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優秀教育教學論文,談談怎樣觀察幼兒
這個題目你不會寫嗎,很簡單的,可以給你一個樣板,也可以直接用的
Ⅱ 如何做好家長溝通工作教育論文幼兒園
家園共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節。孩子能夠茁壯成長,也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願望。盡管如此,由於教師和家長之間教育觀念、思考角度不同,常常會引發一些矛盾和沖突,做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有時會聽到有些家長對我們的工作有些不滿和意見,如何解決家長的批評和抱怨,也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工作中,我們把解決問題的方式建立在理解和溝通的基礎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多年的工作使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哪些工作是我們自身需要加強的,哪些工作是需要家長理解和支持的。在布置新學期例行家長會的時候,我們老師把容易引起家長誤解,引發糾紛的地方整理出來,在家長會上加以強調。比如,每年開學初,家長們都會對幼兒園的工作提出各種要求,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要求我們多教孩子識字、計算等小學化的內容,或者適當給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業,而另外一些家長,則希望幼兒園教育能夠順應孩子的天性,只要求孩子能夠在幼兒園里快樂、健康的成長。根據這些情況,我們在向家長詳細介紹自己一學期工作安排的同時,不忘向家長宣傳先進的育兒理念,把我們一日活動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教改實驗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等,向家長做出詳盡的解釋,讓家長感受到幼兒園各項工作內容都是依據先進的幼教理念制定的。只有得到家長的認同和贊許,教師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開展幼兒園的各項工作。
幼兒家長,來自社會的各個層面,處理問題的方式存在很大差異,比如:同樣是覺得自己孩子在幼兒園里受了委屈,家長的態度和表達方式卻大相徑庭,有些家長甚至會不問青紅皂白,直接訓斥所謂欺負自己孩子的小朋友,這種做法無疑是錯誤的,會對其它幼兒造成很大的傷害,但常常是猝不及防的發生,而且每學期都會發生幾起。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開家長會的時候,通過典型事例,向家長提出要求,並對那些能夠支持、理解幼兒園工作的家長提出表揚和感謝,為家長樹立學習的楷模,並對家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家長以感同身受的教育,僅僅是這種簡單的方式,卻使多數家長都能夠理解老師的苦心,強調之後,家長訓斥其它幼兒的事情明顯減少,家長因為幼兒之間出現糾紛也都能夠通過老師進行調解。
一次家長會,可以消除家長的許多困惑,也能夠把本來不該發生的事情消滅在萌芽中。這種溝通方式令幼兒園的工作輕松許多,家長的批評和抱怨少了,理解和贊揚多了。
每一所幼兒園,都有針對家長的規章制度,用來約束家長行為,便於整體管理。在貫徹制度的時候,如何才能讓家長主動、自覺的遵照執行呢?硬性的規定,當然可以收到一定效果,然而,實施起來,既得不到家長的理解,也會有一定難度。比如,在傳染病高發季節,家長只能將幼兒送到大門口,無特殊情況,一律不準入園,這對於習慣於將孩子親手交給老師的幼兒家長來說,一開始很難適應,特別是小班幼兒的家長總是找借口把幼兒送到教室,安排好座位,叮囑幾句才肯放心的離去,門衛和老師都有無可奈何之感。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制度進行了重新思考,如果我們是家長,我們會對學校的要求存在哪些擔憂呢?怎樣做才能讓家長樂於配合我們的工作呢?通過討論,我們先向家長大力宣傳傳染病的危害性以及其中的利害關系,通過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宣傳工作,家長們都能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 打消了家長的後顧之憂,又使家長明白「放開孩子的手,讓孩子自己走的重要性」。家長們不僅能夠自覺遵守幼兒園里的各項制度,而且再也聽不到家長的抱怨了。
幼兒天性好動,磕磕碰碰的事情時有發生,家長愛子心切,有過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個別家長對幼兒微小的傷痛小題大做,攪鬧不休,遇到這類家長,我們一般採用「傾聽」和「轉移」的方法。
1.傾聽:家長對我們的工作表示不滿時,有時候會就事論事,有時候,可能是借題發揮,把平時對老師的不滿和積怨一並發泄出來。這時候我們不急於解決問題,只是專注、耐心的傾聽,其實,家長可能是想讓老師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訴說之後,他自己就會發現,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即沒有具體想要解決的問題,老師們也沒有什麼原則性的錯誤,訴說之後,心情平靜下來,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另外,從家長的傾訴當中,我們很容易了解家長的真實想法,便於解決,達到令家長滿意的效果。
2.轉移:有時候,我們會遇到火氣很大的家長,得理不饒人,這時候,我們會克制自己的情緒,面對面的沖突是不會解決問題的。任由家長吵鬧下去也不是好辦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採取轉移的辦法。把話題轉移到其它方面上,比如孩子誰帶大的呀,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呀,尤其是在不經意間把孩子的在園情況,可愛之處在字里行間表現出來,把老師平時對孩子的贊譽描述通過園長的語言表達出來,會令家長格外感動。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了解所有孩子的情況,發掘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通過談話,讓家長了解到,他所掌握的情況可能是片面的,不論是幼兒園領導,還是老師都是有愛心和負責任的,而且在深深的關愛著他的孩子。這樣家長常常會轉怒為喜,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解決問題,結果當然是容易令人滿意的。
