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慰問呈批件

重陽節慰問呈批件

發布時間:2020-12-10 21:59:32

㈠ 老人的進京批件是不是准簽證

沉默是金,我想我現在很有錢?

㈡ 薛寶釵的<螃蟹詠>有什麼深刻涵義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一、引論:關於此詩之疑

每當讀到第三十八回回末一首《螃蟹詠》,心頭總是疑惑重重。此詩例來被視為寶釵譏諷世人而作,其諷意甚明,似已成定論。

然蘅蕪君其詩 一貫「含蓄渾厚」,素有「蘅蕪體」之稱,只要拈出寶釵所作之詩,展眼相望,莫不如是。

如一直為大家所熟知的《臨江仙·詠柳》,即便早已被人說得不勝其煩的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句,展露寶釵之雄心壯志其意甚明。然而在其大展「青雲」之志的同時,卻仍不失其「亂紛紛」、「本無根」的境遇思索與認識,即詠柳此詞,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達青雲之志向,而是在超出這「亂」與「無根」狀態後的一種涅磐之思,如此,方能讀懂她青雲而上背後的某些心思。否則,此詞展現的便只是一個環視四周,柳絮紛飛,而為之躊躇滿志的寶釵,不是那個在洞穿世事之悲,透徹人情之苦後而有所為的寶釵。也只有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首詞,才能真明蘅蕪君的「含蓄」。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三十八回中這首《螃蟹詠》,若僅僅停留在眾人所說「諷刺世人太毒了些」的理解上,那麼,蘅蕪君此番譏諷豈非太過於直白無誤?而此詠蟹七律豈非真正單薄如斯?在這諷刺的背後,是否還深藏著某些不易為人所覺的情感?

這種想法存於心中,思之又思,奈何一直不得要領。今日再讀三十八回,再讀至此詩,忽有所感,特記於此,不敢言正解,若能拋磚引玉,則以為幸甚!

是為引論。

二、再論:對蔡先生解讀之疑

因是疑案,因有疑問,所以總想從前人的知識中汲取若干養料。不妨先看看蔡先生在《紅樓夢詩詞曲賦》中所說:

寶釵的詠蟹詩也是作者藉以寄託自己思想的……這里明白地告訴我們兩點:一、以小寓大——《紅樓夢》以兒女之情的「假語」,說政治問題的「真事」,即是「以小寓大」。二、旨在罵世,為此借寶釵之作來發揮,比通過寶玉或黛玉這些明顯地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之口來說要穩妥得多。因為寶釵是古代社會的「正統派」,處處都是維護現存秩序的,借她的詩巧妙地罵幾句世人,很像只是一時「為文造情」,更能起到打掩護的作用。其實,它是一首以閑吟景物的外衣偽裝起來的諷刺詩。

論詩者均知「詩言志」之說,蔡先生於是以這一點來論寶釵《螃蟹詠》的深意或真意之所在。

先生之意有二:

一是以小寓大。先生認為此詩以兒女之情寓政治問題。我不知諸君之意如何,但這首《螃蟹詠》,我橫看豎看,也沒能看出「政治問題」來。可能先生只是基於自己一貫的立場而有此論,但顯然先生本身也不是那麼自信,因而只是點到而止,並未作進一步的分析。而將分析與論證的重點放在了第二點上,即「旨在罵世」。

先生認為借寶釵而非寶黛之口痛罵世人,更能起到「打掩護」的作用,而將此詩歸結為以「閑吟景物的外衣偽裝起來的諷刺詩」。

好,到這里,我們來看,若依先生之見,此詩的深意即在寓作者的罵世之旨,此詩歸根到底只是一首諷刺詩。那麼,請問,這與已在文中現諸眾人之口的「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的評論又有何二致呢?若此詩之意僅止於「諷刺」二字,而作者之旨僅止於借寶釵作如此直白的「罵世」,那麼,一則,其與寶釵一貫行為迥異,二則,也斷非「蘅蕪體」一貫之風格,前舉詠柳一詞即是明證。

如果有朋友說寶釵即便一時如此,也不足為怪,你又何必鑽此死胡同。然而,我寧願試圖找一找這其中之因,而不願將此問題簡單了之。

眾人一眼即明的「諷刺」,其「含蓄」究竟何在呢?為此疑問,我忍不住再細細瞧一瞧這首被公認為「諷刺」世人的《螃蟹詠》。

三、三論:頷尾二「空」的對比

此詩頷尾二聯,各有一「空」字,而我,從兩個「空」字的有效對比中,體味出一些不同尋常的含義來。

先看頷聯之「空」。而一般地,我們分析此詩,都將目光集中在頷聯之上,因為全詩的諷刺意味集中於此聯: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出句言蟹之橫行,對句則以蟹殼之內僅剩下的黑色膏膜和蟹黃言世人之心黑意險。其以「皮裡春秋」之典品評世上之人之事更是一目瞭然,這一點大家有目共睹,也極易從詩中得出。

我們來看此聯中對「空」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此「空」之意是:除去……之外,別的全無,亦即為「僅剩下」,對蟹而言,此「空」尚無「徒勞」之意。這樣,全句理解就如上所言。

這里需要指出蔡先生的解釋。蔡先生將「空黑黃」之「空」解釋為「徒勞」之意,那麼此聯之意則是指蟹縱有「皮裡春秋」,雖有「黑黃」,花樣多多,但一切都是徒勞的,無益的,因為最終免不了被人煮食的命運。

粗看起來,這兩種理解均可行。但細一分析,從整首《螃蟹詠》來看,如照蔡先生的解釋,那麼頷聯與尾聯就將處於同一意義水平之上,構不上相反的突出效果。這一點,是作詩大忌。

