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重陽節的廣播稿
男:敬愛的老師們
女: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中午好
男: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女: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合: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
男:農歷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因此叫重陽,也叫重九。另外,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
女: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很多,一般有出遊賞景、登高、觀賞菊花、插茉莉、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男:關於重陽節,還有個故事呢。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經常出來禍害周圍的百姓。有個叫恆景的青年,決心為民除害。
女:他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找到了有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
男: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般非凡的武藝。
女: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壇菊花酒,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男: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蠱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
女: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瘟魔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香和菊花酒香氣,臉色突變。
男:這時怛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上回合就把瘟魔刺死。
女: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就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男: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和五色糕。講究的重陽糕做工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女: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旗代替茱萸。
男: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女: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男:是九月初九,既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也是溫馨的老人節。
女:俗話說:兩陽相重,九九艷陽天。的確,在這雲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的季節,橘紅橙黃,金桂飄香,令人心情舒暢。
男:老爺爺,老奶奶們,沒有昔日您們艱苦的創業,哪來我們今天優美的校園?為了表達對您們的崇敬,我們特別獻上我們崇高的敬意。
女:同學們,你們又打算怎樣向你們的爺爺奶奶送上自己重陽節的祝福呢?
男:幫爺爺奶奶做家務是個不錯的主意。
女:對,給爺爺奶奶捶捶腿 揉揉肩也會讓他們很開心的。
男:要耐心得聽爺爺奶奶說話,不能嫌他們煩。
女:空了陪他們聊聊天也可以
男:說了那麼多,下面讓我們聽幾個小笑話休息一下吧
女:兒子問爸爸:「如果我考全班第一名,你會怎樣?」 爸爸說:「那我真要高興死了!」 兒子說:「爸爸,不要擔心,我不會讓你死的!」
男:媽媽問:「你算算這道題得數是幾?」 兒子說:「5」。媽媽說:「真聰明,這么快就算出來了。給你五塊錢去買冰棍。」 兒子說:「媽媽,你再出一道得數是100的題吧!」
女:父親責備兒子:「鄰居張家很不高興,因為你一拳打壞了他兒子的眼睛。你說那是出於意外,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兒子說:「我本來想打中他的鼻子。」
男:一個來做客的夫人非常奇怪她的小侄子為什麼那麼規矩。
「你真乖。」她說:「你為什麼這么聽話呢?」
小侄子答道:「因為媽媽答應給我買個玩具熊貓,如果我不嘲笑你那蒜頭鼻子和煽風耳的話。」
女:相聚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男:是啊,又該跟大家說再見了
女:下周五再見!
男:再見
② 九九重陽節承辦單位發言稿
愛是一種力量
狄更斯說,愛可以支撐起整個世界.我說,讓愛的香氣傳遞萬里,可以使世界更美好.
這個世界因為有愛而變得溫暖;因為有愛才讓世界每個角落都有溢滿愛之香氣;因為有愛才使人與人之間能夠和諧共處;因為有愛,才使人與人之間產生幸福.愛很平凡但又很珍貴,無數的奇珍異寶都買不到愛.愛,是支撐人們前進的不懈動力.
愛,像春風驅走我們心中的陰霾;愛,像春雨滋潤我們心中的創傷;愛,像陽光溫暖我們冰封的心靈.
不要抱怨父母不夠愛護你,不要抱怨朋友不夠關心你,不要抱怨他人不夠關注你.因為,不是別人沒有這樣做,而是我們沒有發現這種默默的關愛,沒有感受到圍繞在我們身邊的愛.
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沒有華麗的包裝,顯得朴實無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中,無不傾注著母親對我們的愛.「天冷了,多穿些衣服」,母親的關懷就隱含在這句簡單的話語中.雖然,很多時候,這已是司空見慣,我們根本不會在意著這些.
父親不善於用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愛,但從他細微的行動中我們依然可以覺察到.我們寫作業時,他會把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音量調小;我們休息時,他會為我們輕輕關上房門.
所以,愛無處不在,愛給我們帶來力量.
今年,我國的汶川地震造成無數人家破人亡,造成許多的孩子變為孤兒,許多人的夢想和希望破滅,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造成了損失.這次的災害震動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使中國人團結協作,抗震救災,創造了生命的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中國人在大災大難面前體現的一種愛的融合,使受災人民感受到了黨對他們的關懷.讓他們的心中重新有了希望,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信心.
