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父母學佛故事

孝順父母學佛故事

發布時間:2024-04-30 17:46:15

1. 古代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短篇故事有哪些

尊敬師長——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備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孝順父母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後人有詩贊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 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 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里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 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歡樂。 有詩贊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二十四孝_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二十四孝_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里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二十四孝_負米養親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裡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於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 有詩頌曰: 負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 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 有詩頌曰: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淚不語,生怕連累繼母,在父親追問下,不得已才告之。父親聽後大吃一驚,當即將菊花贖了回來。三日後父女回到家。其父見到後妻,十分惱怒,欲將其休掉。菊花見狀,當即下跪為繼母求情,父親終被其孝心感動,方才罷休。繼母沒有生子。其父去世後,菊花對待繼母和父親在世時一樣孝敬、因此世人有詩頌曰: 一片奉心如石堅,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動恕寬母,純孝並齊閔子騫。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雲: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2. 地藏經里講怎樣孝敬父母

華嚴經雲: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孝順父母一般強調供養身體和心理。 最為重要的是慧命。如果能夠幫助父母往生極樂,諸佛贊嘆 三界中最孝之人。

《地藏經》開示之一:如何智慧的孝敬父母

探討如何「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 我們需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 在這個地方,我接觸過很多的朋友,他們在勸說父母學佛的時候都非常的積極,發心非常好。因為他知道有一個非常好的寶貝,然後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拚命的跟父母說著這個問題,但多數不得法。哈哈,即使釋迦牟尼佛,他在孝敬父母的時候,也請了一位菩薩幫忙,來演示這部《地藏經》,請了哪一位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演繹了地獄是個什麼事情和如何孝敬父母的,這是善巧方便。

我們在這個世間當中,如何能做到有智慧的善巧方便,是很難的。你比如說,如果你父母的心落鬼道上了,貪心特重的話,落到餓鬼道,貪心就重。然後當中,你如果給他錢,給他兩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五萬」;如果送五十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一百萬」。你這樣的話,並不是在「廣設方便,勸誘父母」。 在這個地方,拿出時間來探討一下: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應該如何的勸誘父母,能讓他們得到真利益?

第一條:你應該有智慧。

何謂有智,需在無我相,無我見,無我的境界上處理與父母的關系。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就不可能到達「無我」的境界當中。

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父母學佛,在佛陀所教育的范圍內,能得到真正的利益,那你的思維模式應該是「無我」境界的。也就是你(智慧)必須到達「無我」的境界。,否則就是麻煩,就會因你著他們是你的父母相,而度不了他們;或是就是躲避(不管他們,不見他們),你仍然度不了他們。這一點,我也試過很多次。而且多數的情況下,很多的修行人跟他們的父母是逆緣,很少有幾個善緣的。(煩惱即菩提)而在這個逆緣的時候,你如何幫你的父母去修行,學佛,去得到真正的利益。首先你是「無我」的境界。如不這樣,你就會因與你的父母們同時著情執心,(情重理智就會下降)不可能處理好父母的關系,就會根本幫不了他們,你更鬧心。這是第一條,首先要有無我般若智慧。

第二條:你要符合「人事」。

符合我們現在當代社會的人倫道德,符合孝順子孫的人倫要求去做任何事。 你首先,該孝敬父母的時候孝敬父母,該稱念父母的時候稱念父母,該請父母吃飯的時候請父母吃飯。該給父母洗腳時就給父母洗腳,只要是人,就應找不到你在孝敬父母方面的缺點,最好找不到你在做人上的任何缺點,但這一切的東西,處在第一條的那個「無我」的境界當中,就好像你在演戲一樣。你知道你叫林心如,你演的叫紫薇格格,演完了以後,你還叫林心如,不要與紫薇格格混淆了。就好像我們穿一身戲服。在這個地方,我叫回家人。那我就是回家人,跟大家一起演一場戲似的。我並沒有感覺「啊,今天來了50個人聽,明天來了5個人聽」。如果那樣的話,怎麼樣,我就掉進去了。我只在演戲,眾生因他們因緣而生的。所以,這一點,做好人事,做好演戲這方面,無非我們演的技巧如何了,這第二條是非常關鍵的。