那麼我們來看尾聯: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此聯大概可譯為:現在被放到鍋里去煮,當時再如何橫行又有何用呢?那月夜水邊,只留下禾黍的芳香(再也不會有你螃蟹的身影了)。

此聯之「空」雖則字面上也可理解為「僅剩下」,但對蟹而言,這個「空」更有「徒勞」之意。

由此,我們來看,這一聯方是對蟹以前所作所為的感嘆,大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之意。如果頷聯之中「皮裡春秋空黑黃」即已有「徒勞」之意,那麼,與尾聯則不構成意義上的對比沖突,也就是說,此詩的意蘊就停留在頷聯,而尾聯則是多餘了。但若「皮裡春秋空黑黃」之意為蟹殼之內,僅只剩黑黃,藏而不露。那麼,一則此意與「眼前道路無經緯」相對應,二則,也使尾聯所說「於今落釜成何益」有一個意義上的大轉折,點明此詩落腳之所在,使整首詩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該詩也因頷尾兩聯之異意而達諷刺之正意。

我如此喋喋不休地論說這頷尾二聯之意,只為強調這兩個「空」字所具有的不同含義。久久凝望著尾聯中的「空」,去體味寶釵心中對「徒勞」的感慨,不禁想起二十二回我們所知的那個深得《寄生草》個中真味的寶釵。試問「徒勞」何意?我們再細細咂摸一下這個「空」字,它不正表明了寶釵對這人世終究不免一場空的悲劇體認么?

四、正論:寶釵的詩人之眼與詩人之心

上一節從詩本身出發作了一次細致的揣摩,而現在,我想從外部為寶釵作是詩的心態作一次巡禮。為此,請看王國維先生此論: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也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人間詞話》之中自不乏精闢之論。我們來看,這段話不恰好可為寶釵作此《螃蟹詠》之心理作一次解讀么?

詠蟹即是詠人,從詩中我們看到寶釵對世人的諷刺。頷聯「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揭示世道之險,人心之惡可謂入木三分;尾聯「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其論蟹之結局又是何其清醒,何其冷靜!頷尾二聯,一以正,一以反,一以純粹的諷刺,一以含悲的調侃。二聯共同揭示了這人世的命運,平心而論,這命運未嘗不是一幕悲劇。寶釵說道「寫出來取笑兒罷」,正是其努力超出這一份悲劇而表現出來的冷靜——眾人皆嘆其毒,然而,此詩能「取笑」的背後,寶釵為這一份清醒,這一份冷靜,又付出了多少的心酸與眼淚呢?

寶釵於其《螃蟹詠》中滲入對人世的深深悲憫之情,是以悲劇之眼察人世的缺陷。眾人皆重其「皮裡春秋」,皆以其為「毒」。殊不知,這「毒」,正是「透」。因其透,使其能「入乎其內」,狀蟹而入木三分,是為寫之,故有生氣;而又言「取笑而已」,因其「笑」,又「出乎其外」,不失其青雲之志,是為觀之,故有高致。

如若不能明了至此,那麼寶釵此詠,當真只是取笑罷了,當真只是諷刺罷了。而明了此點,我們就會知道,寶釵藏其悲情於其謔笑之中,其諷明,其悲隱,斷不可謂不「含蓄」啊。

五、余論:螃蟹之詠與寶釵其人

由上我們可知,寶釵不止具「詩人之眼」,更具「詩人之心」。而這顆「詩人之心」,使其將悲世之情深藏於心,呈現給世人的只有冷靜之態。聯繫到我們在《紅樓夢》中所看到的寶釵,就能明了,寶釵的形象,仍是一以貫之,並非如前所知的,因《螃蟹詠》有一個突然的斷層與矛盾。而從這《螃蟹詠》中所體現出的寶釵的悲情與超越,正是「冷香丸」之冷且香的緣由,也正是寶釵「以理御情」的魅力之所在。寶釵之不同於惜春,不同於黛玉,不正在於此么?
寶釵此詩顯然高出寶黛的那兩首,關鍵就在它的意境。另兩首都是直白寫食蟹,而這首卻盪開筆端,直指世人;更難能可貴的是,最後卻又著落在蟹的本身。——「月浦空餘禾黍香」,便將整首詩的最終視角,從諷刺轉而悲憐。

我以為,一丈雪從詩的境界下手闡發,是把握了此詩的關鍵,也把握了對寶釵性格理解的關鍵。諷刺世人,實在只是此詩的「表面」而已。

小說第三十八回,眾女兒在寫了《菊花詩》之後,突然寫了三首《螃蟹詠》,小說中寫《菊花詩》之前是有計劃、有準備的,並且篇幅很長,似乎這一章專為《菊花詩》而作,最後出現的《螃蟹詠》似乎完全是出於無意和偶然。但霍氏不這么認為,他認為《螃蟹詠》是小說中二百餘首紅樓詩中數一數二的重要詩篇,因為它披露出一段史實,即雍正暴亡後的八月二十三,曹天佑在做什麼!(至於如何推論出作《菊花詩》那天是八月二十三,霍氏在其他文章中將專門論及)
霍氏認為《螃蟹詠》這三首詩詠螃蟹是假,諷刺雍正是真。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已死,曹天佑大仇已報,興奮異常,又正值秋日,螃蟹正肥,因此天佑飲酒食蟹並作《螃蟹詠》,以諷刺雍正。作者恐後人不解其意,還特將《菊花詩》安排在《螃蟹詠》稍前,並借寶釵之口道出寫詩的宗旨:「又是詠菊又是賦事」,「賦景詠物兩關著」。在寫完《螃蟹詠》之後,眾人又說道:「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霍氏認為,這里的「世人」並不是指常人,而是指世宗雍正。
霍氏認為《螃蟹詠》與整部小說一樣,具有一喉二歌的性質。它的二歌之一是詠物,它的二歌之二是賦事,因此,霍氏按照自己的理解將這三首詩逐一加以解釋:

螃蟹詠 其三 薛寶釵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涏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試解如下:
桂靄桐陰坐舉觴。
其一:坐在桂花飄香的桐陰下舉杯痛飲。
其二:為了慶祝消滅仇敵雍正而坐在桂花飄香的桐陰下開懷暢飲。此句道出雍正死於秋季。

長安涏口盼重陽。涎口:饞嘴。
其一:都中的饞嘴早已盼望著重陽節的到來了。
其二:曹天佑早已盼望著重陽節的到來了。霍氏認為或許香玉與天佑約定了在九九重陽見面,在《菊花詩》中的《憶菊》中,曾也寫過「慰語重陽會有期」的詩句。我卻不這么看,我認為九九重陽節只是一種象徵,而非具體某個日子。因為曹天佑快要與香玉見面了,所以才會「涏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
其一:被人煮食的螃蟹眼前,橫豎已無路可走。
其二:雍正此時只有死路一條。

皮裡春秋空黑黃。
其一:螃蟹雖然詭計多端,但並未逃脫被人煮食的命運。
其二:雍正滿腹陰謀詭計、狐疑韜略,卻未能改變他受治於人的命運。

酒未敵腥還用菊。
其一:單憑飲酒未能抵消螃蟹的腥味,還須以菊作為輔助。
其二:此句中的「菊」與「桂拂清風菊帶霜」中的「菊」隱意相同,均為香玉(黛玉)的代稱。這句詩的隱意應該是:單靠酒未能使雍正的頭腦發昏,再加上香玉的慫恿勸導,雍正才吞下了丹砂。

性防積冷定須姜。
其一:蟹肉及蟹的膏黃性屬陰冷,因此食蟹時必須同時吃薑。
其二:句中的「積冷」喻指雍正生性狡猾多疑,遇事冷靜善思。讓這樣的人服用丹砂並非易事,為了防止他「積冷」,所以必須採用激將法。此處的「姜」而不是一種調料,而是激將的意思了。

於今落釜成何益。釜:鍋
其一:螃蟹如今落得被人煮食的下場究竟有何好處。
其二:橫行一時的雍正,如今落得被人治死的下場,這究竟有何益處。

月浦空餘禾黍香。月浦:月光下的水邊。
其一:螃蟹此後不再能享受那月光下水邊上的稻禾黍糧。
其二:雍正帝心黑手毒,處心積慮地集聚起來的財富,今後再也無法享用了。

對於《螃蟹詠》,在「有正本」第三十八回回末總批中,脂硯齋曾批道:
「請看此回中閨中女兒能作此等豪情韻事,且筆下各能自盡其性情,毫不乖舛,作者為錦心綉口無庸贅漬,其用意之深,獎勸之勤,讀此文者亦不可輕忽,戒之。」

霍氏認為《好了歌》中的「世人」是調侃「世宗雍正」,所以《螃蟹詠》中所謂的「諷刺世人太毒了」中的「世人」自然也是指雍正。而雍正是如何與這「橫行公子」相勾掛,霍氏認為,是通過賈環。在小說寫到眾人放風箏一節中,他先用鳳凰風箏與探春,美人風箏與寶、黛相聯系,然後襲人又說:「昨兒把螃蟹(風箏)給了三爺(賈環)了」。
賈環在書中是何人呢?賈環奪嫡。
小說第七十五回寫到中秋賞月,賈府合家在一起玩擊鼓傳花的游戲。花傳到寶玉、賈蘭手中,他叔侄兒人分別吟了一首詩,得了誇獎。賈環後來也得了機會佔了一首詩,甚得賈赦喜歡。賈赦不但賞了他很多玩物,還拍著賈環的頭說:「將來這世襲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襲呢。」賈政聽說後忙指一事岔開,脂硯齋在此批出:「便有輕輕抹去也。」霍氏認為,這句話是書中濃塗重抹之筆,批書人囑咐讀者切不可輕忽。
賈赦的話初聽起來毫無道理,因為賈赦家有賈璉,賈政家有寶玉,他們都是賈環的兄長,且賈環還是庶出,榮府世襲的官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賈環。然而在歷史上,以庶廢正不乏前例,如雍正就是矯詔篡位,所以在朝野一直有「雍正奪嫡」的說法。脂硯齋曾批,此書「以小喻大,以家喻國」。霍氏認為作者正是以榮府爵位的因襲喻指國家皇位的因襲。雍正原是皇四子,而賈環卻是老三,霍氏認為,在榮府兄弟排行的問題上,作者曾設下了小小的埋伏:
榮府分賈赦、賈政兩支。賈赦有一個兒子賈璉,賈政有三個兒子賈珠(已故),寶玉、賈環。兩家兄弟是分別排行,所以賈政家寶玉排行老二,賈環排行第三。然而兩家的姊妹卻是大排行,元春(政家)、迎春(赦家)、探春(政家)、惜春(敬家)。這種兄弟小排行、秭妹大排行的問題,霍氏認為這正是作者的狡猾之筆。
如果將榮府的兄弟改為大排行,那麼順序就是賈珠、賈璉、寶玉、賈環,賈環正好是第四。如果將寧府算在內,對兄弟進行大排行,那麼順序就是珍大爺(賈珍)、璉二爺(未將賈珠計算在內,所以賈璉一直被稱之為璉二爺)、寶玉和賈環,賈環仍為第四。作者之所以在兄妹排行問題上如此煞費苦心、用盡心機,正是因為明講忌太露,所以才用了這種狡猾曲折的表達方法。
作者因為痛恨雍正,才將賈環寫成是小老婆養的,賈環行為猥瑣不堪且排行第四。作者深恨「四」字,因為此字隱指的就是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在小說第二十一回說到丫頭蕙香的名字時,作者借寶玉之口恨道:「正經該叫『晦氣』罷了……明兒就叫『四兒』,不必什麼『蕙香』『蘭氣』的……沒的玷辱了好名好姓。」批書人脂硯齋在此批道:
「又是一個有害無益者,作者一生為此所誤,批者一生亦為此所誤,於開卷凡見如此人,世人故為喜,余反抱恨,蓋四字誤人甚矣,被誤者深感此批。」
小說第七十五回敘及賈環「專好奇詭仙鬼一格」,其父賈政謂其有如「曾為道士的曹唐再世」。這正與史料上記載的雍正自幼酷愛煉丹學道相吻合。霍氏認為,賈環正是雍正作皇子時的形象,而賈赦所說庶出的賈環跑不了世襲的前程正是隱指皇四子胤禛奪嫡篡奪皇位之事。
霍氏認為,作者讓賈環與螃蟹、四兒、雍正帝相關聯,又讓小說中雍正帝的主要化身的薛蟠為螃蟹宴備料,正是為了說明他們吃的是皇賓有螃蟹,或者說他們潑醋擂姜欣喜若狂吃的這個「橫行公子」正是皇帝本人。盡管他內有身披鐵甲、手持長戈的御林待衛(鐵甲長戈死未忘),外有雄武強大的八旗軍(多肉更憐卿八足);盡管他巧設伎倆,費盡心機用種種手段將政治對手窮治於死地(皮裡春秋的橫行公子);盡管他欲壑難填,吸盡天下民膏,以致養得腦滿腸肥(蟹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最終卻難逃被納入蒸鍋、送至他人席上作菜的命運。而將送他入黃泉的,正是他的香玉娘娘(堆盤色相喜先嘗)。
這三首《螃蟹詠》表面上是罵賈環,然後將賈環與四皇子胤禛(雍正)陰謀篡位相映照,繼之又以歡宴之日與雍正駕崩之日同置一天來佐證,霍氏認為,作者正是要向讀者交待,他們如此興致勃勃吃的螃蟹是皇帝雍正本人,正如那句「煙雲模糊處,樓閣自分明」。