幼兒園無小事,老師有責任保證孩子在園的分分秒秒都是安全快樂的。但是幼兒園的工作也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對於我們自己工作的失誤,我們一定會有勇氣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家長的質疑,以坦城、負責的精神處理善後工作,達到令家長滿意的結果。
寬容、理解、重情、溝通是處理家長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家長和幼兒園有一個共同的紐帶——孩子,家長們在望子成龍,幼兒園在培養孩子茁壯成長。有了這種共識,家園合作就應該是一件輕松而愉快的事情。
Ⅲ 教育論文: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環保教育
引文應以原始文獻和第一手資料為原則。所有引用別人的觀點或文字,無論曾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版,都必須註明出處或加以注釋。凡轉引文獻資料,應如實說明。對已有學術成果的介紹、評論、引用和注釋,應力求客觀、公允、准確。偽注、偽造、篡改文獻和數據等,均屬學術不端行為
Ⅳ 幼兒園教師對幼兒怎樣進行安全教育論文
作為幼兒教師,職業的特點和其他教師的工作性質有很大的區別,其中有一半是教師一半是媽媽的角色,熱愛幼兒、尊重幼兒是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評價和檢驗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志。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下一代的歷史使命,力爭使每一個幼兒身心健康快樂成長,不僅需要為幼兒創建優越的物質環境以滿足幼兒生理需求,同時在創建物質環境的同時也決不能忽視精神環境的創建,以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促進幼兒心身健康和諧發展。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懂得:「每一個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願望,同樣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理解與尊重。我們所做的每一項工作,應努力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注、理解、贊賞和支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一些幼教工作者往往由於自身素質較差,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所作所為在不經意中給幼兒的幼小心靈造成了傷害。形成了對幼兒的「心理虐待」。然而,我們的這些幼教工作者卻毫無察覺,並沒有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以及這些行為給幼兒的成長發育帶來的不良後果,所謂「心理虐待」是指那種在對幼兒實施教育過程中有意或無意的、經常性、習慣性的語言、行動、從而導致幼兒心理健康受到傷害。如,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偶爾有個別幼兒說話,有些教師便會把幼兒叫起來說:「×××就你話多,好,給你機會,去外邊說去吧」教師邊說邊把幼兒拽到門外。這件事情從表面上看是幼兒不守規則,幼兒應該受到批評。但是,這只是成人的看法,他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一切以成人為中心,由成人決定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忽略了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尊重與平等的原則,這樣做的結果從表面上看可能是幼兒無條件的順從,在老師的絕對權力下循規蹈矩。但其結果勢必會影響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的形成。我們認為當孩子有話要說時,教師要尊重幼兒這一權力,並善於將教育融入其中。教師應隨時抓住一日生活中教育的契機生成和滲透教育。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每個幼兒園都會有淘氣、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幼兒,有時成人處於某種原因和想法阻止幼兒發表意見與參與活動,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因為他侵犯了幼兒受教育的權力。站在幼兒的角度,我們可曾想過幼兒會是什麼感受呢?!他會感到教師對他的歧視以及不公正,他會不相信周圍的人對他的愛。帶給他的負面影響只能是心靈深處的傷害,這將直接影響他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以至影響他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他人,從而,形成逆反心理。以上的事例,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由此我們不難看到:「教師很隨便的一些言行,其實已經對幼兒造成了『心理虐待』」。心理虐待給幼兒造成的傷害往往比體罰還要嚴重。許多幼教專家、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研究分析表明:「受心理虐待的兒童更容易誤入歧途,走向犯罪,誘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心理虐待」問題必須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視。
Ⅳ 如何做好幼兒園安全教育工作論文