十四歲的小女孩李中俊,在去學校的路上不幸掉進了深四十米的天坑裡,當她醒來時,她已昏迷了三天.這時的她失望和無助到了極點,再加上寒冷和飢餓使她更加難以忍受,但這個十四歲的小女孩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生命.她依然堅持生存下來,在李中俊失蹤的日子裡,家中親人和鄉鄰都在焦急地尋找,可最終依然杳無音信.正當父母都放棄找尋她時,奇跡發生了.李中俊憑著堅持的毅力竟奇跡般的爬上了深四十米的天坑.在李中俊攀爬的過程中,盡管一次次的摔下來,但她卻依然沒有放棄,她相信自己.她想起了母親對她的愛,正是這愛的力量戰勝了死神.
愛,是人生的蜜糖.因為愛,我們的心田碧波盪漾;因為愛,我們的生命洋溢著芬芳;因為愛,我們的靈魂熠熠生輝;因為愛,使我們戰勝了困難.
僅供參考
③ 求關於九九重陽節的演講稿,謝謝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天高氣爽,人壽花香。 彩雲追月,桂花飄香。
不久,就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
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當然,在重陽節之際,我們可以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一刻,菊花酒擺放在桌前,詠菊詩回響在耳畔。那是「但將酩酊酬佳節,重陽獨酌杯中酒」的無奈;那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戰地黃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憂思……那些溫暖的、豪邁的、多情的詩句盡在耳邊,將人們一顆顆柔軟的心濡染得瑩潤渾厚。那象徵延年益壽的菊花酒,將人們燦爛的臉龐映照得如花般動人。
重陽節,這份情懷,如燦然的傲菊,馨香彌漫。
老年人也曾經年輕過,有過美麗的青春,有過追求,有著對社會的貢獻,當你面對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翻閱年輕時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動!美麗的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蒼白和皺紋,每一紋,也有深深地愛呀,當你看到晨中相扶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綻放在慈祥的臉,心中那份感動不能自己;還有那一對年約六旬的老人身著大紅的運動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讓人羨慕;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我們真的能無動於衷嗎?
現在我們國家給重陽節賦於新的寓義,這一天定為老年節,我國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
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諧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會是發展的社會,尊敬老人的學校是進步的學校,尊敬老人的學生才是文明的學生。尊老愛老,我們責無旁貸。新世紀的我們一定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盡力為老人做好事。在這樣的日子裡,你想給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自己身邊的老人一份什麼樣的祝福呢?也許會說上一句祝福的話,也許會給他們倒一杯水,也許會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他們都會倍感欣慰!
人的一生,最值得贊美的時代,便是老年時代。孔子說他自己年至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祝所有的老年人重陽節快樂,祝福我們可愛的前輩如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陽紅
④ 重陽節主持人稿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因此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年(2009年)重陽節在公歷的10月26日
[編輯本段]重陽節起源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1]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東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⑤ 重陽節的演講稿
國慶節的喜悅還在繼續,安靜的心情釋放著心的微笑。轉眼又到九月初九重陽節。自古以來,九月九就是思念的節日,古詩有雲: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陽節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陽是團圓的日子,因為不能團圓,在外的詩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親人,寫下了傳世的詩歌。思念之心,字字顯露真情。現在我們國家給重陽節賦於新的寓義,這一天定為老年節,我國同世界上的好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讓每個人獻出一點受,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有一天你我也會老,看看老年的親人,一晃幾十年下去,那也許就是每個人的寫照。
老年人也曾經年輕過,有過美麗的青春,有過追求,有著對社會的貢獻,當你面對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翻閱年輕時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動!美麗的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蒼白和皺紋,每一紋,也有深深地愛呀,當你看到晨中相扶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綻放在慈祥的臉,心中那份感動不能自己;還有那一對年約六旬的老人身著大紅的運動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讓人羨慕;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讓人受不了,受不了。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沒有人會永遠年輕,老年人擁有的是智慧和經驗,別說老年人愛啰嗦,每一句話里有真情,每一個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說說話,會有好處,明理和涵養在時光之海已浸入到內里,沒有浮華,沒有虛假,只有渴望,想與子孫輩多點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可以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孩子的幸福開心,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老人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是老人,讓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輕人一般不能發現這一點,生活的壓力好大,工作的壓力和競爭,讓人累和疲憊,可以認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思想,當你已經長大的時候,父母可能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擔憂的心時常動在心頭,一句話,一句問候,不能回家,打個電話也好。那是給你整個世界的人呀!不可以不記得。只要有時間,就要陪陪老人,給干點活也好,陪媽媽吃飯,陪爸爸看電視,看父母的的笑顏,心中也是欣慰!