㈢ 某校志願者團隊在重陽節購買了一批牛奶到「夕陽紅」敬老院慰問老人

解:(1)設敬老院有x名老人,
牛奶盒數:(5x+38)盒;(1分)
(2)設敬老回院有x名老人,
根題答意得:5x+38-6(x-1)≥1
5x+38-6(x-1)<5
(4分)
∴不等式組的解集為:39<x≤43,(6分)
∵x為整數,
∴x=40,41,42,43,
答:該敬老院至少有40名老人,最多有43名老人.(8分)

㈣ 2015浙江省公務員錄用材料行測計算問題 中公版 某單位志願者團隊在重陽節購買一批牛奶,到敬老院

有X個老人
5X+38=6(X-1)+Y(其中0<Y<5)
X=44-Y

所以老人的范圍在40人到43人之間
通過選項你就可以排除答案

㈤ (本題滿分8分)某校志願者團隊在重陽節購買了一批牛奶到「夕陽紅」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如果給每個老人

(本題滿分8分)
解:(1)牛奶盒數: 40,41,42,43
答:該敬老院至少有40名老人,最多有43名老人. …………8分

㈥ 我為奶奶過重陽節的故事怎麼批註

批註的內容往往有以下幾方面:
1、 對於標題的理解
2 、作家作品簡介
3 、文章的內主題思想
4、 寫作特容色【語言特色,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等等】
5 、精彩語段的賞析
6、 關鍵字詞句的理解
7 、語段的作用
8、、 特殊標點的作用
9、閱讀感悟
10、 存在的疑惑

㈦ 某校志願者團隊在重陽節購買了一批牛奶到「夕陽紅」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如果給每個老人分5盒,則剩下3

1、5x+36
2、根據題意得
6(x-1)+1<=5x+36 (1)
6(x-1)+5>5x+36 (2)
由(1)得
x<=41
由(2)得x>37
∴37<x<=41
∴最少有38人,最多有41人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㈧ 關於《紅樓夢》中襲人正反面的研究

紅樓夢漫談十四:窮途末路花襲人

一寫下這題目,或許會引來一些紅迷朋友們的質疑:襲人在寶玉、寶釵成婚後,不是嫁給了戲子蔣玉菡了么?他們夫妻倆和和美美、倖幸福福,又哪來襲人"窮途末路"之一說!請君稍安勿躁。襲人八十回後嫁給了優伶蔣玉菡,這不假,可"和和美美、倖幸福福",甚至有人誤認為他倆會白頭偕老,這就大錯特錯了!如果是這樣,襲人雖嫁給了優伶,社會地位不高,但夫唱婦隨,衣食無憂,襲人何以稱得上薄命?又"何德何能",堂而皇之地進入"薄命司"!要我說,襲人嫁給了蔣玉菡後,僅過了一年的好日子,此所謂"桃紅又見一年春",隨後就"丈夫一去不回歸","無錢去打桂花油"。她的最終結局,將與薛寶釵一樣,是貧窮、凄涼,而且終身守寡。根據紅樓夢特有的對稱法,襲人的結局與寶釵的結局,兩者實是類似的,此正如晴雯的結局與林黛玉的結局,兩者呈現對稱狀態,而且極其相似(脂批所謂"相犯不犯"。)

