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誦讀經典,感悟忠孝"文章
三年時光。真的很短。原來講台到課桌的距離真的只有三年,在那個六月,我們,畢業了。扔掉了畫筆,扔掉了書本,扔掉了那個她,也扔掉了回家的腳步。我們離家越來越遠。越來越遠了。
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最後的最後渴望變成天使,歌謠的歌謠,唱著童話的影子,孩子的孩子。該要飛往哪去。迷茫,無知,失魂落魄的我們,就這樣,有的來到大學,有的,來到社會。
步入了大學,回家,僅僅在這寒暑假裡。有人說,大學便是社會。步入大學,我們又有幾人可以給家中道聲珍重,道句平安呢? 每當我坐上歸途的火車飛機的前晚,我都會失眠,並非是激動不已,而是想到不久又要離家。且時間也越來越少。一直到消失。回家,慢慢變成了一種奢望。歸途,也越來越遠。回家的步子,越來越沉重了。
我們終究長大了,青春不再。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年輕時的我們總是那麼意氣風發,總是那麼自信,到最後才發現真的太年輕。不是我們的起點錯了,而是最後的終點我們無法選擇。回家的路。我們更加無法選擇。我們最想回的,不是家,而是那份溫暖。歸途。讓我們回歸的。也是那份平安與相遇。家。已經不僅僅是港灣了,更是我們情感的寄託。父母歲歲年年最期盼的,便是那歸途上的遊子。可以在家中,嘮嘮嗑,說說話而已,僅僅如此,我們卻舉步維艱。
我的一位儒友曾說過,中國是最恐怖,也是最大的遷徙族群,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遷徙人員穿梭在這個土地上,穿梭的不僅僅是那一張張火車汽車飛機票,還穿梭著那藕斷絲連,血濃於水的親情與鄉愁。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便是那亘古不變、也為之經典的情之元素。所以中國人認祖歸宗,哪怕到了生的盡頭,國人也不希望自己的肉體葬與他鄉。這,是其他民族所做不到也所無可比擬的情緣。是中國最柔弱也是最強大的一面。
Ⅱ 誦讀經典,收獲成長的徵文600~700字左右,和弟子規有關的。謝謝~
現今社會人們所仰望的不過是金錢二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在這世界危難之際,我們將何去何從?
五千年悠久的文化,造就了中華文明。以孔子為首的諸子百家,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世的最佳方法,既以德行天下。這在今日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無疑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華民族之魂在一「和」字,內齊家、外平(和平)天下。而和字的根本在一個「孝」字。
對於孝字,解釋有諸多版本。最著名的是「百善孝為先」。最好的詮釋是《弟子規》的入則孝篇,其中詳細的講述了什麼行為是孝,任何一句都能讓我們實行一生,受益一生。
以「父母命,行勿懶」為例,我們可以回想自己從小到大,有過多少次父母「命」時我們做到了「行勿懶」?我想大家一定做的很好。我是非常慚愧,當自己的事兒與父母的事兒有沖突時,首先想到的是利益。然後再考慮對父母所命之事的應承。就這樣,還很有道理,自認「孝」做的還可以。看著《弟子規》才明白什麼是孝與不孝,不用看別人,自己就是改造對象。
一個人孝自己的父母,別人亦會敬他信他。孝字做好了可以和一家,和一個社會,和一個世界。所謂小孝孝父母,大孝孝天下,此為至孝。一個人如果不孝父母,只是不孝自己的父母,那麼眾人也會不恥他的行徑。為什麼?對父母都不孝,對其他人會有真誠嗎?生養之恩尚放在一邊,與人和善自然不會是真心。人一旦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註定了他是靠不住的。
「孝」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翻世界,造大同」我們難做,可是從我們自己做起就不是難事了。世上多一個孝子,人間就少一個忤逆。
美好社會離不開孝,《弟子規》明確給了我們方向和做法。讓我們欣喜的是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之下,《弟子規》正在廣泛傳播,發揚光大。相信會在我們生活中起更大的作用。
和諧社會,「孝」字當先。
Ⅲ 誦讀國學經典讀後感100字
關於「孝」,自古很多理解和認識。《論語》為政篇中有很多章節,我就其中倆節與大家分享: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之難就在於孝敬父母的時候的臉色一定要和顏悅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來孝敬父母。
就老夫子上面的倆段話,提到了敬、和顏悅色等,加上我自己對生活的一些小結,我簡單的把對父母長輩的「孝」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贍養。滿足其生活需要,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第二層,我敬我愛。要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正做到尊敬和大愛。第三層,人敬人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使其在社會上受尊敬,有句話叫做「父憑子貴」。
第一層次,贍養。在現今這個時代,只要我們做一份穩定的工作,很容易做到,這也是最基本的事情。現狀是,我們很多人把這作為一個道德衡量的標准,是嚴重不夠的。
第二層次,我敬我愛。有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現實生活中的「久病床前有孝子」也大有人在。這是一個社會人、中國人都要做到的事!沒有什麼好商榷的!只要我們能認識到,一定就可以做到。堅持對內心的絕對真誠,我們就會有大智大勇。有句話說的好,「家是講情感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層次,人敬人愛。說難也容易,只要我們努力工作,積極進取,做出成績,我們一定會脫穎而出。認真做事,做有價值的事,必定會得到同事、朋友、周圍人和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Ⅳ 孝敬、友善、節儉、誠信為主題的經典誦讀的作文,800字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不僅是對人們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種人格、一種信仰,它能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自覺遵守社會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形成愛國守法、敬業奉獻、明禮誠信、團結友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接班人,是社會的希望、國家的棟梁、祖國建設的主力軍,理應深入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加強理論修養並以此指導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愛國是對一個我們最基本、最低層次的要求,是一種最樸素的情感。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要求我們大學生要正確認識國情和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提高明辨是非、甄別真假、判斷對錯的能力,將愛國主義情懷轉化為實際行動,從點滴做起,詮釋愛國主義的真正內涵,把個人理想同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相統一,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大學生的敬業,最根本體現就是勤奮學習。在淮師這座美好的象牙塔里,我們應當珍惜這段時光,努力學習。要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體驗來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解,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與學校的事業發展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誠實...
