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有哪一本正式的佛經 是強調孝道的
孝本身是儒家的概念
Ⅱ 佛家經典禪語心靈禪語(精選98句)
1、 【佛語禪話】心見性。
2、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3、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4、 如果能知苦,就能得樂。
5、 孝道走得通,善道不差。
6、 愛與奉獻是美好的生活。
7、 愛的力量比什麼都有用。
8、 【天天禪語】念純就是美。
9、 【天天禪語】簡單就是美。
10、 做中學,學中覺,覺中做。
11、 心中有愛,也要行中有愛。
12、 心平,路平;心寬,路寬。
13、 愚夫貪世利,俗士重虛名。
14、 滅怒心是修行的必經之路。
15、 愛自我管理,愛關心他人。
16、 知足有福,不知足則招禍。
17、 【天天禪語】屋寬不如心寬。
18、 把別人的錢給別人是不凈的。
19、 鏡中人要笑,鏡中人要先笑。
20、 【天天禪語】法不深,但能行。
21、 【最禪意的句子】真正的法喜。
22、 佛法的使用應從隨順因素開始。
23、 小愛充滿煩惱,大愛輕安自在。
24、 念佛可以超死,為法何惜生命。
25、 以警句的形輪襪式濃縮所有佛典精華。
26、 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自己。
27、 心靈的慾望是人生最痛苦的原因。
28、 有正念而無欲是養生的最好方法。
29、 珍惜大地,從每個人的腳下開始。
30、 練習伴隨著學習,沒有時間結束。
31、 不傲慢,謙恭有禮,是修行的密行。
32、 修行可以改變命運,努力創造輝煌。
33、 只有山林有活力,人才能安居樂業。
34、 開朗樂觀,是預防心靈病毒的良方。
35、 真摯的愛是世界和平與美麗的力量。
36、 管理不是指揮磨桐喊別人,而是以身作則。
37、 能開啟智慧,美化生活,都是善法。
38、 【天天禪語】生活清淡淡,自然平瞎野安。
39、 佛界眾生界,一界無別界。《寶箱經》
40、 我們現在有很多社會障礙,人與人之間
41、 智慧和慈悲也應該用來處理家庭關系。
42、 謙虛受學,恆行直心,是修行的密行。
43、 【成就自己】 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44、 【佛語禪話】樂善施福,知足善解智慧。
45、 【佛語禪話】談生死,要懂得消除煩惱。
46、 歷代禪師對禪的詮釋是語言極限的突破。
47、 少欲最安樂,知足大富貴。《天請問經》
48、 有多少人願意在正義之聲的呼喚下犧牲?
49、 用大慈悲實踐大愛,用大智慧超越煩惱。
50、 貪為極熱病,佛為大良醫。《天請問經》
51、 佛心禪語 現在我真的不知道誰應該更窮。
52、 做人不應該閑著。一個大企業家來看我,我
53、 是非無聊是人的游戲,聖者唯有寂寞無言。
54、 真正的盲人是好而不快樂的人。佛光菜根譚
55、 經常反省自己,沒有過錯,也就是要自由。
56、 不隱藏,不辯護自己的過失,是生活的秘密。
57、 人生很被動,只有結緣這件事才能主動去做。
58、 所有深刻的東西都是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的。
59、 所謂真理,理事配合,事理融合,就是真理。
60、 見人要微笑,做事要有禮貌,是做人的密行。
61、 【一念放下萬般自由】 一念放下,萬般自由。
62、 【天天禪語】你丟我撿-丟人消福;撿者撿福。
63、 【心靈禪語】 地位很低,人會有很高的智慧。
64、 【佛語禪話】思想無私,天地寬廣,相處互信。
65、 【佛語禪話】珍惜生命是責任,尊重互愛是福。
66、 【佛語禪話】鼓勵善行是為了喚起每個人的愛。
67、 【天天禪語】大愛人間除苦難,慈悲濟世快樂。
68、 不要以惡加人,但要自治。《佛說華手經》卷六
69、 自守戒行,不嘲彼闕。《維摩經》卷,佛國製品
70、 要成為別人欣賞的風景,你必須走在別人面前。
71、 資源回收的目的是倡導和教育每個人珍惜祝福。
72、 聽了之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稱之為受法。
73、 在一棵樹的果實中,最大最美味的果實總是先摘。
74、 學習經典不能實現開悟,還需要把所學變成修行。
75、 愛惜、培育子女是責任;孝順、供養父母是本分。
76、 【佛心禪語】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77、 【天天禪語】大愛包含小愛,小愛卻體會不到大愛。
78、 【天天禪語】布施,有形救助他人,無形幫助自己。
79、 【天天禪語】教富是啟發智慧;濟貧是造福人群的。
80、 人起一念善,造一分福,能匯聚成福氣,消除災難。
81、 在深法海實現一切智慧。《華嚴經》卷六,如來現相
82、 有些人太執著於靜,這樣會變得槁木死灰;反之,心
83、 送禮給大人物,希望得到賞識和支持,是不潔布施。
84、 【佛語禪話】世界上沒有家庭,世界上到處都是道場。
85、 【佛語禪話】造福世界,保護地球,都要從自己做起。
86、 【佛語禪話】造福者,時時平安;修慧者,日日心寬。
87、 【天天禪語】理論太多,感情薄;情緒淡薄,事難成。
88、 人生本該互助,用大愛付出,能感恩接受,都是力量。
89、 以責人之心責自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是做人的密行。
90、 結善緣,不成佛道,先結人緣;廣結善緣,得道多助。
91、 能過清淡的生活,最滿足;有餘力幫助別人,最富有。