下面,我們細細評說。先看襲人的判詞--

(寶玉)又見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也有幾名言詞,寫道是: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脂硯朱筆夾批:罵死寶玉,卻是自悔。)--引自甲戍本第五回。
判詞中,襲人"一簇鮮花","一床破席",這無疑是襲人一生命運的真實寫照。對此,某些紅學家們是如何解釋的呢?他們說,畫面"一簇鮮花","一床破席",隱其名,又以鮮花之俊俏芳香和破席之污穢卑陋象徵襲人性格中美醜兩個方面。(見上海古籍出版社《紅樓夢鑒賞辭典》)。這種解釋,說實在話,很不準確,亦很值得商榷。"鮮花"、"破席",隱襲人其名,這當然不假。但"象徵襲人性格中美醜兩個方面",則無稽之談。因為襲人美的方面,固然不少,丑的方面,卻點滴全無。她為"挽救"寶玉,使之走"正道",真可謂挖空心思。她一心望上爬,但從來不踩別人肩膀,更無告密、陷害他人等等惡劣之品質。這一點,我們要認真說起來,恐怕要寫一篇長文,在此,我們因話題有別,只能極簡要地說上幾句。

三十四回,王夫人調查"寶玉挨打"事件。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王夫人見房內無人,便問道:"我恍惚聽見寶玉今兒挨打,是環兒在老爺跟前說了什麼話。你可聽見這個了?你要聽見,告訴我聽了,我也不吵出來教人知道是你說的"。襲人道:我倒沒聽見這話。只聽說為二爺霸佔戲子,人家來和老爺要,--為這個打的"。王夫人搖頭說道:"也為這個,還有別的原故"。襲人道:"別的原故實在不知道了。"
以上這段話,足以證明,襲人不是踩別人肩膀望上爬的人,更不是陰險狡詐的告密者。因為我們知道,襲人想告密,討好王夫人,這可真是天賜良機!襲人明明已問過茗煙,知道寶玉挨打,是賈環讒言所害,況且,"王夫人見房內無人"方問她,還特地許願不叫別人知道,如果襲人想告密,以討王夫人歡心,這一回實在是又方便、又隱蔽、又安全,然而,襲人絕不搬弄是非,她斬釘截鐵地回答王夫人"我倒沒聽見這話",又說,"別的原故實在不知道了"。

襲人不但這一次沒告密,事實上,晴雯之死,亦不是由她告密造成(詳情請見拙作《紅樓夢探佚之六:王夫人與林黛玉之死》)寶玉當時有疑襲人告密,只不過是情急所致,這本有心理學依據,不足為奇。小說寫晴雯被攆出大觀園後,襲人立馬將晴雯衣裳以及各什各物,總打點下了,只等天黑,瞞了王夫人,悄悄叫宋媽給晴雯送去。另外,襲人還把自己攢下的幾吊錢,也一並送給了晴雯。請問,世間可有這樣的告密者么?如果說這是襲人作假,討好寶玉,那麼,襲人出嫁後,與蔣玉菡一起,"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又該如何解釋呢?(脂批另有"花襲人有始有終"之批語)。

我們總該記得,三十一回,晴雯因失手跌了扇子,與寶玉發生激烈爭吵,寶玉一怒之下,要將晴雯打發出去,是襲人為晴雯求情並給寶玉下跪,要知道,晴雯在襲人下跪求情之前,還夾槍夾棒地罵過襲人呢!

綜上所述,很明顯,襲人不是一個陰柔壞人,而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賢婢。--當然,她有望上爬的野心,又有十足的奴才氣,但說她這是性格中的"丑",要用"破席"兩字來象徵,是極不妥貼的,亦是遠遠不能夠的。(曹雪芹用字一貫謹慎、准確,決無輕率措詞之理,何況,這是襲人判詞,極為重要,故絕不會馬虎了事。)

--順記一筆,襲人為防寶黛"不才之事"的發生,曾建議王夫人把寶玉移出大觀園,但說話間,三番五次將寶姑娘、林姑娘相提並論,其用意很明顯,是為林黛玉打掩護。此亦能證明襲人並無告密之心,更無害人之意。至於襲人在王夫人面前提這建議,其動機是為寶玉"好"。襲人說:"二爺將來倘或有人說好,不過大家直過沒事;若要叫人說出一個不好字來,我們不用說粉身碎骨,罪有萬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後來二爺一生的聲名品行豈不完了!二則太太也難見老爺。"這話說得堂而皇之,又委婉周到,豈是告密買好之人所能為。襲人,真不愧是寶玉的忠臣賢婢。(二十一回,雪芹直書回目為:賢襲人嬌嗔箴寶玉,俏平兒軟語救賈璉。)

襲人與寶玉早就發生過性關系,但那是封建道德所允許的,所謂"襲人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與了寶玉的,今便如此,亦不為越理。"所以說,襲人與寶玉"初試雲雨情",在襲人眼裡,完全是合法的,不算"不才之事",更不算"丑禍"。

但,襲人最終還是被寶玉拋棄了。把話挑明了說,襲人是被寶玉迫嫁的。證據有二條脂批。
①在襲人判詞結尾處,脂硯朱筆夾批:罵死寶玉,卻是自悔(甲戍本)。襲人為什麼要罵死寶玉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寶玉迫她外嫁;"卻是自悔",是說襲人不長眼色,在寶玉心情極為煩亂的情況下,還喋喋不休"箴"寶玉"讀書上進"。--此有二十一回脂批可證明:此曰"嬌嗔箴寶玉"、"軟語救賈璉",後曰"薛寶釵借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
②迫襲人外嫁,庚辰本二十回脂批亦有明證。那條脂批明言:在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可見襲人雖去實未去也。--此條脂批,證明襲人出嫁是在寶玉、寶釵成婚後,亦證明襲人出嫁是被寶玉逼迫。

