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9旬老人事跡材料

孝敬9旬老人事跡材料

發布時間:2023-02-01 05:41:28

⑴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範文(通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麼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

小時候,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飯、刷牙、洗臉等種種事情都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照下一點一點地做好。那時,爸爸媽媽不但要照管我,家務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還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爸爸媽媽是把生命給我們的人,從我們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到成長為今天的五年級學生,爸爸媽媽犧牲了多少的時間和心血,花費了多少的精力和財力,用世上最無私的愛養育我們,使我們長大成人。

現在我長大了,慢慢諒解到了父母的辛苦,體會到他們對我無私的愛。他們每天的操勞、工作,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爸爸媽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我們更是應當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精神去報答我們的父母。但其實孝敬父母並不難,不需要華麗的禮物,也不需要過於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自己親手做的一張小賀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親手做的禮物,就足以表達內心的語言。但我們最好是用實際行動去報答父母,例如,考試時候,考了好的成績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平時多幫媽媽做家務;幫爸爸媽媽捶捶背;在他們下班回來的時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們的面前……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所以現在,我盡可能多孝敬父母,因為媽媽工作忙,我沒有很多的時間和媽媽在一起。但是,只要有機會,我都會盡我的綿薄之力:父母過生日,我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小禮物,讓他們開心;為實現他們對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工作繁忙的時候,我就會煮飯,做些家務活,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我會像他們關心我一樣,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茶送水,驅寒溫暖;當我做錯事情或頂撞父母後,就會主動向父母承認錯誤;時常會跟父母講些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情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

對於父母,我們優異的成績,良好的表現就是給他們最好的回報,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在此,我呼籲天下所有的兒女們:多多關心你們最親的父母吧!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2

神馬行空普天瑞,仙羊下界遍地春。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首先祝各位家長朋友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家長朋友們,尊老、敬老、養老,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年人頤養天年,安享天倫之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四言》中有句話: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鴉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必須要有感恩盡孝之情。把這份美德傳承給下一代,是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只有進一步弘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關懷父母」的情懷,在全社會樹立起孝老愛親的良好風尚,才能真正地讓我縣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們則會更加安心於自己的工作,孩子們才能成為品德高尚、富有愛心的接班人。我們的社會生活才會更加穩定、和諧、安寧。

無棣縣教育局德育管理辦公室攜手無棣縣家長委員會,將於2015年1月30日——2015年4月底這個時間段,在全縣各學校開展「講述我們家的尊老孝親故事」活動。孩子們會用他們的眼睛觀察父母對待老人的言行,用他們的心靈體會身邊親人的孝道和親情,屆時每一名學生都會有機會與同學、老師們分享自己家的尊老孝親故事,每一名家長朋友的善言善行都會在孩子們的作文本、班級的故事會上呈現,每一名家長都會成為孩子故事中的主角。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鳥獸尚知哺乳恩,父母本是親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

盡孝是日常生活中對父母衣食住行的用心關照,盡孝是病榻前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

盡孝其實很簡單,常陪父母拉拉家常,傾聽他們講述那些,對我們來說可能都是聽了多少遍、老掉牙,可對於他們則意義重大的故事就是盡孝。

給他們洗洗腳、洗洗澡、給他們洗衣服就是盡孝。

扶老人散步、給老人買件新衣服,給老人把房間收拾的干凈明亮、幫老人勤曬被褥就是盡孝。

盡孝還有很多很多......

您的所有一切對待老人的行為,都會讓孩子親眼見證並耳濡目染。通過您給孩子的講述,或者在您孝老愛親的舉動里,孩子們能感受濃濃的親情、對父母的深深謝意;您的行為將成孩子們的榜樣,您良好的家風將會代代相傳。

我們不追求故事的扣人心弦,只期盼在孩子們娓娓道來的故事裡,能折射出你們家庭的至愛親情。我們只求通過聆聽和講述,孩子們學到美德,把「你們家的尊老孝親故事」,傳播給更多的學生和家庭,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生活味,我們期待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讓我們生活的周圍滿是濃濃的人情味,正能量!

期待您的參與和支持,祝您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3

呂李同學是達茂旗石寶鎮小學五年級2班的一名學生,他從小失去爸爸,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但是貧苦的家庭環境並沒有讓他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反而激勵他長成了性格開朗,樂觀向上的心態,這讓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

他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靈。在家裡,他尊敬長輩,孝順爺爺奶奶。在每天的日程計劃里,他都會列上幫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動不便,他會幫著倒水端飯還和奶奶聊天。打掃衛生、收拾房間是他周末的必修課,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對自己的一慣要求。因為他家庭里充滿歡笑、和諧。在學校,與同學們在互學互比中取長補短、一起進取;與同學們在交流探求中學習借鑒、共同提高。對於班集體這個團隊的榮譽他倍加愛護,只要是集體活動都會有他快樂的身影,只要是班集體的事情都會有他主動承擔任務,同學之間的友誼他會特別珍惜。對於困難同學,他總是樂於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為樂,真誠奉獻,對於學習上的後進生,他也是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在老師心目中他是好幫手,在同學心目中他是知心夥伴和學習榜樣。

他總是執著的追求著。他追求思想向上。「做個好孩子,做個好學生」。他遵守校規校紀、對人講禮貌、自覺遵守小學生行為規范和社會公德,深得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好評。他追求學習向上。對待學習,他一絲不苟,並有一股可貴的.鑽勁兒和韌勁兒;他遇事好問個為什麼,喜歡和老師、同學討論問題,善於表現自己,展示自我。他追求全面發展,興趣廣泛,除認真學習課本知識外,還特別喜歡看書、繪畫、唱歌。

他有一腔勇於負責的精神。在學校里他是老師的得力小助手,同學們的好服務員。他是我班的衛生委員,從擔任這項工作那一天起,他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了一份責任。勞動時總是搶著干最臟最重的活兒,從不偷懶,也不會拿出班幹部的架子只指揮別人干,下課後同學們休息他卻還在忙著收發作業本。有同學不守紀律了,他會及時給同學們指出來。他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讓他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了熱情和自信,與同學們在互相幫助中茁壯成長。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但他懂得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為歌,熱心和寬容為曲,彈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為筆,進取和奮發為墨,書寫充滿希望的畫;他正用愛心、恆心、信心、誠心托起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4

每當提起朱貴珍,左鄰右舍總是交口稱贊,敬佩她是一個敬老愛幼、善良博愛、教子有方的好母親。作為一名母親,她用無私的母愛、悉心呵護著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影響和教育者他們。多年來,她用自己的愛來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把工作與家庭的關系處理得協調有序,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對公婆敬如父母,對早亡大哥的遺孀視若姐妹,對大哥的一雙子女視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貴珍出生於1965年1月,門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縣人,1992年來到門前地做了上門女婿。從此朱貴珍夫婦與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兒侄女組成了一個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貴珍和丈夫一邊種地一邊打工,還生育了兩個兒子,日子過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哥哥不幸車禍身亡,為了不讓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兒侄女傷心,她對嫂嫂和侄兒侄女關懷備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什麼活她都搶著干,有好吃好穿的總先留著給她們。嫂嫂在外工作的時候,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她幫忙照看哥哥的一雙兒女,還要贍養兩位多病的老人,還需撫養四個年幼的孩子,她任勞任怨,不僅把孩子照顧的衣食無憂,更教會他們要真誠待人、心懷善意。四個孩子不僅學習上進,品德也很好。村裡的人一傳十,十傳百,人人都稱贊她無私有愛,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敬愛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父母,關心體貼丈夫,並不因辛苦而有絲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貴珍總會和丈夫回到四川燒上一手父母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她總是省吃儉用,自己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給二老買些禮物。二老年紀大了,她們每年回家一兩次,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點福,她就承擔起家務和照顧孩子的義務。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緊了弦的發條,無論多累她都咬牙堅持著。她和丈夫深知父母喪子的悲痛,為此夫妻二人更加關愛父母,將心比心,對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經常說寬心的話安慰父母。父母漸漸從失去兒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來,她說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父母和孩子能快樂幸福,她付出什麼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願。二十餘年來,大家庭和睦相處,互敬互愛至今,在門前地村傳為美談。和氣生財,全家成員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鎮婦聯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儉持家。種地務農無法照顧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決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臟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當粉刷工。經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時吃飯,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一年四季從來沒有穿過幾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頭土面,皮膚也變得非常粗糙,每當想放棄的時候,她想想四個孩子和四個年邁的老人,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父親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可是她對父親的關愛有增無減,無論是日常起居還是看病吃葯她都十分上心。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朱貴珍從無怨言。2014年她父親因病去世,朱貴珍傷心之餘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終還清了父親看病欠下的外債。她省吃儉用,但是卻很捨得花錢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勞付出變得更加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兒子已經23歲,現在四川省重慶航天大學電腦系就讀,小兒子在散旦讀中學。朱貴珍母親八十五歲了,由於母親年事已高,生活時有不便,深怕母親受到委屈,朱貴珍親力親為,伺候母親起居,一天兩餐,從無怨言。她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孝順,要常懷感恩之心。她說孝順,不僅僅是養老送終,更多體現在對老人

日常生活的關愛。她言傳身教,父親辭世後,朱貴珍怕老人孤獨苦悶,常陪伴她聊天,經常帶孩子來看她,讓孩子講>故事給她聽,讓她感受天倫之樂。看到老人的笑臉,她如同吃了蜜一樣的甜。幾個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十分孝順長輩。

她深知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分,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親對自已的孩子都會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可以犧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愛是一種勝於一切的感情,是一種甘心付出、蠟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貴珍不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還養育了兩個兒子,照料了哥哥的一雙兒女,將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紅紅火火,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甘心付出、不求回報、母愛勝天的行為,實現了春風細雨播灑愛,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麗。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5

李雲寬,男,13歲,家住武安市南通樂村,目前就讀於武安市第九中學1312班。生活賦予了這位13歲少年堅毅的品質,朴實的性格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所有的13歲少年一樣,李雲寬陽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學評選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動中,如果不是同學的舉薦,我們也許就很難讀懂這位朴實少年背後生活的艱辛和對家庭的擔當。

兩年多以前在李雲寬的家中,父親的勤勞,母親的質朴,兄妹間的互愛,給這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總是帶來歡聲笑語,和諧溫馨。然而當父母拿出所有積蓄修葺新屋的時候,父親病倒了。修房加上父親的治療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親病倒了,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為了生計母親必須外出打工,當時11歲的李雲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裡的生活重擔。

由於生病,父親四肢無力,走路太久都會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顧弟妹衣食起居,李雲寬還必須承擔起家裡的所有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凳、洗碗、做飯,洗衣服、干農活等。為了不耽誤學習,李雲寬總是白天幹活,晚上學習同時還要輔導弟弟妹妹的作業,相比其他孩子來說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時間。

今年上初中以後,李雲寬就必須住校了,對他來說能見到媽媽就成為了奢侈。因為媽媽只有在每月開支以後才會帶著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後匆匆離開,用他的話來說,媽媽離他實在太遠了。住校後的另一個不便就是家裡的家務活就必須積攢了。周末放假後也許別的孩子都在享受媽媽帶來的美食,在家裡上上網或許找同學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李永寬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兩周家裡積攢下來衣物,中午時洗菜、做飯,為家裡烹制一頓他們認為不錯的午飯,然後先盛滿一碗飯,雙手送到父親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親的眼裡總有淚水打轉。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來看望父親時才能實現。

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又常年在外,家裡的農活只能落在小雲寬的身上。對他來說鋤地、拔苗、播種、割棒子樣樣是好手。為了不給別人造成負擔,他一個人曾割完地里所有的棒子。如果有機會你能拉起小雲寬的手,觸摸手掌上的老繭時,你就會懂得生活過早得給予了這個13歲少年堅毅的品性。

是啊,13歲正是一個天真燦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然而自從父親病倒後,小雲寬卻先後利用兩個暑假上山捉蠍子。別的孩子可能為了好玩,或者作為一種生活體驗,而雲寬卻是為家裡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簡單,「父親每次買葯要花好幾百塊錢,這樣父親就可以多買幾次葯」。捉蠍子難免被蠍子蟄。一個暑假下來,小雲寬被蟄20多次,甚至一天被蠍子蟄到過4次。就是這樣也並沒有阻擋雲寬為父親買葯的決心,最終兩個暑假小雲寬掙到了700多塊錢。當拿著所有的錢交給父親時,知道這件事的所有人被感動了,於是村裡人把小雲寬當做教育孩子的典範。

幸福也許是心裡的感動,幸福也許是內心最簡單的一種需求。當問及捉蠍子這件事時,小雲寬總是一臉幸福地說:當賺到18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個西瓜;當賺到27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1斤排骨。對別的孩子來說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許都沒有記憶,但對雲寬來說卻是一種滿足,一種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沒有好,我就會一直捉下去!」小雲寬一臉嚴肅的告訴我們。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掙錢的艱難,小雲寬額外珍惜每分錢的支出。每周父親都會給他二十塊錢的生活費,但小雲寬卻只拿5塊錢。因為他覺得更多的錢應該留給父親治病,留給弟弟上學。5塊錢,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也許維持一天的生活開銷都不夠,更別說一個星期。但是小雲寬去總是能擠出兩塊錢給4歲的小妹妹買兩根火腿或者買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生病了,小雲寬卻毫不猶豫地把身上僅有的2塊6毛錢給了生病的同學,幫他拿葯。那一次,妹妹沒有再吃到糖。

學校放假的時候,也是雲寬最想念媽媽的時候。看著別的同學或者座車或者爸媽接送,他多想媽媽此時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哪怕就是用手輕撫一下自己的頭。但是他又知道媽媽是在為這個家奔波,是為自己將來能夠有出息。最終雲寬自己選擇步行,用他的話說這樣就省出了路費,同時也節約了「開支」。

雖然很忙碌,雖然很清貧,小雲寬卻從沒有丟下學習。在課任老師的眼中雲寬是個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在同學眼中雲寬是個熱心、講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雲寬更是一個自尊、自立的人。國家每年都會有貧困生補助,雲寬卻沒有去申請,「我不想得到別人可憐,再說也沒什麼好可憐的,有爸爸,有媽媽我其實很幸福!」。

懷揣著一份堅毅,一種感恩,用責任和堅強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一個13歲的少年同樣用行動抒寫著青春最華美的篇章!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6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靈慰藉,為老人排解憂慮,分擔愁苦,與老人默契溝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細心家長,知己摯友,對老人真心呵護,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東經路社區海寧路的居民張靜蘭。她直爽熱情的性格以及幾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動成為大家傳送的佳話。

