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篇會計類論文3000字左右
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的差異分析
摘要:在會計制度和所得稅法相對獨立的條件下,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的差異El趨擴大。所得稅的正確核算必須分清差異的根本原因和具體表現,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採用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 關鍵詞:所得稅;差異;會計處理方法
在每年的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中,由於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法規存在較多的差異,如何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准確計算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是許多企業財稅人員遇到的難題,尤其是在新會計制度頒布後,會計核算出現了許多新內容和新方法,更增加了納稅調整的復雜性,為此必須准確把握<企業會計鑭度>與企業所得稅法規方面的差異,才能正確地確定企業的所得稅費用和企業的應納所得稅額,同時選擇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l 會計制度與所得稅法的目標不同是形成兩者差異的根本原因 美國著名稅務會計專家史蒂文F吉特曼博士認為:所得稅法本質上就是處理兩類問題:①某項目是否應確定為收入或費用;②該項目何時被確認為收入和費用。會計利潤是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計算確定的,會計制度是進行財務會計核算的基礎,是各類會計法規的統稱,財務會計必須遵守財務會計准則的要求,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稅法是從國家稅收機關的角度為滿足國家稅收的需要而制定的。 1.1 永久性差異永久性差異是指某一會計期間,由於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計算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確認的范圍不同,所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本期發生,不會在以後各期轉回。它主要包括:①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作為收益計入報表,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不確認收益。如:企業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②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不作為收益計入會計報表,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作為收益,需要交納所得稅。③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確認為費用或損失計入會計報表,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則不允許扣減。④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不確認為費用或損失,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則允許扣減。這種情況在實務中較少出現。 1.2 時間性差異指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認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時問不同而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時間性差異發生於某一會計期間,但在以後一期或若干期內能夠轉回。時間性差異的基本特徵是某項收益或費用和損失均可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但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的時問不同。 ①企業獲得的某項收益,按照會計制度應當確認為當期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需待以後期間確認為應稅所得。②企業發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按照會計制度規定應當確認為當期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需待以後期間從應稅所得中扣減。③企業獲得的某項收益,按照會計制度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需計入當期應稅所得。④企業發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按照會計制度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可以從當期應稅所得中扣減。
2 企業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差異的具體內容 由於會計核算的業務日趨復雜,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在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時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具體說來,由於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法規的不同而導致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2.1 計算費用損失時。由於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差異按照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放的工資,計提三項費用、支付的利息、業務招待費、公益救濟性捐贈、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等通過成本費用科目進行核算,固定資產維修費用也可以計入成本費用。稅法則對上述費用分別規定了准予稅前列支的依據、比例、數額,從而在扣除口徑上產生差異。 2.2 在計算費用損失時,由於會計制度與稅法依據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差異①股權轉讓損失,會計制度規定計入投資損失,稅法規定扣除的投資損失不得超過當年實現的股權投資收益,超過部分可以無限期向以後年度結轉。②廣告費支出,會計制度規定計入營業費用,稅法規定除醫葯、家電等行業每一納稅年度內不超過銷售收入的8%部分可扣除外,其他行業不能超過2%,超過部分可以無限期向以後年度結轉。 2.3 部分涉稅事項的處理方法差異①會計制度規定可以提取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長期投資跌價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壞賬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等,稅法規定壞賬准備及商品削價准備以外,其他准備不得在稅前扣除。