那麼,寶玉為什麼要逼迫襲人外嫁呢?據我們探佚得知,在距元春省親的第三年春季,爆發了大規模的平息西戎叛亂的戰爭,寶玉被賈政所逼,身陷戰場,而林黛玉"鰲背三山獨立名",於當年芒種節為寶玉"淚盡夭亡"。當寶玉接到惡耗,趕回賈府,瀟湘館早已人去樓空。可想而知,寶玉此時的心情,是何等的悲慟。然而,端午節轉瞬即來,寶玉、寶釵奉元春旨完婚,這對寶玉來說,無異落井下石,寶玉心情之惡劣,內心之煩燥,真無法形容。偏偏這時候,襲人竟不長眼,三番五次"箴"寶玉,你說,寶玉豈能容忍!接下來,襲人被寶玉迫嫁,理所當然。襲人"罵死寶玉,卻是自悔",在此也就有了著落。--所有這些,讀者或許都以為我是分析所得,其實不盡然。我所依據,一是脂批,二是合理推斷,三是"對稱"。我們知道,十九回,襲人為"箴"寶玉,藏頭露尾說自己將要離開賈府,賈寶玉為此,著急上火,再三再四懇請襲人留下,最終,居然將一根玉簪一跌兩段,發誓"我再不聽你說,就同這個一樣"(二十一回)。但,寶玉最終"已不可箴",他不會改"邪"歸正,甚至,他隨著年齡的增長,黛玉的夭亡,叛逆之心變得愈加強悍了。寶玉終於先棄襲人,後棄寶釵、麝月出家為僧。--寶玉十九回里死活不讓襲人離開自己身邊,而八十回後,逼迫襲人外嫁,此實是一種大反跌,亦屬"對稱"之一例。("對稱"是紅樓夢一書的鐵律,詳情讀者可參閱拙作《紅樓夢漫談十三:淺探紅樓夢章法結構之對稱》)。

襲人失去寶玉的愛情,完全是因為思想的不相融。有人認為襲人改嫁,是對寶玉不忠,是性格中"丑"的一方面,這實在是冤枉襲人。襲人是被寶玉迫嫁的,她自己並非情願;再說了,曹雪芹思想深處,絕無封建貞節觀念。今本後四十回續書,大罵襲人沒有"節烈",並說什麼"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此完全是胡說八道,它極為嚴重地損害了紅樓夢的反封建主題。(襲人並非是寶玉之妾,嚴格說來,她只是通房丫頭,要求襲人守節,豈不比歷史上所有的封建還封建百倍!)

--上面,話已扯得很遠了,下面,我們"閑話少敘,言歸正轉"。

襲人判詞中,"鮮花"、"破席"除了暗藏襲人名姓之外,又有何深義呢?我認為,"鮮花"應是"鮮花著錦"之省稱,"破席"應是貧困、凄涼之概括。"鮮花"與"破席"正成"反跌",亦可稱"對稱",它寓花襲人前半生富貴,後半生貧寒。

或許有讀者要說了,襲人何時富貴過?要我說,這"富貴"兩字,你當如何理解,又當用在誰的身上。花襲人,本是窮之又窮的赤貧家的孩子,父母沒飯吃,眼見要餓死,才把她賣進賈府。"吃穿和主了一樣,又不朝打暮罵"(十九回),這對襲人來說,豈不是富貴之極、"鮮花著錦"?何況,由於她忠心耿耿,並竭盡全力"挽救"寶玉,最終獲得王夫人賞識,暗中把她升為寶玉之妾。這對花襲人來說,簡直是進了天堂。她夢想著,從今往後,倚靠寶玉,無疑前程輝煌似錦,光明無限了!

--當然,話要說回來,"鮮花"喻富貴,只不過是比喻而已,不可能那麼貼切,它似乎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但襲人判詞上,"鮮花"象徵美好,象徵光明,更象徵"前程似錦"當不會有錯,不然,用"桃花"兩字,直射襲人,豈不更妥貼?

下面,我們再析"破席"兩字。上文說過,"破席"寓意貧寒。可許多人認為,襲人嫁給優伶蔣玉菡,不用說,社會地位是不高的,可夫唱婦隨,衣食無憂,豈不是早已"公認"?但事實上,這"公認"並不可靠。我們看襲人判詞"溫柔和順"前面,加了否定詞"枉自"兩字;"如桂似蘭"前面,加了否定詞"空雲"兩字。這實際上是說,襲人的"溫柔和順"、"如桂似蘭",最終都毫無意義,打了水漂。換言之,襲人的一切努力,全都化為一團泡影!她想攀高枝,出人頭地,今生無望了。更有甚者,她連將來起碼的衣食無憂,都全部泡了湯。(襲人判詞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僅是點襲人將來許配給蔣玉菡而已,其中決不包含襲人與蔣玉菡"白頭偕老"之意。)

襲人與蔣玉菡成婚,時在玉釵成婚之後,這一點,我們看二十八回內容,即可得知;而回目恰是:蔣玉菡情贈茜香羅,薛寶釵羞籠的紅麝串。蔣玉菡婚事與薛寶釵婚事,明擺著是緊挨在一起的,相距時間,決不會遠。二十八回回前墨批雲:茜香羅、紅麝射串寫於一回,蓋琪官雖系優人,後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非泛泛之文也。(筆者按:脂批中"供奉"兩字,當為"侍奉"之誤)。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即蔣玉菡、襲人夫婦,"供奉玉兄寶卿",此"供奉",當是指侍候、服侍解,而不是指經濟上的接濟,事實上,玉釵成婚後,賈府並未垮台,玉釵經濟上決不會有絲毫問題。至於衣食無憂四字,更不會在話下,脂批說"得同終始",是指襲人雖出嫁,但同沒出嫁一樣,對玉兄寶卿依然悉心照料,服侍周到。故另有一條脂批雲:"花襲人有始有終"。(我在此強調一句:大量證據表明,襲人是寶玉的忠臣賢婢,不愧雪芹所呼"賢襲人")。

