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翟鴻燊孝順講座

翟鴻燊孝順講座

發布時間:2025-08-06 16:49:46

Ⅰ 親子溝通的感悟怎麼寫

親子溝通的感悟的寫法如下:

最近看了些翟鴻燊教授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於是在人際溝通方面,增長了我許多之前從未有過的見解,也讓我了解到了溝通這門哲學的真正含義。

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我們十幾年,可謂是無微不至,盡心竭力。而反觀現在,孩子們都成家立業,都有了自己的事業時,他們又是如何回報自己的父母的呢?甚至還有很多人連回報都談不上,留給父母的只有冷漠和疏忽。

百善孝為先,如果我們做子女的連基本的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麼他們又如何能夠去奉獻社會,如何能稱得上是學會做人?當然,有很多人會說自己哪裡沒有贍養父母啊,我們把他們接到自己的房子里住,供給他吃喝。可是難道這就叫孝順父母嗎?

翟教授在講座中反復的強調一句話: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有別乎?意思就是犬馬都能供養自己的父母,如果人們不能尊重父母,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愛戴他們,那麼人類和那些畜生又有什麼區別?因此聽完翟教授的講座,我真正的領悟到了,做最近看了些翟鴻燊教授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

於是在人際溝通方面,增長了我許多之前從未有過的見解,也讓我了解到了溝通這門哲學的真正含義。我反思了一下這幾天所看到的講座,總結出溝通其實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與心的溝通,與人的溝通,和與世界的溝通。正所謂相隨心生,口乃心之門戶,人生的成敗往往取決於溝通的好壞,一個有大胸懷,大格局,大境界的人,他的言談舉止,氣度風貌,足以令世人折服。

而在生活中,這種境界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掉。與其怨天怨地,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如孔子般「吾日三省吾身」,也許漸漸地,便可品出其中萬般滋味了。