張靜蘭是東經路社區的一名退休黨員,現年62歲,一直置身於社區的公益活動,支持社區工作,但她照顧父母大人的行動更是叫大家敬佩。這得從張靜蘭伺候父親說起,她的父親是一位從部隊離休的軍隊幹部,老人88歲,因為早年參加革命,身體落下來不少的病根子,老人身體很虛弱,作為女兒的她只要有時間就要回到父母的身邊,給父母料理一些家務,做頓可口的飯菜。到2008年的時候,父親的心臟病突然加重了,住到281軍區醫院,她更加忙碌了,白天陪護,給老人做飯送飯,晚上陪床,一連多天奔波在自家、母親那裡和醫院,自己的女兒看到母親忙的都心疼,勸她休息一下都不肯,默默地奉獻著孝心,直到她父親住院一個月後安詳地離開人世。她父親走了,父母那裡剩下了一個90歲的老母親,兄弟姐妹有的在外地工作,只有退休的她天天守在母親身旁,她父親的離世給母親很大的打擊,因為他們相濡以沫幾十年的感情很難割捨,母親的情緒十分低落,很長時間不能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對母親的情況,她非常擔心,怕時間長了壓垮了母親的身體,便經常陪老人拉呱、開玩笑,讓老人開心。俗話說:老小孩小小孩,最難照顧的就是老人,90多歲的老人,身患心臟病、高血壓、自己已經不能自理了,怎麼也不能讓老人自己生活的,生活離不開子女的照顧了,張靜蘭本人還有很嚴重的糖尿病,連帶眼睛視力都下降了,自家裡老公患有腦血栓後遺症,身體也需要照顧,即使這樣她和老公商量,照顧母親義不容辭,堅持照顧,還是堅持北戴河和秦皇島兩個區來回奔波,每次坐車來回都得2個小時的路程,往往是給老人做好了飯後,再坐車回到北戴河海濱給老公買菜做飯。2009年春天,張靜蘭年時已高的母親摔倒了,胳膊摔成了骨折,張靜蘭為了兼顧母親和老公想把母親接到自家裡來一起照顧,可是母親不來,沒辦法,張靜蘭就把精力放到了母親那裡,每天給老人買菜洗衣做飯,給老人做愛吃的菜飯,買愛吃的水果,把老人的生活料理的有條不紊。由於胳膊的骨折,每天還得給母親洗臉穿衣,每頓飯都是她一口一口給老人喂下去的。記得有一次張靜蘭已經給老人做好了飯,但是老人不肯吃,一問才知道老人想吃餃子,張靜蘭二話沒說就給母親包餃子。老人的行動不便,甚至大小便都得有她伺候,根本離不開人,就連自己的女兒做了流產都照顧不了,只好叫女兒住到姥姥家,老人和孩子一起照顧,她的行動得到了自己女兒的理解。就是這樣,她一點怨言都沒有,她常說老人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照顧孝順老人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90歲的母親在她的照顧下身體已經好多了,骨折的胳膊也康復了,老人見人就誇自己的女兒孝順。街坊鄰里都羨慕老人有一個孝順的女兒。

張靜蘭不但是父母的孝順女兒,也是街坊鄰里的熱心人。張靜蘭是小區的樓長,轄區內的大事小情都愛給大家提供幫助,如轄區一位70多歲叫高秀梅的老人要調轉戶口,她就親自給老人到社區開信到派出所辦理。2008年城鎮居民醫保,她幫助年近90歲的常鳳蘭老人辦理醫保手續,親自去市醫保中心取卡。2010年區里給70歲以上老人每人55元的生活補貼,她在逐一通知大家的同時,還親自給他們填表准備申請的資料,帶著大家到銀行取錢。社區每次組織活動,她管轄的片區參加人數的都居多,並且都是一些老年人,一路上她都細心照顧大家,叫大家注意安全。她的實際行動,得到了街坊鄰里的尊重和愛戴。

張靜蘭就是這樣敬老愛老的,她的行動影響著社區的每個人,是社區居民的學習的榜樣。

;

⑵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事跡材料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材料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事跡材料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1

xx現年35歲,1996年技校畢業分配到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簡稱xx集團),現為xx集團本部資產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廠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與xx公司員工xx自由戀愛結婚。作為普通工人,他倆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間十三平米的小屋。2001年7月兒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歡樂中。雖經濟不算寬裕,他們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將公婆從農村接來,一家人在一起過著簡單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3月22日丈夫在重慶萬州不幸因意外摔死,當時兒子還不到兩歲,27歲的xx嘗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測與無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本養育了一雙兒女,期盼著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女兒2002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命運對兩位老人是卻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兒子也離他們而去。「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現實,再一次給年歲已高的公婆沉重打擊,公婆相繼病倒。

家裡失去了男人這個頂樑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xx微薄的工資要養活4口人,困難可想而知!她感覺天都要塌了,無法想像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辦。她想到了死!想到黃泉路上去追尋那相親相愛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頭的公婆無依無靠,再看看蹣跚學步的兒子天真無邪,幾年來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為血肉相連的親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棄他們嗎?不,不能啊!xx意識到:自己決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她要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要扛起兩個老人老有所養的擔當,命運既然這樣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對,堅強地挺下去。

擦幹了眼淚的xx,面對公婆無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對老人許下承諾:「爸、媽,佰均和姐都走了,從今以後你們就把我當親生女兒來看待,我也會把你們當成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孝敬。」看到可愛年幼的孫子,再看看神情堅定的媳婦,兩位老人放下心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後,兒媳盡心照顧老人的生活,飯桌上的肉、好吃的菜,盡量給老人和孩子留著。八年來,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和睦謙讓的他們,讓孩子享受到了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風燭殘年的公公經常生病,送醫院的路上夏天日曬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風凜冽最苦的人還是xx。2010年初春的一個夜裡,老人發燒病得不輕,xx急忙收拾好到醫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來到樓下,漆黑的周圍沒有計程車的影子,更沒有一個可以幫忙的人。xx沒有因為難而放棄,背起老人就往醫院趕,靜靜的夜裡只有她呼呼的喘氣聲,伴著她深一腳、淺一腳趕往醫院。等醫生給老人檢查完並打上吊針後,又困又累的xx鬆了一口氣,趴在老人的床頭櫃上睡著了,等護士給老人輸完液叫醒她時,東方已泛出魚肚白……

為了讓兒子從小樹立孝敬老人的意識,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xx天天讓兒子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葯端飯,讓孩子和她一起照顧兩位老人,盡可能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陰,xx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個男人幫幫她,每次介紹的男友,得知她還要供養前夫多病父母的實際情況後都離開了。現實的殘酷沒能動搖xx的決心,她回憶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兒女雙亡的無依無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老人,她毅然選擇了前夫的父母,放棄了重新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愛人盡到贍養雙親的責任,讓愛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各種學雜費,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簡單的葯物維持,生活上再怎麼節約開銷每月仍捉襟見肘,經濟壓力讓xx喘不過氣來。善良的婆婆為了替她減輕一些生活負擔,偷偷去撿破爛換錢以貼補家用,面對生活的艱難,面對「倔強」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認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門了,到傍晚仍沒回來。xx下班得知後,不顧天已經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圍的幾個小區找尋,當她在一個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彎曲著脊背、被雨水濕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邊的一筐破爛時,她不禁流淚滿面,深深的自責,死死咬住嘴唇,顫抖著叫了一聲:「媽,讓我來背。」婆婆用慈愛的眼光看著她:「不關事,媽和老漢拖累你了,娃兒,你也辛苦啊」。當xx背起沉沉的破爛,一手撐起傘,一手扶起年邁的婆婆,冒著大雨往家裡走的時候,天已經黑盡了。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xx卻沒有因為家庭原因影響過工作,十五年來,她勤勤懇懇地干好本職,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名普通包裝操工成長為一名DCS自動控制系統的操作骨幹,多次被分廠評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公司、領導、同事的幫助和期望。

xx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沒有多少豐功偉績,但是她那種在重重困難和打擊下不自棄的堅強與獨立和對公婆不拋棄的堅守,深深地激勵和感動了周圍的人。她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真實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點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摯愛感染人,讓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成為一盞不滅的長明燈,照亮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2

xx,女,漢族,1979年2月出生,現年33歲,是xx鄉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她的家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邁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學的兩個女兒,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種地,全家勤勞節儉。多年來,xx用自我的愛心操持著整個家庭,她通情達理、持家有道、尊敬長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廣為鄰里所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朴,用她全身心地愛讓這個家庭始終持續著一種祥和的氣氛。為老人帶給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在鄰居眼中是一位隨和的好鄰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體貼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體貼孝順的好媳婦,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愛的好媽媽。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與丈夫結婚十幾年來,一向沒有與祖母、婆婆分家,與她們一齊吃住,人們常說: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好處,就像鍋和勺,沒有不叮叮當當響的,但xx覺得,這個事是兩好才能擱一好,只要真心實意待婆婆,像親閨女一樣,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婆,兒媳學會了婆婆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優良作風,「娶個兒媳,就是我多了個閨女」這是婆婆對人們說起兒媳時的自豪。祖母年邁,身體也不好,漸漸的脾氣也很暴躁,時常為難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滿了苦與痛,她就不那麼委屈了,反而更加的關心老人,陪老人說話,當她出去心中的不悅。xx說:「她給予我的也並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她的回報。」祖母也十分疼愛這個善良的孫媳婦。

祖母經常生病,需要照顧,她認為祖母年紀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時候,照顧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我義不容辭的職責,因此,她盡全力照顧好兩位老人。每一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還要妥善安排好兩位老人的起居飲食。平時,兩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盡力給予滿足。老人年事已高,經常生病,葯不離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飯她從來毫無怨言。雖然生活拮據,逢年過節她總不忘給老人買點禮物,天冷了,她每一天早早為老人生好爐子,讓老人從心裡覺得暖烘烘的。提起xx,老人感動得說:這孩子比親閨女還親。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時按餐給婆婆喂粥喂飯,替婆婆換衣梳洗,任勞任怨,並時常攙扶老人到室外曬太陽,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復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齊,每個人都有自我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因此,誤會和摩擦總是難免,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計較。碰上不順心的事,不當場理論,等他們心平氣和後,再問明原因,和他們談心、解他們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xx對祖母和婆婆的照顧可謂體貼入微。

街坊鄰居提起她們三代人的關系,總是贊不絕口,她總笑著說:「誰家沒有老人?誰沒有老的時候?我只但是是在盡自我的義務,為孩子做榜樣。」兒女們的善解人意讓婆婆也沒有了擔心,孩子們也在這樣和睦的氛圍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xx的女兒們在學習上也年年拿先進,xx不僅僅精心照顧祖母、婆婆,而且與左鄰右舍都友好相處,誰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會盡量幫忙。

在xx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她總說:「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沒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她們雖然不是我的親生祖母和媽媽,但尊老愛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這天孝順父母的人,將來也會得到子女的孝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xx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孩子們也打小明白了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個性孝順,整天圍著曾祖母和奶奶轉,媽媽給她們買了什麼好吃的她們都拿來給曾祖母和奶奶吃,樂得老人們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孩子成才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平時忙,老人又無力幫忙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家裡的活計全都是xx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十分艱辛的事情。xx不僅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她們的獨立生活、學習的潛力。經常鼓勵她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xx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矛,連年被評為優秀生。

xx的事跡在xx鄉街道村裡傳為佳話,但是xx本人卻說,我做的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兒女們的職責、作為父母的義務;村裡人提起xx都豎起大拇指說:「xx是當之無愧的敬老愛親的好模範!」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3

xx,男,漢族,1975年3月生,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文憑,現任xx鎮xx村村委會主任。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村幹部,多年來,他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以為民謀利,為民造福,創建和諧社會為己任。在抓xx村工作的同時,把尊老愛幼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導廣大村民增強尊老愛幼意識,著力為老年人安享晚年,小孩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他從2003年擔任xx村村幹部來,十年如一日,始終把xx村當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在日常工作中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全心全意為全村人服務,受到全村人和社會的廣泛贊揚。他將自己奉獻給306個村民,特別把愛用於溫暖17位留守老人,和留守及特殊兒童。這份與老年人和孤兒特殊的親情,特殊的友情,金錢買不來,全憑他一滴滴汗水苦出來,用自己的真心真意交換來。

xx把老人當作自己的親人,對每位老人都那樣熱情周到,那樣悉心照料。全村有五保戶5人,年世都已較高幾乎都喪失了勞動力,自己沒有兒女只能靠日常的政府救濟,但是遠水解不了近火,隨著時光的變遷,在他們眼裡只有孤獨,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安享晚年而是風燭殘年,作為xx村的主任xx他把一切都看在眼裡,他用自己的行動去播撒愛的種子,時間停留在20xx年的冬天,那年冬天很冷,通村道路被大雪覆蓋幾乎車輛無法通行,一天晚上xx家的門被推開,來人正是五保戶xx的鄰居xx,面色焦慮、喘著粗氣說他看見xx家房子著火了,他立馬疾跑到xx家沖了進去把xx救了出來,可惜的是大火把xx面部燒傷,過了一會村民趕到把大火撲滅,但是由於火勢太猛把房屋燒毀,救人要緊,xx早已把xx背上跑向鎮上,因為是冬天車輛無法通行,送到醫院時身上已經被汗水侵透,醫生快點救救。

由於送的的及時面部只是輕微的燙傷沒有什麼後遺症,不幸的是xx經過這次大火人被嚇傻了,xx四處打聽,看能否醫治好,但是最後的結論是年齡較大無法治癒,在日後的日子裡xx組織村民對xx家進行房屋搭建,安頓好一切,每天有時間就去看看送去溫暖,送去吃的東西,村民們談論說,雖然xx沒有兒女但是他享受了比兒女還溫馨的照顧,比親兒女還親。

把回憶推向xx年的一天,不要吵了,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哭什麼,有我在我就要阻止你的這種想法。這是xx和xx家的對話,xx家裡比較貧窮,兒子王和平上初中沒幾天家裡就不讓上了,總之是沒錢的緣故,我們實在沒辦法供他上學了家裡只有兩畝薄地,妻子還有病沒有其他收入,苦了孩子了,xx流著眼淚說。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誤孩子的學業,我們苦了一輩子不能讓下一代走我們的路啊,說著xx就離開了,過了一或兒他又回來了他沒走他回家和他哥家去了,借了500元,給拿著吧我只有這么多孩子這學期沒什麼問題,xx雙眼含淚說我不能要你的錢你也不容易,家裡孩子也在上學,還有個老母親身體還不好,說什麼也不要,xx說我雖不富裕但是在困難也不能耽誤孩子,你先拿上吧開玩笑著說等你孩子以後有出息了加倍還我,xx兩眼淚花、雙手顫抖接住500元,說我錯了,我的思想落後,我會好好把這個家支撐起來,一定讓孩子念完書,太感謝你了,你真是我們孩子的再生父母。

xx是個熱心人,他不僅照顧自己的母親婆婆,他還關心村裡的`老人,尤其是五保戶,一直以來擔負照顧村裡老人的重任,他多年來一直幫村裡老人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凈凈。晴天給老人洗衣曬被,雨天為老人遮風擋雨,夏天為老人開窗透風,冬天為老人生爐取暖。老人們發生口角也都找他給解決。老人們都非常喜歡他,也都感受到了他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

我村五保戶xx,現年60多歲,生活不能自理已經多年,生活十分困難。沒有子女的照顧,xx對他們十分關心敬重,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他們。平時給他們送去衣服、麵粉等生活必需品。每年春節給他們包餃子吃。

