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生活常識

重陽節生活常識

發布時間:2023-06-02 06:27:27

Ⅰ 九九重陽節意義是什麼_重陽節傳統美食

現如今, 重陽節 已經成為了一個敬老節,它的意義最平常最讓大家知道的就是多多陪伴身邊的家人老人,那麼關於重陽節的一些常識你們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我為大家准備了九九重陽節意義是什麼_重陽節傳統美食,歡迎參閱。

重陽節紀念的意義是什麼

孝敬自己的父母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1、重陽節在很早的時候就有吃花糕的習俗。這個是重陽節最傳統的美食了,從宋代流傳至今,因與高「諧音,所以又有步步高升」的意思,與重陽節要登高的意義是類同的。很多地方在這一天都會做花糕。

2、螃蟹。秋風起,蟹腳癢,陳酒醇,桂花香。秋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節,螃蟹也是秋季的應季食物,在重陽節里也是人們喜愛吃的海鮮之一。

3、菊花酒。重陽節有喝菊花酒的習俗,因為酒剛好音同九「,乘著九月九日這個節日,人們開始喝菊花釀造而成的菊花酒,聞著菊花香,吃著花糕,是節日里一大享受,不過現在很多時候平常的時候也可以喝到菊花酒。

雙九重陽節 插茱萸的意義

佩戴氣味濃烈的茱萸能御初寒也可辟邪氣。這跟端午佩掛艾草、菖蒲的道理是一樣的,為了驅病、防蚊、辟邪。所以無論是艾草、菖蒲,還是茱萸,都有特殊香味,才能達到除病辟邪的效果。以前的人,到了重陽節會把茱萸插在頭上,或身上佩裝有茱萸的布袋。 由來已久:唐朝人過重陽有兩大習俗:登高和插茱萸。在更早的西漢,也有九月九日,佩茱萸的說法(《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配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重陽節的詩詞有哪些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5、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重陽節習俗有哪些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放紙鳶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鳶,線愛長」。紙鳶就是我們所說的風箏,廣東、福建等地一直保留著重陽放風箏的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3.登高

(1)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4.吃重陽糕

(1)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2)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5.祭祖

重陽節,與 除夕 、 清明 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這一天,廣東人稱「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特別是男丁。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不少地方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正日漸淡薄。

6.賞菊

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7.飲菊花酒

(1)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並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2)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 故事 ,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

8.佩茱萸

(1)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2)《本草綱目》說茱萸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而古人則認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9.吃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10.歸寧父母

舊時,重陽節也叫「女兒節」,凡有女兒已經出嫁的人家都會准備名酒和糕點,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娘家,這便是「歸寧父母」。

重陽節名稱由來

1.「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

2.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1.沐浴在秋天。重陽節是享受秋天的最佳時間。中國南方的一些山村保留了「秋日曬太陽」的特點。「秋旱」是一種典型的農業習俗現象。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形復雜,村裡的平地很少,不得不使用房屋的前後和窗檯的屋頂來乾燥和懸掛作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演變成一種傳統的農業習俗現象。村民曬莊稼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漸成為畫家和攝影師追求和創造的素材,並創造了一個詩意的標題「乾燥的秋天」。2.放紙風箏「9月9日是重陽節;放紙風箏,線愛長」。致遠就是我們所說的風箏。廣東、福建等地一直保留著崇陽放風箏的習俗。民謠重奏


九九重陽節意義是什麼_重陽節傳統美食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的意義簡短50字介紹

★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及意義

★ 重陽節飲食習俗

★ 重陽節做什麼美食

★ 重陽節飲食習俗是什麼 各地傳統食物介紹

★ 2021年重陽節民間美食習俗

★ 關於重陽節的來源 重陽節的的飲食問題

★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是什麼日子

★ 重陽節飲食習俗有哪些

★ 九九重陽節登高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Ⅱ 重陽節小知識

1. 重陽節的知識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

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

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

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

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慧渣空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2. 關於重陽節的知識
重陽節簡介》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梁橋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前瞎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