淺談幼兒的安全意識培養【內容提要】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是當前最為重要的問題。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靈活採取多種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積極創設情境,巧妙設計區域活動,加強家園聯系,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安全自我保護教育,真正樹立起幼兒的安全意識。只有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有效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關鍵詞】幼兒安全意識安全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教育部袁貴仁部長在第15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指出--"生命不保,何談教育。"近年來幼兒安全事故不斷發生,意外傷害已成為威脅幼兒生命和健康成長的第一殺手。如何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提高幼兒的生存質量,已越來越成為家庭、幼兒園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的問題。安全工作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要因此而剝奪孩子們活動的權利,扼殺孩子們運動能力的培養。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種弊端:父母總是事事包代替,使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意識。如果孩子不能區分什麼是安全,什麼是危險,那麼父母、教師再嚴密的保護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有句話叫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掌握做好安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就會主動的去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因而,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是當前最為重要的問題。家長和教師不僅有保護幼兒生命安全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要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幼兒保護自己的能力,幫助幼兒樹立安全意識。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防範意識,豐富幼兒的安全防護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掌握保護自己的技能和方法,處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緊急情況。結合實際,我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1、創設環境,感悟安全教育。創設環境是幼兒園最直觀的教育方法,通過有趣的圖片、漫畫、標志符號、照片等布置、安全宣傳欄或牆飾,讓幼兒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淺顯易懂的圖畫,能引發幼兒的興趣,針對這一特點,我校在校園創設了文化教育牆,設立了安全教育專欄,張貼了一些安全教育圖片,對同學們進行安全知識宣傳。讓幼兒感受到安全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隨時要關注安全。一些簡單形象的標志、符號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我們引導幼兒對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各樣常見的安全標志進行識別,理解其含義,並在各個安全隱患處貼上了相應的警示標志。如:在電源插座旁邊貼上標志,提醒幼兒這里有電、危險,不能去玩;在保溫桶邊設置標志,提醒幼兒桶里有開水,引導幼兒按次序排隊接水,以免燙傷;在陽台欄桿處貼上標志,提醒幼兒不能攀爬,等等。這些大而醒目的標志符號起到了安全提示的作用。從那以後,我們發現擁擠著接水的少了,摸電插座的少了,攀爬欄桿的也逐漸減少了。一些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也學著製作了各種安全標志符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創設區域活動,引發安全意識。合理巧妙地創設區域活動,更能引發幼兒的安全意識。大班有一名幼兒喜歡玩打火機,有一次,竟然燒報紙玩。針對這一現象,我及時進行了教育。為此開設了"展覽館"和"消防隊"區域角。"展覽館"裡面陳列著一些有關火的危害,火災的預防,以及如何滅火等知識的圖片,並特意請這位幼兒來扮演展覽的"解說員",為前來參觀的老師和同伴們講解,宣傳有關自我保護方面的知識。在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的同時,使全班幼兒都能更加深入、細致地了解各種方法的使用過程與特點。在"消防隊"區域角中,我們還設置了各種模擬火災現場,教會了幼兒如何安全離開現場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救能力。3、情境表演,強化安全意識。幼兒年齡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簡單的說教方式如隔靴搔癢,起不到真正的教育效果。情境表演是幼兒樂於接受的一種方法,更能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如:我們設計了一則活動"芳芳走失了",在區域活動中,布置了一個超市,讓幼兒假扮與媽媽走失的情景,表演出各種應急方法,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評價。