每年冬天,他和妻子都會早起床幫他劈柴生火,待屋裡暖和後,服侍他起床,幫他穿好衣服,幫他梳理,一切打點妥當後再去做早飯,早飯做好後,xx先把飯盛給他吃,看他吃飽了之後,自己再回家為家人做飯、洗衣服。晚上,他一直到服侍他入睡後才回家休息,每天如此。這位五保老人感動地流過多次眼淚:「這孩子是個好孩子,為我們做了這么多事,我們感動啊!」

他不僅是尊老的模範,還是愛幼的楷模。每年暑寒假期間,也是他最忙的季節,因為他在這期間有了一非常重要的任務。此段時間孩子們都已放假,由於父母親都外出打工,無法正常照顧孩子。xx把這些孩子領到自己家,為他們免費照顧孩子,還教這些孩子一些科學知識,組織孩子們開展健康向上的娛樂活動。這樣他們的父母就能放心的幹活,孩子們也能學到一些知識,免於荒廢學業。

xx的行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贏得了群眾的口碑,他是傳承中華民族孝老愛幼傳統美德的楷模。從他的行為上,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尚,從xx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農村婦女的臉上,我們真正讀懂了什麼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最近幾年年輕人都出去務工,家裡都留下老人和孩子,統計xx村全村有留守老人17位,留守兒童15人,他們不是孤獨的在親人不在時,xx有著自己的人生規劃,我既然是村上的一名幹部我就要負起這個責任,就算不是幹部作為人之常情也應該獻出愛心,他每周都要抽出時間走訪這些留守戶,給他們送去關懷,送去需要,記得又一次,一位老人給他說我沒有吃的了,農村人都是把小麥運到鎮上加工成麵粉在拿回家吃,他說不要緊我有車我給你磨去,學生上學都要經過一道河,對於留守上學兒童是個問題,經常下雨就過不了河,但是總會看見xx的身影,是他接送留守兒童的上學,村民說;好像都是他的兒女一樣,他說愛是超越一切的,都是我的子女。

如果人世間有真愛的話,那就是奉獻。不在於奉獻的多少,也不在於價值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用心真正的感受它。

注重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xx說:「我們應該把別人的老人也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xx身處農村,切身體察農村老年人的現狀,由於相當多的青壯年農民遠離故鄉務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僅要種莊稼、養畜禽,還要撫育照顧孫輩兒童,一年四季辛苦勞累,尤其是每到傳統的中秋節、重陽節,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種親情的關愛,享受不到天倫之樂,心靈上不免產生一些孤獨和寂寞感。

欲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xx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關注老年人的疾苦,為了能使廣大老年人能在重陽節過得高興快樂,近年來一直堅持把本村的老年人請到他家作客,並請鎮黨委、政府領導到場指導,與老年人共同歡度節日。xx說:「我把他們請來團聚,能使他們笑一笑,送上我對他們的祝福,我要從多方面努力感召社會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每年春節,xx為了表達對附近貧困老黨員和貧困老年人的關愛,不僅要請他們吃團年飯,還要為他們購買豬肉、酒、茶之類的年貨,使廣大農村貧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當今社會,不僅有黨和政府的關心照顧,而且還有社會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帶來的溫暖和關愛。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4

xx,男,漢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xx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徵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xx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著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贊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裡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願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xx的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著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著房屋的安全,但迫於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著鐵鍬鏟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xx年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裡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後,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後,方才鬆了一口氣;盡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後的一個多月里,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著災後重建的開展,xx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於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xx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

xx婚後,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捨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並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後,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xx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麼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xx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xx跑上跑下交錢拿葯,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xx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xx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xx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朴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

⑶ 孝敬老人模範事跡材料

孝敬老人模範事跡材料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跡了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擬起事跡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孝敬老人模範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敬老人模範事跡材料1

老人的事沒有小事,再細微的事也要把它做好,豹愛芳就是這么做的。

豹愛芳從進入敬老院起,十七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把敬老院變成了「老人樂園」、「幸福院」。她每天清晨起床,打掃庭院,給老人煮早餐,送早餐到各位老人碗中,洗刷衣服;然後到鎮上買米、油、鹽、菜,料理老人們一日三餐;晚上,為有病的老人煎葯、服葯,伺候老人入睡。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

十月田鎮是個少數民族貧困鄉鎮,鎮政府為敬老院提供的生活費每人每月只有30元,老人們的生活經常捉襟見肘,有時遇上老人患病需送鎮上醫院,不得不從中墊付一些,老人們的生活就顯得更緊張。於是,豹愛芳總是不動聲色地從自己微薄的工資里擠出20元、30元、50元,補貼給老人們應付日常開銷。

老人們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安祥地過著自己的晚年。老人們都把她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豹愛芳如今已經如願地為三位老人送了終、盡了孝。這三位臨終前,最想看到的、最牽掛的人就是豹愛芳,拉著她的手,喊著她的名字,直到離開人世。

為了給老人創造一個安靜、整潔、舒適的生活空間,17年來,豹愛芳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在房前屋後種上花草,培植綠地,開墾荒地,種上蔬菜,既美化了敬老院的環境,又改善了老人們的生活。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敬老院了。常常有人不解地問她:「敬老院又不是你的家,那些老人跟你非親非故,工作能過得去就行了,何必那麼拚命呢?」她說:「敬老院就是我的家,老人們就是我的家裡人,我不照顧誰照顧。」

豹愛芳這位孤寡老人世界裡的年輕人,由於無暇顧及其他,至今依然單身。2001年,她的事跡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以後,求愛的信件雪片般從全國各地飛來,她還是那句老話:「要娶我,就搬到敬老院來住。」她把自己的'花季年華獻給平凡的敬老事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實現了青春的價值。獲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海南省勞動模範,200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孝敬老人模範事跡材料2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能相信你的為人呢?又有誰願意與你打交道呢? 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養習慣。從點滴小事做起,她已將孝敬老人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雖然平時工作忙,但她總是抽時間給奶奶和姨姥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陪老人聊天,經常給老人買水果,兩位老人逢人就誇,見人就講,她們孫女有多細心、多懂事。

2001年,她帶著奶奶和姨姥的言傳、父母親的身教成了家。都說婆媳關系最難處,兩個生活習慣不同沒有血緣關系的女人同在一屋檐下,怎能不產生矛盾?怎會不起摩擦?她堅信只要把心態放平,既然能有緣與她養育了20多年的兒子一生相伴,怎麼能說兩個女人就沒關系呢。

近十年來一直視公婆為親生父母,視婆婆因看不慣的嘮叨為母愛。婆婆身體不太好,每次卧病在床,她都無微不致的照顧,從未有過任何怨言,婆婆總愛發一些無名火,雖然不知道什麼原因也會反思是不是自己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惹她生氣了,體諒她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心裡煩燥才會發火的,婆婆說沒有女兒沒有能說知心話的人,她用行動和感恩的心證明兒媳也能做讓她穿得貼心的小棉襖。每逢公婆生日、過年、過節細心的她不但要買好吃的、做豐盛的佳餚,還會買衣服或日用品等送禮物給公婆,婆婆屬於富態型的老太太,衣服不好買,不論是出差或閑時逛街,只要見到合適的又是婆婆喜歡穿的衣服就會買回家,卻很少見她為自己買件新衣服。即使是在身體不舒服時她也要堅持為家人做可口的飯菜,合理安排對老年人健康有利的飲食,水果蔬菜多樣化。每天削好蘋果,看到兒子挑最好最大的拿給奶奶,留給爺爺時,她內心總有一種滿足感和幸福感。當公婆在親戚鄰居面前誇獎她孝順時,總能看出公婆的滿意和幸福甜在心裡,寫在臉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漸漸使婆媳關系有著深深的母女親情。

她對老人的孝敬,對孩子的培養,贏得親戚鄰居的廣泛贊譽。她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做了每個兒女都應該做的事,沒有什麼好誇的。」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她說:「在家裡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好本職工作。」

她用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懷,為老人營造了一個安享晚年的生活環境,為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默默奉獻,是當之無愧的「好媳婦」。

;

⑷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精選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1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花石峽鎮吉日邁村,提起村民卓青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兩位老人,還有一雙兒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擁護和遵守村規民約。卓青一家一直積極執行村委會有關規定,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村委會完成村裡的各項工作目標。在村硬化道路期間,因工作需要需佔用其部分土地,全家人二話不說,主動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清理整治工作,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使村委會硬化道路工作順利完成;卓青一家堅決抵制賭博、打架斗毆、聚眾鬧事等行為,勇於同歪風邪氣做斗爭,宣傳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卓青還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空餘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兒子,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他仍然堅持抽空陪伴他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兒女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積極幫助、團結鄰里。不管誰家有困難,卓青一家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2017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羅保因車禍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裡的頂樑柱,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後,卓青一家人立即趕去幫忙解決問題,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錢物,這種做法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不只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卓青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兒,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受到群眾的好評。

牽手相伴幾十個春夏秋冬,卓青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卓青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2

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崗經濟合作社張澤雲、吳發芳家庭,雖然普通,但堪稱最美家庭。這是一個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倆、兩位老婆婆,一個女兒。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朴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數十年來,夫妻倆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一家人勤勞善良,樂於助人,女兒懂事好學,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互敬互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也是家庭美麗幸福的源泉。婚後幾十年來,夫妻倆在生產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顧女兒;如今,夫妻倆都六十多歲了,不但要照顧年近九十的婆婆,還把一百多歲娘家老媽媽接到自家照顧。端飯遞水,洗臉抹汗,噓寒問暖,盡責盡孝,無微不至。每當看到兩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夫妻倆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每逢農忙時,挖地種菜,為花椒修枝剪葉、施肥澆水,夫妻倆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除了回家照顧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他們倍感欣慰。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夫妻倆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心甘情願。

說起女兒張利,是吳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女兒從小就非常聽話懂事,平時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幫忙分擔,若是碰上農忙的時候,更是會主動地去幫忙。吳安芳經常說:「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麼,只要孩子們有出息,自己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在這對農村夫婦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為了供孩子讀書,夫妻倆一門心思扎進莊稼地,為的就是莊稼收成能好點,多賺點兒錢,供孩子們讀書。同時夫妻倆也很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他們以身作則,孝敬老人,鄰里和睦,為的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使她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在他們心中,孩子才是他們的希望,自己苦點累點都沒關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們這心裡才踏實,日子才更有盼頭兒。女兒也在他們的關愛和呵護下茁壯成長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婦倆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女兒張利幾年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現留學美國。雖然女兒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她總是常打電話回來關心兩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他們。看到孩子如此孝順,夫妻倆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他們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吳安芳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他們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做了個好榜樣。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繫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張澤雲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夫妻倆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們的努力也讓他們收獲了幸福和溫暖。夫妻倆用孝心,愛心、真心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朴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3

楊勇,男,漢族,1982年7月生。2008年1月參加工作,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城區中隊負責。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暗暗告訴自己要做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一年來,他用的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入警時的誓言。

一、盡職盡責,使永善城區交通擁堵現象得到緩解

楊勇同志紮根基層、無私奉獻、忠實履行職責,擔任城區中隊負責人以來,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堅持站好每一班崗。工作兢兢業業,成為了其他同志學習的楷模。

永善縣城街道由於歷史原因,街道非常狹窄,加之溪洛渡水電站的修建,大量的車流、人流湧入永善,永善縣城交通擁堵現象極端嚴重。在這樣的條件下,楊勇同志始終以糾正違法、違章、疏通交通,以全力保障城區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為已任,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採取了在城區重點路段、時段定人、定責的辦法,帶著戰友們時時守候在交通易堵的路口,使城區交通擁堵現象短時間內得到緩解,城區交通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得到了縣委政府和縣公安局的肯定。

2017年1月,正逢春運要啟動時,永善城區進行部分街道維修,本來狹窄的街道只可用原來一半的寬度行車,一分鍾沒有交警指揮,兩邊的車輛就會堵上一長串,楊勇同志帶著城區中隊的兄弟姐妹們,日夜守候在公路維修段上,任憑寒風凜冽,白手套總是在空中揮舞,一天下來,個個白帽子變成了黑帽子,警服變成了黃色,徽章也被灰塵淹沒了,但是交警的形象在人民的心目中確沒有退色,反而更加輝煌閃亮了。

二、全力以赴,組織開展各種專項行動。

為達到「降事故、保平安」的目的,楊勇同志按照大隊的'安排,認真組織城區中隊開展無牌無證、涉酒駕車、高速飈車等各種專項行動。

特別是對永善振興大街夜晚高速飈車現象嚴重的情況,楊勇同志認真思考,在城區中隊集思廣益,制定方案。夜晚,當人們進入夢鄉,正在酣睡時,警燈還在正在振興大街不停的閃亮,楊勇和戰友們正在開展高速行車專項整治行動。通過10餘晚上了連續作戰,共扣留二輪摩托車20餘輛,警告教育10餘人,高速行車違法者終於被懾服了,現在的振興大街,夜晚燈火輝煌,交通井然有序,處於一片祥和之中。

春運快到了,為凈化交通環境,楊勇又組織開展了酒後駕車、無牌無證、疲勞駕駛等專項行動,為春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心懷關愛、誠心宣傳。

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就必須提高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高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意識是預防交通事故的根本方法,只有提高安全意識,才能有效地預防交通事故。楊勇雖然參加工作時間不久,但這些道理他確非常明白,因而他在帶領民警巡邏時,加強駕駛人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在糾正違章時,不忘宣傳提示駕駛員尊章守法,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否則害人害已,做到糾正一次違法,送你一片關愛。在路面執勤中不忘給駕駛員們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和問候。

參加工作以來,他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宗旨,定期帶領戰友開展「五進」工作。開展交通法規宣傳教育活動,使自己所承包的車輛及駕駛人和廣大群眾受到教育,同時做好車輛及駕駛人台賬建立工作,到目前為止,進學校講課10餘次,播放交通事故教育警示片10餘場次,發放材料2000餘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人們的安全行車意識明顯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滿腔熱血搞春運,無怨無悔為人民

2017年春運啟動後,大量的車流,人流,物流蜂擁而至,給交通管理的工作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和挑戰,社會各界倍加關注,滯後的交通基礎設施給交通管理工作帶來極大難度,在這種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楊勇同志帶領中隊同志放棄周末節假日的休息時間,不停地奔走在縣城的各個街道路口和城邊的雙鳳公路,任憑雪花怎樣飄舞,寒風怎樣吹刮,他們毅然站立在交通路口,向來往的車輛招手,向返家的旅客致意,為困難的車輛施援。我想在旅客們的旅途中什麼都可以忘記,唯一忘不了的是風雪中由我們的交警築成的這一道風景線。

大年三十,當人們沉浸在煙花爆竹聲中,享受著與親人團聚的幸福與喜慶時,他卻丟下已身懷六甲的妻子一個人在家,自己在寒風中守衛著自己的崗位,她對自己的妻子說:「交通安全是我的使命,只有交通安全、暢通,我的心裡才可能舒暢。」在他看來,人民群眾的安全高於一切。

交通管理工作其實很平凡,每時每刻都面對人、車、路的交通參與者,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楊勇同志憑著滿腔的熱情和無怨無悔的付出,在短短的時間里樹造了交警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他說在今後的工 作中,他將以更加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更加務實的創業精神去體現交通警察的無私與奉獻,努力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4