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
3. 我要重陽節的小資料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因此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有關重陽節方面的知識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

重陽節

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5. 重陽節知識問答題 急
1.重陽節又叫什麼節 答:登高節

2.除了登高還含有什麼意思 答:思念親人

3.為什麼叫重陽 答:古人把九叫「陽數」,農歷九月九兩九相重,故稱重陽

4.關於重陽節起源和什麼教派有淵源 答:道教

5.重陽節的傳說發生在什麼時期 答:東漢

6.重陽節故事傳說中的主人公叫什麼 答:桓景

7.傳說故事中的起因是什麼 答:瘟疫

8.傳說故事中的河流叫什麼 答:汝河

9.傳說故事中的仙人是誰 答:費長房

10.仙人住在什麼地方 答:東南山

11.仙人給主人公的除妖物品有哪幾種 答:茱萸葉子一包 菊花酒一瓶 降妖青龍劍

12.主人公降妖的主要武器叫什麼名 答:降妖青龍劍

13.故事中茱萸有什麼作用 答:氣味沖擊妖魔肺部,使其難受

14.菊花酒有什麼作用 答:酒氣 *** 妖魔嗅覺

15.主人公是怎樣殺死妖魔的 答:拋出降妖青龍劍,將瘟魔扎死

16.故事中的妖魔人們稱它什麼名字 答:瘟魔

17.為什麼重陽節登高 答:就是因為故事裡主人公和瘟魔交戰前,百姓都躲到山上而得名;登高即有避魔避害避災的意思,登高還含有步步高升的意思

18.將九定為陽數最早見於哪本書 答:易經

19.人們把重陽還看做是什麼樣的日子 答:吉慶

20.愛國詩人屈原在他的什麼詩中有描寫重陽的詩句 答:遠游

21.請說出屈原該詩句 答:集重陽入帝宮兮

22.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答:登高、插茱萸、賞菊、飲菊花酒等

23.傳說的故事是什麼人編寫的 答:吳均

24.他編寫的故事收錄在哪本書中 答:續齊諧記

25.傳說故事中主人公住在當時的什麼縣 答:汝南縣

26.主人公辭別仙人後,是怎樣回到原籍的 答:騎乘師傅的仙鶴

27.茱萸是一種中葯,它有什麼作用 答:理氣、止痛,避蟲叮咬

28.菊花泡酒有什麼作用 答:明目

29.重陽節什麼時候開始定為老人節 答:1989年

30.重陽節為什麼吃重陽糕 答:沒有山的地區,把登高改為「吃糕」

31.重陽節為什麼放風箏 答:入冬前不甚冷時,大力活動一下筋骨,有助於健康,也使眼睛得到休養、保護

32.重陽節的另一個傳說和哪個皇帝有關系 答:漢高祖劉邦

33.這個傳說中的皇帝妃子是誰 答:戚夫人

34.這個妃子的婢女姓什麼 答:賈

35.這個婢女讓人們重陽節時怎樣做 答:佩茱萸、喝菊花酒

36.為什麼老年人很重視這一天去登高 答:希望強身健體,能夠長壽
6. 重陽知識我知道
重陽節資料集錦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歷九月九日。

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 曹丕《九日與鍾繇書》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

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傳說重陽節吃重陽糕可消災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惡。

《齊人月令》重陽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遠。」

唐代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為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晉代陶淵明詩菊花如我心,九月九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京師謂重陽九月九日。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攜磕,出郭登高……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也。」

重陽節來源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重陽節慶祝方式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歷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

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

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今天的重陽節,將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巧妙結合,已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我國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 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民間有許多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在民間,茱萸為「避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兩者結合,給重陽習俗以吉慶之兆。

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

據文獻記載,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 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

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每到重陽節正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不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陽節還代表著人們各種各樣的豐富情感。

重陽節喜悅之情 重陽節更帶給人們無數的歡歌與喜悅。詩人孟浩然就在《過故人庄》中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整篇文章輕快活潑,洋溢著農家的生活情趣,一片寧靜和諧,給人們帶來了喜悅之情。在作者另一首作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中,表現出作者在重陽節登高時的喜悅之情,並希望朋友可以和自己一起欣賞美麗景色。 重陽節思親之情 重陽節曾勾起無數詩人的思親之情。

唐代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時不禁吟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種遠客思鄉之情,深切感人。

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在重陽節時思念親人,寫下「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在兩篇作品中深切表達出詞人思念丈夫的真摯情感,令人惻然。
7. 重陽節知識問答
1.為什麼重陽節要吃糕呢?

