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十四孝之二十一《哭竹生筍》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此為《二十四孝》中的一則故事。講述了三國時孝子孟宗的孝行。講述了母親生病想吃筍,寒冬有無筍,小孟宗扶竹而哭。他的哭聲打動了身邊的竹子,於是地上就瞬間長出了許多的嫩筍的故事。
【原文】
[吳]孟宗,字恭武,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月思筍煮羹食。宗
無計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癒。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文
孟宗,三國時期江夏人,年少的時候父親就早早就去世了,只有年老體衰的母親和他相依為命。
一日母親深感不適,經過求醫問葯,得知用新鮮的竹筍做湯就可以醫好母親。因為正值凜凜
寒冬,根本就沒有鮮筍,小孟宗非常希望母親的身體好起來,可是又無計可施。擔心憂愁中,
小孟宗獨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聲打動了身邊的竹子,於是奇跡發生了,只
聽呼的一聲,地上就瞬間長出了許多的嫩筍。小孟宗看到時心裡特別的高興,他小心的摘取
了竹筍,歡歡喜喜的回到了家裡。回到家之後,馬上用竹筍為母親熬好了筍湯。母親喝了筍湯之後身體果然大有好轉。孟宗後來大有作為,官至司空。
【釋源】
《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吳志·孫皓傳》:"右大司馬丁奉、司空孟仁卒。"裴注:《楚國先賢傳》曰:"宗(按:孟仁本名宗,因避孫權之孫皓字元宗之諱,改為孟仁)母嗜筍,冬節將至。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為至孝之所致感。"《說郛》卷五八載《楚國先賢傳》與此同。元郭居敬《二十四孝》輯入此事,故稱"哭竹生筍"。
【同義】
哭筍、孝筍、孟宗泣筍、孟宗哭竹、孟宗之筍
【說解】
此事涉荒誕,意在宣揚孝道。北周庚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忠泉出井,孝筍生庭。"謝靈運《孝感賦》:"孟積雪而抽筍,王斷冰以鱠鯉。"前句用其事。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哭竹生筍'就很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上帝。"
【故事】
孟宗幼年喪父,生活雖然困苦,但他的寡母盡力設法讓他念詩書,學禮儀。
孟宗的母親,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讓孩子讀書,讓他與讀書人結識,以便將來成為大學令,出人頭地。到了縣試的時候(在縣內舉行的考試),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來參加考試。有些考生貧困,無力住客棧(旅館),孟媽媽就請他們到她家裡住宿。她縫了一條特大的被子,能夠覆蓋很多考生。她說:"我的孩子仰慕你們眾位的品德和學問,可又沒有能力好好招待你們,僅就這點意思,表示他對你們的敬意。"於是,孟媽媽的名聲,傳遍了各地。
孟宗對母親非常孝順,他感到欠母親的地方太多了。因為他媽媽費了很大苦心,才把他教育成人。
一年冬天,孟媽媽突然病倒,病了許多天,什麼食物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對孟宗說:"孩子,真奇怪,我現在真想喝點筍尖湯!"
孟宗聽說媽媽想喝點湯,心中十分高興,因為她幾天沒吃東西,身體已越來越衰弱了。不過他又想,現在正是嚴冬時分,而竹子要到春天才發芽,我到什麼地方去找竹筍呢?"
孟宗想著想著,不覺皺起眉來。孟媽媽見到了,就說:"哦,我大概是病得糊塗了,算了吧!"
孟宗立刻說:"別這么說,媽。"很久以前孟宗就對天發誓,無論媽媽跟他要什麼,他都不能說"不"!現在他得實現他的諾言,所以接著說:"媽,您別著急,我會盡量設法找點筍尖回來燉湯給您喝。":可是他心中又想,我這么輕易就答應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這兩天,天氣冷得厲害,冷風呼嘯不停,動物全在冬眠,花草樹木離茁芽生長還有一段時間,我怎能找到筍尖呢?"
可是媽媽要喝筍尖湯,他必須出去找尋竹筍。於是他扛著鏟子、斧頭,冒著風雪向山中走去。他在風雪中辛苦掙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個竹林。當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鋪了一地,令他更加心驚。"天哪!幾乎連青綠的竹葉都看不見,上哪兒去找新筍尖呢?這實在是辦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憐可憐吧!媽媽病得那麼厲害,若是我找不到筍尖燉湯給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輩子也不能心安呀!"
他一想到母親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這筍尖湯,就鼓足勇氣,自己對自己說:"我為何不試試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著筍尖為止。"土硬得像鐵一般,他用力地一鏟一鏟挖下去,一直累得他筋疲力盡,仍然看不到半點綠色的筍尖。孟宗既挖不出竹筍,又想著病床上的母親,不由得對著土坑哭了起來,他越哭越傷心,忘了自己,也忘了附近的一切。他這樣哭著哭著,哭了好一陣子。當他張開淚眼往地上一看時,不禁吃了一驚。原來,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和成了軟泥,軟泥中居然有幾個綠尖頂冒了出來!