我叫王緒銘,家住衛南社區如意城市花園,是一名普通的農民,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愛人和我,還有一個上大學的兒子。我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我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朴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我和愛人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愛人教書育人,愛崗敬業,兒子熱情上進,勤奮好學,受到了同事(學)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為響應黨的號召開發大西北,建設大西北,我常年在新疆打工,戰天斗地為新疆修建出了條條寬敞明亮的大道。我從小愛好唱歌,所以經常積極參加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義務為群眾演出,歌唱祖國,歌唱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今年我報名參加了濮陽市首屆農民春晚,身為一個農民,能在舞台上為全市農民朋友奉獻節目,我倍感榮幸和自豪。

我的愛人是一位中學老師,工作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用她嫻熟的教學技術及高度的責任感,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批的建設人才。她工作成績優秀,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師生及學生家長的一致認可,多次被評為鄉級、縣級優秀教師,還獲得"濮陽市文明教師"的光榮稱號,2007年還被鄉政府推選為縣人大代表,現已連任兩屆了。

她在學校是好領導、好教師,在村裡也是被親戚鄰居公認的好媳婦、好女兒。因為我常年工作在遙遠的新疆,一走就是八九個月,無法照顧父母的生活,更無法輔導孩子的功課,自然這些事情都落在了愛人一個人身上。每逢星期天,愛人就會帶著孩子去我們雙方的父母家裡,買些吃的、用的陪父母吃頓飯,說說話,洗頭洗腳剪指甲。同時為解父母思兒之苦,每次回到我家,她都會主動撥通我的電話,讓我和父母說說話,雖然大半年我都不在家,但是經常和父母通通電話,聽聽父母的聲音,知道了他們的情況,我感到心裡很輕松,很滿足。這兩年父母因病相繼離世,給我留下了很大的悲痛和遺憾。"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最大的悲哀。大街上每每看到一雙年邁的老人互相攙扶著行走時,我總會駐足相望,心生感動,心想要是我的父母也健在該多好。

照顧孩子的生活,關注孩子的成長更是不容易的事情。衣食住行,學習健康哪一樣不得付出很大的精力呀,尤其是當孩子頭疼腦熱有個災、生個病的時候,我更能想像得出愛人的艱辛,何況她還要工作。但是她家庭事業兩不誤,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得很優秀,乖巧可愛,懂事知禮,上學期間年年都是三好學生。去年孩子參加高考,考入了平頂山學院法學系,剛進大學他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表現出色,現在已是學生會幹部。

多年來,我能在外地安心打工,得益於愛人的默默付出,得益於孩子的乖巧懂事。為此我心存感激和愧疚,所以一回到家裡,我就會爭著干這做那,以彌補自己多年不在家的虧欠。

我們的家庭親情如此,我們的生活更是簡單朴實,苦中有樂。結婚之初,我們倆工資很低,當時我是代課教師,每月工資只有50快錢,愛人是公職教師,每月工資也只有一百多塊錢,我們雙方家庭又都沒有什麼收入,生活壓力很大,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說實在的我們是自由戀愛,結婚時她一分錢的彩禮沒要,反倒用她結婚前積攢的工資還清了我們因結婚辦酒席及蓋房子欠下的債務。但是愛人從不抱怨什麼,省吃儉用,勤勞持家。孩子四歲多時為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條件,我辭掉了代教工作,出外開始打工,轉眼已是十五、六年了。現在隨著國家政策的越來越好,我們家的收入也越來越高,我們家的生活自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6年我們在這里購買了房子,在濮陽市我們終於有了一席之地,面積雖然不太大,但是一個農民工入住到了濮陽市,我們感到很滿足,因為這是我們全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也倍感珍惜。如今的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美好,因為我們一家人相親相愛,攜手向前。

有人說,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麼這種愛是小愛,如果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以及陌生人身上,那麼成就的就是一種大愛。所以我們一家人一直樂於關心幫助鄰里朋友和兄弟姐妹,只要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我們一定會二話不說,盡最大努力給予幫助,出錢出力,在所不惜。 除了關心鄰里朋友,我們一家還能夠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對社會上的貧困家庭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教育孩子要樂善好施,熱心助人。孩子很少買零食吃,每年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基本上全都是通過學校捐給了慈善機關。見到街上乞討的老人、殘疾人或小孩,我們經常會讓兒子拿些零錢給他們。不僅如此,我們還非常注重搞好個人,家庭和公共場所的衛生及綠化工作。孩子在很小時,我們就注重樹立他的環保意識。在我們一家出去郊遊時,兒子總會將垃圾收拾整理好後,扔進垃圾箱。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帶頭遵守和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各個方面都要做孩子的表率,為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春節期間是我們家最幸福的時光,因為我們一家三口都放假回到了家裡,全家終於得到了團圓。可以一起聊天,一快購物。最愜意的事情莫過於晚飯後一家三口一起出去散步。生命在於運動,"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每天晚飯後,我們一家人都會出去鍛煉,我唱著歌,兒子給我打著節拍,愛人永遠是我忠實的聽眾,我們漫步在燈火通明的大道上,一路歡歌一路情,神清氣爽,其樂融融。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理解信任、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我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家人與自己,我的努力讓我收獲了幸福和快樂。只有我們每個家庭幸福了,生活和諧了,我們的社會和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

我驕傲,我幸福,因為我有一個和美的家庭!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5

在三門峽,有一個愛心之家,一家三口都是優秀志願者,夫妻倆曾一同登上「中國好人榜」。

她就是三門峽愛心之家志願者協會會長孫梅麗和丈夫王世舉,女兒王怡楠。幾年來孫梅麗和丈夫累計到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市老年服務中心以及敬老院做義工近3500小時,無償撫養和資助10餘名孤殘兒童,個人捐款捐物15萬余元。

孫梅麗與福利院結緣可以追溯到小時候,做教師的母親經常去福利院幫忙,孫梅麗自然就和院里的孩子成了玩伴,有時還幫母親拆縫被子等。成家立業後,她去得少了,但一直沒中斷過。2006年,幾個經常在福利院碰面的愛心人士開始商議建個qq群什麼的,便於大家聯系,於是,他們給這個「家庭」起名叫「愛心之家」。孫梅麗自然就成了這個大家庭的頭兒。在愛心之家的活動中,常能看到一個高大帥氣的男士和孫梅麗不離左右,那就是她的丈夫王世舉。王世舉在煙草部門上班,孫梅麗張羅公益活動,多是他寫策劃文案,有時為了一個活動,熬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就這樣,福利院成了孫梅麗和愛心之家隊員的基地。每個星期天,孫梅麗和丈夫都會帶領志願者們到福利院做義工,給孩子們洗澡、喂飯,做康復訓練及游戲等,福利院的孩子們都親切的稱她為「媽媽」。 孫梅麗還積極組織志願者為福利院捐贈蚊帳、尿不濕、床單、被套、食品等,連續七年「一對一」給福利院的孩子們購買過年的新棉衣、棉鞋。每年大年初一他們都是到福利院和孩子們一起過年。

孫梅麗還有針對性的對一些孤殘兒童進行重點撫養幫扶。福利院的孤兒黨博濤脊膜膨出,做手術後走路不穩,為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2010年6 月,孫梅麗和丈夫把孩子接到家將近兩年,視同己出,精心撫養,孩子一直給喊他們爸爸媽媽,直至2012年3月被一對美國夫妻收養。現在那對美國夫妻和孫梅麗家庭成了跨國親戚。福利院的孩子黨金銀下肢癱瘓,為了讓他將來能自立,她讓黨金銀到自己開的手機店裡免費學習維修技術,現在黨金銀已獨立開辦了手機維修業務,月收入2000餘元。為了讓3個智力正常的殘疾青年能融入社會,孫梅麗和她的丈夫帶頭捐款,並組織志願者們上街義賣玫瑰花,籌集資金7500元,為他們每人購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

用真情救助孤兒。2010年6月,孫梅麗在電視台看到陝縣東凡鄉崔家村有一對夫婦因沼氣中毒雙雙身亡,留下兩個女兒由姥爺撫養,大女兒崔劉紅14歲,小的崔安心,才1歲半。第二天,她和愛人及朋友就帶著食品及文具等來到了孩子的姥爺家,看著這可憐的一家老小,她決定資助兩個孩子。當年9月,她將崔劉紅從東凡初中轉到了陝縣一中上學。三年多,她和愛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崔劉紅的生活,包攬了她的一切費用。去年,崔劉紅中招以556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陝縣重點高中。

幫扶重病患者。2010年9月,孫梅麗和志願者們為患尿毒症患者孔翠翠捐贈3000多元;2012年7月,她組織志願者,在一個星期內為患尿毒症孤兒胥燕燕捐款2萬余元;2012年9月,她走進陝縣張卞鄉從小被燙傷的孩子荊少輝家,團隊隊員為荊少輝捐款3000元;2013年2月,他們為患腎母細胞瘤的留守兒童王秋燕發起救助活動,20多天共籌集善款14萬余元;2013年3月愛心之家和三門峽市婦聯聯合,為盧氏患重病女孩於佳靜進行義賣,籌集治療費 7274元;2013年4月,他們為雅安災區義賣4292元,全部捐給災區受災學生;2013年8月,他們為患白血病的王佳楠和患嚴重癲癇病的駱佳妮義賣 15371元……

為擴大愛心之家影響,幫助更多的人,他們設立了十個社區志願者服務站。他們組織志願者「五對一」對社區的孤寡老人進行上門服務,開展廣泛的貧困家庭扶持,從物資提供、日常幫助到免費家教等各方面開展。2012年6月,他們為會興農民工子弟學校的6個困難家庭,各捐助500元,計3000元;同年8月底至9月初,他們組織捐款3萬余元,資助陝縣十個家庭貧困大學生上學;同年10月,愛心之家協會隊員家中遇到困難,她組織隊員一天捐款1。2萬元給予幫助;愛心之家連續兩年拿出5000元,為三門峽職業技術學校的「自強之星」頒發獎學金;同年11月,孫梅麗組織隊員為盧氏山區貧困孩子捐贈棉衣、棉鞋,米、面、油等,捐款3000餘元。2013年由三門峽文明辦主辦,愛心之家承辦的「我的父親母親——黃手環愛心在行動」活動在三門峽地區全面展開,為各社區及農村老人免費提供黃手環,為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們提供有效幫助。

他們的愛心之家還連續幾年和市婦聯聯合,組織全市中、小學生在湖濱廣場舉行「關愛孤殘、留守兒童愛心義賣」活動,參與學生3826人,家長4325 人,共義賣善款24592元,評出「愛心小天使」425名,讓孩子們在義賣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愛心教育。他們還組織盧氏山區的41名留守兒童到三門峽參加為期兩天的愛心手拉手家庭生活體驗活動,讓山區的留守兒童走出大山,感受城市生活,幫助孩子們實現心中的夢想。

他們還走進貧困山區多次開展助學活動。2012年六一兒童節,孫梅麗帶領協會隊員為三門峽會興農民工子弟學校捐贈500餘冊圖書,為80名學生每人捐贈一件新衣服;2012年9月,孫梅麗帶領愛心之家聯合市區東風小學,為盧氏山區的小學募集圖書2700餘冊,在盧氏建12個愛心書屋,花費2萬余元,給山區的孩子們購買了學慣用具,並為孩子們捐贈了價值5萬余元的過冬棉衣。他們還計劃在盧氏山區小學逐步建立「愛心圖書屋」,為山區孩子有書讀,讀好書。

愛心之家還聯合三門峽市中心血站成立三門峽市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隊,整合三門峽地區的無償獻血及骨髓捐贈志願者的資源,給獻血志願者搭建一個公益平台,孫梅麗和她的隊員累計獻血108500 毫升。

孫梅麗帶領隊員,還發起「愛心6+1溫暖包」溫暖冬天活動,先後做了27場大型寒冬送溫暖活動,為盧氏馬耳岩、楊庄、新坪、雙槐樹,下柳村、南窯、百花口、輾道小學、陝縣聾兒語言培訓學校、三門峽農民工子弟學校以及三門峽高廟鄉特困家庭、各社區孤寡老人,福利院的孩子,總計送出價值30餘元的1500 余套「愛心6+1溫暖包」。

七年來,孫梅麗和丈夫帶領隊員們累計做志願公益活動7。8萬小時,行程23。8萬公里,累計捐款捐物110餘萬元,幫扶救助困難弱勢群體涉及2186 人。他們的愛心之家多次被省、市媒體報道,所做活動多次被推薦到中國文明網,先後被省志願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評為「第三屆河南志願服務優秀組織」,被省文明委評為「河南省優秀志願服務活動品牌」。

孫梅麗的家庭更是一個文明、和諧之家:2012年孫梅麗被河南省慈善總會評為優秀慈善志願者,被市婦聯評為三門峽市優秀巾幗志願者,被市婦聯評為「身邊的好母親」。她還是團中央第139期身影榜樣人物在線訪談欄目嘉賓;王世舉先後被評為三門峽煙草行業道德模範、三門峽市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三門峽市第五屆「道德模範」、河南省志願服務優秀個人、2013年河南好人榜年度上榜人物、河南省煙草系統首屆感動行業十大人物,2013年5月,王世舉和孫梅麗夫婦一同登上「中國好人榜」,一時傳為佳話;女兒王怡楠從初二開始,周末就和父母一起到福利院、老人院做志願者,上大學後,就參加學校的各種志願者團隊,2011年榮獲愛心之家優秀志願者獎,2013年又獲得了團省委頒發的「傑出青年志願者」稱號。

;

⑸ 孝老愛親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事跡材料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麼什麼樣的事跡材料才是規范的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事跡材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老愛親事跡材料1

唐金鳳

唐金鳳,女,遂寧市船山區新橋鎮人。一名出生在遂寧農家的普通80後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絕症、可能生命短暫之時,毅然拒絕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動求婚,攜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紅地毯,甘願廝守一生,演繹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20xx年,船山區新橋鎮的唐金鳳與李應輝相識相戀。20xx年12月初,李應輝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個月後,一場溫馨而感人的婚禮在他們老家舉行,訴說著她的愛情誓言:她要與身患肝癌的愛人不離不棄,相伴一生!愛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擇,給了李應輝重新面對生活、面對生命的勇氣。目前,李應輝的病情已基本穩定,二人婚後生活十分甜蜜,並計劃明年要一個孩子。唐金鳳最大的心願就是:「不管未來的路怎樣,我都願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榮獲「大愛遂寧」感恩奉獻人物榮譽稱號。

馬俊平

馬俊平,女,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與命運的挑戰中高高地昂起頭,用愛心與孝心感動了眾人,用一個女人朴實無華的情懷,書寫了孝老愛親的人生履歷。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馬俊平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處。17年來,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體重的瘦弱身軀,挑起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婆與癱瘓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擔。公公住院期間,她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就起床,到醫院陪公公做化療,陪他說話聊天。為了照顧好癱瘓的大姑子,鼓勵並支持她學習蜀綉,馬俊平每天堅持送她上課,推著輪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發心臟病住院期間,她起早摸黑照顧她,主動學習按摩技術,每天給老人撫胸捶背,暖手按腳。因為馬俊平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樂融融。曾榮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感動航天職工家屬」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事跡材料2