講個親身的經歷給你們聽,我從小在外婆家住的時間比較長,經常在街上玩沙,來人的時候,藏入外婆的懷抱里,所以我常去看望,常握住外婆乾瘦的手,用我的手包她的手,用她的手包我的手,外婆在我媽那說,自己看大的孩子就是親,就是親。而有點嚴肅的外公最喜歡抱我的女兒。我的外婆在今年離去了,我沒有握她手的機會,想到這,淚在我眼中轉來轉去,我想到要多去看我的外公,讓他多笑一笑,安慰他的心,我的母親和姨媽會陪著他,我也會盡我的孝心。所以,年輕的朋友們,記住愛你們的長輩,多陪陪他們,可以到任何時候不後悔,可以心中無憾,可以讓老人的笑容綻放。夢中的我常常會想起好多的人,有離世的親人,有大街上孤獨的老人,經常在夢中醒來,有時有汩,有時感覺我的親人輕撫的溫熱和慈愛的笑顏。
有一天你也會老,想想那會是什麼樣子,人生是一面鏡子,對照人生,尊重老人,愛護老人是傳統的美德。是社會的責任。讓老人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快樂,幸福,笑口常開。
⑥ 重陽節尊老 感恩 孝敬演講稿
1、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題記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2、感恩父母心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而我認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於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
兩年前,我得了一場大病,父母背著我東奔西跑,到處求醫,從他們焦急的神態中,從他們悉心的呵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發自內心的愛。一天,爸爸用自行車馱我去醫院,我坐車後發現爸爸騎得很慢.幾個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讓他身心疲憊。我無意中發現了爸爸頭上的一些白發。啊,爸爸變了,變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滄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更看到了爸爸為我操勞的痕跡。啊,爸爸沒變,大山般的父愛沒變。我依然感受著他的溫暖,他的愛。
那是我住院期間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後趕來給我送飯,可是我想吃餃子。他二話不說,放下手裡提來的家裡做好的飯菜,迎著凜冽的大風,冒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又出去為我買餃子。天黑了,風更猛了,雪更大了.這時,雪人似的爸爸一邊走還一邊說:「餓壞了吧!」看著爸爸慈祥的面容,摸著爸爸凍得通紅的雙手,我感動得流淚了。「爸爸,爸爸……」我在心裡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卻彷彿陽光,溫暖我病痛的軀體;又似暖流,融進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關愛,撐起了我戰勝病魔的信念,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我康復出院.
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愛,對我的呵護和關懷。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常常這樣問自己。哪怕是為他們垂垂肩,洗洗碗,給他們唱段曲兒,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我也會感到心裡的安慰。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我用心學習,不讓他們為我的操心;我搶著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經常哼哼小曲,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
我愛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們都愛自己的父母.讓我們一起對父母說一聲:「我們愛您!」讓我們一起行動,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長,幸福快樂就時刻陪伴在你我身邊.
同學們,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剛剛過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歲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他們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然而,同學們,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你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是否曾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給予的一點一滴。
在此,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樂!!!!
3、感恩父母心
(演講稿)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開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遊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後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後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於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麼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並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 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傑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麼,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4、孝敬父母名言
●搖動搖籃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國)
●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
●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來自母親,來自家鄉,來自天堂。----(威•布朗)
●母親在家事事順。(阿爾科特)
●只生不養的母親不是真正的母親。(約•謝得)
●人最終總要離開母親。(賀拉斯)
●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兒行千里母擔憂。
●河裡孩子岸上娘。
●娘痛兒,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
●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哭一場 。
●娘想兒,長如江;兒想娘,扁擔長 。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
●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英國)
●寧死做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
●母親的擊打決不會使孩子殘廢。(猶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鹽好 。
●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英國)
●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英國)
●母愛最高尚。(德國)
●母愛之愛,春天常在。(法國)
●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縈福克勒斯)
●甜不過蜂蜜,親不過母女。
●女是娘的羅裙帶。
●娘掛閨女,記在心裡,閨女掛娘,急斷肝腸。
●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女兒九個像娘 。
●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
●有其母,必有其女。(英國)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英國)
●母勤女懶。(日本)
●喧騷之母,必養成懶惰的子女。(拉丁美洲)
●母親的心靈是子女的課堂。(比徹)
●父親是大自然規定的銀行家。(歐洲)
●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老師。(英國)
●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裡,父親是多麼嚴厲的法官啊!(忒壬斯)
●沒有幾個父親對子女是關心備至的,至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對金錢更加關心。(切斯特菲爾德)
⑦ 怎樣在重陽節農村老人座談會上講話致詞
在這個重陽節日里
為了我們表達對老人的敬意與心意
所以在這座談會中,除了發敬老金之外
也有小朋友的表演活動
同時也教育小朋友養成對老人的關懷態度
⑧ 重陽節演講稿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年的10月13日是農歷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為什麼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 「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找範文
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為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
⑨ 關於「重陽節」班會主持稿
(楊)女士們、先生們、老年朋友們
(合)大家下午好!