"啊!筍尖!筍尖!"
孟宗心想:這不會是做夢吧?他連忙彎腰去拔,拔出一個,摸了摸,"嘿,可不真的是活筍尖么?是真的,哦,我知道媽可以活命了,我好高興吶!"他簡直不相信筍尖真的長出來了。可是那不可能長出的筍尖,竟能這么快發芽長出,莫非是上天的賞賜?"一定是的!"孟宗對著上天叩首說:"哦!天神吶,謝謝你的萬慈萬恩。"
他挖出土坑中的筍尖,趕程回家去作筍湯。媽媽看見兒子拿了竹筍回來也驚訝不已,心中一高興,病好像已好了一半。她喝了筍湯之後,病果然痊癒了。
後來,孟宗更加努力讀書,努力學習,終於成為一位學者,並且當朝中的大臣,替國家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受到了人民的愛戴。
【評說】
孟宗(?~271年),字恭武,一字子恭,三國時吳國江夏人(今湖北陽新縣陽辛村人)。曾為吳鹽池司馬、豫章太守、司空。
孟宗年少時就失去了父親,母親年老且"病篤"。"病篤"就是病重的意思。冬月,其母想用竹筍來煮羹湯之飲食。今人也知道,竹筍煮羹湯之類,特別有鮮味,可以改善胃口。
孟宗無計可施,因為當時的季節得不到竹筍,於是前往竹林,抱竹而哭。哭泣的原因,就是一個孝子不能滿足老母的心願而難過。然而,"孝感天地",孝子的純孝感動天地,不久地面裂開,長出數支竹筍。孟宗即捧持竹筍回家,做了羹湯奉獻給老母。"孝心"又一次生效,其母親吃完竹筍煮的羹湯,竟然重病得以痊癒了。
《三國志》於孟宗其人其事,也有記載:孟宗"事母至孝。母嗜筍,冬節將至,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生,得以供母"。南朝宋裴松所注《三國志?吳書?孫皓傳》引《楚國先賢傳》:"(孟)宗母嗜筍,冬節將至,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為至孝之所致感。"
此故事的要旨:其一,就是樹立一個孝子對年老且病重的母親的盡孝的典型。俗話說:"長病無孝子。"孟宗卻盡了孝,對老母哪怕是不太合理的要求也盡量去辦妥。其二,再次強化了《孝經》"感應"之理念。當然這裡面也含有了古諺所說的義理,"皇天不負苦心人"。
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想像豐富,當然在流傳中也被不斷加工了。今天在孝感市孝昌縣周巷鎮還留有孟宗遺址、孟宗書屋、孟宗哭竹港、泣筍台及雙峰山滴翠園等等。
當地的民間傳說很生動。孟宗讀書勤奮,夙夜不懈,奉母至孝。孟宗少時,母病思食竹筍,時值隆冬,竹不生筍。孟宗入竹林哭泣,得竹筍以奉母。今孝感"哭竹港"遂以得名。後來,孟宗在外做官時,凡有好吃的食物必先寄給其母,然後才自己吃。吳永安五年(262年),孟宗自光祿勛任右御史大夫,寶鼎三年(268年)拜司空。
Ⅱ 孝的近義詞是什麼
孝悌
孝順
孝弟
孝廉
孝敬
孝友
孝道
孝心
孝子
孝德
孝己
孝慈
孝義
孝熙
孝謹
孝思
孝家
孝養
孝感
孝行
孝愛
孝鳥
孝門
孝女
孝誠
孝愷
孝恪
孝服
孝和
孝親
孝享
孝衣
孝履
孝節
孝治
孝慕
孝恭
孝烝
孝理
孝男
孝睦
孝饗
孝筍
孝祀
孝烏
孝幃
孝稱
孝竹
孝陵
孝帛
孝堂
孝烈
孝情
孝婦
孝絹
孝性
孝妻
孝孫
孝童
孝器
孝幕
孝假
孝王
孝裙
孝棚
孝簾
孝決
孝夫
謝孝
守孝
盡孝
忠孝
弔孝
不孝
重孝
純孝
生孝
服孝
至孝
死孝
睿孝
慈孝
熱孝
淳孝
穿孝
仁孝
破孝
帶孝
借孝
五孝
脫孝
戴孝
誠孝
賢孝
追孝
篤孝
遞孝
恭孝
節孝
被孝
義孝
廣孝
掛孝
國孝
行孝
昭孝
廉孝
修孝
達孝
殩孝
除孝
秀孝
旌孝
非孝
淑孝
發孝
謹孝
作孝
送孝
順孝
貞孝
出孝
暖孝
含孝
極孝
贈孝
孝弟力田
孝廉方正
孝悌忠信
孝悌力田
孝子賢孫
孝思不匱
孝子順孫
孝子愛日
孝子慈孫
入孝出悌
祝孝嘏慈
忠孝兩全
忠孝節義
移孝為忠
移孝作忠
入孝出弟
子孝父慈
試守孝子
二十四孝
披麻帶孝
求忠出孝
父慈子孝
披麻戴孝
母慈子孝
父嚴子孝
Ⅲ 孝順竹會有冬筍嗎
孝順竹會有冬筍。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孝順竹孝順竹是禾本科簕竹屬植物幼年時為筍喜寒,冬季為冬筍,竿高4-7米,直徑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彎,下部挺直,綠色。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籜舌高1-1.5毫米,籜片直立,易脫落。
Ⅳ 孝可以組什麼詞
孝悌 孝順 孝弟 孝廉 孝敬 孝友 孝道 孝心 孝子 孝德 孝己 孝慈 孝義 孝熙 孝謹 孝思 孝家 孝養 孝感 孝行 孝愛 孝鳥 孝門 孝女 孝誠 孝愷 孝恪 孝服 孝和 孝親 孝享 孝衣 孝履 孝節 孝治 孝慕 孝恭 孝烝 孝理 孝男 孝睦 孝饗 孝筍 孝祀 孝烏 孝幃 孝稱 孝竹 孝陵 孝帛 孝堂 孝烈 孝情 孝婦 孝絹 孝性 孝妻 孝孫 孝童 孝器 孝幕 孝假 孝王 孝裙 孝棚 孝簾 孝決 孝夫 謝孝 守孝 盡孝 忠孝 弔孝 不孝 重孝 純孝 生孝 服孝 至孝 死孝 睿孝 慈孝 熱孝 淳孝 穿孝 仁孝 破孝 帶孝 借孝 五孝 脫孝 戴孝 誠孝 賢孝 追孝 篤孝 遞孝 恭孝 節孝 被孝 義孝 廣孝 掛孝 國孝 行孝 昭孝 廉孝 修孝 達孝 殩孝 除孝 秀孝 旌孝 非孝 淑孝 發孝 謹孝 作孝 送孝 順孝 貞孝 出孝 暖孝 含孝 極孝 贈孝 孝弟力田 孝廉方正 孝悌忠信 孝悌力田 孝子賢孫 孝思不匱 孝子順孫 孝子愛日 孝子慈孫 入孝出悌 祝孝嘏慈 忠孝兩全 忠孝節義 移孝為忠 移孝作忠 入孝出弟 子孝父慈 試守孝子 二十四孝 披麻帶孝 求忠出孝 父慈子孝 披麻戴孝 母慈子孝 父嚴子孝