第三條:情重,那恨就越大

有些時候,你非常的愛你父母,你跟他們說「父母,學佛吧,你看佛法多好啊」。如果你跟父母是逆緣的話,他就會因你掛念的這種情執,反而就不去學。

我見過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的父親得了一個病。他因為修行,知道父親的壽命非常麻煩。但是他想了一些辦法,為父親續命,做了很多的事情。當中,他又回去勸他的母親「母親,如果是父親身體好了,你學佛吧」。他母親就說「好,可以的,但不要花很多錢,一定讓你父親身體好了」。日後,因機緣成熟了,他父親的病好了,而且沒有花很多的錢。後來他就過去問他母親了;「母親,你這回學佛了吧,要講信用」。他母親回頭就告訴他「我本身是佛,學什麼佛」。這個事情我是親眼見到過的,這位朋友,當時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兒去。但是最後發現,他為什麼這樣生氣,就是因為他太愛他的父母了,太掛念他的父母了。而他不知道,就他這種掛念使他失去理智。所以,當他們不符合他的這種感受的時候,他就會特別的難受,不重情並非沒有情,而是因知道動情對父母只有害,不利於父母學到真正的東西,而相對的不著情,是這樣的。

第四條:嚴持戒律

我們在勸父母學佛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一個修行人,在一個范圍內,我如何做到一個很好的人。如果你幹了很多在社會當中不值一提的壞事。然後你父母就對你這樣學佛的,造成謗佛,你這樣是不可能讓你父母學到佛法的。

你知道嗎,人勸人真的沒有用。你在前面走,做的非常好。然後他們覺得「你看我的孩子就是學佛以後,吃素身上特清靜,臉上也好看」,然後你父母就覺得吃素挺好的,他們也跟著吃素。根本不用天天跟你父母說,「你們如果吃素得到一種很好的利益。」(尤其不能對認為你迷信的父母講,吃素後身後會有五位菩薩跟著你)再比如說,你通過學佛變得非常的孝敬父母,嚴持做人的戒律,你父母自然而然就感覺到「這佛法挺不錯的,看我兒子或女兒通過學佛變得這樣孝順我了」。而不需要跟他們說「我這佛法非常有利益,不恭敬三寶,聽信邪法會下無間地獄的。」如那樣講你母親「嘭」的一下,「你才下無間地獄呢」。哈哈,人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聲音,只有改變自己的人,才能引導別的改變,尤其對父母改變的影響。

戒律是自我改變的標尺,不要去改變你的父母,要通過持戒後的改變而去影響你的父母。

第五條:在表象當中,順應父母的心思;在心性當中,一定不要拿他們當父母。

要把父母當成在修行當中一個關卡。是你成佛的陪練者,也可以說你成佛的心是因他們而發得,在跟父母談論的時候,關鍵不能被「父(母)女」「父(母)子」的這種情執騙了,非常關鍵。有很多的人,因為他宿世間有出家的因緣,(他這個「家」怎樣出,就會讓其感覺到沒有世間親情,自然而然就要出家了,)而這種宿世間他發過願要出家因緣到了,他就感覺到特痛苦。他感覺到「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對孩子那麼好,我父母拿孩子不好,為什麼看我哪都不好?為什麼這樣對我不公平?」。這點怎麼樣產生的,首先你被父母情執騙了。再此願力所至,讓你斷了世間情執心好出家的,哈哈,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因自己願力生成,怪不得任何人。