以上這些事情,當然都發生在寶玉棄寶釵、麝月之前,即重陽節前。而現在,我們當務之急要探討的是,襲人與蔣玉菡成婚後,他們倆人又遭遇了什麼事。

請看二十八回,馮紫英設辭請客,席上,馮紫英、雲兒、薛蟠,再加上賈寶玉、蔣玉菡,一共五人,分別說女兒令,並唱曲、亮酒底。馮紫英、雲兒、薛蟠等三人,因與我們探討的話題無關緊要,我們可不用管它,我們的注意力,可放在賈寶玉及蔣玉菡身上,研究一下他們二人所說的女兒令、曲子及酒底。

寶玉的女兒令: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鞦韆架上春衫薄。女兒令中,"女兒悲"、"女兒愁",其中明顯地晃動著寶釵的身影,因為我們知道,寶釵被寶玉"休棄"之後,年年重陽望雁,日日以淚洗面,其悲苦之情,難以言表。而"女兒喜",當隱指黛玉;"女兒樂"當隱指湘雲。寶、黛、湘,這三位女子,先後與寶玉發生婚姻或愛情方面的聯系,是寶玉一生中與之關系最為密切、最為復雜的人物。(寶、黛、湘,加上寶玉,脂硯謂之"俱是書中正眼,不可少矣"--二十回)。

下面,寶玉唱曲: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上玉粒金蒓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筆者按:寶玉曲引自《清無名氏·拋紅豆》,收王悠然輯《回腸盪氣曲》)。
細味寶玉之曲,我們即能清楚地知道,此曲內容,實反映了寶釵、黛玉的共同感受、共同命運。而所說酒底:雨打梨花深閉門,則直指寶釵。此說明了寶玉所說女兒令、所唱曲子 、所亮酒底,是與寶釵大有關聯的。我們甚至可以說,重點隱寶釵,而不是黛玉。("雨打梨花深閉門",乃宋代秦觀《憶王孫》詞中成句,詞中女主人公從早到晚等待她的愛人,而終於未能如願。)

另:我們從寶玉女兒令中,曲中,直至酒底中,可看出其中均有所指,均有隱義。同樣情況,蔣玉菡的女兒令,曲子,酒底,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蔣玉菡女兒令:

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
女兒喜,燈花並頭結雙蕊。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
女兒令中,"女兒喜"、"女兒樂"當指蔣玉菡與襲人成婚及婚後之情態,而"女兒悲"、"女兒愁",當是指誰呢?應該說,還是指襲人。此與襲人判詞中"破席"兩字,遙相呼應,而且兩相吻合。(襲人判詞中,"鮮花"、"破席"並舉;蔣玉菡女兒令中,"喜、樂、"與"悲、愁"並舉,而且正與"鮮花"、"破席"同義,此豈非是偶然?)

我們再看蔣玉菡所唱曲子:

可喜你天生百媚嬌,恰便是活神仙離碧宵。度青春,年正小;配鸞鳳,真也著。呀!看天河正高,聽樵樓鼓敲,剔銀燈同入鴛幃悄。(甲戍本脂硯墨批:曲內暗伏:將來與襲人配偶。)
蔣玉菡所唱曲子,我們一眼便可看出,它幾乎是為蔣玉菡、襲人這一對新婚夫婦量身定做的,其中,"看天河正高,聽樵樓鼓敲",正點明蔣玉菡與襲人成婚,時在夏天的夜晚。酒底"花氣襲人知晝暖",出自南宋陸游《村居書喜》。它由蔣玉菡無意中說出襲人芳名之由來,實預伏蔣玉菡將來娶襲人為妻。

以上,什麼都好說,惟"丈夫一去不回歸","無錢去打桂花油",我說隱指襲人,對於此點,或許有人會認為證據不足。但事實上,現在證據有四。

①蔣玉菡所說女兒令,當句句與襲人有關,而不可能與別人的什麼不相乾的人有關。至於說"女兒悲"、"女兒愁"為虛陪,此沒有依據。我們看寶玉的女兒令,明擺著是句句有"根"。

②"女兒悲"、"女兒愁",隱指襲人將來貧困、凄涼,獨守空房,此與襲人判詞中"破席"兩字相呼應,相吻合;而"女兒喜"、"女兒樂"又與襲人判詞中"鮮花"兩字相呼應、相吻合。應該說,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雪芹固有構思。③襲人如與蔣玉菡成婚後,夫妻融洽,白頭到老,則襲人不可能進薄命司。說襲人嫁了個優伶--哪怕這優伶"名馳天下"(二十八回),襲人便算薄命,實在言之無理,說不過去。(何況,與"鮮花"、"破席"不合。)

④紅樓夢章法結構之對稱,實是紅樓夢一書中的鐵律,晴雯結局與林黛玉結局類似,襲人結局理當與寶釵結局類似。現在,襲人結局"夫唱婦隨",而寶釵結局,獨守空房,這怎麼可能呢?只有襲人先"鮮花",後"破席",才與寶釵結局相匹配、相契合,此種情節安排,實是脂硯所推崇的"相犯不犯",理當是曹雪芹的固有構思。(二十八回,內容隱寫二對夫妻。一對是寶玉、寶釵;一對是蔣玉菡、花襲人。而且,重點是後者。至於馮紫英、雲兒、薛蟠,則是插科打渾,陪襯而已,與本文探討內容,基本無關。)

那麼襲人最終貧困、凄涼、獨守空房,這些後果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這里,只能作些大致的推考,其意義,僅在於提供一種思路,一種可能。

我們看六十三回,有襲人花名簽。襲人所抽,乃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字,舊詩寫的是:桃紅又是一年春。