2.這是重陽節的傳統節目,這次請來了100名老人,所有學校領導和初一各班的所有學生。題目是「濃情9.9,金色重陽」

寫一下這幾個環節:

(共有三個人,要寫三份的,如:a:。

b:。

c:。。

(多點優美的語句)(對仗要公整)

1.開場(每人至少四句話)(這個環節三個人)

2.給九月過生日的老人送蛋糕(上一個節目是詩朗誦,可以作適當的銜接)(這個環節也是三個人)

3.胥林老師的外婆獨唱讓我們盪起雙槳(外婆71歲)(這時只有一個人主持)(上一個節目是給九月過生日的老人送蛋糕,可以作適當的銜接)

4.給現場100名老人送禮物(這是三個人)(上一個節目是老人給孩子寄語,可以作適當的銜接)

5.結束語(這時是五個人)

3.有關重陽節的詩句

4.重陽節送老人什麼好?

5.重陽節誰來關注老人的居住問題?

6.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7.「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菊花?

8.古代「重陽節」里有飲酒的習俗,所飲的酒是什麼?

9.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有哪位神仙是這一天出生的?

10.重陽節還叫什麼節?
8. 關於重陽節和敬老愛老的知識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9.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要吃什麼,還是做什麼
重陽節的習俗:

1、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2、賞菊

重陽賞菊、飲酒、對弈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3、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4、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自古就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賞菊、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Ⅲ 【重陽節】賞菊花,飲菊酒,你要知道哪些知識聽歌

九九重陽節是入秋之後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國傳統文化中,將「九」視作為最大陽數,而九月初九,兩個九字相重,因此在這天舉行的各種活動,被人們賦予了各種特殊含義。例如,重陽登高,是為汲取天地陽氣,以趨福避禍;而飲菊酒、插茱萸的風俗,也帶有了期盼健康、長壽的意味。

圖1. 重陽登高。

菊花和茱萸,是在重陽節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的兩類植物,而其中又以菊花為甚。賞菊花、飲菊酒、食菊糕,已經成為了重陽節的標志性風俗。那麼,菊花究竟是如何與重陽這個節日聯系在一起的呢?
重陽賞的是什麼「菊」?

都說重陽要賞菊,那麼我們賞的,到底是什麼菊花呢?
如果拋開重陽節不提,那麼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可賞之「菊」:作為鮮切花的非洲菊和雛菊、庭院栽種的矢車菊和勛章菊,還有可形成大片花海的波斯菊等等,這些美麗花兒的名字中都帶有一個「菊」字。這是因為,它們都屬於菊科大家族。

圖2:各種菊科植物的花。

所有的菊科植物,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它們看上去的那朵炫目的「花」,其實是由諸多小花組成的花序。對於菊科植物來說,我們看到每一片「花瓣」,以及每一個「花蕊」,其實都是一朵獨立的小花。只不過,那些看似「花瓣」的小花,花冠特別延長,因此稱為舌狀花,又因為位置在邊緣,又被稱為緣花,而像「花蕊」的小花則花冠小而呈管狀,因此稱為管狀花,因為位置居於中間,所以也被稱為盤花。

圖3:菊科植物花序的結構。

因此用這樣的特徵去判斷,我們身邊的菊花真是太多了,例如我們熟悉的蒲公英、向日葵,以及最近為人們熟知的青蒿、黃花蒿,都是「菊花」(菊科植物)。在這些「菊花」中,有些花序全部由舌狀花組成(如蒲公英),還有一些既有舌狀花,也有管狀花(如向日葵),整個菊科也因此分成了舌狀花亞科和管狀花亞科兩大類。

