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父母道德綁架怎麼辦
作為子女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把思路和說法換一下,如果家中有老人,可以用父母是孩子的方式去跟父母溝通,也用道德的制高點來約束父母,是否做到孝道。最主要是底氣要足,不卑不亢。
㈡ 別拿「孝」來道德綁架我們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弟」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之根本。
這個「孝」字,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電視、報紙等新聞上常常會報導那些子女如何不孝順,卻鮮有站在子女的角度去評判父母的,當然虐童案件除外。
我們應該如何去盡孝?
我有一個朋友在跟我聊天時說出這么一句話:「我寧願自己是一個孤兒!像孫悟空一樣從石頭里蹦出來該有多好!」為什麼她會說出這樣的話?
她從小就有個願望,離家越遠越好。大學她選擇了離家有一天一夜車程的福建,畢業後她在廈門、江蘇輾轉,唯獨不回浙江,再後來去了北京,在那待了四五年,直到現在。男朋友也找在北京,准備結婚,卻在結婚時因為家庭壓力而分手。分手後我們都以為她會回來,她始終選擇待在北京。
那到底是什麼讓她這么討厭自己的家?
她有一個好吃懶做的弟弟,一個重男輕女的母親,一個不問世事的父親。她最喜歡她父親,因為父親什麼都由她,家裡無論什麼事,他父親幾乎都沒投過否決票,有時候寬容得沒有原則。她母親就不一樣了,每次打電話給她,從沒關心過她的生活怎麼樣,身體怎麼樣,工作怎麼樣。總是沒說幾句就會說到錢上面去,說到弟弟讀書要錢寄點學費回家,說到家裡欠債寄點錢回來。說她沒良心,老是待在外地,不管家裡,家裡還有個弟弟都不要了,不說他們二老,百年之後也不用她管,但是家裡這個弟弟總要照顧吧。不管什麼事都是圍繞著她弟弟,家裡造新房,她母親就說了這房子是她弟弟的,她沒份。她很爭氣,她不稀罕,所以她一直在外面漂,不回家,因為她沒份啊!就連她喜歡的爸爸都說過令她心傷的話:「你的嫁妝家裡是沒辦法了,你要自己存錢置辦嫁妝。你弟弟結婚還要十幾萬呢,我們要給他備著!」她問我,為什麼她弟弟結婚就是理所當然的,而她結婚卻要自己想辦法。
她和他男朋友倆在北京奮鬥了四五年,所有一切都靠他們自己,從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這次結婚也想自己存錢結婚。她男朋友用自己存的錢買了一輛車給她,她跟她媽說這就是聘禮,而她媽卻說這怎麼能算,這車是他們倆都用的到的。然後她媽說了要衣服錢幾萬,她說她不買衣服,她媽又說要收聘金到時候還要打黃金給男方,她說他也不要,他們倆什麼都不要,就簡簡單單結婚就好了,她媽就在電話里開罵,於是她泣不成聲……她男朋友就在身邊,拿過電話對她媽說:「阿姨,這婚我們是結不成了。」就因為這事,後來他們分手了,不是不愛,是沒法結婚。
是不是全部聽從家裡都就是孝?總是寄錢回家就是孝?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就是天大的恩賜,所以我們不允許對父母有半點忤逆?可是父母在給我們生命的時候有徵求過我們的意見嗎?有些或許只是一次意外就讓我們來到了這世界。有些父母養育子女並非真的愛子女,有時候就像養豬一樣,喂飽了以後賣個好價錢,或者為了以後可以無止境的索取。我為這些子女感到可悲。
新聞上常常有很感人的事跡:貧困山區哪個姐姐為了讓弟弟有書讀而退學,在該讀書的年紀去打工賺錢供弟弟上學。這類新聞一直在宣揚一種不平等的愛,讓大家看了都覺得好感人,姐姐好偉大。我的這位朋友的母親也老拿電視上這些來說她,你看人家姐姐對弟弟多好,多麼無私多麼偉大。可是為什麼退學的永遠是姐姐?即便姐姐成績很好,為了弟弟還是放棄了學業,放棄了自己的前途。其實這些姐姐也是放棄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可能她們都沒有那種要為自己活的覺悟,覺得讓給弟弟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些重男輕女思想有時候已深入人們骨髓。而那些想追求平等民主的姐姐如果不犧牲自己,恐怕要被罵自私自利,淹沒在大家的口水之中了。
孔子的「孝」,我覺得太局限了,我們要孝順父母,但也不能「愚孝」,聖人都有錯,父母就一定都是對的嗎?錯了我們也應該指出來。不要讓孝字道德綁架了我們。
㈢ 不要再讓「孝順」綁架你
不要再讓「孝順」綁架你
在集體意識中最具控制性的詞就是「孝順」。
作為父母,當你們把孩子帶到人世的時候,是你們的主觀願望,是你們的決定,孩子才被帶到這個世上。
雖然你們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心血,可在扶養孩子的過程中,你們從孩子身上也獲得了快樂和滿足。
當你決定要孩子的時候,你就要為你的行為負百分之百的責任。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們和孩子互相陪伴,互相滋養。
當孩子成人之後,就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意識。
ta是一個獨立的靈魂。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中國有一個陳舊的思想觀念,就是養兒防老。
當你們生孩子的時候,如果就是為了交換,就是為了以後的防老,請問你對孩子還能有多少愛存在呢?