92、 要能了生,才能了死。(民國)太虛《人生佛教開題》
93、 如果每個人都能減少製造垃圾,垃圾山的問題就會減少。
94、 【自救與救人】 改新自己就是自救,幫助別人就是救人。
95、 【天天禪語】物質生活要向下比較,人格品德要向上提升。
96、 一切煩惱,都是因為無知的住所,緣無明的住所。《聖經》
97、 【天天禪語】祈禱是一種回歸和反視自然,以顯示清晰的自然。
98、 【天天禪語】如果你能清楚、確定自己的內心方向,你就不會在意了。
Ⅲ 佛陀在那部經里講過自己是如何盡孝的嗎不是地藏經,父母恩難報經這種
《長阿含經》卷11:「善生!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雲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CBETA, T01, no. 1, p. 71, c8-12)
《增壹阿含經》卷11〈善知識品 20〉:「世尊告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雲何為二?所謂父母也。若復,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飯食、床蓐卧具、病瘦醫葯,即於肩上放於屎溺,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CBETA, T02, no. 125, p. 601, a11-19)
《賢愚經》卷1〈須闍提品 7〉:「佛語阿難:「出家在家,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CBETA, T04, no. 202, p. 356, a27-b3)
《優婆塞戒經》卷2〈義菩薩心堅固品 9〉:「善男子!我於往昔為四事故,舍棄身命:一者、為破眾生諸煩惱故,二者、為令眾生受安樂故,三者、為自除壞貪著身故,四者、為報父母生養恩故。」(CBETA, T24, no. 1488, p. 1041, c7-10)
《優婆塞戒經》卷6〈五戒品 22〉:「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饒財物,兼得自在,先應供養父母、師長、和上、耆舊、持法之人,供給遠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須。」(CBETA, T24, no. 1488, p. 1065, a6-9)
《增壹阿含經》卷50〈大愛道般涅盤品 52〉:「爾時,世尊告阿難、難陀、羅雲:「汝等舉大愛道身,我當躬自供養。」
是時,釋提桓因知世尊心中所念,即從三十三天上,譬如力士屈伸臂頃來至毘舍離,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其中漏盡比丘皆見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其不漏盡有欲比丘,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未漏盡者,亦不見釋提桓因及三十三天。
爾時,梵天王遙知如來心中所念,將諸梵天從梵天上沒,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毘沙門天王知世尊心中所念,將閱叉、鬼神,到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提地賴吒天王將諸干沓和,從東方來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毘婁勒叉天王將諸無數拘盤荼,從南方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毘婁波叉天王將諸龍神來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及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各各知如來心中所念,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釋提桓因、毘沙門天王前白佛言:「唯願世尊勿自勞神,我等自當供養舍利。」
佛告諸天:「止!止!天王!如來自當知時。此是如來所應修行,非是天、龍、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長養恩重,乳哺懷抱,要當報恩,不得不報恩。然諸天當知,過去諸佛世尊所生母先取滅度,然後諸佛世尊皆自供養虵旬舍利。正使將來諸佛世尊所生之母先取滅度,然後諸佛皆自供養。以此方便,知如來應自供養,非天、龍、鬼神所及也。」」(CBETA, T02, no. 125, p. 822, c17-p. 823, a17)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報恩品 2〉:「佛告五百長者:「……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我今為汝宣說少分。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凈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寶上妙堂內,以百千種上妙珍膳,垂諸瓔珞眾寶衣服,栴檀沈香立諸房舍,百寶庄嚴床卧敷具,療治眾病百種湯葯,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