劉是xx縣地方稅務局納稅服務中心一名中層幹部,提起她,大家都會打心底里升起一股羨慕與崇敬之情。結婚28年來,她在家勇挑重擔,任勞任怨,孝敬老人;以德育人、率先垂範,為女兒做好榜樣;在單位她愛崗敬業,遵章守紀,熱情服務納稅人;在社會的大家庭里,她尊老愛幼,與人為善。要說起具體事情,絕非三言兩語所能講完。今天,我就從劉眾多感人事跡中剪輯三段「孝老愛親」的故事,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從「軍嫂」到「警嫂」,她用真情和辛勞譜寫了一曲擁軍之曲和奉獻之歌

從相識、結婚到愛人轉業,歷經8年多的時間里,愛人遠在四千七百里外的軍營工作。嫁給軍人,本身就是一種犧牲,既要忍受夫妻兩地分居的痛苦,又要承擔家庭的全部責任。可劉首先考慮的是愛人的感受,她說:「人家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兄妹,我和他相比幸福多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通訊很不發達,部隊和地方還不能直接通電話,兩地分居的他們只能靠書信聯系。為了讓愛人安心在部隊工作,她常在信中勸慰愛人,不要為家裡和父母分心,她會料理好家務、照顧好公婆。女兒出生後,她一邊工作,一邊還要獨自一人承擔著撫育女兒的重任。那時候,他們夫妻雙方的父母都住在鄉下。為了慰藉老人思念兒子之心,每到周末,她就帶著可愛的女兒去看望公婆,讓老人怡享天倫之樂。每到過年過節,她都要准備兩份禮物,先去看望公婆,再去孝敬自己的父母。8年裡,愛人沒在家過一個中秋節,每次她都會提前一星期為他寄去家鄉的月餅和錄有女兒唱歌的磁帶,讓愛人在中秋節前收到一份滿載沉甸甸的愛的包裹。

1994年,愛人從部隊轉業到地方農村派出所工作。基層派出所的工作沒白天黑夜之分,沒有周末休息一說,更談不上照顧家庭及雙方父母。女兒已經上小學了,從接送上學、安排孩子的生活到輔導孩子功課,愛人都顧不上。她特別能理解愛人的工作性質,總是毫無怨言地盡力給予支持。節假日農村人口大量返鄉過節,也是治安案件發生的高峰期。愛人的職務從派出所普通民警到指導員,再到所長,記不清有多少個中秋、春節,愛人都留在派出所里值班。每逢過年,劉就親自下廚,做上一桌豐盛的飯菜,為公婆一家人營造了溫馨、熱鬧的節日氛圍。然後她再帶著女兒趕到派出所,讓愛人在大年初一吃上她親手包的餃子。

二、是兒媳也是「閨女」,她勇擔家庭重任,營造和諧家風

愛人在部隊時,劉公婆對她說:兒子不在家,你就是我們家的閨女。她暗想:人家把我當閨女,我要象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孝敬他們,做個貼心的女兒。每逢佳節倍思親。過年時婆婆常因為想念兒子而偷偷地流淚。她隱忍著自己的思念之苦,反勸婆婆:「部隊就像個大家庭,過年什麼都不缺,還很熱鬧。再說您兒子在部隊是幹部,有出息,您應該感到光榮才對。」聽了兒媳的勸解,婆婆的心裡寬慰了很多。在公婆的大家庭里,不管大事小事,公婆總是喜歡先和她商量,有什麼心事也願意向她傾述,家裡有什麼難題,她總會主動站出來想辦法解決。剛結婚時,兩個小姑子一個在城裡上學,一個在城裡上班。沒有住的地方,她就主動讓兩個小姑子和她一起擠在3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一直到她們成家。在生活上、學習上和工作上,劉悉心關心和幫助她們,從沒鬧過矛盾,外人都以為她們是親姐妹。

公婆年歲漸高,身體經常生病。為方便照顧他們,她和愛人商量,把公婆接進縣城生活。劉母親七年前不幸去世,父親住在80里外的鄉下,婆婆身體也不好,經常住院。為了照顧好父親和婆婆,她經常在周末兩頭奔波,盡心盡力侍候老人。3年前,80多歲的婆婆得了肝病,多次住院。每到周末,她就整天整夜的守護老人。家人勸她晚上去休息,她說:平時我上班,不能盡孝,周末就讓我多守些時間吧。婆婆在肝病後期,一夜要大小便七八次,她從不嫌臟怕累,給老人擦洗身體,清理衣被上的臟物,詳細記錄夜間情況。醫生和鄰床的病友對老太太說,你女兒心真細。

三、尊老愛幼,善待鄰里

古有名句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劉正是這樣做的。她有一位老太太鄰居,七十多歲了,兒子有點弱智,常年在外省建築工地打工。兒媳已過世,留下了兩個也弱智的小女孩,跟著老太太生活,一個10歲,一個13歲。老太太體弱多病,盡管政府已將他們列入低保救助對象,但一家人日子過得還是很艱辛。劉看著他們困難,就經常送些食品和衣物給她們。特別是看到兩個小女孩不會照顧自己,頭發經常臟兮兮的。劉就利用雙休日或中午時間為小女孩洗頭。小女孩頭發又長又亂,她就學著為她們理發。她還教會她們生活常識,教她們作為女孩子在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事情。鄰居老太太感動地說:「常言說『幫人家孩子一把,自己家孩子長一拃』(zha第三聲,一種長度的計量單位,張開大拇指和中指的距離),難怪你家孩子這么可人疼!」她做善事從來不考慮回報。但正是她的身教言傳,使得女兒既善良又懂事。她的教育理念是:「愛孩子就教孩子要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這才是傳給孩子的無價之寶。」劉居住的巷內有一段路,曾經坑窪不平,她便和愛人帶頭捐款、出力把路修好。路兩旁長出許多野草雜樹,她就和愛人買來鐮刀鋤頭清理干凈。她們夫妻的愛心善行贏得了鄰里的尊敬和信任,巷內15戶人家有了什麼事或有了矛盾,都願意找她說說,找她出面調解。

像這些平常而又不平凡的小事,對劉來說真是不勝枚舉。但正是這些數不完的小事,彰顯著劉孝善修身的人格!

在漫長的人生歲月里,雖然和5位長輩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市鄉村民竭盡孝道,讓他們安度晚年,用愛彈奏出一曲動人的敬老愛老之歌,成為三里五鄉的佳話。

養父母疼愛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鄉村無兒無女的張西閣夫婦領養了一個嬰兒,他就是。那時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總會給年幼的買回有趣的兒童讀物和玩具。養父母的疼愛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溫

暖和快樂。在養父母的操持下,20歲那一年,與善良淳樸的農村姑娘張鳳菊喜結良緣,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過著溫馨、和睦的生活。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孝子,夫妻兩人把父母的飲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條:早晨,會陪同養父母一起遛彎;中午,張鳳菊會給雙親做一手可口的飯菜;傍晚,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笑談村莊的趣聞軼事……

把多病的叔嬸接到家中1983年春,74歲的養母突發腦溢血去世了。這年夏天,二叔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經多處漏雨。二叔沒有孩子,看到叔叔、嬸嬸體弱多病,他乾脆把二老接到自家的小院里奉養起來。父親愛吃餃子,二叔愛吃面條,總是想方設法滿足長輩的要求。逢年過節,總會給3位長輩添置新衣、改善伙食。1985年秋天,嬸嬸患上了腦血栓、半身不遂,在長達8個多月的時間里,卧床不起。不嫌臟、不嫌累,像對待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嬸嬸,直到嬸嬸去世。二嬸去世後,、弟兄二人白天在一起吃飯,晚上在一個炕上睡覺,日子過得倒也舒心。兩位老人怕冷,夫妻每年冬天都會早早地為他們生好火炕、做好御冬的棉衣。10個春秋匆匆消逝,1996年底臨近除夕,82歲的因心臟病突發住進了醫院,也是在病床前服侍老人,一周後老人走了,也消瘦了許多。

把單身的舅舅也接進了家養父去世後,二叔神情很抑鬱,臉上也沒有了往日的笑容。為了讓叔叔有個伴,也為了照顧單身一人的舅舅,把73歲的舅舅孟玉曙也接到了自家的小院里。,84歲的含笑離開了人世。村民何小忙說,的二叔活了84歲,這多虧了計香兩口子的精心伺候啊!計香這孩子特孝順,親生兒子也不過如此啊!去年夏天,84歲的孟玉曙老人患了腦血栓,夫妻侍奉老人比往日更精心了,一口一口地給老人喂飯,接屎接尿,從沒有嫌棄過他。老人脾氣很倔,有時也會與兩人頂幾句嘴,但夫妻不氣不惱,堅持為老人洗衣、做飯、洗澡、換衣、拆洗被褥。

真情感動許多人一晃30年過去了,先後送走了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4位老人,他也從20歲出頭的毛頭小伙變成一個51歲的中年人,額角的皺紋和頭頂的白發寫滿了人生的滄桑。與5位老人之間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真情感動了許多人,他也成了三里五鄉孝順老人的典範和榜樣。

說起蔡雲德,道東社區泰園巷的居民都知道,這是一個孝敬婆婆的好媳婦。

蔡雲德今年69歲了,自1963年結婚以來,蔡雲德一直和婆婆吳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經98歲了,身體經常生病,當婆婆病了時,蔡雲德一刻不離地在婆婆身邊伺候;婆婆鬧情緒,不管是誰的錯,蔡雲德總是耐著性子,變著花樣逗婆婆開心。

每天早晨,蔡雲德總是先給婆婆做好婆婆喜歡吃的早點,等婆婆吃好了再給丈夫和孩子們做早飯。逢年過節對蔡雲德來說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親人都會到家裡來過節,房子頓時顯得異常擁擠,蔡雲德總是屋裡屋外、任勞任怨地忙活,沒有絲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話說:「人多人氣旺,這是咱家的福氣!」

婆婆身體好的時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說:我有一個好「女兒」,這是我的福氣。

多年來,婆婆由於年齡原因,行動不便,需要人一刻不離的進行照顧。蔡雲德退休了,更加用愛心、耐心、細心的照顧老人,伺候著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逢年過節聚在一起時,老人總在誇著蔡雲德。在蔡雲德的精心照顧下,現在老人身體還算可以,能夠拄著拐棍行走,蔡雲德無怨無悔的細心照顧著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嘮家常,陪著老人看電視。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時候,蔡雲德照顧得更是無微不至,老人見人總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我家有這么好的一個兒媳婦。」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在青海玉樹地震捐款活動中,這位九十六歲高齡的老人通過看電視,要兒媳蔡雲德到社區來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災區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老人的愛心感動著社區的每一個人。

四十多年來,蔡雲德始終如一的悉心照顧著年邁的婆婆,以實際行動感動著家人,感動著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大家從心裡對她表示由衷的稱贊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體現了當代女性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她的事跡,也影響著道東社區的廣大居民,大家以她為榜樣,在社區形成了尊老愛老、構建和諧家庭的好風氣。道東社區居委會組織廣大居民學習了蔡雲德同志先進事跡,並號召廣大居民向她學習,樹立榜樣。通過活動開展,在社區掀起了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揚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愛親事跡材料3

現年35歲,1996年技校畢業分配到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簡稱xx集團),現為xx集團本部資產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廠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與xx公司員工自由戀愛結婚。作為普通工人,他倆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間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兒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歡樂中。雖經濟不算寬裕,他們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將公婆從農村接來,一家人在一起過著簡單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慶萬州不幸因意外摔死,當時兒子還不到兩歲,27歲的嘗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測與無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本養育了一雙兒女,期盼著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女兒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命運對兩位老人是卻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兒子也離他們而去。「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現實,再一次給年歲已高的公婆沉重打擊,公婆相繼病倒。

家裡失去了男人這個頂樑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資要養活4口人,困難可想而知!她感覺天都要塌了,無法想像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辦。她想到了死!想到黃泉路上去追尋那相親相愛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頭的公婆無依無靠,再看看蹣跚學步的兒子天真無邪,幾年來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為血肉相連的親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棄他們嗎?不,不能啊!意識到:自己決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她要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要扛起兩個老人老有所養的擔當,命運既然這樣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對,堅強地挺下去。

擦幹了眼淚的,面對公婆無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對老人許下承諾:「爸、媽,佰均和姐都走了,從今以後你們就把我當親生女兒來看待,我也會把你們當成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孝敬。」看到可愛年幼的孫子,再看看神情堅定的媳婦,兩位老人放下心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後,兒媳盡心照顧老人的生活,飯桌上的肉、好吃的菜,盡量給老人和孩子留著。八年來,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和睦謙讓的他們,讓孩子享受到了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風燭殘年的公公經常生病,送醫院的路上夏天日曬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風凜冽最苦的人還是。20xx年初春的一個夜裡,老人發燒病得不輕,急忙收拾好到醫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來到樓下,漆黑的周圍沒有計程車的影子,更沒有一個可以幫忙的人。沒有因為難而放棄,背起老人就往醫院趕,靜靜的夜裡只有她呼呼的喘氣聲,伴著她深一腳、淺一腳趕往醫院。等醫生給老人檢查完並打上吊針後,又困又累的鬆了一口氣,趴在老人的床頭櫃上睡著了,等護士給老人輸完液叫醒她時,東方已泛出魚肚白……

為了讓兒子從小樹立孝敬老人的意識,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天天讓兒子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葯端飯,讓孩子和她一起照顧兩位老人,盡可能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陰,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個男人幫幫她,每次介紹的男友,得知她還要供養前夫多病父母的實際情況後都離開了。現實的殘酷沒能動搖決心,她回憶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兒女雙亡的無依無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老人,她毅然選擇了前夫的父母,放棄了重新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愛人盡到贍養雙親的責任,讓愛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各種學雜費,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簡單的葯物維持,生活上再怎麼節約開銷每月仍捉襟見肘,經濟壓力讓喘不過氣來。善良的婆婆為了替她減輕一些生活負擔,偷偷去撿破爛換錢以貼補家用,面對生活的艱難,面對「倔強」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認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門了,到傍晚仍沒回來。下班得知後,不顧天已經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圍的幾個小區找尋,當她在一個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彎曲著脊背、被雨水濕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邊的一筐破爛時,她不禁流淚滿面,深深的自責,死死咬住嘴唇,顫抖著叫了一聲:「媽,讓我來背。」婆婆用慈愛的眼光看著她:「不關事,媽和老漢拖累你了,娃兒,你也辛苦啊」。當背起沉沉的破爛,一手撐起傘,一手扶起年邁的婆婆,冒著大雨往家裡走的時候,天已經黑盡了。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卻沒有因為家庭原因影響過工作,十五年來,她勤勤懇懇地干好本職,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名普通包裝操工成長為一名DCS自動控制系統的操作骨幹,多次被分廠評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公司、領導、同事的幫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沒有多少豐功偉績,但是她那種在重重困難和打擊下不自棄的堅強與獨立和對公婆不拋棄的堅守,深深地激勵和感動了周圍的人。她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真實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點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摯愛感染人,讓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成為一盞不滅的長明燈,照亮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

孝老愛親事跡材料4

小時候,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飯、刷牙、洗臉等種種事情都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照下一點一點地做好。那時,爸爸媽媽不但要照管我,家務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還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爸爸媽媽是把生命給我們的人,從我們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到成長為今天的五年級學生,爸爸媽媽犧牲了多少的時間和心血,花費了多少的精力和財力,用世上最無私的愛養育我們,使我們長大成人。

現在我長大了,慢慢諒解到了父母的辛苦,體會到他們對我無私的愛。他們每天的操勞、工作,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爸爸媽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我們更是應當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精神去報答我們的父母。但其實孝敬父母並不難,不需要華麗的禮物,也不需要過於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自己親手做的一張小賀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親手做的禮物,就足以表達內心的語言。但我們最好是用實際行動去報答父母,例如,考試時候,考了好的成績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平時多幫媽媽做家務;幫爸爸媽媽捶捶背;在他們下班回來的時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們的面前……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所以現在,我盡可能多孝敬父母,因為媽媽工作忙,我沒有很多的時間和媽媽在一起。但是,只要有機會,我都會盡我的綿薄之力:父母過生日,我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小禮物,讓他們開心;為實現他們對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工作繁忙的時候,我就會煮飯,做些家務活,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我會像他們關心我一樣,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茶送水,驅寒溫暖;當我做錯事情或頂撞父母後,就會主動向父母承認錯誤;時常會跟父母講些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情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

對於父母,我們優異的成績,良好的表現就是給他們最好的回報,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在此,我呼籲天下所有的兒女們:多多關心你們最親的父母吧!