不過,顯然這些「菊花」並不是我國傳統意義上菊花。重陽節所賞的菊花,只是全世界30000餘種菊科植物中的一員,即管狀花亞科菊屬的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這一個物種。然而,正是這單單一種,因其長久的歷史和我國人民的喜愛,成為了品種繁多、用途各異的大家族,而又進一步成為了整個菊科的代表。

圖4:國人認識中典型的菊花模樣。

「食」菊長久遠
雖然現在的菊花色彩繽紛,形態各異,但人們最開始對菊花的利用並非是用來欣賞,而更多是拿來食用,以及製作菊花酒。
人們飲用食用菊花的歷史,要遠遠早於賞菊。在屈原的離騷中就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見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可能已經有食用菊花的歷史。而到了漢代,以菊花來製作菊花酒,已經成為了相當流行的習俗。記錄西漢時期逸聞軼事的《西京雜記》就記載道:「菊華(「華」通「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可見,西漢時期的菊花酒,不單用菊花,並且還要加入菊花的莖葉,這大抵是利用氣味更為濃烈的菊花莖葉,來增加菊花酒的風味。

圖5:菊花酒。

到唐代時,隨著重陽節成為公眾普遍的節日,重陽節與菊花酒,已經成為一對固定的搭配。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九日登山》中寫道:「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不過此時,莖葉入酒的習慣逐漸減退,更多是單以菊花與大米一同發酵,或直接將菊花浸入酒中,從而讓酒帶有菊花的清香和微黃的顏色。直到今天,菊花酒依然沿用著一千多年前的製作工藝。

古人偏愛服食菊花,其實是對菊花多種特性的聯想所致。首先,和其他大多數植物,包括很多菊科植物不同,菊花多在深秋時節開放,「我花開時百花殺」,因此給人以傲然之感;而經霜不謝的特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堅韌」「長壽」,因此也賦予了菊花以「長壽」的含義。其次,菊花的莖葉及花中存在多種揮發性物質,食用或浸酒飲用,這些物質的特殊香氣會帶給人「神清氣爽」之感,更是讓人認為菊花會擁有「輕身」「健體」之功效。因此在信奉「天人合一」的古代,取食菊花,以期望達到「延年益壽」之功效,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6:菊花也是食材用花之一。

從「飲」到「賞」

當然,如果人們只是將菊花用作食材和釀酒的調味劑的話,恐怕也成就不了今天菊花的名氣。而人們開始主動栽種菊花,正是菊花得以變得如此多樣的原因。
歷史上,第一次記載人們主動去栽種菊花的,恐怕就是陶淵明莫屬了。「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栽種菊花,成為了陶淵明淡然隱居,傲骨猶存精神的體現。不過,陶淵明在東籬下栽種菊花,觀賞並非其主要動機,更多的,還是便於采來做酒,不然,為何是「採菊」呢?陶淵明《飲酒》中也明確寫道:「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可見,在酒中上下浮動的菊花,和帶著菊花清香的菊花酒,都讓詩人沉浸在遺世獨立的精神境界當中。

圖7:陶淵明採菊

陶淵明的隱士之風,逐漸成為了文人們所追捧的對象,而在庭院中栽種菊花,也成為了文人和上流階層追捧陶淵明式的生活方式的表現。不過,當菊花逐漸脫離物質化的食用、飲用功能後,必然會引起人們在審美功能上的重視,因此自兩晉之後,菊花逐漸從山野中的「黃花」,演變出了一支專供觀賞用的分支。而經過勞動人民的多年選育,觀賞用的菊花品種也不斷豐富起來。