只要你是修行人,說實話,那擺在你面前的:首先是如何能順應父母的心,然後在心性當中,跟父母保持相對獨立,不能被父母情感所騙。 記得在年輕的時候,離開家庭,進社會,那個時候不修行,沒智慧與定力,就出去找了很多的朋友,拜了很多的兄弟,(就是鐵哥們),當時是因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圈裡。當離開這個保護圈的時候,內心當中因為特別依存這種保護圈,就產生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害怕與依賴。這種東西本身就是被父母的情騙了。做為一個修行者,擔當是基本條件,是根。這當中如有出家的因緣時,更不要叫親情騙了,不然特痛苦。而且有可能生成怨恨,很重的怨。這種怨恨在法界當中是很難解開的,必須要瞭然而知。

你真正愛他們,就不要愛他們。

第六條:一定要順導,不能逆導

在讓父母們接受佛法的時候,一定要順著父母的心,不要順著你著相所學的佛法。因這要求你自身的功德福報非常好,然後你父母看到你通過學佛獲得很大的利益,而自然而然影響他們去學佛。一定不去用一種道理來指導他們。尤其象教育孩子一樣心情的教育他們,最可怕是自己認為學到一定程度了(自認為)差別心,分別心又很重的朋友,就會因父母們達不到自己內心的標尺,為發泄內心由愛生恨的心理壓力,而和父母將關系鬧僵了。 如你這樣說「佛陀說常輕三寶,信邪,一定會下無間地獄的」。不但教育不了你的父母,還形成很重的邪見,在這里是不能使用異相方便,使用怪異嗔責,讓父母們生畏懼,來修行佛法的。這也不符合人倫道德的,而且會形成沒有辦法逾越的隔閡。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順著父母的心情來。

我記得我修凈土的時候,持清靜戒,過午不食。父母感覺到我特苦,(我沒修的時候170多斤,修了後110多斤,瘦的非常難看。)然後我的父母特心疼。一次我們一起出去,要了菜,我的一個長輩叨著一塊肉放在我的嘴裡,非要讓我吃掉,如果當時沒有智慧,不能順父母的心來,就很難處理的,(其實持戒都是心戒,是戒對這種東西的貪婪的心,而並不是表象的戒。)我就問自己「怎麼樣做啊」,我就選另一個方向,把這個肉吃下,吃下去以後,過了沒有五分鍾,我說我想吐。其實根本沒想吐,然後用手指撥嗓子,吐的什麼東西都吐出來了。我父母從那時開始,再不逼我吃飯了。所以呢,在這個地方,你一定順著父母的心,而不能一味的講道理,

恆順一切眾生,即供養諸佛,更何況自己的父母了。

3. 佛陀在那部經里講過自己是如何盡孝的嗎不是地藏經,父母恩難報經這種

《長阿含經》卷11:「善生!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雲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CBETA, T01, no. 1, p. 71, c8-12)


《增壹阿含經》卷11〈善知識品 20〉:「世尊告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雲何為二?所謂父母也。若復,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飯食、床蓐卧具、病瘦醫葯,即於肩上放於屎溺,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CBETA, T02, no. 125, p. 601, a11-19)


《賢愚經》卷1〈須闍提品 7〉:「佛語阿難:「出家在家,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CBETA, T04, no. 202, p. 356, a27-b3)


《優婆塞戒經》卷2〈義菩薩心堅固品 9〉:「善男子!我於往昔為四事故,舍棄身命:一者、為破眾生諸煩惱故,二者、為令眾生受安樂故,三者、為自除壞貪著身故,四者、為報父母生養恩故。」(CBETA, T24, no. 1488, p. 1041, c7-10)


《優婆塞戒經》卷6〈五戒品 22〉:「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饒財物,兼得自在,先應供養父母、師長、和上、耆舊、持法之人,供給遠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須。」(CBETA, T24, no. 1488, p. 1065, a6-9)


《增壹阿含經》卷50〈大愛道般涅盤品 52〉:「爾時,世尊告阿難、難陀、羅雲:「汝等舉大愛道身,我當躬自供養。」

是時,釋提桓因知世尊心中所念,即從三十三天上,譬如力士屈伸臂頃來至毘舍離,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其中漏盡比丘皆見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其不漏盡有欲比丘,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未漏盡者,亦不見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