Ⅳ 兩分鍾的朗誦稿以孝為主題
古語有雲:「百善孝為先』.中國自魏晉開始,至唐、宋、元、明、清一直下來,就提倡「以孝治天下」。清兵入關,從上到下所有官員,有三本必讀的書,其中之一就是《孝經》。《孝經》中告訴我們怎麼樣才算孝呢?不僅僅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廣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才為大孝。也就是說,你孝敬父母長輩,這是小孝。等你長大成家,你就有了兩方的父母,你能用同等的心去孝敬雙方的長輩,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你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視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用慈愛的心對待天下所有的人,視天下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主管視員工就像自己的兒女一樣,這才算大孝。所以,你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要做一個孝子,你不僅僅要對父母好,你還要尊敬你的長輩,尊敬你的上級,熱愛你的顧客、熱愛你的部屬,熱愛……,這才算大孝。
Ⅵ 以"孝敬,友善,節儉,誠信"誦讀活動的讀後感怎麼寫
為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全園教師和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感受「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的中華傳統美德。我們開展了為期一個周的「詩文朗誦」活動。
本次朗誦活動,倡議書一發出,就引起了教師和幼兒的積極響應,各年齡段的幼兒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年齡特色,一批選材貼切、內涵豐富、創意獨特的經典誦讀節目脫穎而出。大班年齡段的幼兒選材於中華千古流傳的著名詩詞,以唱誦結合的形式展現出了磅薄氣勢;中班年齡段的幼兒,朗誦表演創意獨具匠心,准備充分;而小班年段的幼兒,更是邀請了家長友情客串,共同演出。孩子們的表演活潑可愛,卻又活而不亂,確實難得。教師們也根據主題廣泛學習經典詩文,觀看《全國孝心十佳少年的先進事跡》等影片,大家深情並茂地朗誦《孝心無價》等經典詩篇,師生們的呈現了表演精彩,實屬精品。
通過這次的詩文誦讀活動,我們發現教師、孩子們對「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的中華傳統美德,有了一定的感受。通過一首首弘揚「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中華傳統美德的詩歌,他們了解了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包容寬厚、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受到仁愛孝敬、誠信報恩、勤儉朴實,互助友愛的傳統美德。這是我們在開展這一活動過程中的另一個收獲和成功。在今後,我們將不斷為教師、幼兒提供這樣的平台,讓師生們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培養自信,獲得成功.
Ⅶ 小學開展以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為內容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方案
中華民族的美德有很多:孝敬、友善、節儉、誠信等等。其中之一是節儉。成由節儉敗由奢。積少成多,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節約電能等等,從我做起,從點滴開始,從小事做起。節儉養德,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儉,是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好作風。
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水,人人節約資源,國家資源就可持續,節儉了,就培養了我們良好的品德。
祝福你
Ⅷ 求推薦一篇以孝敬為主題的中華經典誦讀
弟子規 孝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Ⅸ 小學開展以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為內容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方案
為切實做好未來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源,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秀水小學各中隊開展了分別以「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為主題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在誦讀活動中,各中隊通過清純儒雅的低誦將《弟子規》等優秀的詩文展示出來,讓隊員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中華燦爛的傳統文化的浸潤。
此活動的開展,讓隊員們在潛移默化中懂得了如何孝敬長輩,如何做到友善,應以節儉為榮,更應誠信待人,既是一種無形的熏陶、影響和潤澤,又彰顯秀小「潤澤」文化,發揚「滴水穿石,潤物無聲」的秀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