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民族節日有哪些
1、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
2、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3、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4、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歷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5、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6、僳僳族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節春,習俗:沐浴、交友。
7、回族
開齋節:回歷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8、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9、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10、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11、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12、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3、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歷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歷,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㈡ 重陽節的童謠
重陽節,要敬老。踏秋賞菊去登高。插茱萸,避邪。吃了花糕多長壽。重陽節真是個好日子。
㈢ 幼兒園重陽節詩句歌謠
重陽節兒歌童謠
《爺爺年紀大》
爺爺年紀大呀,頭發白花花,我給爺爺端杯茶呀,
爺爺笑哈哈!奶奶年紀大呀,嘴裡缺了牙,
我給奶奶端凳坐呀,奶奶笑哈哈!
《重陽樂》
九月九,是重陽,我陪爺爺登高山。
風兒吟,水兒唱,爺爺和我樂呵呵。
九月九,是重陽,我伴奶奶看菊花。
花兒笑,蝶兒舞,奶奶和我笑哈哈。
《重陽節》
小風車啊轉呀轉呀轉得歡,
今天正好趕上一個有風的天。
闖東鄰啊轉西院,找來好夥伴。
你我都拿小風車啊,
開呀開心顏。
轉來了野花滿山,
轉來了清清山泉,
轉來我多少夢幻。
等到我長大的時候,
再造那大風車兒,
讓風車抽水又發電。
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繞。
九月九,重陽節,我跟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登上山頂四下瞧。
《歡度重陽》
菊花茶,飄散清香。
桂花糕,大家分享。
仙茱萸,快來插上。
清清爽爽歡度重陽。
《吉祥重陽》
九九重陽,
處處菊香。
佳節登高,
玉宇呈祥。
《重陽到》
重陽到,重陽到,
爺爺奶奶節日好,
我們非常感謝您,
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紅葉飄,黃葉飄,藍天高高白雲繞。
九月九,重陽節,我跟爺爺來登高。
我們倆,手拉手,登上山頂四下瞧。
《九月里》
九月里,九月九,
爬山登高飲菊酒,
戴上茱萸避邪惡,
吃了花糕多長壽。
重陽節尊老敬老歌
尊老歌
小朋友們要知道,尊敬長輩品德好。
見了長輩問聲好,禮貌用語不可少。
乘車主動來讓座,老人有難我來幫。
家務小事學著干,休息在家不亂跑。
人見人愛好學生,孝敬長輩要記牢。
孝敬歌
學做菜,會洗衣,家務勞動要學習。
食和物,放整齊,自己事情自己做。
不挑吃,不挑穿,糧食水電要珍惜。
孝父母,敬長輩,點滴事情小做起。
好娃娃
爺爺年齡大呀,嘴裡缺顆牙,
我為爺爺倒杯茶,爺爺笑哈哈。
奶奶年齡大呀,頭發白花花,
我為奶奶搬凳坐,奶奶笑哈哈。
爸爸和媽媽呀,齊聲把我誇,
尊敬老人有禮貌呀是個好娃娃
㈣ 重陽童謠
六朝時重陽節俗形成,糕類成為節令食品。隋書載童謠曰,「七月劉禾傷早,九月版吃糕正好。權
我最初與重陽節接觸,倒是曾經聽過的一首童謠:「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一片桂花糕,活到九十九
重陽節:你聽過這首兒歌嗎?
小風車啊轉呀轉呀轉得歡,
今天正好趕上一個有風的天。
闖東鄰啊轉西院,找來好夥伴。
你我都拿小風車啊,
開呀開心顏。
轉來了野花滿山,
轉來了清清山泉,
轉來我多少夢幻。
等到我長大的時候,
再造那大風車兒,
讓風車抽水又發電。
㈤ 重陽節的詩歌(短一點的)
2009年10月25日。。。重陽節小詩一首。將哥的小詩做了修改,存在這里留個腳印。。。中秋桂子渡卻香,晚風落院漸生涼。重陽知與誰人度,備濟菊花飲崇樓。閱讀:32|評論:0
重陽節的小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