爾時,梵天王遙知如來心中所念,將諸梵天從梵天上沒,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毘沙門天王知世尊心中所念,將閱叉、鬼神,到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提地賴吒天王將諸干沓和,從東方來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毘婁勒叉天王將諸無數拘盤荼,從南方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毘婁波叉天王將諸龍神來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及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各各知如來心中所念,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釋提桓因、毘沙門天王前白佛言:「唯願世尊勿自勞神,我等自當供養舍利。」

佛告諸天:「止!止!天王!如來自當知時。此是如來所應修行,非是天、龍、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長養恩重,乳哺懷抱,要當報恩,不得不報恩。然諸天當知,過去諸佛世尊所生母先取滅度,然後諸佛世尊皆自供養虵旬舍利。正使將來諸佛世尊所生之母先取滅度,然後諸佛皆自供養。以此方便,知如來應自供養,非天、龍、鬼神所及也。」」(CBETA, T02, no. 125, p. 822, c17-p. 823, a17)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報恩品 2〉:「佛告五百長者:「……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我今為汝宣說少分。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凈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寶上妙堂內,以百千種上妙珍膳,垂諸瓔珞眾寶衣服,栴檀沈香立諸房舍,百寶庄嚴床卧敷具,療治眾病百種湯葯,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

4. 孝敬父母的故事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1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如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還有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他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

以上不都是兒女孝順父母,我們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是世界對自己最好的人,在自己的翅膀還沒有長硬時,家才是自己最理想的港灣。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2

前幾天,我們在老師的組織下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裡面講述了梁維月許卓婧鍾岳峰等「最美孝心少年」們孝敬長輩自強自立的光榮事跡,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令我由衷地佩服,裡面的每一件事跡都令我非常感動,可最觸動我心靈的是一個來自甘肅的16歲女孩——梁維月。

梁維月出生在一個窮苦家庭,5歲時,她媽媽因為不能忍受窮苦日子拋棄她們離家出走,不久後,弟弟因為青黴素過敏中毒,成了一個聾啞人,姐弟倆和多病的奶奶全靠爸爸照顧。偏偏禍不單行,在梁維月8歲的時候,她爸爸不小心摔下了山崖,造成了高位截癱。照顧親人的重擔就全落在了梁維月的身上。平日里,除了上學悉心照顧奶奶和爸爸忙家裡大大小小的家務活兒以外,她還要幫聾啞的弟弟補課,自己經常熬到後半夜才睡覺。家裡沒有任何收入,所有的開銷全靠鄉政府給的低保,為了能給家裡多掙點零花錢,維月每逢周末和假期,她都要去附近的工地搬磚,一開始,對方不讓梁維月干,但最終勸不過她,就只好答應了她,搬一塊磚一分半,小維月每次都要搬20xx塊才肯回家,這樣一天下來,她就可以賺到30元。

看了這個節目,我非常感動。這些少年,他們的家境都不好,大部分都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裡,他們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孝敬長輩愛護親人。而我呢?每天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一點兒不滿意,就耍脾氣,父母要我們幫忙做一點兒家務事就不樂意。比如有一次,我和媽媽在街上看見了一個非常精美的筆筒,我就吵著要買,媽媽覺得我已經有一個,不需要再買了,可我就是不聽,後來,媽媽實在拗不過我,只好買了下來。我們完全生活在蜜罐里,還不知道珍惜,那些孩子和我們的命運,可以說有天壤之別,想到這里,我很羞愧!我想,我以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得付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我的孝心。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次觀看的《最美孝心少年》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一堂讓我受益匪淺的教育課,我以後一定要向這些「最美孝心少年」學習,學習他們堅韌的毅力頑強的精神勇於擔當的決心以及他們孝敬長輩愛護親人的優良品質,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3