孝老愛親事跡材料5

神馬行空普天瑞,仙羊下界遍地春。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首先祝各位家長朋友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家長朋友們,尊老、敬老、養老,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年人頤養天年,安享天倫之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四言》中有句話: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鴉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必須要有感恩盡孝之情。把這份美德傳承給下一代,是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只有進一步弘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關懷父母」的情懷,在全社會樹立起孝老愛親的良好風尚,才能真正地讓我縣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們則會更加安心於自己的工作,孩子們才能成為品德高尚、富有愛心的接班人。我們的社會生活才會更加穩定、和諧、安寧。

無棣縣教育局德育管理辦公室攜手無棣縣家長委員會,將於20xx年1月30日——20xx年4月底這個時間段,在全縣各學校開展「講述我們家的尊老孝親故事」活動。孩子們會用他們的眼睛觀察父母對待老人的言行,用他們的心靈體會身邊親人的孝道和親情,屆時每一名學生都會有機會與同學、老師們分享自己家的尊老孝親故事,每一名家長朋友的善言善行都會在孩子們的作文本、班級的故事會上呈現,每一名家長都會成為孩子故事中的主角。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鳥獸尚知哺乳恩,父母本是親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

盡孝是日常生活中對父母衣食住行的用心關照,盡孝是病榻前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

盡孝其實很簡單,常陪父母拉拉家常,傾聽他們講述那些,對我們來說可能都是聽了多少遍、老掉牙,可對於他們則意義重大的故事就是盡孝。

給他們洗洗腳、洗洗澡、給他們洗衣服就是盡孝。

扶老人散步、給老人買件新衣服,給老人把房間收拾的干凈明亮、幫老人勤曬被褥就是盡孝。

盡孝還有很多很多......

您的所有一切對待老人的行為,都會讓孩子親眼見證並耳濡目染。通過您給孩子的講述,或者在您孝老愛親的舉動里,孩子們能感受濃濃的親情、對父母的深深謝意;您的行為將成孩子們的榜樣,您良好的家風將會代代相傳。

我們不追求故事的扣人心弦,只期盼在孩子們娓娓道來的故事裡,能折射出你們家庭的至愛親情。我們只求通過聆聽和講述,孩子們學到美德,把「你們家的尊老孝親故事」,傳播給更多的學生和家庭,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生活味,我們期待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讓我們生活的周圍滿是濃濃的人情味,正能量!

期待您的參與和支持,祝您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

⑹ 孝老敬親事跡材料

孝老敬親事跡材料(通用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跡了吧,事跡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麼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孝老敬親事跡材料(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老敬親事跡材料1

每當提起朱貴珍,左鄰右舍總是交口稱贊,敬佩她是一個敬老愛幼、善良博愛、教子有方的好母親。作為一名母親,她用無私的母愛、悉心呵護著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影響和教育者他們。多年來,她用自己的愛來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把工作與家庭的關系處理得協調有序,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對公婆敬如父母,對早亡大哥的遺孀視若姐妹,對大哥的一雙子女視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貴珍出生於1965年1月,門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縣人,1992年來到門前地做了上門女婿。從此朱貴珍夫婦與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兒侄女組成了一個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貴珍和丈夫一邊種地一邊打工,還生育了兩個兒子,日子過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哥哥不幸車禍身亡,為了不讓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兒侄女傷心,她對嫂嫂和侄兒侄女關懷備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什麼活她都搶著干,有好吃好穿的總先留著給她們。嫂嫂在外工作的時候,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她幫忙照看哥哥的一雙兒女,還要贍養兩位多病的老人,還需撫養四個年幼的孩子,她任勞任怨,不僅把孩子照顧的衣食無憂,更教會他們要真誠待人、心懷善意。四個孩子不僅學習上進,品德也很好。村裡的人一傳十,十傳百,人人都稱贊她無私有愛,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敬愛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父母,關心體貼丈夫,並不因辛苦而有絲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貴珍總會和丈夫回到四川燒上一手父母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她總是省吃儉用,自己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給二老買些禮物。二老年紀大了,她們每年回家一兩次,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點福,她就承擔起家務和照顧孩子的義務。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緊了弦的發條,無論多累她都咬牙堅持著。她和丈夫深知父母喪子的悲痛,為此夫妻二人更加關愛父母,將心比心,對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經常說寬心的話安慰父母。父母漸漸從失去兒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來,她說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父母和孩子能快樂幸福,她付出什麼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願。二十餘年來,大家庭和睦相處,互敬互愛至今,在門前地村傳為美談。和氣生財,全家成員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鎮婦聯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儉持家。種地務農無法照顧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決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臟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當粉刷工。經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時吃飯,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一年四季從來沒有穿過幾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頭土面,皮膚也變得非常粗糙,每當想放棄的時候,她想想四個孩子和四個年邁的老人,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父親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可是她對父親的關愛有增無減,無論是日常起居還是看病吃葯她都十分上心。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朱貴珍從無怨言。2014年她父親因病去世,朱貴珍傷心之餘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終還清了父親看病欠下的外債。她省吃儉用,但是卻很捨得花錢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勞付出變得更加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兒子已經23歲,現在四川省重慶航天大學電腦系就讀,小兒子在散旦讀中學。朱貴珍母親八十五歲了,由於母親年事已高,生活時有不便,深怕母親受到委屈,朱貴珍親力親為,伺候母親起居,一天兩餐,從無怨言。她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孝順,要常懷感恩之心。她說孝順,不僅僅是養老送終,更多體現在對老人

日常生活的關愛。她言傳身教,父親辭世後,朱貴珍怕老人孤獨苦悶,常陪伴她聊天,經常帶孩子來看她,讓孩子講>故事給她聽,讓她感受天倫之樂。看到老人的笑臉,她如同吃了蜜一樣的甜。幾個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十分孝順長輩。

她深知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分,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親對自已的孩子都會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可以犧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愛是一種勝於一切的感情,是一種甘心付出、蠟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貴珍不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還養育了兩個兒子,照料了哥哥的一雙兒女,將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紅紅火火,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甘心付出、不求回報、母愛勝天的行為,實現了春風細雨播灑愛,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麗。

孝老敬親事跡材料2

她叫趙文靜,是南溪職中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丈夫在基層上班,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家庭,她義無反顧的挑起了這個重擔,為了不讓丈夫分心,大事小事一個人能頂下來的堅決不告訴丈夫。結婚以來,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間相處非常好,她把贍養老人作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動力,竭盡全力用真情去幫助老人,用仁愛去伺候老人,用愛心去善待老人,大愛無疆,真愛無言,她用博大的胸懷和仁厚的摯愛,換來了人間至純至愛、至善至孝。她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父母憨厚老實,母親左腿殘疾,全家就靠父母種地勉強維持生計,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小時候由於家裡窮,經常受到周圍一些人的欺負。看著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地勞作;看著母親背著豬草用那不方便的腿艱難的移動著,猶如在地上爬著前行一樣,心裡十分難受。那時候她洗衣、做飯、割豬草,見什麼活就干什麼活,竭盡全力的幫父母分擔家務,並暗暗發誓,長大後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後來通過刻苦努力的學習,她終於走出了那個貧瘠而又偏遠山區,當上了一名人民教師。她拚命的工作,用教學成績回報社會,剛工作半年,她用微薄的工資為父母購置了彩色電視機、洗衣機,並安裝上了有線電視,讓父母在接下來的日子能快快樂樂的生活。她打算,接下來用自己工資的剩餘部分資助弟弟在老

家蓋房子,娶妻生子,讓父母安享晚年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那是2006年1月12日,她正在教室監考學生期末考試,在考場上接到了弟弟病危的通知,猶如晴天霹靂,給她當頭一棒,頓時雙眼模糊,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她該怎麼辦呢?該如何告訴父母呢?心如刀絞的她不能逃避,她的選擇只有堅強面對。她背後不知揮了多少淚,都咽在心裡,不能倒下,因為她說現在她就是父母的支柱,是家裡的頂樑柱。她暗暗的祈禱著弟弟的病能夠好起來,並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的照顧弟弟,直到他康復。她短暫的思考以後,馬上去請了假,帶著母親趕往廣東佛山,但事與願違,可惡的病魔沒有給她機會,弟弟已離他們而去,留下的只有悲傷和回憶。(後來她得知弟弟得的是化膿性腦膜炎)。那段日子裡,她忍著悲痛,強顏歡笑的去安慰父母,和他們說話、聊天,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幫助父母逐漸的走出陰影,重新開始生活。後來,母親說,如果沒有她,她將沒有生活的動力,無法再生活下去。她知道弟弟的病逝給了父母沉重的打擊,這個傷口一下子是癒合不了的。

母親由於過度操勞,多年來忍受著風濕病痛,她為母親尋遍了中醫尋西醫,帶母親到各大醫院檢查,為母親拿了幾十種中西葯。2008年7月中旬,母親感到身體不適,身上長滿了紅斑,在接到母親的電話後她馬上辦好了請假手續,趕回家,帶母親到資陽縣人民醫院檢查,在等待結果時忐忑不

安,當聽到母親患上了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時候,她痛哭失聲,悲痛欲絕。為什麼每次的不幸都降臨在她的身上,老天爺似乎特別不公平。她不知道哭了多少回,感覺像隨時要崩潰一樣,但是在母親面前卻不能哭,她要堅強,和母親一起和病魔做斗爭。做好一切准備住院的時候,醫生告訴她,病情很嚴重,需要轉院治療。她一分鍾也不敢多想,收拾好行李,一個人帶著母親來到華西醫院,排隊掛號、檢查、取葯…她扶著媽媽在醫院里穿梭,當時正逢地震後期,床位非常緊張,她想盡一切辦法,希望母親能盡快得到最好的治療。在做完一系列的檢查以後,在漫長等待結果的時候,她把母親帶到了她工作的地方,母親想吃什麼,她馬上就去買,並為母親買新衣服,當母親狀態好的時候帶著她出去參觀周圍。在第一個星期里,聽到母親說感覺好點,家裡氣氛充滿著春天的氣息,都會感覺到如春天陽光般發出的溫度,祥和而又溫馨。可事與願違,母親的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胃痛難忍,她又只好帶著母親返回華西醫院接受治療,醫生說要做好心理准備。在此期間,她心如刀絞,一個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母親,忍著悲傷,由於壓力過大,曾幾度暈倒,蘇醒後依然一如既往。親戚勸她不要再治療了,這個病沒法治療,再這樣下去你會垮掉的,帶回家吃點想吃的。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希望有奇跡,就算花再多的錢,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可以賣掉自己剛貸款買的房子,但她的孝心沒能感動

上蒼,母親在八月中旬離她而去。剩下年邁的父親一個人在家,她實在是不放心,年底的時候把父親接到南溪和自己一起生活,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她為父親找領導在學校安排了一個工作,她和丈夫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他,精神上最大可能的滿足他,讓父親享盡晚年的好社會、好日子、好生活、好福氣。

丈夫是獨生子女,公婆年輕時在家務農,勞力已經耗盡,留下的'隻有病痛,在家境最困難的時候,她走進了這個家,不知不覺的成了這個家裡的頂樑柱。為了讓父母生活環境好一點,生活條件好一點,她主動的提出把他們接過來和他們一起住,這樣也好有個照應。她深深的懂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說:「讓她的公婆住好、穿好、吃好、喝好是她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007年婆婆因骨質增生和腰椎間盤突出住進了醫院,她跑前跑後,端茶送水,細心的照顧著婆婆,從不嫌麻煩,不怕臟、不怕累,親自為婆婆倒好洗腳水洗腳,忙前忙後半個多月,出院後又在家悉心的照料,親自為她牽引,熬湯煎葯,無怨無悔。通過兩個多月的牽引和葯物治療,最後康復了。她看到老人能夠自理,心裡由衷的高興,她想老人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2011年5月,婆婆因嘔吐不止被送進醫院,經檢查患了尿結石,她跑前跑後的為婆婆聯系醫院、聯系醫生檢查病情、做手術,初為人母她帶著孩子穿梭在醫院,不計

勞苦,一邊帶著孩子,一邊照顧著婆婆。那時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能換來老人的幸福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通過兩個星期的治療,婆婆的病好了,但她卻病了。一直以來,婆婆都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要堅持長期服葯,她不管再忙都堅持每周給婆婆測一次血壓,每月帶婆婆到醫院測一次血糖,為她買葯跑遍了南溪的大葯房。還經常到圖書館或上網查找治療的好方法,認真記錄,及時幫婆婆改進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幾年來,她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一邊不厭其煩的陪著婆婆治病,伺候老人生活,她深知:贍養老人、孝敬老人責任重大,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只有付出,不計回報,經過她悉心的照料,婆婆的病情一直穩定,也無其他並發症。

由於雙方都來自農村,剛參加工作不久,手頭積蓄不多,又貸款買了房,生活十分節儉。為了不給父母增添負擔,他們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領取了結婚證,沒有辦婚禮。因為在上班期間,她又擔任班主任,她放心不下她的學生,加之她還帶領著學校的校健身健美操隊,學校許多艱巨的任務還等著她去做,他們都沒有休婚假,領證後照常上班,至今提起這事,還有人做為笑談。

她想:作為女性,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為丈夫營造愛的港灣式天經地義的。因為男人把世界當家,女人把家當世界。去年冬天,她初為人母,作為母親,她更能理解父母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的養大孩子,圖的不是回報,只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一直以來,她抱著兩個做人原則:一是不怕吃苦,二是不怕吃虧,在這個家裡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家庭十分和諧。「子欲養而親不在」是作為子女的最大遺憾,她不想有遺憾,她只想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讓三位老人快快樂樂、開開心心、高質量的生活。