②會計制度規定,按照權益法核算發生的虧損按占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計入投資方的損失,稅法規定已經發生的投資損失才能在稅前扣除。③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改良支出計入固定資產原值,並根據固定資產所屬類別提取折舊;稅法規定已經提取折舊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計入遞延資產,在不短於5年內攤銷,不能計入原值。④ 出售職工的住房,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會計制度可以按規定計提折舊;稅法則規定折舊不得在稅前列支。 2.4 稅務處理規定不準扣除項目差異如糧食白酒廣告費用支出,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罰款支出等,會計制度規定計入成本費用科目;稅法規定不得稅前扣除。 2.5 稅收法規對部分准予扣除的項目作了限制性規定差異企業發生的各種資產損失,會計制度規定計入營業外支出;稅法規定需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方可扣除。 2.6 對部分應稅收入的規定差異① 短期投資利息,會計制度規定沖減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稅法規定計入企業收入總額。②進行債務重組時,對應付款項的差額,會計制度規定計入資本公積;稅法規定計入應納稅所得額。③企業收到的專項撥款核銷以後的余額,會計制度規定計入資本公積,稅法規定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指定用途的以外,都要並入應納稅所得額。④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確認房地產開發收入的實現,稅法規定取得的預收賬款預征20%的所得稅。⑤會計制度規定,除購建固定資產外,企業所有籌建期間所發生的開辦費,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的當月一次計入當月損益。⑥會計制度規定,對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的企業應按在被投資企業所佔份額分享或分擔被投資企業當年的盈虧,以確認投資收益。 由於會計處理與稅收法規之間存在著上述差異,因此,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必須准確把握這些差異,按照稅法規定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
2. 會計職業道德論文結束語怎麼寫合適
會計職業道德論文結束語需要包含以下內容:
1、愛崗敬業。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標準的首要前提。它請求財會人員端正思想,充沛認識本職工作在整個經濟和社會事業開展過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從而珍惜本人的工作崗位,酷愛本職工作,樹立「干一行、專注行、愛一行」的良好職業榮舉感和義務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以高度的事業心做好本職工作。
同時,還請求財會人員在工作中盲目主動地實行崗位職責,以積極向上的安康心態做好工作,結實樹立一心一意為人民效勞的思想,正確處置責權益三者關系。要具有激烈的事業心、義務感和高度擔任的肉體,嚴厲恪守財經法規和核算規程,根絕玩忽職守、瀆職、渙職,更不得搞賬外賬以至做假賬。偶然發作失誤,必需速查緣由,拿出對策,根絕相似錯誤再度發作。
2、熟習法規,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標準的重要根底。在市場經濟中,任何單位的經濟業務都要直接或間接地遭到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則。國度的許多法律、法規,特別是財經方面的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都要經過會計工作來表現。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為了更好地實行核算和監視的職責,首先要認真學習和熟習控制財經法律、法規和國度統一的會計制度,做到在處置各項經濟業務時知法依法,維護規章制度的嚴肅性、科學性和完好性。
同時,從記賬辦法、科目運用、賬薄設笠、核算規程、會計報告等方面確保會計處置的精確性和及時性,做到會計特地辦法運用恰當、本錢費用及損益核算精確、資產負債權益反映真實。為此,需求財會人員不時學習,經常充電,力戒急躁,努力提升本身的業務水準。
3、客觀公正。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標準的靈魂。腳踏實地、客觀公正是每個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職業質量。會計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局部,財會工作的首要職能就是對各項經濟活動停止客觀公正的記載與反映,其實質特徵表現為「真實性」,假如會計數據失真,那會計核算就毫無意義。
4、廉潔營私。不謀私利是會計職業遺德的重要特徵,也是權衡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根本尺度。會計工作是各方面利益分配的關健,只要在會計工作中堅持准繩,不謀私利,一心為公,才幹處置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會計工作天天要與「錢」、「物」打交道。
假如沒有廉潔營私的質量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就可能經不住「金錢」的誘惑,還可能走上立功的道路。因而,會計人員必需以廉潔營私、不謀私利作為本人的行為原則,勇於抵抗揭露各種損公肥私的不良行為和不正之風,大膽維護國度的財經紀律及企業的規章制度。
5、搞好效勞。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標準的時期請求。隨著變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經濟開展的不時加快,財會工作的效勞功用日益遭到人們的普遮關注。從會計工作的角度,對投入產出停止可行性論證,積極為指導出謀劃策,參與單位的預測和決策,並運用本人所控制的會計信息和會計辦法,統籌統籌,科學運作,努力進步效勞程度、效勞質量和效勞效率,為改善單位內部管理,進步經濟效益效勞。
6、失密守信。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標準的根本請求。財會信息灑蓋一個單位整個消費運營各個環節的方方面面,會計報表是綜合反映一個單位經濟運轉和財務情況與運營成果的數字報告。在市場競爭日益嚴酷的今天,財會人員必需對本單位以財務本錢材料為主的相關財會信息和商業機密,嚴厲失密,不得外傳,這是財會人員職業道德的根本請求。
3. 求一篇會計畢業論文6000字,不是百度文庫等經典範文
您好,關於會計論文的相關內容推薦你到會計人的網上家園的會計探索版塊看看,裡面有關於會計論文寫作的內容可以供您參考。希望能幫到您。
4. 關於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畢業論文的結論怎麼寫
你要寫論文嗎?抄
提出襲論點,找出分論點。
1。你要知道會計的職權范圍和法律責任。
2。法律責任包括哪些內容以及你的看法。
3。舉社會實例進行正反論證。如果正的不好找,就找反的,然後你對此加以評價。
4。總結全文,談談你的認識,與遵守法律責任的重要性。
5. 會計的畢業論文一定要有「結論」這一部分嗎如果有的話怎麼寫謝謝
不一定 視情況而定
6. 求一段 英文實證會計論文結論 的中文翻譯 急~謝謝了!
