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寫一篇關於自已家風家訓的故事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❷ 家風家訓小故事
家風家訓小故事:
一、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估且不論,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
還為曾家婦女規定了「日課」四項:「食事」,每天早飯後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傍晚即晚飯後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藩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二、魯迅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三、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
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四、吉鴻昌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的父親病死後,在瓷碗上寫下「不允許官員發財」六個字。他要求陶瓷廠模仿批量燒制,並將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瓷碗分配會上,他說:「雖然季宏昌是一名高級官員,但他絕不會欺負人民,掠奪人民財富。我要牢記他父親的教誨,做一個官員,為世界上的窮人做好事,並邀請你的兄弟來監督他。」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為百姓考慮。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五、朱德
學習,是影響朱德一輩子的事情。為「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朱家節衣縮食送朱德走上了學習的道路,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學習,也是朱德一輩子最為關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並且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後,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他循循善誘地教育子女努力學習。新中國成立前後,女兒朱敏還在蘇聯學習,每次回國朱德總要問她是不是學習了毛主席著作。由於朱敏從小生活在國外,中文水平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鏡,讓朱敏坐在他身邊,教她一字一句地讀。
他一邊讀,一邊講解,每講完一段就問她懂了沒有。如發現她哪些地方還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講解,直到她真正弄懂為止。朱敏結婚時,朱德送給她的禮物也是剛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❸ 關於家教,家規,家風,家訓的感人故事1000字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人要善良的活著。漸漸地長大了,也就把善良當成
了我們的家風。等到我有了家有了孩子,當聽到兒子第一次叫我媽
媽的時候,我就自
己在心裡說,孩子媽
媽不希望你多優秀,但一定要做個真善美的人。也就從那時候開
始,潛移默化的我就把
"
真善美
"
當成了我家庭的家風。
記得教孩子表演的第一個節目就是手語《感恩的心》
。粉嫩粉嫩的小手,站不穩的
腳步,
唱不清的歌詞,
卻讓孩子成了我的老師。
我愛孩子的認真,
但我更想讓孩子懂得:
感恩,真的不是唱的,而是用一顆心用行動去實現的。從那一天開始,感恩的種子已經
在孩子的心裡發芽。
孩子四歲,我就開始領著他參加所有的公益活動。在敬老院,說話並不清楚的他卻
能大方的為爺爺奶奶唱《小燕子》
,義工宣傳現場,他是跑得最快發名片最多的一位,
在募捐衣物的現場,他會在眾多大人的眼皮下,拖著大大的衣服,向對面撿垃圾的老爺
爺走去。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有了一顆向善的心。
言傳身教。參加活動越多,孩子的認識也越強烈。有一次在市場買菜,一轉眼看不
到孩子了。著急的尋找,才發現他在不遠處一位賣菜的老大爺攤前。他把一張義工的聯
系卡給了老大爺,
並告訴爺爺如果需要衣服和錢就找臨淄義工幫忙。······我拉
著他離開後問為什麼這么做,兒子的回答讓我很感動。
"
媽
媽,你沒看到爺爺腳上穿的
鞋都破了個洞,
衣服破破爛爛的嗎
?
他家裡一定很窮,義工不就是幫助窮人的嗎
?