她作為一個普通人,只想兢兢業業的搞好工作,盡心盡力的當好老師,一心一意的經營好家庭,默默無聞的做一名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

孝老敬親事跡材料3

李雲寬,男,13歲,家住武安市南通樂村,目前就讀於武安市第九中學1312班。生活賦予了這位13歲少年堅毅的品質,朴實的性格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所有的13歲少年一樣,李雲寬陽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學評選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動中,如果不是同學的舉薦,我們也許就很難讀懂這位朴實少年背後生活的艱辛和對家庭的擔當。

兩年多以前在李雲寬的家中,父親的勤勞,母親的質朴,兄妹間的互愛,給這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總是帶來歡聲笑語,和諧溫馨。然而當父母拿出所有積蓄修葺新屋的時候,父親病倒了。修房加上父親的治療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親病倒了,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為了生計母親必須外出打工,當時11歲的李雲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裡的生活重擔。

由於生病,父親四肢無力,走路太久都會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顧弟妹衣食起居,李雲寬還必須承擔起家裡的所有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凳、洗碗、做飯,洗衣服、干農活等。為了不耽誤學習,李雲寬總是白天幹活,晚上學習同時還要輔導弟弟妹妹的作業,相比其他孩子來說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時間。

今年上初中以後,李雲寬就必須住校了,對他來說能見到媽媽就成為了奢侈。因為媽媽只有在每月開支以後才會帶著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後匆匆離開,用他的話來說,媽媽離他實在太遠了。住校後的另一個不便就是家裡的家務活就必須積攢了。周末放假後也許別的孩子都在享受媽媽帶來的美食,在家裡上上網或許找同學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李永寬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兩周家裡積攢下來衣物,中午時洗菜、做飯,為家裡烹制一頓他們認為不錯的午飯,然後先盛滿一碗飯,雙手送到父親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親的眼裡總有淚水打轉。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來看望父親時才能實現。

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又常年在外,家裡的農活只能落在小雲寬的身上。對他來說鋤地、拔苗、播種、割棒子樣樣是好手。為了不給別人造成負擔,他一個人曾割完地里所有的棒子。如果有機會你能拉起小雲寬的手,觸摸手掌上的老繭時,你就會懂得生活過早得給予了這個13歲少年堅毅的品性。

是啊,13歲正是一個天真燦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然而自從父親病倒後,小雲寬卻先後利用兩個暑假上山捉蠍子。別的孩子可能為了好玩,或者作為一種生活體驗,而雲寬卻是為家裡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簡單,「父親每次買葯要花好幾百塊錢,這樣父親就可以多買幾次葯」。捉蠍子難免被蠍子蟄。一個暑假下來,小雲寬被蟄20多次,甚至一天被蠍子蟄到過4次。就是這樣也並沒有阻擋雲寬為父親買葯的決心,最終兩個暑假小雲寬掙到了700多塊錢。當拿著所有的錢交給父親時,知道這件事的所有人被感動了,於是村裡人把小雲寬當做教育孩子的典範。

幸福也許是心裡的感動,幸福也許是內心最簡單的一種需求。當問及捉蠍子這件事時,小雲寬總是一臉幸福地說:當賺到18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個西瓜;當賺到27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1斤排骨。對別的孩子來說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許都沒有記憶,但對雲寬來說卻是一種滿足,一種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沒有好,我就會一直捉下去!」小雲寬一臉嚴肅的告訴我們。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掙錢的艱難,小雲寬額外珍惜每分錢的支出。每周父親都會給他二十塊錢的生活費,但小雲寬卻只拿5塊錢。因為他覺得更多的錢應該留給父親治病,留給弟弟上學。5塊錢,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也許維持一天的生活開銷都不夠,更別說一個星期。但是小雲寬去總是能擠出兩塊錢給4歲的小妹妹買兩根火腿或者買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生病了,小雲寬卻毫不猶豫地把身上僅有的2塊6毛錢給了生病的同學,幫他拿葯。那一次,妹妹沒有再吃到糖。

學校放假的時候,也是雲寬最想念媽媽的時候。看著別的同學或者座車或者爸媽接送,他多想媽媽此時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哪怕就是用手輕撫一下自己的頭。但是他又知道媽媽是在為這個家奔波,是為自己將來能夠有出息。最終雲寬自己選擇步行,用他的話說這樣就省出了路費,同時也節約了「開支」。

雖然很忙碌,雖然很清貧,小雲寬卻從沒有丟下學習。在課任老師的眼中雲寬是個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在同學眼中雲寬是個熱心、講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雲寬更是一個自尊、自立的人。國家每年都會有貧困生補助,雲寬卻沒有去申請,「我不想得到別人可憐,再說也沒什麼好可憐的,有爸爸,有媽媽我其實很幸福!」。

懷揣著一份堅毅,一種感恩,用責任和堅強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一個13歲的少年同樣用行動抒寫著青春最華美的篇章!

孝老敬親事跡材料4

小時候,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飯、刷牙、洗臉等種種事情都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照下一點一點地做好。那時,爸爸媽媽不但要照管我,家務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還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爸爸媽媽是把生命給我們的人,從我們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到成長為今天的五年級學生,爸爸媽媽犧牲了多少的時間和心血,花費了多少的精力和財力,用世上最無私的愛養育我們,使我們長大成人。

現在我長大了,慢慢諒解到了父母的辛苦,體會到他們對我無私的愛。他們每天的操勞、工作,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爸爸媽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我們更是應當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精神去報答我們的父母。但其實孝敬父母並不難,不需要華麗的禮物,也不需要過於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自己親手做的一張小賀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親手做的禮物,就足以表達內心的語言。但我們最好是用實際行動去報答父母,例如,考試時候,考了好的成績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平時多幫媽媽做家務;幫爸爸媽媽捶捶背;在他們下班回來的時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們的面前……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所以現在,我盡可能多孝敬父母,因為媽媽工作忙,我沒有很多的時間和媽媽在一起。但是,只要有機會,我都會盡我的綿薄之力:父母過生日,我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小禮物,讓他們開心;為實現他們對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工作繁忙的時候,我就會煮飯,做些家務活,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我會像他們關心我一樣,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茶送水,驅寒溫暖;當我做錯事情或頂撞父母後,就會主動向父母承認錯誤;時常會跟父母講些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情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

對於父母,我們優異的成績,良好的表現就是給他們最好的回報,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在此,我呼籲天下所有的兒女們:多多關心你們最親的父母吧!

孝老敬親事跡材料5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為新時期的小學生,要把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我是聽爸爸媽媽講「孔融讓梨」、「卧冰求鯉」的故事長大的。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們和睦相處。我從心底就種上了孝老愛親的「種子」,隨著我的成長這顆「種子」逐漸的發芽生根。人類的愛首先是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裡,我盡最大的努力幫爸爸媽媽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好吃的,我會像孔融一樣先讓爸爸媽媽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時候,我會給他端上一杯熱茶,在媽媽忙完一天的家務活後,我會給她端來一盆洗腳水。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顧媽媽的任務,給媽媽端水喂葯,第一次用電飯鍋給媽媽熬粥。當媽媽端著我煮的粥時,眼淚流了下來。我看到媽媽喝著我為她煮的粥,非常開心,心裡很自豪。

在小區里,我見到認識的叔叔阿姨我都會主動向她們問好。主動幫老爺爺、老奶奶拎東西或攙扶行動不便的人,與鄰里和睦相處。在外出的時候我會主動給老爺爺老奶奶和比我小的小朋友讓座。他們都誇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會以此為鼓勵繼續努力,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團結鄰里的優秀小公民。

在學校,老師教育我們做人要講道德,懂禮儀,教育我們以熱愛國家、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做為日常行為的准則。我謹記學校老師的教導,尊敬師長,和同學們團結友愛,熱心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去年軍訓的時候,我上鋪的一位同學的手不小心劃破了,我們趕緊帶她去醫務室包紮,安慰她不要害怕,在晚上洗漱時,怕她的手沾水幫她打洗臉水洗臉,看她露出了笑容,我也很開心,並體會到了幫助同學後無比快樂的心情。類似的是事情很多,這讓我和同學間的友情更加深厚了。在假期里,我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社區活動、慰問退休老教師,給他們送去溫暖、帶去快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深深地體會到,孝老愛親是溫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梁。我會以此為起點,更加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孝老愛親的美德少年。

;

⑺ 孝順父母事跡材料

尊老、愛老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要樹好尊老、愛老的標尺,讓孩子從小在愛的氛圍中接受熏陶,做個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的人。那麼關於孝順父母的 事跡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收集孝順父母事跡材料的例文,供大家學習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孝順父母事跡材料篇一
我於19xx年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父親兄弟姊妹十個,母親姊妹四個,從小我就生活在一個生活和睦的大家庭里。父母孝敬雙親與兄弟姊妹和睦相處給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的 言行舉止 潛移默化著我。時至今日,當我成為別人的兒媳,成為一名母親,我也要像父母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孝敬自己的父母公婆,為兒子做好表率。

沒結婚時,自己在娘家時可謂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做事粗枝大葉。結婚前,母親叮囑我:結婚了就成大人了,可不能像在家這樣嬌慣自己。在婆婆家要勤快, 家務活 要多做,要孝敬公婆。我把母親的話牢記心間並身體力行。婆婆身體不是很好。為了我們的婚事,房子裝修時婆婆不讓公公耽誤上班,婆婆自己在家看著工人裝修房子。房子裝好後又忙著操辦我們的婚事。我們結完婚,婆婆累病了。但婆婆是個要強的人,她怕我們工作分心,每天仍堅持早起做飯,晚上我們下班時飯菜已經做好。粗心的我竟沒有發現婆婆生病了。那時我每天早出晚歸,吃完晚飯後,我主動承擔刷碗的任務。每天晚上,我和對象都要到公婆的房間坐坐,有時和公婆聊聊天,有時和他們打打撲克消遣時間,有時一起看電視談三國,為的是讓公婆享受到天倫之樂。結婚一個月後的一天晚上,我們一家四口湊在一起打撲克,公公無意間說漏了嘴,我才知道婆婆生病的事。埋怨對象知情不報的同時我為自己的粗心而自責。婆婆說:“看著你每天騎摩托上班早出晚歸不容易,我怕你騎車分心,才讓宗志(我對象)瞞著你的。我這病也沒什麼,歇一歇就好了。這不現在什麼事也沒了?”我被婆婆那暖人心的話感動了,我動情地說:“媽媽,咱們都是一家人了,以後再有什麼事也得告訴我,別把我當成外人呀!”從那以後,我們一家人相處的更和睦了。

04年由於工作原因,在城裡買了新房,買房時公婆傾其所有,將省吃儉用省下的積蓄給了我們交了購房款。新房裝修時,公公請了40天的假為我們進行房屋裝修,裝修完工時,本來就消瘦的公公更瘦了,我過意不去,給公公買了些補品送回家,公公心疼地說:“買房子欠了那麼多錢,花錢買補品干什麼?這補品我不能吃,快退回去。我們都是一家人,不用這么客套,把錢省下來留著還債吧。你們買房借了那麼多的錢,我們都替您們發愁,什麼時候能還完債呀?”聽著公婆那善解人意的話語,心頭為之一震。“爸媽,你們不用愁,我們每月有固定的工資,而且工資還會逐年上漲,借的外債用不了五年就能還上。看著你為了新房裝修累瘦了,我們心裡過意不去呀!”在我和對象的百般勸說下,公婆才接受了我買的補品。

搬進新房後,我提出讓公婆和我們一起在城裡居住,婆婆耐不住我們的糾纏,來住了兩個月,然後以住在城裡不適應,晚上睡不好覺,想念老家的鄰居為由,又搬回老家住了。雖然現在我們不住在一起了,但每個周末我和孩子都要回老家看望公婆;每年冬天集體供暖時,我總是一遍一遍的打電話,催二老早早到城裡和我們一起住。老公公活著時,冬天供暖時我會讓公婆把老公公接來一起住。樓上的鄰居知道了,見面總誇我是個孝順的兒媳婦。

知道公婆身體不好,我每年都出錢讓他們進行一次全面查體,公婆的醫葯費也全由我們負責。從結婚到現在,我和公婆從沒紅過臉,他們把我當成閨女看待;我把他們當親生父母孝敬。婆婆逢人就說:“人人都誇我們家有個好兒媳,真不知道哪輩子修來的福氣”。

人說家和萬事興,如果家庭和睦了,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尊老、愛老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因為每個人都有老了的時候,只有我們為下一代兒女樹好尊老、愛老的標尺,讓他們從小在愛的氛圍中接受熏陶,才能讓他們明白:愛心、孝心每個人應該具備的責任和品質。只要愛心無涯,孝心永駐,就能使每個家庭和社會獲得雙贏。
孝順父母事跡材料篇二
谷xx就是一個陽光、積極、向上,懂得感恩、有孝心的好孩子,總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讓家長感到欣慰和感動的是他的懂事和孝心。

谷xx的媽媽有一段身體特別不好。當時他還不到五歲,也知道要照顧好媽媽。每次見到媽媽,總是抱著不撒手。那麼小的年紀也懂得幫媽媽端水、拿葯,陪在媽媽身邊寸步不離。雖然是些微小的愛意,也足以照亮媽媽的心,溫暖至今。

谷xx八歲時的暑假期間,媽媽要求他每天會背二十條論語再做作業。一開始他覺得文言文生澀難懂,讀下來都很吃力,更別提要背誦呢。媽媽耐心糾正讀錯的字音,再逐句講解意思,有時還會穿插講些相關的 故事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他漸漸掌握了背誦《論語》的 方法 。他在 作文 中這樣寫到:"這時我才領悟到背誦《論語》並不像我當初想像的那麼難,只要用心去記憶就可以完成得很好。口裡讀著《論語》,心裡覺得書中的人物都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我開始熟悉他們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喜好,傾聽他們之間妙語連珠的爭論,為他們的錦心綉口深深折服。"

暑假眼看就要結束了,他終於背完了整本《論語》。他不僅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更從書中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儒家 文化 中,特別提倡孝道,孔子本人也是非常重視這個道德的。記得《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意思是:子夏問:"怎樣是孝道?"孔子:" 難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勞,有了酒食先讓年老的吃這就是孝了嗎? "

難得可貴的是谷xx不只是背誦了《論語》,也傳承了中華優良的 傳統文化 ,尤其是在孝敬長輩方面表現尤其出眾。每天一有人敲門,飛奔過去為家人開門的,總是滿臉洋溢著幸福微笑的他。吃完飯,他總會主動收拾碗筷,刷洗杯碟。晚上,他總會跑到姥姥、姥爺的卧室為他們捶背按摩,手法很是嫻熟,態度極其認真,常常逗得二老開懷大笑,是全家人的"開心果".不僅對媽媽,對姨媽、姨夫也是尊敬有加:一有召喚,立刻飛奔趕到,真正做到了"長輩呼,應勿緩".對待長輩的態度極為恭敬,年僅九旬的太姥到家來,谷xx總是熱情地主動上前,端茶倒水,噓寒問暖。