5。結論
採用准則要求20,經過一段時間和含糊不清的規管架構對於會計處理的差異,且重要的靈活性的翻譯在財務報告,有實質性影響企業的行為。有些公司採用的生效日期前,而其他的標准延期養了許多關於公司的需求,優先考慮的問題。本文研究了不同
公司的行為和規模決策過程中給予他們的財務狀況、市場狀況。主要的問題,探討了參考的流動性,《紐約時報》1000指數,套期保值、外匯貸款、翻譯曝光、管理補償,售前和郵政准則的翻譯不同20。這個結果符合以下理論預測和綜述。採用一般傾向於展覽較高的流動資金額的措施。採用屬於次傾向於展覽更高1000指數大小、盈利能力、派息、杠桿作用,而他們現在低流動性和管理。一般而言,類似的特點,採用轉換盈利相比,non-adopters有關的。套期保值是更大的動物使用和顯示低利潤率和管理的支出,但高派息率(與領養者沒有使用套期)。與外匯貸款的動物往往比採用無外匯貸款,並顯示高杠桿的措施,但是低流動性,支付股息及管理。non-adopters採用者補償與對比觀測計畫,採用大、展覽、流動性和杠桿效益高,但是較低的管理。領養,使用相同的翻譯速度始終傾向於小、展覽、流動性、派息率高,使用杠桿相比,採用不同的稅率。
領養前處理不同的翻譯收養的物品(方法)的非梵谷利潤率往往展覽於自己的實際和杠桿相比,他們的pre-actual收養期間收養期間。另一方面,領養前的自由組合,採用使用損益表,/儲備(b)的方法來解釋翻譯差異往往展示和低利潤更高的杠桿和股息。值得注意的是,採用不同的翻譯方法,使用前,採用不同的財務表現往往特性(例如高杠桿)在pre-actual收養期間。相反,他們現在沒有實質性差別的實際收養期間。
7. 淺談人力資源會計論文的結束語
鑒於抄以上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襲究,筆者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1、冷靜、仔細分析研究,從可行性著手
人力資源會計已成為一個熱門的詞彙,但各研究者應保持清醒冷靜,用自己獨特的眼光仔細研究各細節問題,並從可行性著手,為每一個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
2、不拘泥於傳統會計的思維
人力資源會計是會計學的重要分支。它只要符合了會計學的基本目標、基本原則,不必受傳統會計學各種人為規定的准則或原則約束,而這些准則或原則又都是可發展。通過人力資源會計的建立,我們可以對原有傳統會計准則的規定增加新的條款,賦予新的意義。人力資產本來就是一種特殊資本,那我們就應該特殊問題特殊對待。
8. 會計論文摘要
作者首先應該對論文的寫作背景做簡單介紹,然後應該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主要是對文章的提綱做簡要的介紹,最後要對文章的研究意義進行介紹。
摘要包括論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四部分內容。
9. 關於"網路會計若干問題探討」論文的結論怎麼寫_
會計是旨在提高企業和各單位活動的經濟效益、加強經濟管理而建立的一個提供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電算化後則使得會計這一信息系統的功能進一步得到發揮。然而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電算化會計已經不起信息化浪潮的沖擊,必須將自身這樣一個經濟信息系統融入信息化浪潮之中。電算化會計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是企業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發展電算化會計要站在企業信息化的戰略高度,從全局和整體的角度對其發展予以規劃。當前,這種戰略考慮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和准則的確立。首先要明確發展電算化會計的目標、宗旨和服務准則是與企業信息化是一致的,盡管它是在務虛,但必須提高它的威信,以保證它對務實的工作有方向上的指導意義。
2.技術裝備的配置。這主要是指計算機及其網路的硬體和軟體系統的配置要從推進企業信息化的全局考慮,如網路系統的布局、主機或工作站的選擇、網路接點的專用和通用、操作系統與資料庫的選擇、標准規范的統一性等。
3.信息資源的管理。信息資源是企業的戰略資源,對它配置的優化程度關繫到企業信息化的成效。會計信息是企業信息資源的一部分,應該從企業級的高度予以規劃和管理,如會計信息的提供與處理許可權、所有權和共享范圍、安全與方便、可靠性與相關性程度的控制等。
4.管理體系的結構。企業管理體系的結構是關繫到企業信息化成敗的關鍵。對電算化會計的管理應該從整個企業的角度予以組織和安排,如電算化會計管理機構的地位和作用、職責和領導部門的責任、資金運用機制、與業務部門的聯系以及規劃、計劃、實施的管理體制等。
10. 企業養老金會計及財務問題研究論文最好寫什麼內容
提供一些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題目,供參考。
一、會計方面(含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資產評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其防範
3.試論會計造假的防範與治理
4.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5.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6.論會計國際化與國家化
7.論穩健原則對中國上市公司的適用性及其實際應用
8.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9.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協調
10.企業破產的若干財務問題
11.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
12.論財務報告的改進
13.論企業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16.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
17.關於企業合並報表會計問題研究
18.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現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並報表若干理論的探討
22.增值表在我國的應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報告研究
24.現行財務報告模式面臨的挑戰及改革對策
25.表外籌資會計問題研究
26.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關於資產減值會計的探討
28.盈餘管理研究
29.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研究
30.網路會計若干問題探討
31.論綠色會計
32.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33.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責任會計
34.人本主義的管理學思考――人力資源會計若干問題
35.試論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會計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問題研究
3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會計問題研究
38.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的應用
39.戰略成本管理若干問題研究
40.內部結算價格的制定和應用
41.跨國公司轉讓定價問題的探討
42.我國企業集團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43.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
44.試論會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