法人稅和居民稅以外,對這類費用支出還將適用48.28%的特殊稅率征稅。
⑩2002引進母公司合並納稅制度:合並前母公司產生的虧損允許向後結轉5年,從企業重組後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抵扣。
4、徵收方法:日本法人稅實行自行納稅制度。法人稅的申報有藍色申報和普通申報兩種。藍色申報是指對於有較為健全的記賬憑證和會計制度,並能正確計算和繳納稅款的法人企業,經稅務批准,可使用藍色申報表進行納稅申報。
實行藍色申報制度的法人,在虧損結轉、准備金的建立、固定資產折舊等方面,比普通法人享有較多的稅收優惠。普通申報,亦稱白色申報,納稅人必須在事業年度終了後兩個月內向稅務機關提交納稅申報表並繳清稅款,逾期不繳稅款或申報不實、少繳法人稅稅款的,稅務機關可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三)消費稅
消費稅是對商品和勞務的增值額課征的一種稅,屬於多階段增值型課稅,於1989年4月1日開征。納稅人是進行商品交易或提供勞務的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其征稅范圍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商品交易和勞務。該稅實行多環節多次課征制。
在稅率設計上,實行單一比例稅率,稅率為5%。在日本國內提供貨物及勞務必須繳納5%的消費稅。出口產品為零稅率,進口產品則需繳此稅。提供應納稅銷售額或勞務額低於4億日元的納稅人可選用簡易課稅法,根據企業的性質,對銷售和勞務按固定稅率0.3%(批發)和1.2%(勞務)征稅。
日本消費稅以納稅人的總銷貨額與總進貨額的差額為計稅依據。此外,日本稅法還對某些特殊商品交易和提供勞務行為作出了免稅規定,主要有土地轉讓、公債券、公司信用債券、通貨及其他支付手段的交易、社會保險業務、勞保醫療、教育,以及國際運輸、租賃業、出口商品、郵票發票等。
(四)遺產和贈與稅
日本遺產稅是對財稅繼承人或遺贈財產接受人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是通過繼承或遺贈而取得財產的個人。課稅對象是繼承或遺贈取得的財產總額扣除被繼承人的現有債務和喪葬費用後的余額。
除特殊情況外,財產按取得時間的時價計算。日本遺產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取得的財產總額扣除遺產的基礎扣除額後的余額,遺產的基礎扣除額按繼承人每人定額計算。該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最低一級稅率為10%,最高一級稅率為70%。
在日本通過繼承方式接受財產的個人需繳納遺產稅,遺產稅根據繼承財產的價值計算,即減基礎扣除5億日元,再加上1億日元乘以法定繼承人數。
在此基礎上計算的總遺產稅額按實際分配給繼承人的資產價值比例決定每位繼承人的遺產稅額,遺產稅稅率也是800萬日元以下的適用10%稅率,2億日元以上的適用70%稅率。通常,未亡配偶繼承的遺產在一定限度內免徵遺產稅,其限額是法定繼承份額或1億6千萬日元中的金額較大者。
贈與稅是指日本政府對贈與財產接受人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是因接受贈與而取得財產的人。課稅對象是贈與財產金額。納稅人在稅法施行地有住所的,以其在當年取得的贈與財產的全部金額征稅。
無住所的,以其在稅法施行地取得的贈與財產金額征稅。日本贈與稅以納稅人取得的贈與財產金額減去基礎扣除和配偶扣除後的余額為依據,基礎扣除為60萬日元,配偶扣除視不同情況而定。該稅也實行超額累進稅率,最低一級稅率為10%,最高一級稅率為70%
。在日本通過贈與取得另一個人的財產的個人需繳納贈與稅,贈與稅按日歷年度徵收。150萬日元以下適用10%的稅率,1億日元以上的適用70%的稅率。日本遺產稅和贈與稅都採取由納稅人自行申報繳納的方法。
日本贈與稅規定,取得贈與財產按規定應納贈與稅者,必須在其受贈年的次年2月1日至3月15日前,向稅務機關提出詳細記載征稅金額、贈與稅額及其他政令規定事項的申報書,並在申報限期內繳納稅款。
(五)社會保障稅
在日本,健康福利養老金、失業和勞動者災害補償保險是政府主辦的、僱主和雇員參加的制度。除了勞動者災害補償保險,其他保費由僱主和雇員均攤。
稅率為:每月健康保險的保費是月標准補償萬日元以下部分的8.2%;每月福利養老金保險的繳款大約是月標准補償59萬日元的16.5%;
每月失業及勞動者補償保險的保費大約是月標准補償的1.75%,其中,1.35%由僱主負擔,0.4%由雇員負擔。
(六)居民稅
日本居民稅是東京都、各道府縣和市町村對各自管轄的個人和法人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居民稅是日本地方稅的主要稅種,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由地方政府徵收。居民稅實際上是由兩種稅收組成,即個人居民稅和法人居民稅,它們與國稅中的所得稅和法人稅有密切的關系。
以個人居民稅來看,除了稅率、扣除規定以及收入不同外,其他事項基本相同。在具體稅法規定及徵收上,各級政府也有所不同。東京都的居民稅只對國家法人徵收。道府縣居民稅的納稅人既包括道府縣的法人,也包括縣民個人。
市町村的居民稅,其納稅人為市町村的法人和村民個人。日本的法人除繳納37.5%的法人稅外,還必須繳納事業稅和居民稅。事業稅屬市町村的收入,稅率由地方政府制定,不同地區適用不同稅率。東京都地區按法人稅額的12.6%徵收。
事業稅的稅額,允許企業在下一年度進入費用總額,在應納稅所得額中予以扣除。居民稅由都道府縣徵收,按法人稅額的20.7%徵收。在日本,居民個人應根據自上一年度1月1日起的收入減去就業所得扣除、個人扣除等後的應納稅所得繳納都道府縣民稅和市町居民稅。超額累進稅率如下表:
級數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日元)稅率(%)
1200萬以下的部分5
2超過200萬至700萬的部分10
3超過700萬的部分15
在日本,個人事業稅是都道府縣對個體經營者的凈收入(即扣除270萬日元後的凈所得)徵收的都道府縣稅。依據營業性質的不同,稅率為3%至5%。個人事業稅可從下一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