在李白「笑酌黃花菊」之時,菊花還主要帶著野菊的黃色。而在不到百年之後,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中就記載「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可見在唐朝時,由於重陽賞菊已經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常見風俗,因此隨著人們對菊花品種的選育,菊花花色也不再限於黃色,白色的菊花品種也已經出現了。
而到了宋代,菊花的花色更加豐富。南宋女詩人朱淑貞《菊花》詩雲:「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可見紅色這種在野菊中絕少見到的顏色,在宋代也已經出現。到清代《廣群芳譜》中,已記錄有菊花品種300-400個,歸結為十餘種類別。而近年的統計顯示,我國的菊花品種數多達3000個以上。

圖8:菊花展上多樣的菊花。

如此多菊花品種是如何起源的,是目前花卉研究中一個頗為重要也極為復雜的問題。根據形態學、細胞學和分子學研究顯示,如此多菊花品種的祖先,其祖先應為菊屬中毛華菊、野菊等幾個野生物種,並在不斷的雜交中引入了小紅菊、甘菊等的血統。整個菊花物種的形成和品種的分化,呈現出一個龐大的網狀雜交體系,頻繁的雜交,以及菊花本身控制花序發育基因的突變,使得野菊、毛華菊原本具有的盤花也轉變為了舌狀花,並且具有勺狀、捲曲狀等形態,使得菊花的「花瓣」顯得層次更為豐富、形態也更為瑰麗。

圖9:菊花的祖先之一——野菊。

千百年來,菊花從默默無聞的野花,到為人取食的野菜,再到受人追捧的閬苑仙葩,與重陽節和重陽文化的發展、深化密不可分。菊花的馴化和品種發展,正是表現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企盼和對美的追求,而這也正是重陽節的重要內涵了。九九重陽節是入秋之後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國傳統文化中,將「九」視作為最大陽數,而九月初九,兩個九字相重,因此在這天舉行的各種活動,被人們賦予了各種特殊含義。例如,重陽登高,是為汲取天地陽氣,以趨福避禍;而飲菊酒、插茱萸的風俗,也帶有了期盼健康、長壽的意味。

圖1. 重陽登高。

菊花和茱萸,是在重陽節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的兩類植物,而其中又以菊花為甚。賞菊花、飲菊酒、食菊糕,已經成為了重陽節的標志性風俗。那麼,菊花究竟是如何與重陽這個節日聯系在一起的呢?
重陽賞的是什麼「菊」?

都說重陽要賞菊,那麼我們賞的,到底是什麼菊花呢?
如果拋開重陽節不提,那麼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可賞之「菊」:作為鮮切花的非洲菊和雛菊、庭院栽種的矢車菊和勛章菊,還有可形成大片花海的波斯菊等等,這些美麗花兒的名字中都帶有一個「菊」字。這是因為,它們都屬於菊科大家族。

圖2:各種菊科植物的花。

所有的菊科植物,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它們看上去的那朵炫目的「花」,其實是由諸多小花組成的花序。對於菊科植物來說,我們看到每一片「花瓣」,以及每一個「花蕊」,其實都是一朵獨立的小花。只不過,那些看似「花瓣」的小花,花冠特別延長,因此稱為舌狀花,又因為位置在邊緣,又被稱為緣花,而像「花蕊」的小花則花冠小而呈管狀,因此稱為管狀花,因為位置居於中間,所以也被稱為盤花。

圖3:菊科植物花序的結構。

因此用這樣的特徵去判斷,我們身邊的菊花真是太多了,例如我們熟悉的蒲公英、向日葵,以及最近為人們熟知的青蒿、黃花蒿,都是「菊花」(菊科植物)。在這些「菊花」中,有些花序全部由舌狀花組成(如蒲公英),還有一些既有舌狀花,也有管狀花(如向日葵),整個菊科也因此分成了舌狀花亞科和管狀花亞科兩大類。

不過,顯然這些「菊花」並不是我國傳統意義上菊花。重陽節所賞的菊花,只是全世界30000餘種菊科植物中的一員,即管狀花亞科菊屬的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這一個物種。然而,正是這單單一種,因其長久的歷史和我國人民的喜愛,成為了品種繁多、用途各異的大家族,而又進一步成為了整個菊科的代表。