Ⅳ 江夏黃香 扇枕溫衾 哭竹生筍 孟宗孝心 吳縣陸基 懷橘遺親 王祥恭敬 求鯉卧冰
1江夏黃香
一是他歲時,母親去世,他對父親格外孝敬,夏天他將床枕扇涼,冬天用身體把被褥溫暖後,才讓父親安睡(黃香溫席);
二是他很小的時候,便廣泛閱讀儒家經典,精心鑽研道德學術,能寫文章,當時京師稱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2扇枕溫衾
是二十四孝里的一個故事。記述了東漢江夏安陸人黃香因幼年喪母,侍父極孝,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席子讓父親睡;寒冷的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再讓父親休息。長大後任魏郡太守,魏郡遭受水災時,黃香傾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被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3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4吳縣陸基
這個網路上也沒有找到
5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 懷橘遺親
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下面不講了
Ⅵ 出自二十四孝圖一文的故事有黃香扇枕陸績懷橘卧冰求鯉和哭竹生筍對嗎
出自《二十四孝圖》一文的故事有:黃香扇枕、陸績懷橘、卧冰求鯉和哭竹生筍,是對的。
《二十四孝圖》一文的故事有:「子路負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橘」「哭竹生筍」「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的強烈反感。
主要故事:
子路負米: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裡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子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
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
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
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湖北陽新縣富水陽辛村人),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要吃竹筍煮羹治癒,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郭巨埋兒:
漢朝的時候,有個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舉,家裡窮苦得很,他有個兒子還很幼小,郭巨的母親常常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孫兒吃。郭巨因為家裡窮得不能夠奉養母親,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如何是好呢?於是總等著兒子走出的時候,再到母親那裡去進食物,年邁的母親總把食物留給兒子,郭巨便要將兒子給埋了。
郭巨說你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的,母親是不可以再得的,為何不把兒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違背她丈夫的話,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正要將兒子扔進去,忽然一個霹靂。並且地里有一釜的黃金,上面有字寫著,說是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老萊娛親: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這個老萊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的歡心。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
老萊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歲。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
一天,他為父母打水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著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後來,「老萊娛親」成了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