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歡

爸爸讓我自由飛馬克·扎克伯格的父親艾德·扎克伯格出生於弗拉特布希一個綠樹成陰的街道上。馬克的爺爺是郵遞員,奶奶是家庭主婦。上學的時候,父親艾德的理科很好,如果按照父親的志願,他也許會考上哈佛大學,也許會成為比爾·蓋茨,成為喬布斯。但是,由於家庭的原因,爺爺希望父親早日掙錢養家。於是,父親就上了紐約大學口腔學院,最終成為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一名牙醫。

艾德吸取自己成長路上的教訓,盡量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成長空間。他有四個孩子,馬克是最小的,經常與三個姐姐瘋玩、惡搞。可是,艾德一點也不生氣,任馬克做他喜歡的一切。

那時候,美國流行一部名叫《星球大戰》的科幻電影,馬克看得入了迷。不過,馬克不是單純地看,他看了《星球大戰》,竟然想拍一部電影。姐姐們都覺得馬克是無理取鬧,但是,艾德對兒子馬克很支持,他買來了拍攝需要的一切設備,交給馬克說:「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歡,你可以做一切可以做的!」馬克很高興,便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一個多月後,馬克竟然真的創作拍攝了一部電影。當然,這是一部惡搞片,影片的滑稽惡搞讓三個姐姐笑得吃不下飯。

按照正常的發展,馬克也許會成為好萊塢的劇作家或者導演。可是,馬克的興趣很快就轉移了。他很快喜歡上了電腦,喜歡上了網路游戲。那時候,電腦很貴。可是,艾德舉全家之財力,給家庭每個成員買了一台雅達利800電腦。妻子凱倫生氣地說:「艾德,你瘋了?你怎麼能夠跟著孩子們一起惡搞?你應該幫助他們理清人生的'方向才對!」艾德笑著說:「我不會給孩子設計未來,我只會幫助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一切!」就這樣,馬克開始在電腦上玩《模擬城市》,玩《馬里奧賽車》。雖然,那個時候的電腦速度很慢,但是,他的《馬里奧賽車》卻玩得非常好,全家人誰也玩不過他。為此,馬克曾經高興了好一陣子。

不要膽怯,只要你決定

不要認為馬克是一位貪玩的孩子。他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是:他沉迷於游戲的奧秘,而不沉迷於游戲本身。當馬克把所有的電腦游戲玩轉之後,就覺得沒有意思了。這時候,馬克打算自己編寫一個游戲。

編寫游戲需要寫編碼,而編碼對於孩子來說,那是一個非常深奧的課題,況且,還需要美術、音樂等方面的技術支撐。不過,困難就像是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馬克,他從書店買來一本寫編碼的書籍,偷偷地看了起來。幾天後,他便開始了自己的游戲編寫。他做的第一款游戲是一部名叫《搖滾樂團》的視頻游戲。道具是一個塑料撥浪鼓,場景就在自己家的客廳里。游戲編好後,三個姐姐都很喜歡,可是,很快,她們就發現了游戲的漏洞,玩起來很糟糕。

馬克有些失望,有些膽怯。看到兒子不高興,艾德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在一個晚飯後,艾德走進馬克的房間,坐在馬克的身邊。他用手摸著兒子的頭,慈祥地說:「不要膽怯,不要害怕困難。只要你決定了,就要不顧一切地往前沖,成功才會屬於你!」馬克看著父親,淚水禁不住從眼角流了出來。

馬克重整旗鼓,再次開始了自己新的征程。這次,他決定編寫一個可以交流的程序。這是一個類似於現在QQ交流的信息系統。這個編碼程序很復雜,馬克一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停地敲打著自己的鍵盤,常常因此忘記了吃飯和睡覺。這次,馬克成功了。他創作的交流平台,可以把爸爸、媽媽和三個姐姐的電腦聯系起來。家裡的人可以坐在自己的房間里,通過這個平台交流。雖然這個信息交流平台的速度非常慢,交流起來很費力,甚至沒有直接跑到對方的房間里的速度快,可是,家裡的人都感到很神秘,很興奮。大家稱這個信息平台為「馬克網站」。

