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中秋、端午、重陽、春節、元宵節的詩詞、對聯、燈謎。(每個必須是2個)
一、中秋
詩詞:
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2、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對聯:
1、上聯:中天一輪滿;下聯:秋野萬里香
2、上聯:人逢喜事尤其樂;下聯:月到中秋分外明
燈謎:
1、謎面:婚禮次日是中秋 (打一成語)謎底:大喜過望
小貼士:「望」,別解為「望日」,即月亮最圓的一天,通常指舊歷每月之十五日。謎底「大喜過望」別解為「大喜過後是望日」。
2、謎面:廣西中秋月 (打二字水果)謎底:桂圓
小貼士:「廣西」,簡稱「桂」。
二、端午
詩詞:
1、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端午》
2、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對聯:
1、上聯:千載招魂悲楚仕;下聯:萬人撫卷嘆離騷
2、上聯:去穢除邪,千戶門前懸虎艾;下聯:尊賢弔古,萬人江岸喝龍舟
燈謎:
1、謎面:兩片綠葉把米裝,小繩一綁真漂亮。(打一節日食品)謎底:粽子
2、謎面:眉遮半面垂淚泣,玉漏一滴斜月西。 (打一節日)謎底:端午節
三、重陽
詩詞:
1、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對聯:
1、上聯:何處題糕酬錦句;下聯:有人送酒對黃花
2、上聯:避惡茱萸囊;下聯:延年菊花酒
燈謎:
1、謎面:獨在異鄉為異客(北京地名)謎底: 西單
2、謎面:獨在異鄉為異客(成語)謎底:舉目無親
四、春節
詩詞:
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2、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來鵠《除夜》
對聯:
1、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樓;橫批:四季長安
2、上聯:一帆風順吉星到;下聯:萬事如意福臨門;橫批:財源廣進
燈謎:
1、謎面:春節之日有謎會 (打一成語)謎底:三人成虎
解析:「春」節省掉「日」,餘下「三人」;「謎會」即猜燈謎,「燈謎」又稱文虎。
2、謎面:春節三日 (打一字)謎底:人
解析:「春」位元組省掉「三日」,餘下「人」字。
五、元宵節
詩詞:
1、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對聯:
1、上聯:明月皎皎千門秀;下聯:華燈盞盞萬戶春
2、上聯:明月千門雪;下聯:銀燈萬樹花
燈謎:
1、謎面:化裝完人顯俏 (打一節日名)謎底:元宵
解析:「肖」字與「人」組合,方顯現「俏」字。「肖」與「完人」化裝後,可成「元宵」二字。
2、謎面:元宵月光窗前灑 (打一字)謎底:一
解析:「元宵」二字的「月光」和「窗前(宀)」灑落了,餘下「一」字。
②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大全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大全:
1、詩詞庫:按朝代劃分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現當代》。
2、詩集庫:《李白詩全集》(共25卷)、《王維詩全集》(共10卷)、《杜甫詩全集》(共13卷)、《唐宋名家詞選》(共25卷)、《唐詩三百首》(共8卷)、唐五代詩選》(共2卷)、《南北朝詩選》(共6卷)、《宋詩一百首》(共3卷)。
先秦歌謠選》(共3卷)、先秦《老子》(共3卷)、《宋玉詩賦選》、《漢代詩歌》(共4卷)、《屈原全集》(共4卷)、《魏晉詩選》(共3卷)、《千家詩》(共4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共135卷)。
3、全唐詩庫:收錄傳世恢弘巨制:《全唐詩》(唐代詩人2500餘家的詩作45000餘首,共900卷)。
4、全宋詩庫:《全宋詩》(全書共輯兩宋詩人約9000餘家)。
5、全宋詞庫:《全宋詞》(全書共輯兩宋詞人1330餘家,詞作約20000首。)。
6、全金元詞庫:《全金元詞》(共收錄金元詞人280餘家,詞作7000餘首。)。
(2)江除夕重陽節擴展閱讀:
詩匯庫:《樂府詩集》(上、下共100卷)、《金元明清詩選》(共8卷)、清詩匯《晚晴簃詩匯》(全書共計詩人6100餘家,詩27000餘首,共200卷。)、明詩《列朝詩集》(選錄明代278年間的詩作,共80卷,入選詩人1600餘家。)。
《元人小令選》(共2卷)、《元詩別裁集》(此書共8卷,附補遺1卷,共收錄古、近體詩600多首,共100多人。)。
《郭璞詩全集》(共7卷)、《李賀詩全集》(共3卷)、《明清詞選》、《金元明清詩選》、《毛澤東詩詞全集》(共5卷)、《魯迅舊體詩選》(共3卷)、弘一《李叔同詩選》(共2卷)、《北島詩選》(共6卷)。
《穆旦詩全集》(共7卷)、《瘂弦詩選》(共2卷)、《陳敬容詩選》(共2卷)、《清詩別裁集》(共32卷)、《玉台新詠集》(共12卷)。
③ 漢族簡介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除中國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布。
漢族在全國分布的特點是東密西疏,據1990年的統計,全國10.39億漢族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1.92%,其中漢族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比例,江蘇、浙江分別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則分別為37.58%和2.05%。
漢族所用的漢語屬漢藏語系。經過數千年的互動演化,現代漢語分為九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粵方言、閩方言、贛方言、客家話、平話、晉語。
漢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虛懷、兼收並蓄,形成了齊魯、中原、燕趙、關中、巴蜀、荊楚、吳越、嶺南、滇黔、閩台、松遼、徽贛等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反映了漢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
歷史上漢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後來天主教、基督教傳入中國,又有一些人開始信仰這些宗教。
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④ 中國所有節日英文版
1,元旦(1月1日,放假一天):New Year
2,春節(農歷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Spring Festival
3,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放假一天):Tomb-sweepingDay
4,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Day
5,植樹節(3月12日):ArborDay
6,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一天):International Labor Day
7,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China Youth Day
8,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放假一天):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9,國際護士節(5月12日):International nurse's Day
10,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一天):Children's Day
11,教師節(9月10日):Teachers' Day
12,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放假一天):Mid-Autumn Festival
13,國慶節(10月1日,放假三天):National Day
14,記者節(11月8日):Journalist's Day
(4)江除夕重陽節擴展閱讀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過春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
年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