查"桃紅又是一年春",出自宋代謝枋得《慶全庵桃花》詩: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謝詩全用陶潛《桃花源記》之典。這就好極了!通過這首詩,加上襲人花名簽上"武陵別景"四字,我們有理由相信,襲人被寶玉迫嫁,對襲人來說,其實並非是壞事。盡管,襲人當時"罵死寶玉,卻是自悔",然嫁過去之後,真是別有一番天地。我們知道,蔣玉菡"名馳天下",性格"嫵媚溫柔"(二十八回),與"溫柔和順"之襲人成親,真可謂"夫唱婦隨真和合"。然而,他們的"夫唱婦隨真和合",僅持續了一年的時間,這一點,可證之於"桃紅又是一年春"。或許有讀者要說了,這"桃紅又是一年春",是用來引出謝枋得《慶全庵桃花》詩的,現在你又用這一詩句,證蔣、襲好日子僅得一年,這合適嗎?要我說,這沒不合適。相反,是合適得再合適不過了。雪芹一詩兩用、一石兩鳥之類,在紅樓夢里,舉不勝舉。

謝枋得《慶全庵桃花》詩里,結句為"怕有漁郎來問津"。--本來,蔣、襲成婚,別有一番天地,但最怕的是什麼呢?絕對是"怕有漁郎來問津"!真是怕啥來啥,這"漁郎"還果真來了。

三十三回,有忠順府長史官登賈府門,索要琪官。寶玉實在無法抵賴,只得告知其下落:大人既知他的底細,如何連他置買房舍這樣大事倒不曉得了?聽得說他如今在東郊離城二十里有個什麼紫檀堡,他在那裡置了幾畝田地,幾間房舍,想是在那裡也未可知。這段話,實際上我們可把它當伏筆看。蔣玉菡,分明是個老實本份、一心想過好小日子的好男人。他苦心經營的"紫檀堡",實與桃花源無異。然而,世上沒有桃花源!忠順府長史官,不是"問津"追來了么?!(蔣玉菡是忠順王爺駕前承奉的人,又是北靜王寵愛之人,故蔣玉菡被"問津",很可能是忠順王爺與北靜王爭斗的結果。--二十八回,寫蔣玉菡的茜香羅,正是北靜王所送,而且,寫明汗巾子是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珍貴無比,由此可見,蔣玉菡深得北靜王喜愛。)

我們記得,黛玉的"葬花詞"里,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之句。此說明曹雪芹思想上,從不認為世上有所謂"極樂世界"、"世外桃源",因此,他寫蔣玉菡苦心經營的"武陵別景"(即"紫檀堡"),僅維持一年的時間,便因"漁郎"問津而最終破滅。襲人從此以後,"丈夫一去不回歸","無錢去打桂花油",實不足為奇。根據紅樓夢的情節安排,時間順序,我們可知,襲人遭難,與賈府被抄,基本是同步的,亦與寶釵落難同步。此豈是偶然?

另:蔣玉菡,是優伶,在忠順親王府里做小旦,而紅樓夢里,唱小生的柳湘蓮,也是優伶,他們二人生活經歷不同,性格特點,截然不同,但,他倆分明是"一對",合紅樓夢對稱法。我們推斷,柳湘蓮雲游四方,則蔣玉菡將來必陷魔掌。三十三回,忠順親王府派人追查蔣玉菡下落,根據紅樓夢對稱法,八十回後,定有"漁郎"問津《桃花源》。蔣玉菡被忠順王府"捉拿歸案",將毫無問題。(三十三回:這里寶玉昏昏默默,只見蔣玉菡走了進來,訴說忠順府拿他之事......

最後說一點:馮紫英設辭請客,所設之辭,乃"幸與不幸"。馮紫英"幸與不幸",當然子虛烏有,然而我們對照襲人一生命運,這"幸與不幸"真是實實在在的。襲人嫁與蔣玉菡,實是大幸,襲人嫁與蔣玉菡,實又是大不幸;故所以,襲人身上交織著"幸與不幸"之玄機!--紅樓夢從無廢言贅字,此是又一例證。

以上,是為窮途末路花襲人之論證。

㈨ 某校志願者團隊在重陽節購買了一批牛奶到「夕陽紅」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如果給每個老人分5盒,則剩下38

解:(1)設敬老院有x名老人,
牛奶盒數:(5x+38)盒;(1分)
(2)設敬老院有x名老人,
根題意得:5x+38-6(x-1)≥1
5x+38-6(x-1)<5
(4分)
∴不等式組的解集為:39<x≤43,(6分)
∵x為整數,
∴x=40,41,42,43,
答:該敬老院至少有40名老人,最多有43名老人.(8分)

與重陽節慰問呈批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花園路附近有沒有老年大學 瀏覽:413
葯流多久做染色體檢查 瀏覽:58
省幹部養老院 瀏覽:194
武漢公務中人退休工資 瀏覽:453
老人助殘卡哪裡發 瀏覽:764
包河養老的有哪些 瀏覽:501
基本養老金溫州 瀏覽:497
億森林養老院地址 瀏覽:340
長壽區和璧山 瀏覽:667
老年人模特男 瀏覽:359
老年人突然腿抽筋怎麼辦 瀏覽:297
駕校學車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283
重陽節修腳活動 瀏覽:897
重陽節小學生放假嗎 瀏覽:25
居民戶口養老保險可以補嗎 瀏覽:232
順於和孝順 瀏覽:198
蘇州工業園區退休年齡 瀏覽:119
2021年養老金哪個省最少 瀏覽:461
兒童體檢查血在哪個醫院 瀏覽:684
陪父母多少年書籍 瀏覽:346
© Arrange www.qzlndx.org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