Ⅱ 誰能告訴我《國學經典伴我成長》的徵文或文章

給你粘貼一篇我自己寫的徵文供你參考
《大智慧》是著名國學應用大師翟鴻燊在北大講國學的現場實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1、修養篇:道不遠人;2、心態篇:喜悅心;3、孝道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4、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管理篇:得其時,當其位。在聽完講座後,我獲益良多,更加深刻的感到了國學的博大精深,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一、修養篇
翟教授結合《亮劍》里的一些影像資料,形象的為我們講解了團隊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溝通的重要性。其中對於團隊的解讀很精準:「有口才的人對著一群有耳朵的人說話,這就是團隊」。中國第一所古軍校的校長——鬼穀子說:「口乃心之門戶。」由此可見,溝通對我們的重要性。 「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臉死相」這句話貫穿了整個修養篇。仔細想來的確如此,如果你面對別人的時候板著一張臉,那麼別人也會對你板著臉,這樣的溝通,一開始就打下了不良的基礎,為以後的深入交流埋下了隱患。就像蓋房子一樣,基礎都不牢固,哪還能指望後來的高樓林立。
翟教授還說:「溝通就是為了建立正見、正思維、正語、正精進、正念」。就我看來,這句話的重點在一個「正」字上,只有見解正確才能思維正確,只有思維正確才能表達正確、才能有正確的行事方式和態度、只有以上幾點都做到了才能有正確的觀念,只有這五點都做到了「正」,才能有好的溝通。溝通是情緒的轉移,是行為的主動性,高品質的溝通會讓我們明白祖國處處有親人,會讓我們懂得不貳回,不遷怒,永遠不做氣氛和情緒的污染者。
二、心態篇
「角色就是人格」。人生路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在不同階段扮演著不同角色,在父母面前我們是孩子、在晚輩面前我們是榜樣、在學校里我們是師生、在社會上我們是公民…… 這個角色,就是我們的人格。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遠我們才能走多遠。「放下才能承擔、放下才能擁有」什麼事都放不下,就會導致思維局限、心胸狹窄。就像故事裡的和尚,看到師傅背了一個婦女過河,一路上一直耿耿於懷,「他自己明明說過,不近女色,自己卻近了。」於是,一路走來他的思維就局限在師傅背婦女過河這狹窄空間上,心情也為這事鬱郁不得歡。殊不知他師父背過河就放下了,而他卻承擔了這么久,以至於築起了心牆。
「空才能有」。一個裝滿水的茶杯,只有倒空它,才能注入新茶。我想,寬容是美德,包容他人也包容自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接納每一滴水珠,於是才成就了今天的汪洋。正如古語所雲:用人所長,天下無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無可用之人。「用人所長,必容人所短」就是這個道理。
「怒」心之奴隸也。情緒,人之常有。誰沒有七情六慾。但人還有意志力。意志力能駕馭情緒,那你就是情緒的主人,是心的主人。相反,任由情緒發泄,那你就是情緒的奴隸、是心的奴隸。發怒,不但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以上種種我們可以把它歸結為一個詞——喜悅心。有了喜悅心,我們的人生會如蝴蝶效應一樣的改變,離成功就會更近一步。
三、孝道篇
「百善孝為先」「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親而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君子務本,本立道而生,孝悌之道,仁之本歟」。這些都是翟教授在授課中引用的中國儒家文化的精華。
翟教授說得好:「孝順不是一種固定的行為,而是一種態度,不是給父母扔幾個錢,定時給他們送點慰問金就能算是當做完成工作或者任務那樣完事」。從小孝而至大孝,關於這一點,我想每個人在靜思之餘都應該深刻的反省,自已做得怎麼樣?「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別乎」,獸且如此,人何以堪?孝順不是公交車,一站一站有固定時間等著你上車。千萬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想到孝順,那時,就只剩後悔莫及、悔不當初了。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我們如何能指望他帶好他的團隊,沒有好的團隊如何能夠成功。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順的話,他必定難以做成一個企業,更遑論治理一個國家了。
四、交友篇
「人脈既錢脈」,團隊建設就是兄弟、同志和戰友,天下就是這樣打下來的。想建立好的人脈必需要有好的溝通。溝通有三個要素:場景、氣氛、情緒;三個特徵:行為的主動性,過程的互動性,對象的多樣性;三種形式:自我溝通、與他人溝通、與公眾溝通。與公眾的溝通即演講,人才,不一定有好口才;有好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自古以來,但凡是能成大事、能幹大事的人都是演講高手,譬如毛主席、丘吉爾、列寧、拿破崙。
「這個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這是毛澤東在1957年去蘇聯的時候,對那裡的中國留學生們講的。這一番話一講,幾年以後當年的那些留學生一個不差的都回到了當時並不強大的祖國,這一批新生力量為當時中國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丘吉爾最後的一次演講,也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演講。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整個會堂有上萬個學生,他們正在等候丘吉爾的出現。正在這時,丘吉爾在他的隨從陪同下走進了會場並慢慢的走向講台,他脫下他的大衣交給隨從,然後又摘下了帽子,默默的注視所有的聽眾,過了一分鍾後,丘吉爾說了一句話:「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 丘吉爾說完後穿上了大衣,帶上了帽子離開了會場。這時整個會場鴉雀無聲,一分鍾後,掌聲雷動。
所謂的「大音希聲」正是體現於此。