做為家長,不僅僅為孩子的孝敬懂事而高興,更感謝學校和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希望孩子像小樹沐浴著陽光雨露一樣在愛的哺育下健康成長,長大了做一個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真君子。
孝順父母事跡材料篇三
楊xx今年39歲,土生土長在村裡,打小就孝敬父母, 結婚後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現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幾年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每當輪班到楊xx父親家,楊xx總是把奶奶照顧的特別好,從來沒有讓父親在贍養老奶奶的事情上操過心。奶奶由於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楊xx每次在操勞農活之後還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有時候即使自己身體不適也不捨得給自己改善,總把好菜好飯給老人留著。後來,奶奶又患上了小腦萎縮,常年癱瘓在床,楊xx堅持給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體、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本來照顧一個癱瘓的奶奶,再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就已經夠她受的了,可楊xx母親又患上腦血栓,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床,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母親在住院期間,楊xx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顧母親絲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裡,她堅持每天都給母親擦拭、按摩身體,忙完農活回來陪母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母親鍛煉恢復,老人想吃啥,她總是盡量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凈凈、開開心心。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這句話用在楊xx身上並不合適,到現在母親已經能獨立行走了,原來滿是皺紋和苦惱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有人說,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楊xx家是看不到的,盡管有時候楊xx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奶奶和母親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患有小腦萎縮的奶奶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有時候性情暴躁,對楊xx謾罵,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就這樣,來來往往,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奶奶,孝敬母親,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歲,患小腦萎縮第四年。照料癱瘓的奶奶好幾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楊xx在孝敬長輩方面得到了父老鄉親的絕口稱贊,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

楊xx父親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聽不見,平時老爺子每頓飯都要喝點小酒,楊xx總是盡量滿足,家裡總是給父親備著酒,父親高興的時候,她也總是陪父親喝上兩口,為的是讓父親開開心心。

楊xx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朴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蘊含著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

⑻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

孫朋美事跡

孫朋美,女,1947年7月出生,天橋區沃家社區金荷苑小區居民。
1967年,孫朋美嫁給了王玉蘭老人的兒子隗東城。由於家庭負擔重,婆婆王玉蘭積勞成疾,很早就落下了一身病。孫朋美嫁過來後,伺候公公婆婆、料理家務的重擔就落到了她的肩上。當時生活很困難,孫朋美要一邊工作,一邊料理家務,還要精心照顧婆婆。婆婆常年腸胃不好,孫朋美就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來調理好婆婆的飲食,常常是婆婆吃過後她再吃。公公去世那年,婆婆天天以淚洗面,孫朋美就時刻守在她的身邊,並安慰婆婆說:一定會照顧好她的晚年生活。
有一天,她從廠里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慌忙將床單往床底下塞,她擔心婆婆生了什麼病,就在婆婆不在的時候,去婆婆床底下拿出了床單,這才發現婆婆大小便失禁了。床單臭烘烘的,她顧不上惡心,趕緊拿出去將床單洗的乾乾凈凈。婆婆回來發現自己的床單被兒媳婦洗了,坐在板凳上哭了起來,孫朋美安慰婆婆說:「媽,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會好好孝敬您的。」婆婆因常年腸胃不好,經常大小便失禁,她從沒有因此指責過、嫌棄過婆婆,每次都給老人洗得乾乾凈凈。孫朋美四十多年如一日伺候著有病卧床的百歲婆婆王玉蘭。
如今,在兒媳婦孫朋美的悉心照料下,103歲的王玉蘭老人身體依然健康,鄰居們都知道王玉蘭家有個孝敬婆婆的好兒媳。現在要是有人問王玉蘭老人長壽的秘絕是什麼,老太太肯定會很自豪的說:「得有個像俺這樣的好兒媳婦才行。」
孫朋美同志先後被評為「中華孝親敬老之星」,濟南市「十佳孝老愛親好兒女」,被天橋區評為「敬老之星」和「天橋區孝老敬親模範」。

楊玉西,50歲,是一名退休職工。家住長興園。楊雨西同志自從1983年與丈夫結婚後,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顧家庭,婆媳關系親密勝過親生女兒。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楊雨西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取消了在賓館預訂的婚宴,僅僅雙方親戚在一起吃餐飯,就算將婚事辦了。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鄰居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由於婆婆身體不好,緊張的工作之餘,她包攬了家裡的大部分家務。後來,她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兒,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
婆婆由於早年守寡,一個人將三個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窮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壓等多種嚴重疾病,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帶她四處求醫問葯。婆婆每月的門診醫療費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資僅區區500多元,有時婆婆獨自一個人看了病,覺得葯費太高,不捨得買葯吃,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想了一個辦法,只要時間允許,每次都親自陪婆婆去醫院看病,看完病後,先將婆婆送回家,她一個人再去醫院劃價拿葯,然後總是對婆婆說,現在葯價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資足夠買葯了,我們也不用給您貼錢了,讓婆婆覺得沒有增加家裡的經濟負擔,也安心多了。而實際上,她用自己並不多的工資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醫療費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則是能省就省,勤儉持家。近年來,隨著婆婆的年歲越來越高,朱小華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電子血壓計、家用氧氣瓶等家庭醫療器具。在飲食上,她也是盡量就著婆婆的口味來,精心安排適合老年人吃的食譜,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裡喜歡。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性格越來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樂觀派;共同的愛好也越來越多,喜歡相同的電視劇,同一個影星、同一種類型的歌曲,就連喜歡吃的東西都一樣。婆婆常說「我有這個媳婦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耳濡目染,兒子也很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時常給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講小故事給奶奶聽,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楊玉西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心情好比什麼都重要。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⑼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3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要用到事跡材料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跡材料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一起來參考事跡材料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1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本分。美林鎮旺業甸村王義霞,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有著最朴實、最真誠美德的人。

王義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熱情,做事麻利,樂於助人。王義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鎮工商所退休,丈夫現在美林鎮中心校工作,兒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兒在錦山中學任教師,都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義霞的孝順在村子裡遠近聞名,她不僅孝順自己的父母公婆,還義務擔當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義霞夫婦就開始照顧無兒無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體一直不好,王義霞在照顧姨公公期間還沒有退休,那12年間,工作家庭兩方面的壓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關鍵時期,鄰居說,王義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為白天單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後擠時間。春夏要耕種老人的地,秋天要為老人准備過冬的柴,冬天的時候還擔心屋裡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時候還在教學一線,擔任班主任,王義霞總說,家裡的事還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讓丈夫有後顧之憂。上有老下有小,王義霞總是說,誰的家裡沒老人誰的家裡沒孩子,咬咬牙都過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公安詳的離開了人世。

到王義霞家走訪時才發現,原來她的姨婆婆是聾啞人,八十幾歲高齡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態特別好,雖然沒有言語上的交流,但是短暫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勢、動作告訴我們,多虧了這個外甥媳婦。老人指著新蓋的房子,又指了指王義霞夫婦,聽鄰居說了我們明白,難怪老人的院子看起來比王義霞夫婦的院子要整齊寬敞,原來20xx年王義霞夫婦花7萬元給老人翻蓋了新房,難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額頭,指了指王義霞,表情很痛苦,聽王義霞解釋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頭,縫了三針,在錦山照顧孫子的王義霞聽說之後,馬上趕回來照顧老人。人不是鐵打的,本來患有心臟病的王義霞,在照顧老人期間,勞累和心疼使她心臟病發作,20xx年6月趕往北京安貞醫院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在手術期間,丈夫、兒子、女兒寸步不離的照顧她,她感動的直落淚;人家說,付出總有回報的,丈夫的體貼、兒女的孝順那都是她的點滴付出的回報。

王義霞用她的溫情細心照料老人,為老人排憂解難,為他們撐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賢行為對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範作用,兒子目前經營一家列印噴繪店,女兒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兒子和女兒都非常孝順。王義霞常說:"孝敬、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雙兒女也總說:"媽媽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樣".王義霞是兒子和女兒的第一任好"老師",在他們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她用真愛全心支持著丈夫的工作,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溫馨的"港灣",在她身上無處不展現著一個東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賢惠。

王義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樹,在炎炎夏日裡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放飛希望,自己卻總是守巢。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靦腆的一笑說:"這些都我應該做的呀".最簡單的話語,表達出的卻是最崇高的品質。王義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一個孝順的晚輩、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賢惠的妻子最無私的奉獻,在她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最光輝的美德。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2

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年近90歲高齡的父親身上。他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曹汝芬同志,女,現年46歲,系涪陽鎮火石嶺村五社普通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曹汝芬的父親在75歲時突患腦梗塞,言語不清,行動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婦照顧護理,而且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曹汝芬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就在父親的病床前鋪設了一張床,和母親一起共同幫助父親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復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曹汝芬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多年的精心護理,曹汝芬老父親以86歲的高壽辭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跡在涪陽鎮廣為傳頌,凡是認識曹汝芬和聽到他事跡的人,無不感受到來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鎮父老鄉親的一致贊譽,在涪陽鎮樹起了孝老愛親的榜樣。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雙親的同時,曹汝芬還特別注意家庭的和睦。曹汝芬的兩個妹妹一直在外出務工,且嫁出去之後也有自己的贍養義務,因此對於雙親的贍養,曹汝芬夫婦一直都堅持自己獨立承擔。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從不讓老人受一點委屈,受一點傷害,毫無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對此老人有時深感內疚,但她總是安慰老人:「家裡事我來操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就安心養病吧」。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3

"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這首名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楊秋雲宋鐵軍家庭的真實寫照。在她們家的每一位成員心中,家是溫暖的心靈避風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個家,就是她們共同的愛心維護、托舉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撐幸福家庭的頂樑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楊秋雲和宋鐵軍夫妻倆就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她們的和睦恩愛、互幫互諒,是家庭最堅實的'依靠。

遇事多為對方考慮,遇事多為家庭考慮,是她們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則。宋鐵軍是東營市實驗中學的一名高級教師,不論是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他的心大部分被學生牽了去,"初中階段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生們快速吸收掌握,靈活運用,引導他們學習書本知識並融匯貫通地思考和運用,是作為老師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宋鐵軍大把的時間都用在了備課、教課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不同進度,為他們分層次制定出測試題,利用課間或上課前的短暫時間,對他們進行分層次的成績提升。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擔卻壓在了妻子楊秋雲一人身上。尤其是20xx年5月,宋鐵軍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葯、打針,還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療,於是,定期給丈夫買葯、測血糖等日常瑣事,丈夫住院時陪床、送飯的事情,又成了楊秋雲的分內事兒,"你把身體養好,把學生教好,這就是你兩個最大的任務。"每次聽到妻子這番話,宋鐵軍心裡都是滿滿的感動。

遙遠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是楊秋雲和宋鐵軍對待雙方老人的共同態度,而她們的孝順,也贏得了雙方老人的認可,"有困難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這才是家庭本來的樣子。"夫妻倆對家庭與責任的涵義,有著最朴實的體悟。宋鐵軍的老家在蓬萊農村,因為在東營工作,所以平時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不多,每年春節,楊秋雲一定是要到蓬萊陪公公婆婆一起過,27年來從未間斷,她說,一定要讓老人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感受到兒女繞膝的幸福。

宋鐵軍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為家庭變故在兩三年間都成為單身,家庭狀況很差,看到三個女兒的生活狀況,兩位老人壓力很大,於是,楊秋雲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並承擔起兩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費用。楊秋雲宋鐵軍第一年結婚回老家時發生的一件事兒,成為宋鐵軍母親向親戚們"炫耀"兒媳婦的例子:當時,楊秋雲發現婆婆家裡的被褥有了幾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們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裡,從此之後,定期給公婆替換被褥。每次回家過年,都會給老人買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時的葯品、愛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過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來的,做兒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讓老人覺得心裡踏實。"楊秋雲說。

四年前,85歲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為老人端水送葯,開車送老人去醫院檢查治療,為老人臨終前減輕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後,楊秋雲很想讓高齡的婆婆到東營生活,可老人離不開蓬萊那熟悉的地方,她們就利用周末時間,頻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xx年11月,婆婆心臟病發作,接到姐姐的電話後,楊秋雲讓姐姐第一時間送婆婆去醫院治療,說"我們現在就出發去蓬萊,帶足了住院費,你們放心。"

楊秋雲的父親今年78歲,是東營市一中的退休高級教師,也是東營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們對他的評價是"好人會一生平安".父親的正直、善良是楊秋雲姊妹四人最好的樣板,隨著老人年歲漸長,楊秋雲和宋鐵軍把老人接到家裡居住,方便平時照顧。當聽說楊秋雲在濟南任教的女兒想買房卻遇到首付資金難題後,老人毅然賣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學習一輩子、尊敬一輩子、孝敬一輩子,這樣的品德就是楊秋雲宋鐵軍整個大家庭傳承下來的品德。

父母恩愛是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兒女是父母的鏡子。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在相互的影響中成長、上進,而父母恩愛就是給兒女最珍貴的禮物。

楊秋雲和宋鐵軍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從小教育孩子和夥伴們和睦相處,以誠相待,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問題。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女兒成為一個有著寬廣的胸懷的人。20xx年,女兒從陝西師范大學畢業後,通過事業編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小學音樂教師。她每天白天音樂課、學校社團課排得滿滿的,還利用休息時間把黨支部的會議材料、單位職工的人事檔案整理工作接下來。女兒班裡有個自閉症學生,經常在上課時打人、咬人,通過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這個學生的情況後,她總會在課堂內外多給他這一些關愛,後來,這個得到了很多關愛的孩子情緒慢慢平穩了,不但平時的表現好了,學習也進步很大。今年三八婦女節,當這個學生拿下著一朵玫瑰花送給最喜歡的老師時,楊秋雲的女兒特別感動,因為她知道,她把來自家庭的愛播撒到了自己的學生身上,這朵玫瑰花,就是愛心的怒放和回饋啊!

眾人劃槳開大船!如果說每一個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麼,每一個家庭的成員共同合力,才能讓這艘船在行駛的過程中,不懼風浪,充滿力量地駛向幸福的彼岸。楊秋雲宋鐵軍夫妻倆,就正在掌舵一艘這樣的航船。

;
閱讀全文

與孝敬9旬老人事跡材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網站可以看外國片 瀏覽:479
主角能穿越各個影視位面的小說 瀏覽:476
女的洗碗一位老男人韓國劇 瀏覽:738
養老金取錢怎麼操作 瀏覽:269
科教片結婚以後 瀏覽:336
不用注冊就能看的電影網站 瀏覽:548
兩個字影視名字 瀏覽:165
食物鏈主演女主角演過什麼 瀏覽:761
滿期換證體檢在哪裡做 瀏覽:835
父母幫孩子改年齡申請書怎麼寫 瀏覽:170
大陸哪些影音主演的影視有善惡因果思想 瀏覽:706
芭比公主電影大全100部 瀏覽:501
在線的網站來一個 瀏覽:980
懷孕空腹體檢要空腹多久 瀏覽:409
帶六字的外國電影名字 瀏覽:627
香港神邵逸夫話色彩武俠電影大全 瀏覽:569
每個農村要有老年活動中心 瀏覽:635
國內國外精品影視網站推薦 瀏覽:379
女人被食人族割下一個乳房食用電影 瀏覽:42
古言父女甜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