馬克在哈佛上大學的時候,創建了臉譜社交網站。當時,專業人士評估這個網站價值20xx萬美元。馬克決定退學創業。這對於一般家長來說,簡直是一個荒唐的決定,也是不可能同意的。可是,當馬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親艾德的時候,艾德毫不猶豫地對兒子說:「不要膽怯,只要你決定,你就堅定地往前走!」艾德的話給了馬克很大的鼓勵,他向學校遞交了退學申請,致力於自己的事業。

不要牽掛,我工作我快樂

馬克成功了,他所創辦的臉譜社交網站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財富急劇膨脹。在臉譜網站第一次董事會上,董事們一致認為,馬克的父親艾德對於臉譜網站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因為,艾德不僅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兒子,更重要的是,馬克在創建臉譜的過程中,艾德給予了馬克以及臉譜其他創建者莫大的精神支持。於是,董事會決定給予艾德200萬臉譜網站股權。

馬克帶著董事會分給父親的股權,回到了自己的家裡。可是,當馬克把這筆股權手續交給父親艾德的時候,艾德並沒有馬克想像的那麼高興。他把那筆股權接過來看了看,又還給了馬克。他對馬克說:「你不要牽掛我,我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業。你不要因為自己的成功而剝奪我工作的權力,我完全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

馬克愣住了。世界上哪有這么傻的人,這可是200萬股權呀。他對父親艾德說:「這是你應該得到的,你完全有資格擁有!」可是,艾德堅決拒絕。最後,還是臉譜董事會所有成員出動,才說服艾德勉強收下。目前,這筆股權的價值已經超過6000萬美元。

馬克越來越紅,財富越來越多。可是,艾德卻依然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做自己的牙科醫生。雖然,他曾經在兒子的臉譜網站推銷自己的牙科診所,但是,他從來不對人提起自己的億萬富翁兒子,他的病人也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就是臉譜CEO馬克的父親。

終於,媒體發現了艾德,把艾德推到了人們的視線內。當網民們看到真實的艾德的時候,說什麼也不敢相信他就是馬克的父親。因為,一個身家260億美元的父親,竟然還在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面對媒體,艾德微笑著說:「我工作,我快樂!」也許,這就是艾德給予億萬富翁馬克·扎克伯格最大的精神財富。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4

爸爸媽媽賜予我們生命。我們從呱呱落地到成長為今天的學生,爸爸媽媽犧牲了多少的時間和心血,花費了多少的精力和財力。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恩情深厚而無私,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起碼的道德。

孝敬父母是從點點滴滴做起的,並不是轟轟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畢淑敏曾言「孝心無價」。

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好字。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價的。

畢淑敏《孝心無價》

既然父母對兒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兒女的又有什麼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僅沒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兒女的對父母的孝敬無論好到什麼程度都不為過。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者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沒有哪個朝代不重視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 「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倫理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系的第一台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精忠報國事業有成的人,都和聽從父母善言尊敬奉養父母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是分不開的。凡是不敬師長不講信用不思進取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無惡不作干盡天理不容危害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敗家子逆子;尤其是對父母忘恩負義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選用良才時,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們認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麼會對我君王盡忠呢?此說十分有理。因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實在可靠。可見,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所以,中國古代是以孝道作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盡孝的好榜樣。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5

感恩生育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體驗生命;感恩撫養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

《感恩父母》就是這樣一本教會大家學會感恩的好書。世上縱然有無數的人需要我們去感謝,去感恩;縱然有無數的人在你一生中幫助了你;縱然有無數的人給了你支持。但是,請不要忘記,你的家中,還有那麽兩個人在破舊的老屋中,守著枯燭,在等著你啊!