這一講被翟教授歸納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篇第十三》。所謂和而不同,就是對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見,使決策更完善;對下能容納和聽取不同意見,與持不同意見的人和睦相處,相互切磋。所謂同而不和,則是對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見;對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見只能贊成,不能反對,排斥不同意見和有不同意見的人。對這句話的通俗理解就是:君子盡管和他人有著不同的意見,但還是能夠和睦的相處;而小人即使和他人有著同樣的意見,也難以和睦的相處。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君子能夠寬容他人、容忍差異,而小人卻不能的緣故。
「同流才能……?不是合污,是交流。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最大的自私就是無私」。這才是高品質的溝通!要想有高品質的溝通,要有同理心。懂得認同別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換位思考才能更好的溝通;要有贊美心。贊美是人際溝通的潤滑劑。你看待別人的想法,會影響別人後面的行為。贊美會讓對方把正確的事情做下去。在人際關繫上,少用,慎用:我認為,我覺得這樣的字眼,多使用:您,您們,我們這樣的字眼。我們在溝通時需要注意的是「溝通上沒有對與錯,只有立場不同,觀念不同而已」。所以在表達不同意見時,請一定保留對方的立場。就像伏爾泰說過的一樣:「我不贊同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五、管理篇
翟教授講到,營銷是什麼?用儒家理想里的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儒」字。「儒」字是單人旁在加需要的「需」,也就是滿足人的需要。在用人巨匠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無需名貴寶劍,落花飛葉皆可傷人。大多數時候我們擁有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不過是看如何應用罷了。正所謂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勝利,善用資源的人才會勝利就是這個意思。
一個人往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200元。 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400元。 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鮮明,非常機靈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張。忽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800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異了:那為什麼又老又丑,又沒有才能,會值這個數呢?店主答復:由於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闆。
從這只鸚鵡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真正的引導人,不一定自己才能有多強,只要懂信賴,懂放權,懂愛護,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晉升自己的身價。相反很多才能非常強的人卻由於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公關職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良的領導人。
《大智慧》中翟鴻燊是這樣闡述「領導」這一詞的:領導就是領袖和導師。對領導者提出的核心觀點是:只有通過修身、培育人文情懷、提高管理和領導才幹、體會博大精深的偉人智慧、修煉廣闊的胸襟,方可成就偉業。
翟教授旁徵博引,縱橫古今,融合中西智慧,系統講解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出自《中庸.大學》,原文中對此的解釋為「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短短的幾句話卻講明了治國平天下的途徑:只有摒除不必要的外物,才能領會到淵博的知識;領會到了淵博的知識,自身的意念才會真誠;有了真誠的意念才能擁有內心的端正;內心端正才能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有了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治理好家庭;將家庭治理好了才能治理一個國家;一個國家治理好了才可以平定天下。這個途徑在現代來說一樣適用。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定是實現了個人價值的、是擁有自我魅力、他的管理實踐必定是合適的、他的企業氛圍必定是融洽的……
整場講座下來,我們不能忽視的還有一個重點——「思考力是萬力之源」。在談及《道德經》時,翟教授闡述了「道」是思考力、行動力、表達力的觀點,他認為思考力是萬力之源。三力的辯證關系在他的TAT學說體系中有非常詳細的闡釋,概括來說有三層意思:
其一、行動力是萬力之本。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還有什麼是比行動更重要的事情?什麼都需要行動,不學、不幹,不去實踐,一切都是空談;
其二、表達力是萬力之魂。「說」是有效果的能力,也是最昂貴的能力。「懂溝通,會說服」是很重要的本事,一句興邦,也可以一句亡國;
其三、思考力是萬力之源。最笨的人就是用聰明才智努力犯錯誤的人,就是出色地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做的事的人。我們思考的格局、境界和層次決定了我們的行動和表達。
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獲到了不少新的知識。翟教授通過對國學的另一種解讀,展示給我們一個不同的世界。「天行健,君子自強以不息;地勢坤,君子厚德以載物」。就讓我們以這句話開始,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學會溝通,走向成功。

