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為什麼叫做重陽節

為什麼叫做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3-01-13 11:49:30

A. 為什麼叫重陽

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

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有著逢年過節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據文獻記載,在戰國時代,重陽已人們的重視,但只是在王宮中進行的活動。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了古時重陽節求壽之俗。

B. 什麼是重陽節為什麼叫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同時它也不像春節、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節日,而為漢族所獨有。
重陽節是一個歲時節日。在中國歲時節令中有7個重復月日數字,如正月正(春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後成了習俗節日。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所以它在歲時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編輯本段重陽節起源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

C. 為什麼叫重陽節

名稱來歷: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節日簡介: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節日起源: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D. 為什麼叫重陽節啊

重陽節農歷九抄月九襲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
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9是數字里最大的單位數,在這里比喻有智慧的老人,也指年紀最大的單個人=老人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E.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各地習俗

【港澳】在港澳人的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在港澳地區,古老的重陽節,今已演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

【廣西】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清明是春祭,重陽作為秋祭,重陽拜山是嶺南風俗之一,慎終追遠、顧本思源的傳統數千年來沿襲至今。

【福建】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相傳九月初九是媽祖羽化升天之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F.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起源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源於《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第二種說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祭天帝、祭祖的活動,而當時也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第三種說法是起源於祭祀儀式,因為我國南方地區在重陽節仍然有重陽祭灶的習俗。



3、源於祭祀儀式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江南大部分地區都有重陽祭灶的習俗,而祭祀的是家居的火神,因此古代九月都有祭祀大火的習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祭火的習俗逐漸消失。

G. 為什麼叫九九重陽節


重陽節又叫踏秋節、菊花節、茱萸節、登高節、老人節等。我們都知道重陽節要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並且很多文人墨客都寫了關於重陽節的詩句,可見重陽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叫九九重陽節嗎?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的節期是陰歷的九月初九。在《易經》中,「九」是陽數,兩個九重陽,所以叫九九重陽節,九九重陽節又叫重九。「九九」的諧音又叫「久久」,有長久的意思,所以重陽節又叫老人節,是希望家裡的老人健康長壽。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
1、《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2、《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3、《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覽八_外,天文七曜披。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4、《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H. 為什麼有重陽節這個節日 重陽節的來歷

1、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登高望遠,思念親人。

2、古人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稱「重陽」,這就是重陽節名稱的由來。關於重陽節的起源相傳與道教有一定淵源。

3、東漢時期,汝南縣一村莊,有一名叫桓景的小夥子。有一年,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桓景的父母在這場瘟疫中病死了。

4、桓景聽人說,這場瘟疫是汝河裡的一個瘟魔作惡引起的。於是,桓景決定為民除害。當時,東南山中住著一位名叫費長房的大仙,桓景便來到此處拜師學藝。學藝時,桓景不分晝夜的苦練。

5、一年後,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他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然後,讓桓景騎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6、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那天,他領著父老鄉親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每人分一片茱萸葉,用以驅瘟魔;隨後,又倒出菊花酒,每人呷了一口,用以防瘟疫之疾。把鄉親們安排好後,桓景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家中,獨坐屋內,只等與瘟魔交戰。

7、不久,瘟魔出水走上岸來。他見人們都在高山上歡聚,便竄到山下。此時,酒氣刺鼻,茱萸充肺,瘟魔不敢登山,便轉身來到村裡。

8、當瘟魔看見一人在屋中端坐,便向前撲去。桓景急忙迎戰,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將降妖青龍劍拋出,把瘟魔扎死在地。

9、桓景除掉瘟魔後,汝河兩岸的百姓歡天喜地。從那時起,人們就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叫做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孝順的短故事 瀏覽:356
老年人腿困是怎麼回事 瀏覽:871
軍人養老保險60歲以後給多少 瀏覽:647
父母職業個體工作單位怎麼填 瀏覽:231
養老保險單子怎麼算 瀏覽:11
易縣養老保險到期怎麼辦理 瀏覽:15
樂山養老保險用什麼軟體 瀏覽:929
重陽節插什麼 瀏覽:21
什麼體檢需要等一周 瀏覽:372
海淀入職體檢怎麼辦 瀏覽:340
八零後能一次交夠養老保險嗎 瀏覽:903
減肥不想多吃怎麼跟父母說 瀏覽:385
人社部2019年退休年齡方案 瀏覽:339
撞到老人跑後怎麼辦 瀏覽:178
農村宅養老問題 瀏覽:702
李娜的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 瀏覽:974
老年人得了瘋牛病怎麼治療 瀏覽:478
甘肅省2020養老金上調文件 瀏覽:74
中老年人服裝男裝 瀏覽:465
甲子園養老院怎麼樣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