更有的父母,自己未了的心願還要孩子來實現。
這樣的父母死死抓住孩子,根本不管孩子想要怎麼活,而是我要你怎麼活你就得怎麼活。
一方面,父母想要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意願活。另一方面,孩子想要按自己的意願活。
孩子的人格就被分裂了。長大的孩子想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父母就用「孝順」這個道德來綁架孩子。
奧修曾經說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恨父母。
聽起來挺殘酷,可是事實就是如此。
作為孩子,內在恨父母,想逃離父母,可外在誰也不敢打破道德的束縛。
孩子就活在夾縫里,被撕扯,被分裂。如此痛苦不堪。
作為父母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當你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註定要痛苦。
因為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孩子要養育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完全滿足你的要求。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孩子要不要回報那是孩子的事情。
不期待,不抓取。這樣的關系才是正常的,成熟的關系。
這樣的父母和孩子沒有思想上的糾纏,沒有思想上的負擔,反而更願意互相接近。
其實每個人,即是孩子,也是父母。
做父母時,再也不要用孝順來綁架孩子。做孩子時,再也不要被孝順綁架,勇敢做回自己。
一世一世的輪回,我們被這種集體意識束縛,親人之間彼此糾纏在一起,痛苦不堪。這就是所謂的業力。
在這個地球揚升的時期,請你從這個集體意識中掙脫出來,從彼此的業力中解脫出來。
勇敢的做你自己。只有先讓自己舒服了,你才能讓別人舒服。
每個人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不依靠別人,也不被別人依靠。
這才是一個自由的靈魂的生命狀態。
㈣ 我這種情況是媽媽在利用孝道綁架我嗎
這個,個人感覺確實有點道德綁架的傾向,母女倆生活,你做些家務是應該的,但同時你也是一個初中學生,也有自己的學業,至於洗腳還讓跪著洗,個人覺得沒必要這可刻板吧,你是一個孝順的好女孩,可以抓空跟母親兩個人好好談談,相信她會理解你的
㈤ 該如何反思那些用孝順綁架婚姻的人
用孝順綁架婚姻其實也是道德綁架的一種,是不能夠讓人從心理上接受的,雖然他們打著以愛之名的旗號,但是他們真實的想法是為了自己。
婚姻與孝順不矛盾
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孝順和婚姻會綁在一起,我30歲了沒有結婚,但這並不關乎孝順這兩個字,我對待父母非常的孝順,但是父母反過來卻要求我說沒有結婚就是不孝順的,這是我們觀點不同的一點,我仍然堅持認為孝順和婚姻其實沒有必然聯系,一個沒有婚姻的人依然可以做一個孝順的兒女,拒絕任何以愛之名的道德綁架,這是我的真實想法。
㈥ 中國式的「孝順」是不是一種道德綁架
個人認為已經成了道德綁架的一種。
很少人能接受「孩子和父母平等」但父母確實只是孩子法律上的監護人。這一點我就想說說我們家,我們家是提倡「孩子和父母平等」的家庭。雖然不被老人接受,因為我奶奶就是那種傳統思想,我經常叫我爸媽名字,她就會說你幹嘛這樣叫不禮貌之類的話。但是我爸媽認為在家庭關系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關系,怎麼樣相處舒服就怎麼樣來。
像現在大多數家庭,子女一定要按照父母制定的路線才是「正確」的,你活著活著就不是自己了。
談孝順,理解上就是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假如你遵從了父母,你的自主不就沒了嘛!讓你不去外地工作,不讓你去更遠的地方上大學。這時候,你是選擇遵從還是反抗呢!像這種家庭,是我都要選擇反抗了。但凡獨立了,父母叫你乖一點,你還不是當面一套背著一套?