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出萬一走失,不要慌張,要牢記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及周圍明顯的建築特徵等。這個事例生動地教育了幼兒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不可慌亂,要動腦筋,想法採取有效措施,把危險降低到最小限度。4、隨機教育,滲透安全意識。及時抓住幼兒生活活動中瞬間的偶發事件進行隨機安全教育,也是一種不錯的教育方式。例如:課間活動時有一個幼兒玩弄電視機的開關、電線。我抓住這一事件,結合科學活動課,進行了通電小實驗,使幼兒了解電、電器的危險性,教育幼兒不要亂摸亂掀電源開關、插座、電線、電器等,讓幼兒知道哪些東西有危險,會傷害身體,不能亂摸。再如,玩滑梯時發現有一幼兒騎到滑梯的扶手上,及時阻止了他,避免了意外事故的發生。還有一幼兒從滑梯的高處往下跳,扭傷了腳。我抓住事例,給幼兒講了從高處往下跳的危險性,並隨機對幼兒進行了教育。(時時處處提醒關注幼兒安全,保護幼兒生命。)5、家園配合,共同教育。幼兒家庭與幼兒園密切配合,對幼兒實施安全自護的家園同步教育,是幼兒健康、安全成長的必要保證。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意識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家長進行密切配合。目前,許多家長由於怕自己的孩子受到意外傷害,抱著一種"少活動,少出事"的錯誤觀念,許多本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長們卻包代替,嚴格限制孩子的各種行為,剝奪了孩子的實踐機會,失去了防範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詳細介紹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義。設立了家園聯系欄,並定期在家園聯系欄上張貼有關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小常識,向家長宣傳一些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方法。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利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對幼兒進行安全自我保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發現在活動中教師的提醒在逐漸減少,孩子之間的提醒在增加,幼兒學會了積極地防禦。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過程中,我深有感觸:把安全的責任交到孩子手裡吧!讓孩子自己撐起安全的保護傘,大家一起來營造一片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間!
Ⅵ 幼兒園警示教育論文
(1)聯系工作實際 選題要結合我國行政管理實踐(特別是自身工作實際),提倡選擇應用性較強的課題,特別鼓勵結合當前社會實踐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建議立足於本地甚至是本單位的工作進行選題。選題時可以考慮選些與自己工作有關的論題,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上升為理論,或者以自己通過大學學習所掌握到的理論去分析和解決一些引起實際工作問題。 (2)選題適當 所謂選題要適當,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論題的廣度與深度。選題要適當包括有兩層意思: 一是題目的大小要適當。題目的大小,也就是論題涉及內容的廣度。確定題目的大小,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定。如果題目過大,為了論證好選題,需要組織的內容多,重點不易把握,論述難以深入,加上寫作時間有限,最後會因力不勝任,難以完成,導致中途流產或者失敗。相反,題目太小了,輕而易舉,不費功夫,這樣又往往反映不出學員通過幾年大學階段學習所掌握的知識水平,也失去從中鍛煉和提高寫作能力的機會,同時由於題目較小,難以展開論述,在字數上很難達到規定字數要求。此外,論文題目過小也不利於論文寫作,結果為了湊字數,結尾部分東拼西湊,結構十分混亂。 二題目的難易程度要適當。題目的難易程度,也就是論題涉及的深度。確定題目的難易,也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定,量力而為。題目難度過大,學員除了知識結構、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外,資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這樣,就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致使論文寫了一半就寫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選題目。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既不要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去選一些自己不可能寫好的論題;又不能貪圖輕便,降低要求,去寫一些隨手可得的論題。 (3)選題要新意 所謂要有新意,就是要從自己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出發,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善於發現新問題,敢於提出前人沒有提出過的,或者雖已提出來,但尚未得到定論或者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只要自己的論文觀點正確鮮明,材料真實充分,論證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補我國理論界對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對以前有關學說的不足進行補充、深化和修正。這樣,也就使論文具有新意,具有獨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