他們就是生你養你的父母啊!記得父母的教誨:「我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長。」我們卻總是那樣的年少輕狂,不以為然。在摔了無數的跟頭,碰了無數的釘子之後,才發現,父母始終在為我們傾其所有。

母愛沒有具體內容,卻自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面對如此的母愛,我們還能說些什麽?世間情誼無數,唯有母愛最為無私,它不求任何回報,只懂得默默地付出。完整的家庭里,除了母愛,還有父愛的存在。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父親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坐標,為我們鑄造了展翅飛翔的翅膀。父愛是金,是沉默的金子。他無需語言的表達,它是心與心的交流。

父母生下我們,盡心盡力的撫養我們,使我們平安快樂的長大。當我們在學校里拿回一張張獎狀,父母在一旁欣慰的笑著:當我們有了虛榮心,嫌棄父母的模樣,父母在一旁無奈的嘆氣;當我們遠走高飛到遙遠的城市裡求學,父母只能在家中望著我們小時侯的獎狀思念我們;當我們成家立業,過著好日子時,父母還在遙遠的家鄉,守著老屋,過著窮困的生活;當我們在生意場上意氣風發,感謝他人的幫助時,卻把最應該感謝的人遠遠扔在了腦後……

時間一長,我們可能會淡忘了他們。但當他們真正離去的時候,我們才痛心的發現,誰才是真正愛我們的人,誰才是真正對我們好的人,誰才是我們應該感謝的人!是我們的父母啊!他們含辛茹苦將我們拉扯大,孩子卻沒有一絲感恩之意,他們會是多麽的傷心過啊!但是當我們明白過來時,一切已經晚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為了不讓親請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變得脆弱,不讓自己留下遺憾和悔恨,請及時為自己的父母送上一句不算奢侈的溫馨問候吧!

親情是偉大的,父母是偉大的,因此,我們感恩親情。感恩父母!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6

有不少人會吟誦那一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回答能真正地做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呢?

「孝」是什麼?一個漢字?一篇徵文競賽的主題?還是———一種每一個兒女都應該有的傳統美德?

孝,不分貴賤,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是一個億萬大富翁,還是一個普通工人,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孝,不分地域,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是一個海外遊子,身在國外,還是一個居住在父母身邊的人,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孝,不分年齡,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只是一個小學生,還是已到中年,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

「敬」又是什麼呢?一聲「敬禮」的指令?一種「敬佩」的心情?還是———一種每個人都必須有的「尊敬」的禮儀習慣?

「敬」可以用許多方式來表達:見到爺爺奶奶,對他們說一聲:「爺爺好!奶奶好!」;家裡來了老人,幫他們倒一杯水;到爺爺奶奶家裡去,主動幫他們乾乾活……這些都是「敬」。

父母對我們的愛從我們出生,一直到他們離開這個世界。從三四歲時追著給我們喂飯;到剛入學時挽著我們的手送進校園;再到五六年級天天督促我們學習,他們的愛會一直陪伴著我們從嬰兒成長為兒童;再變成青少年;到成人……他們永遠都不會拋棄我們,會永遠永遠的愛護我們。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所需要的一切。當他們離世時,最舍不下的就是我們。

不僅僅是父母,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守護神。我們在爺爺的臂彎下蹣跚學步;在奶奶的夜曲里安心入夢;在外公的勵志故事傳說里學會堅強;在外婆的歌謠里牙牙學語……

這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的愛!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都有如此孝敬之情,更何況我們呢?父愛如山,母愛如海。而我們對父母和其他親人的愛呢?

孝親敬老不只是長輩病時端湯送葯,不只是對長輩金錢上的回贈。而是發自內心的深處真摯的感恩與尊敬。因此,孝親敬老有時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句問候便能便打出你那滿心的感恩與尊敬。

孝親敬老,從現在開始!

5. 請問父母去世了 學佛人怎樣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應該如何去做呢!平時工作特別忙 怎樣來修持佛法。 謝謝!