圖4:國人認識中典型的菊花模樣。

「食」菊長久遠
雖然現在的菊花色彩繽紛,形態各異,但人們最開始對菊花的利用並非是用來欣賞,而更多是拿來食用,以及製作菊花酒。
人們飲用食用菊花的歷史,要遠遠早於賞菊。在屈原的離騷中就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見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可能已經有食用菊花的歷史。而到了漢代,以菊花來製作菊花酒,已經成為了相當流行的習俗。記錄西漢時期逸聞軼事的《西京雜記》就記載道:「菊華(「華」通「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可見,西漢時期的菊花酒,不單用菊花,並且還要加入菊花的莖葉,這大抵是利用氣味更為濃烈的菊花莖葉,來增加菊花酒的風味。

圖5:菊花酒。

到唐代時,隨著重陽節成為公眾普遍的節日,重陽節與菊花酒,已經成為一對固定的搭配。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九日登山》中寫道:「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不過此時,莖葉入酒的習慣逐漸減退,更多是單以菊花與大米一同發酵,或直接將菊花浸入酒中,從而讓酒帶有菊花的清香和微黃的顏色。直到今天,菊花酒依然沿用著一千多年前的製作工藝。

古人偏愛服食菊花,其實是對菊花多種特性的聯想所致。首先,和其他大多數植物,包括很多菊科植物不同,菊花多在深秋時節開放,「我花開時百花殺」,因此給人以傲然之感;而經霜不謝的特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堅韌」「長壽」,因此也賦予了菊花以「長壽」的含義。其次,菊花的莖葉及花中存在多種揮發性物質,食用或浸酒飲用,這些物質的特殊香氣會帶給人「神清氣爽」之感,更是讓人認為菊花會擁有「輕身」「健體」之功效。因此在信奉「天人合一」的古代,取食菊花,以期望達到「延年益壽」之功效,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6:菊花也是食材用花之一。

從「飲」到「賞」

當然,如果人們只是將菊花用作食材和釀酒的調味劑的話,恐怕也成就不了今天菊花的名氣。而人們開始主動栽種菊花,正是菊花得以變得如此多樣的原因。
歷史上,第一次記載人們主動去栽種菊花的,恐怕就是陶淵明莫屬了。「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栽種菊花,成為了陶淵明淡然隱居,傲骨猶存精神的體現。不過,陶淵明在東籬下栽種菊花,觀賞並非其主要動機,更多的,還是便於采來做酒,不然,為何是「採菊」呢?陶淵明《飲酒》中也明確寫道:「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可見,在酒中上下浮動的菊花,和帶著菊花清香的菊花酒,都讓詩人沉浸在遺世獨立的精神境界當中。

圖7:陶淵明採菊

陶淵明的隱士之風,逐漸成為了文人們所追捧的對象,而在庭院中栽種菊花,也成為了文人和上流階層追捧陶淵明式的生活方式的表現。不過,當菊花逐漸脫離物質化的食用、飲用功能後,必然會引起人們在審美功能上的重視,因此自兩晉之後,菊花逐漸從山野中的「黃花」,演變出了一支專供觀賞用的分支。而經過勞動人民的多年選育,觀賞用的菊花品種也不斷豐富起來。

在李白「笑酌黃花菊」之時,菊花還主要帶著野菊的黃色。而在不到百年之後,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中就記載「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可見在唐朝時,由於重陽賞菊已經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常見風俗,因此隨著人們對菊花品種的選育,菊花花色也不再限於黃色,白色的菊花品種也已經出現了。
而到了宋代,菊花的花色更加豐富。南宋女詩人朱淑貞《菊花》詩雲:「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可見紅色這種在野菊中絕少見到的顏色,在宋代也已經出現。到清代《廣群芳譜》中,已記錄有菊花品種300-400個,歸結為十餘種類別。而近年的統計顯示,我國的菊花品種數多達3000個以上。

