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解決「農村老人」養老難的問題
這個難,國家層次都解決不了。要先解決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這樣也可以解決農村養老問題了
『貳』 農民工養老難題應該怎麼解決
據日前報道,高齡農民工群體正陷入「留城工作難找、返鄉缺乏依靠」的困境:無論是留在城市裡打拚「討生活」,還是返鄉繼續「干農活」,都面臨著養老保險、找工作、職業病等問題。
對此,網民呼籲,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確保農民工群體「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解決這一難題,應盡早從制度層面著手,建議從完善社保體系、協調地區發展、振興縣域經濟等方面著眼,多方施策。
網民表示,高齡農民工的養老問題應盡早從制度層面著手解決。網民「謝玲紅」認為,首先,建議國家劃撥專項資金協助解決高齡農民工繳費年限不足的難題。其次,盡快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加、結算、轉移支付平台,激活分散於多地的個人養老賬戶資金。最後,切實保護高齡農民工從宅基地和承包地獲得收益的權利,讓土地能夠成為高齡農民工養老的最後一道屏障。
網民「陳方」等人建議,一方面,應創造條件繼續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另一方面,確立以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為主體振興縣域經濟的思路,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改善創業環境,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給中小企業創造一個平等的發展環境。此外,還要解決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資金問題,提高農民工的創業技能和創業水平。
相關部門應該出台政策,完善農民工養老的問題。
『叄』 農村老年人如何養老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主要有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1、家庭養老
這是我國農村最主要、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集中體現,它具有其它養老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短時期內不會被其它養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們主流養老方式。但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正受家庭規模縮小、人口流動、失地、老齡化等因素的挑戰,目前這種養老方式的質量有下降的趨勢。
2、集體養老
這是一種在農村很常見的養老方式,它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對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老人進行贍養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養老院制度。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適合這種養老方式的,只是農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並不能成為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主要形式。
3、養老保險
隨著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增多及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養老保險也是一種好的養老制度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4、儲蓄養老
這種養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農村老年人採用,他們依靠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一些農村居民對養兒防老已喪失信心,他們認為只有錢財是可靠的,因而盡可能省吃儉用,節約儲蓄以備老年需要時用。
拓展資料:
養老制度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之前,城鎮家庭的養老功能強大,家庭和單位合力使老年人的養老服務資源得到很好的發揮,盡管資源有限,但各盡其力。在農村,政府和集體合力為「五保」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而其他農村居民只有靠家庭,有時需要求助親戚和鄰里來照顧。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特徵在養老服務領域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改革開放後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介入,「單位人」演變為「社會人」,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消失了,單位的福利待遇越來越少了。很多企業在轉軌後,職工已經完全失去了享受單位福利待遇的機會,退休後實行社會化管理。迄今為止,依靠單位提供各種養老服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區和企業以及各種組織提供的養老服務。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動,原有的養老服務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已經不復存在,為適應時代要求,重構養老服務體系、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肆』 如何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
思想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老齡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隨時聽取老齡工作情況匯報,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發揮縣級老齡工作機構作用,明確職責任務,配強工作人員,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綜合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鄉鎮配備老齡工作專職幹部,村、社區設老年協會,確保老齡工作任務落實到基層。把農村老齡事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解決老齡人口、貧困老齡人口問題時,應適當給予財力傾斜支持。
健全養老保障體系,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全面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農村貧困老人全部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確保其基本生活。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家庭、集體、社會、國家」四位一體的養老機制,使養老保障覆蓋全社會,實現老有所養。全面落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制度,適當提高老年人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實現病有所醫。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制定出台更多的優惠政策,加大對老齡事業的資金投入,堅持「政府搭台、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與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相結合,大力建設農村養老服務機構,逐步實施老年服務項目,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著力創造溫馨和諧的養老環境。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機構養老為補充,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採取國家、集體、企業、個人等多渠道籌資,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投資開發老年服務設施和老年服務業。大力發展家政照料、老年人互助、醫療保健、護理康復、精神慰藉等服務項目,實行有償、低償或無償服務。加強老年生活產品的組織生產,建立老年生活產品專供市場,不斷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發展老年文化事業,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積極探索發展農村老年人文化事業的新思路、新方法,把老年文化事業納入全民教育和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在政策上加強引導和鼓勵,建立健全適應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的教育體系。切實加強老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開展老年人文體活動與農民生產、生活相結合,與增收致富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全面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伍』 怎樣解決農村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問題
1.借用精準扶貧思路 其實農村老人還是有一部分能夠老有所依的,所以直接按人頭發錢不是很科學。可以借用精準扶貧的思路,建檔立卡,給真正需要的人發補貼。
2.設立養老院 可以統一建設養老院,用來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這樣的話也會比直接發養老金更省錢。而且也不一定非要全免費,可以用一個比較優惠的價格來接納農村老人。只是如...