您的問題包含三個層面:(1)父母去世,學佛人怎樣孝養父母?學佛人版知道因果通三世,權父母靈性不滅,自當感念父母恩德,努力行善積德,迴向父母。大乘經典雲: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人皆我母,應該是我等佛弟子修養慈悲心所應奉持的金句。(2)奉事師長應該如何去做?孝養父母是修養慈悲心,奉事師長是修養誠敬之心。奉事師長最應該注意的是克制自己的傲慢之心,即使師長有不是之處,也不可起輕視之意,而是專注護持自己的恭敬之心。(3)工作忙,怎樣修持佛法? 這個要看您修持的法門了。最好請教您所信服的法師。在下修持念佛法門,常常是做散課(不定時),一想到就立刻在心中默念十聲佛號。當然能做定課最好。

6. 孝順與學佛

汗,樓主好像有點誤會了,放下不是放下事相,是心裏面放下,就是心裏面不執著。

事相上放下,那釋迦牟尼佛也不用講經說法49年了,他放下了,什麼都不做好了。

然而,什麼是真學佛?真的學佛,是學佛的行為,佛都語言,佛都念頭。最後成佛,做佛。

然,學佛,先要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就不用說學佛了。

孝順是學佛都基礎,說沒用,要落實,怎麼落實?有規矩的,建議看看蔡禮旭老師的《弟子規》系列講座。

萬事起頭難,開始修行的話,的確相關要吸收都部分很多,才不會誤會,走冤枉路,甚至誤入歧途。

正信系統的修學,個人建議可以從凈空法師的:《認識佛教》和《三皈傳授》開始著手。

引用資料如下:

轉自凈空法師網站,(Q&A 訊問台)http://www.amtb.tw/section2/qa.htm?web_index=1&web_sub_index=1

給新進的同修-初學導引

問:我對佛教還不認識,如何著手?
答:請先於網站上收看凈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及「三皈傳授」的講演,此能幫忙您先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以及明白學佛之目的與意義,以提高學佛之興趣與信心,進而能深入學習。

問:初學要如何修學?
答:凈宗修學是以「凈業三福」為基礎。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何落實?我們採取儒家的《弟子規》。《弟子規》的內容,就是在家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真正將這兩句話落實在生活當中。「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則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在家同學至少要學習《五戒相經箋要》和三皈傳授。三皈傳授有錄相帶,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學一定要學《沙彌律儀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具足眾戒」,就是十條戒圓圓滿滿。「不犯威儀」,是二十四門威儀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寶藏。這一條就是《地藏經》的宗旨,我們要從學習《地藏經》來開發心地寶藏。這是前兩年的基礎課程。

佛言:「凈業三福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句話說得多重!多麼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從凡夫修行作菩薩,將來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這三條。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皆以此三條為基礎。若無此基礎,就不能成就;猶如蓋房打地基一樣,無論蓋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堅固,有了堅固的基礎,才能學法門。

凈空法師 簡體站 http://www.amtb.cn/
凈空法師 繁體站 http://www.amtb.tw/
佛學分類問答 http://www.amtb.tw/section1/fl.asp
彌陀網路教育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閱讀全文

與孝順父母學佛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民營企業能否享受有害工種退休政策 瀏覽:1
重陽節街頭 瀏覽:22
湖南省企業退休 瀏覽:700
退休人員購買紀念品政策依據 瀏覽:366
延遲退休年齡爭議 瀏覽:543
興化市養老保險 瀏覽:403
臨夏市男孩子怎麼養生 瀏覽:557
老年人步行膝關節 瀏覽:80
泰州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瀏覽:196
太極島長壽 瀏覽:604
血壓偏高的重新體檢需要多少錢 瀏覽:785
國家領導人退休工資 瀏覽:572
老年人用的大塊尿片 瀏覽:744
退休金按6000調整是謠言嗎 瀏覽:927
日本是農葯大國為什麼長壽 瀏覽:145
重陽節主題書畫 瀏覽:952
成人禮父母送什麼給兒子好 瀏覽:260
招警體檢是怎麼檢驗的 瀏覽:41
交養老保險的年齡 瀏覽:37
老人濕熱重如何使它排出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