我是小
義工,當然得幫他們了。
"
一剎那感覺兒子真的長大了。三天後,我和兒子再次見到老
爺爺,
給老人買了一雙棉鞋,
那位大爺激動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白菜都給我才能表達他的
謝意。
一個人的真誠才能成就他的善良。
。孩子走進小學,成了一名一年級的孩子。攀比心也愈發的重。有一
天他回來告訴我,
讓他當小義工的領導。
我問為什麼,
兒子回答,
因為我已經告訴同學,
我是小義工的領導。我說,為什麼呢。孩子說,因為義工是好人,小義工更是好人,我
想當好人。我笑著告訴兒子,好人不是你當什麼官,而是你做什麼事。首先一個不誠實
的人不配當義工。再說,並不是所有的義工都是領導,他們都默默地奉獻愛心,做好事
❹ 中華家規家訓家風故事800字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❺ 家風家訓小故事
內容如下: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 為弘揚良好家訓家風,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深刻領悟家風的力量,近期,峨眉一小正積極開展「傳家訓 立家規 牽手父母樹新風」系列教育活動。
孔子世家教育子女十訓
1、雖然生活貧困,但絕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環境;
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親依然傾注所有的熱情教育子女;
3、越是偉人,越要自我學習與自我感悟;
4、失敗也絕不氣餒,用頑強的挑戰精神武裝自己;
5、通過長途旅行考驗和鍛煉自己;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7、結交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親自教授子女,只監督和考察其學習情況;
9、人性的弱點有時反而會成就一代偉人;
10、培養勤學好問的學習習慣
❻ 家風家訓家規小故事
家
風
家
訓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家訓傳承千年,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的藝術文化。可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這種傳統的藝術文化反倒被年代的不同而被人遺忘,而取而代之的卻是金錢,利益,甚至違逆不孝。,時代是在發展,人們的品行卻在不斷退化。
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討家風家訓這個話題。
所謂「家風」,就是家規,它就如班風一樣,是指一個家庭的風氣。,爸爸媽媽常說:「百世勤為先。」愛因斯坦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其可見勤奮的重要,在家中爸爸也常常督促我要克服心中的惰性,爭做勤奮的陽光少年。
家中的第二條家規是「孝」千萬經典,孝義為先。也就是什麼事兒盡量讓長輩順心順意。不跟長輩頂嘴,不當面指責長輩,這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一定要認真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當然,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餐桌上,吃飯時,長輩先坐,我才能坐,長輩沒有動筷,我也不能動筷,漸漸地,這已成為一種習慣。(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所謂「家訓」字典上說是「家長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對子孫的教誨。」而我卻認為家訓是一個家庭的涵養,是家教好的表現。我雖不知道我家的家訓是什麼,但小時候,媽媽常教育我說:「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所以,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為本」。從小到大,我們對父母說過的謊,連起來也許能繞地球幾圈,打個比方:當你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你是否和父母說過:這次考得都不好呢?當你犯了大錯,領導追問時,你是否讓別人當了替罪羊,只為保全工作呢?當你摔壞了什麼東西時,你是否為自己推託,找各種借口,甚至撒謊呢?但其實做錯事情不打緊,如果說謊而為自己找借口,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因為許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可當我主動承認錯誤是,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罵我,相反,當我逃避錯誤時,他們便會非常的生氣。所以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就算犯了錯,自己也要敢於承擔,而不是靠撒謊來逃避錯誤。
家風、家訓有著異曲同工的方面。有的家庭十分重視,而有的家庭卻忽略了這一點。
但是,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它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的藝術文化,我們應該把這種好的文化發揚光大,繼續傳承下去。
❼ 家風家訓的故事
1、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2、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版統美德,從我做起代權代相傳。
3、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
4、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
5、家,心靈的守護地;家,溫暖的港灣處;唯天下間最美麗的地方!
6、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7、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親穆存心。
8、陰陽和,萬物生長,父母安,家庭興旺。
9、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保一家興旺。
❽ 家風家訓600字故事
我家的規矩可不少,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雖然規矩多,但條條規矩都很實用。
第一條規矩來源於老爸。老爸學習努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孜孜不倦地預習、復習。學生時代的學習成績不是全校第一就是全校第二,從未降低到全年級第三及以下的記錄。因此爺爺奶奶希望他們的子孫都像老爸一樣,於是就立下了勤奮好學這一條家規。
第二條家規就是勤儉節約,你一定會問,這條家規來源於誰呢?這條家規來源於我小姑姑,姑姑歷來節儉。平時把洗菜、洗衣服用過後的水用來沖廁所,從不浪費一滴。兒時一雙破舊的老布鞋上,長滿了一個又一個的補丁,破了又補,補好再穿。可不像我們現在破了就不穿了,買新的。姑姑的好品質延續至今,於是家裡就用儉以養德來提醒後人。
第三條家規來源於……
最後一條家規的老大是我,我不時丟三落四,考試粗心,便考得一塌糊塗,長期不愛鍛煉,造成體弱……總之有關我的都是家中的禁忌。
你應該想問,家規如此嚴格,那麼家風應該很不錯吧!我就如實回答你。
上一代(也就是爸爸的年代)家風很不錯。爺爺一人養六個子女,大家總是沒有抱怨,該上課時就上課,兄弟姐妹們從未因食物而起過爭吵,都是能公平公正的平分。每人基本都能吃飽,所以老爸那代的家風很好吧!
這一代(也就是我)家風不差,但是也稱不上很好,老爸有時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媽媽爭吵一下,我成績下降時當然也會被訓。哇哇大哭的聲音使鄰居都找上門來告上一狀,還有……總之每周沒有吵一次,爸媽心裡就不舒服,家規十一條:不許吵架。而咱們家現在就是不管有沒有,結果都這樣。
家規,家風後隱藏的故事可多了,請期待我的續集吧!
❾ 家訓家規家風故事作文600字
為您解答!!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雲: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