(李)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楊)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我們迎來了又一個九九重陽節
(合)迎來了老人們自己的節日。
(李)在此祝在座所有老年朋友(合)身體健康,節日快樂
(楊)祝在座的青年朋友(合)工作順利,事事順心
(李)為弘揚中華民族的敬老、愛老、尊老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澧溪社區舉辦了「」聯歡活動讓老年朋友真正享有「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楊)下面請澧溪社區領導致詞
宣布演出正式開始
1(李)海派秧歌是上海浦東新區的舞蹈專家精心創編的,它以動作優美、剛柔相濟,樂曲激越歡快、舒緊結合而深受國內外愛好者的青睞,請欣賞由我們社區阿姨獻上的海派秧歌表演,掌聲有請!
2(楊)演員的精彩表演,增添了節日的氣氛,下面請欣賞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的越劇《紅色醫生》
(李)(楊)智力回答
1、什麼光會給人帶來痛苦? (耳光)
2、皮球里是空氣,那救生圈裡是什麼呢?(人)
3、119電話是什麼報警電話?(火警)
4、
3(李)現在越來越注重健康,要想自己活得不渾渾噩噩,要想自己活得明明白白,養生之道越來越重要,下面就請宋耀祖為我們談談他的養生之道,請欣賞快板《老年養生歌》
4(楊)養生之道我們聽完了,裡面提到的要多運動,政府也提倡要全民健,以增進身心健康,伴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蓬勃開展,我們社區也開展得熱火朝天,《皮影操》將參加比賽,我們先一睹為快。
(李)(楊)游戲
大家知道金婚嗎?結婚50年對巴,但我在的理解里,這個50年不容易啊,能陪相愛的人到半個世紀,相濡以沫,共度艱難,半個世紀見證的婚姻,就像金子一般,長久而堅不可摧!
5(李)夕陽紅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一提到《夕陽紅》這幾字耳邊就會回盪起那委婉的旋律,親切的歌詞,下面就請簡逢慈老師為我們演唱這首歌,大家歡迎
6(楊)接下來請出馬秀娟、康正安,為我們表演滬劇《母女會》
7(李)請欣賞民歌三連奏《茉莉花》、《瀏陽河》、《喜洋洋》
( 李)(楊)智力題
8(楊)書法包括了很多藝術,有聲有色,有形有意。 意境方面需要個人的修養:知識,道德,智慧,素質等等,要練好一首書法是要下很大的功夫,我們社區的朱明治老先生的書法一直是我們社區的驕傲,下面由請他為我們展示他的作品。
9(李)滬劇是我們上海得地方戲,用地道上海方言演唱,富有表現現代生活的能力,音樂比較柔和、優美。委婉動聽,帶有江南的水鄉情調,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下面請欣賞滬劇《相親》
各位老年朋友們、各位年輕朋友,「」到此結束。最後再一次衷心地祝願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合家幸福!親愛的中老年朋友,再見!
⑩ 重陽節發言稿
《珍藏的記憶》
隨著時光的流逝,童年那金色的夢也悄然而逝,然而充滿童趣的那幕幕早已在我記憶的心海里定格.
那天翻東西時,偶然發現久藏在櫃子里的相冊.我好奇地打開它,童年的往事歷歷在目……
翻到相冊的第一頁,使我想起那次和爸爸摘草莓的趣事兒.走到田地里時,我學著爸爸捲起褲腿,頭戴著一頂碩大的草帽,手裡還拿著一個塑料盆子.全身「武裝」以後,我就跟著爸爸走.由於帶了太多的東西,我自己個兒又小,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活像一隻鴨子.爸爸看到我這身狼狽的樣子,忍俊不禁地笑了起來.他索性拿起相機,「噼啪——」拍下這張照片.現在看到它,我真想回到以前那個天真爛漫的我的世界裡去.
「哈哈哈…」我開懷暢笑起來.這張照片是在珠海遊玩時拍下來的.那時我和弟弟在鋪著大理石的廣場上你追我趕, 放飛心情地奔跑著,臉上不時地露出幸福的笑容.媽媽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拍下照片.等到照片洗出來後一看,咦,弟弟竟然飛起來了.原來當時媽媽在給我們拍照時,弟弟剛好做起了跳的動作.以後每逢有客人來家裡作客,我都會拿出這張照片向他們炫耀:「弟弟成仙了!」這時候弟弟便會對我大眼瞪小眼的,令我哭笑不得.
翻過這一頁,映入眼簾的是在「番禺香江野生動物世界」時拍下的照片.我和弟弟的身後是一棵人工塑造的大樹,它凶神惡煞地張開嘴巴,好像要把我們吞噬似的.可我和弟弟仍然喜笑顏開,悠然自得……
看著一張張充滿童趣的相片,我彷彿又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雖然這些已是陳年舊事,但它們就像一顆顆發光的小貝殼,永遠留在我記憶的海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