有個故事:一個家庭里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自己有套房子,小兒子跟父母住一起。結果從父親走了之後,大兒子一直惦記家裡的兩套房產,一套為了給父親下葬買了,剩下一套大一點的房子。這時候,大兒子就開始一直惦記這套大房子了,裝模作樣的帶著母親有時候去吃吃飯,實際就是想套路母親將房子賣了,一分完錢就啥事也不管。但事實上呢,大兒子自己有套大房子,從來沒主動的說過接母親過去住。小兒子一直盡心盡力照顧母親,卻有時候被這個母親撈不到好。而且大兒子甚少給錢拿到家裡。你說小兒子很孝順了吧!但他的母親就是覺得大兒子好。我想說這樣的母親小兒子還能繼續孝順她,也是辛苦小兒子了。
現在的社會,在孝順這個問題上,真的不能盲目,應該有你自己的主見。就好像有時候你做再多事情,卻被一個什麼都沒做的搶去了風頭。我想說:孝順真的是道德綁架太嚴重了。
㈦ 被孝道綁架怎麼辦
請記住,你也是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看法的!
第一:有些事情,不管人家怎麼綁架你,你都要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能讓別人壓著你,如果說,在自己的親戚朋友眼裡,你就是一個「好孩子」大人說什麼,你就要聽什麼的話,那你不如反抗一下,不要讓他們覺得你是一個好孩子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每個人都像彈簧一樣,如果被別人壓的狠了,會彈特別好高的!所以當有人想要孝道綁架你的時候,不如「翻臉不認人」!
第二:被孝道綁架也是一件特別平常的事情啊,還記得那個因為不想順產的女人嗎,她的婆婆她的老公,不就是硬逼著她,說什麼為了他們以後著想,生一個好的孩子,刨婦產生的孩子不好,這個孕婦不是跳樓了嗎!有時候假如自己是對的,或者做了事情對他們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自己特別重要的時候,不要聽他們的,不管什麼綁架,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不能因為他們用「孝道」就把自己控制了!
㈧ 我媽每次都拿孝道綁架我,她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推給我做,不順她意傳你不孝!
這是顏之推《治家》的一句話。意思是大凡風俗、教化,從上面領導開始,而後表現在下面群眾的行動上;從先輩開始,而後施行於後輩。因此,父親不能慈愛,則兒子不能孝順;兄長不能友愛,則弟弟不能恭敬;丈夫不講情義,則媳婦不能順從。
㈨ 「捆綁式孝順」是什麼怎樣看待「捆綁式孝順」
李大媽有兩個姐姐,兩個弟弟,從小到大父母對她們姐仨灌輸的思想是:弟弟是家族的繼承人,即便是有天父母不在了,姐姐也有責任照顧他們,否則就是不孝。
受父母的影響,李大媽從來都是以弟弟為先,年輕時就不少拉扯,如今年歲大了,李大媽開始拉著兒女一起“扶弟”。
兄弟姐妹互相幫助是天倫之情,卻請不要給這份親情道德綁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家庭和相處模式。
別把上一代的恩怨夾雜到這一代,也別把上一代的“綁架”延續到兒女身上,扶弟可以,別“成魔”!
㈩ 父母為什麼總會用孝順來道德綁架子女
孝敬父母本身沒問題,甚至是優良美德,但同時孝順確實被很多人拿來當做道德綁架的武器。中國的父母很多沒有邊界意識,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無視兒女擁有獨立人格的事實,肆意干涉兒女私人生活空間,強加自己的意願。這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一旦遭到反對,反對者就會被冠以不孝順的罪名大加鞭笞。所以,孝順這個詞沒有罪,真正毀了孝道的,是濫用孝順要求別人,指責別人的人。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補充內容:其實不是聖人的標准,聖人也不一定掏錢救助所有有困難的人,應該說用是超乎人類和說話人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別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的邏輯混亂。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准、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
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准」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