Ⅲ 以行孝道,懷感恩為主題的手抄報怎麼做

我做過手抄報,一般來說,以行孝道,懷感恩為主題的抄報有幾個欄目是版必不可少的:
有關權孝心和感恩的生活小故事或名人故事(可以有關對父母的愛,也可以是一些人與人之間的感恩故事)
自己寫的有關行孝道,懷感恩為主題的文章。
感人的小小說(要溫馨或引人深思)
也可以是一些有關父愛母愛及感恩的名言諺語或古詩
。。。。。
欄目的名稱可以定得溫馨些,也可以再添加些欄目,弄些合適的小插圖可以使手抄報更有感人,還有排版不要過於死板,有一些小故事可以採用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祝你成功(*^__^*) 嘻嘻……

Ⅳ 讀《孝道篇》有感600字

1
突然想起以前一起學習看過的一段國學大師翟鴻燊關於《孝道》的講座,讓我很感動,也受益匪淺!
當聽到 翟老師講到孝順父母一段時,我看到很多視頻上的人在一瞬間都流淚了,不僅是視頻里,還有我們這些聽的老師也很愧疚。因為突然覺得我們這些做兒女的也是失去了很多「第一孝道」,很多時候我們誤解了,看完這段錄像才恍然醒悟,原來孝順不僅僅是我們心裡所想的那樣,轉一些錢,存儲一些錢,到了過年的時候交給爸爸媽媽,讓他們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回想這幾年,再給自己一點時間重新認識自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錯過很多,真的很愧疚。當我們在得到的同時,卻也會失去很多很重要的東西,翟老師所講到的《父母給兒女的一封信件》,讓我記憶深刻,當聽完這封信讓我也想到爸爸媽媽,平時給的關懷太少,甚是有些時候爸爸媽媽打電話給我時,我都推脫工作很忙。不願意聽爸媽的嘮叨,也不想跟他們聊天,想想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又不了解,所以就忽略了父母的感受,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很可惡,也不由得反問自己:「我是被父母嘮叨過?我是否經常陪他們聊過天?我是否陪父母真正談過心?陪媽媽散步、逛逛街?我是否陪爸爸媽媽一起做飯?」當然,現在的我們現在的工作在外,但當我們真正回到父母身邊了,以上的問題值得我去深思和做到!
其中翟老師還講到:「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一件事就是孝敬父母」這句話也是震驚人心的。讓我如夢方醒,覺得自己很慚愧!從而也讓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很深刻的道理,行孝是不能等的,「孝」最重要的不是物而是心,不是看得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情感,讓我們重新認識「孝」字吧!
最後,我們要時時刻刻記住:「百善孝為先」行孝不能等!如果不想讓自己遺憾和愧疚的淚水迷糊雙眼的話,我們就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哦!
2
有一對姐弟,都考上了大學。畢業之後,姐弟倆回了家,發現家裡變化很大,老母親沒有了,家裡剩下孤獨的父親和幾乎不值一錢的空盪但又凌亂不堪的房子。姐弟倆收拾房間時發現了一封信,信中寫到: 我們都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們。請你們做兒女的理解我們,對我們要有一點愛心,不要嫌我們終日嘮嘮叨叨,前言不搭後語,其實還不都是為你們好。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當我們吃飯漏嘴的時候,把飯菜留在衣服上時,千萬不要責怪我們,請你想一想:當初我們是如何把著你給你們喂的;當我們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弄臟了衣服,不要埋怨我們反應遲鈍,請你們想一想,你們小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為你們擦屎擦尿的;當我們說話忘了主題,請給我們一點回想的時間,讓我們想一想再說,其實談什麼並不重要,只要有你們在身邊,聽我們說下去,我們就心滿意足啦!孝敬不一定是物質和金錢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時常牽掛著我們就行了;飯後給我們老兩口端杯熱茶;陽光燦爛的日子,陪我們出去散散心和鄰居聊聊天;等你們結了婚,生了孩子,常帶回家讓我們看看就開心。當看著我們漸漸地變老,直到彎腰駝背,老眼昏花的時候,不要悲傷,這是自然規律使然,要理解我們,支持我們。當初我們引領你們走上了人生之路,如今,也請你們陪伴我們走完最後的路,多給我們一點愛心吧,我們會回饋你們感激的微笑!這微笑凝聚著我們對你們無限的愛。翟鴻森教授由此故事展開了不孝不教的《孝道篇》。我觀後感觸很深,有感於下:
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我們都聽說過這個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急於求佛祖的保佑,於是他每天都去寺廟是燒香,總想能燒到第一柱香,可是無論他去得多麼早,總已有一柱香。於是他有一晚帶了鋪蓋睡在上寺廟里,他想看看是誰來得這么早,可是當他去上香時,發現仍有一柱香已經在那裡了,他百思不解,於是他請求佛祖給他解惑,佛祖告訴他,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賣燒餅,他會告訴你答案。他按佛祖的話找到了賣燒餅的人,賣燒餅的人告訴他,他從沒有上過香,他一大早起來打燒餅,只是第一鍋燒餅他從來不賣,留給自己的娘吃。這個簡單而流傳了幾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翟鴻森教授也同樣講到,你是否孝敬你的父母,如果你連父母都不孝敬,還能有慈善之心。你是否尊敬你的兄弟,如果你連你的兄弟都不尊敬,還能有包容之心。父母蘊育了我們的生命,父母就是活菩薩。入者孝,出者悌。一個人有孝心必生和氣,一個有和氣的人必能愉色,一個有愉色的人必生婉容。

閱讀全文

與翟鴻燊孝順講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女人能做試管嬰兒嗎 瀏覽:519
老了走養老院 瀏覽:773
60歲拍吻戲女星 瀏覽:974
養老保險交費多少啊 瀏覽:765
七十幾歲老人肺葉壞死還活多久 瀏覽:51
長沙泰康養老保險 瀏覽:346
食用菌治療老年痴呆 瀏覽:232
老年人冠心病適合吃什麼食物 瀏覽:21
50歲白血病迅速變瘦 瀏覽:732
招工信息附近60歲 瀏覽:719
浙江養老機構哪個地方好 瀏覽:656
養老保險繳費情況列印 瀏覽:242
吃什麼導致老年痴呆 瀏覽:480
什麼對兒童正如老成持重對老人 瀏覽:820
年滿50周歲的養老保險嗎 瀏覽:481
受疫情影響的養老保險 瀏覽:494
翟鴻燊孝順講座 瀏覽:144
敬老院送粽子圖片 瀏覽:836
面向美好的明天祝老人家早日康復 瀏覽:811
力量運動員影響哪些體檢數據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