3.設立公益基金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富裕的道路,衣食無憂的他們也...
『陸』 怎樣解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我們這是農村,七八老十的老人家為了生活還要勞作,
為什麼不問問你的父母希望是哪些方式呢?
其實老人在農村居住挺好的,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水果蔬菜都是盡可能綠色有機的,比在城市裡做個「霧都孤兒」要好很多;另外關鍵是感情、鄉情,那是他們的精神寄託。
唯一的缺點就是子女不在身邊,有個頭疼腦熱的還可以,一旦出現比較大的毛病還是比較麻煩的。如果身邊有一兩個子女,那是比較理想的。
現在農村也有基本的醫療保險、養老金,盡管不多,但也聊勝於無啊。農村老人養老還是要靠子女(子女多一些,這是農村人的僅有一點優勢),在家的多做一點,在外的多支持一點,個人感覺,總要比靠什麼保險公司來的更要靠譜一些。
『柒』 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雖然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過農村的養老依舊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即使國家的政策給農村越來越好,不過兒女們還是不願意給父母們養老。因為農村人的思想觀念是非常重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到自己老了還要照顧自己。他們也不願意給孩子們太多的壓力,只希望他們能在外面好好地工作就夠了。
所以只能是國家能發布新政策,為這些空巢老人提供福利。讓他們能安逸的度過晚年,這樣的話兒女們在外面工作也不用操心,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希望國家能夠感受到這一次的危機。因為現如今的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是時候該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了。
『捌』 怎樣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隨著二十多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家庭逐漸小型化,大多以一至兩個子女為主。與此同時,隨著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入城市,以前只在城市裡出現的「空巢老人」現象,如今在中國農村也日趨普遍。由子女長年不在身邊,依靠家庭養老也就成了一種泡影。
一、實行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養老待遇,國家財政全額支付最低標准基礎養老金;
二、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辦法,地方財政對農民繳費實行補貼。中央財政應給予補助,確保同一地區參保農民將來領取的基礎養老金水平是相同的,這體現了新農保制度的基本性、公平性和普惠性。地方財政對所有參保農民給予繳費補貼。
三、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保險費,對選擇較高檔次標准繳費的農民給予適當鼓勵。個人賬戶養老金依據本人繳費多少和年限長短,有高有低,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反映了個人收入、地區發展、集體組織實力等方面的差距,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
『玖』 請問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農民養老,應該政府和自己的兒女雙項負擔。
現在的農村老人大多數是30.40.50後,年輕時正是解放初期,普遍吃不飽穿不好,干力氣活。種地沒有機械化,全憑推拉擔抬。
秋後收玉米棉花地瓜干,以生產隊為單位先交足公糧農業稅,然後剩多少再分。
天天有活干,月月不得閑,冬天風雪中,翻整大寨田。修路築壩干,挖塘打機忙。干到臘月二十九,吃了餃子再下手。年年如此。
我和對象結婚後。生了兩個閨女,正趕上計劃生育,我對象怕我影響身體健康不能幹活,他搶先做了絕育手術。都在生產隊干到1982年,土地承包到戶,各人收糧交公糧交農業稅,後來統稱統籌費。2004年開始停交統籌費,2012年開始入新農保,我57歲,每年交一百元,交了三年60歲,每月領70元每年每月長五元,今年我68歲,每月領125元。計劃生育獨生子女老人這幾年每月80元,這200多元錢節約夠吃油鹽菜,生病就沒錢了。
農村絕大多數同齡老人和我差不多一樣情況,我們不比工人、教師、幹部退休金,國家和政府只給老人每月四、五、六百元養老金就可以,有特殊情況不夠花,有子女的再難也要照管,這樣能給子女減輕點負擔。
『拾』 農村養老難,該怎麼解決
農村人口的流抄動性太襲大,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兒女把錢寄回家,而老人卻已經沒有力氣去購物,去享受,甚至連吃的力氣都沒有。精神層次上更嚴重,沒有人陪伴,農村的老年人只能養一些寵物解悶,消解寂寞。另外,由於很多青年農民出去打工,孩子都交由老人照顧,常常一兩個老人要照顧好幾個孩子,老人自我生存能力已經很成問題,再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身體和心理的負擔可想而知,身心交瘁的生活又何談提高生活質量。如何解決城市養老院一床難求,農村養老院床位閑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