圖8:菊花展上多樣的菊花。

如此多菊花品種是如何起源的,是目前花卉研究中一個頗為重要也極為復雜的問題。根據形態學、細胞學和分子學研究顯示,如此多菊花品種的祖先,其祖先應為菊屬中毛華菊、野菊等幾個野生物種,並在不斷的雜交中引入了小紅菊、甘菊等的血統。整個菊花物種的形成和品種的分化,呈現出一個龐大的網狀雜交體系,頻繁的雜交,以及菊花本身控制花序發育基因的突變,使得野菊、毛華菊原本具有的盤花也轉變為了舌狀花,並且具有勺狀、捲曲狀等形態,使得菊花的「花瓣」顯得層次更為豐富、形態也更為瑰麗。

圖9:菊花的祖先之一——野菊。

千百年來,菊花從默默無聞的野花,到為人取食的野菜,再到受人追捧的閬苑仙葩,與重陽節和重陽文化的發展、深化密不可分。菊花的馴化和品種發展,正是表現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企盼和對美的追求,而這也正是重陽節的重要內涵了。

Ⅳ 重陽節的九個小知識

重陽節的九個小知識如下:

1、重陽節的名字由來:磨喚

重陽節節日名稱的由來,在《易經》中,「九」數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所以稱作「重陽」。

2、節日源頭:

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記載了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

據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禮俗活動。漢代時,重陽習俗進一步普及。

3、重陽節原型: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確定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辯碰時間坐標。

3、重陽節的內蘊:

重陽節是一個內蘊深厚的節日,在時間流逝的同時,其習俗也在不斷豐富發展。重陽節這一名稱的文字記載始見於三國時期,在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並且有了賞菊、飲酒習俗的文字記載。

5、古人過重陽節的節俗: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清代,北京過重陽節的一個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6、重陽糕的講究:

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時候,人們還會在重陽糕上插一面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用「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故事傳說:

重陽節與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也會被附上一個神話傳說作為登高習俗「起源」。該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受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神話故事的影響,一些地方的人們認為重陽是個凶的日子,於是為了鎮壓凶氣、戰勝凶氣,重陽節的的主要儀式活動就是登高,其它的都屬於附加活動。

Ⅳ 九九重陽節的養生知識如何在九九重陽節養生

1、吃羊肉面,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秋冬食用,可收進補防寒的雙重效果。
2、當心秋燥,燥為秋令,易傷津耗液;同時,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應少吃辛味的蔥、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這個季節,喝粥可以減輕人的胃腸道負擔,對消化也有幫助。
3、溫暖睡眠,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因此,這個時節,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卧。另外,秋季氣候乾燥、風力大,汗液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濕度。
4、避免盲補,秋季是進補的時節,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現在,社會上各類養生與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觀點並非適合所有人。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補,很多中葯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5、起居有常,換季時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常規。老年人骨質較脆,是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們盡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注意保護骨關節的健康。
6、心情開朗,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郁、煩躁、凄涼、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緒不暢,更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誘發多種疾病。子女們應多跟父母嘮嗑,多交流。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生活常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徐元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85
明星漏點電影 瀏覽:264
70年代農村片 瀏覽:93
我是誰成龍多大歲數拍的 瀏覽:403
國外偷情電影 瀏覽:309
退休人員生活補貼報告 瀏覽:967
給孝順的晚輩點贊中國 瀏覽:813
喝什麼綠茶養生效果最好 瀏覽:575
東莞戶口深圳養老保險 瀏覽:353
重生之長征時期的小說 瀏覽:55
邵氏古裝武俠電影 瀏覽:187
老人又吐又拉吃什麼葯最佳 瀏覽:163
第一次見老人送什麼好 瀏覽:615
鄰居是拍電影的誘惑女主在樓道 瀏覽:318
科目二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399
退休人員找兼職會計工作 瀏覽:498
銀婚送父母什麼好 瀏覽:494
長壽自律 瀏覽:236
崑山長壽村 瀏覽:797
養生地基多少錢一個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