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魯迅在二十四孝圖中諷刺那幾件事情
「老萊娛親」(又稱綵衣娛親)和「郭巨埋兒」這兩個故事,魯迅最反感並且加以諷刺。
魯迅先生當年曾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里寫過一篇《二十四孝圖》,他點評過二十四孝圖,他說,有些故事可以勉強效仿,有些照著做,會有丟掉性命的危險,還有的,會讓人非常反感。
其中,他表示,「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他認為「老萊娛親」這個故事「這模樣,簡直是裝佯,侮辱了孩子」、「道學先生以為他白璧無瑕時,他卻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而「郭巨埋兒」他則認為「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
(1)孝順我們不能等擴展閱讀:
二十四孝部分故事介紹:
1、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
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2、老萊娛親
春秋時,楚國有位隱士,名叫老萊子。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對父母體貼入微,千方百計討父母歡心。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子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鳴的鳥讓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
老萊子其實也不小了,也年過70。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
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於是,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一天,他為父母取漿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
他害怕父母傷心,故意裝著嬰兒啼哭的聲音,並在地上打滾。父母還真的以為老萊是故意跌倒打滾的,見他老也爬不起來,笑著說:「萊子真好玩啊,快起來吧。」
3、郭巨埋兒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
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2. 為什麼這多人喜歡盲目孝順父母呢父母犯錯誤心裡想著他們是我的父母我們都要忍讓!不管犯多大錯都不能說
有時候不是來說你非要盲目的去孝順,自但是在你成長路上來說,你自己做錯了事,父母有沒有太過嚴厲的去苛責你,他有沒有把你往更好的人生方向去指。如果說你認為孝順父母只是說盲目的,又或者說是說他們犯錯了,我們不能去說,又要盲目的這樣子去孝順,那要看你的父母教育方式是如何的了,有一些父母是出於一個平等的狀態之下,父母犯錯了子女一樣可以去對他做出一點提醒,又或者說是可以去指證,只是說不是用特別嚴厲的方式而已,要看你們溝通的方式是如何的,並不是說不能去說。
3. 形容孝敬父母不要等待的話是什麼
子欲養而親不在
子欲孝而親不在
有這樣的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專在;人慾惜而愛無存,屬我們不要留下什麼遺憾在自己的生命中,尤其是對於自己的父母,所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不要等待,不要等你有閑了,更不要等你有錢了...
4. 孝順究竟是什麼,我們必須什麼都聽父母的嗎難道就必須犧牲自己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嗎
那叫愚孝。父母的話固然要聽。但是遇事自己認為是對的就要去做。即使失敗也不內後悔,畢竟經歷過。沒容有失敗哪來的成功啊。不要前怕狼後怕虎的否則一事無成。你總不能一輩子都在父母的庇佑下活著吧。那樣你永遠長不大。男人或女人都要遇事有主見才行。
道明寺當初要是什麼都聽他老媽的,哪還有杉菜的份兒?他就錯過了真愛!我覺得人活一輩子,就是不能錯過自己愛的人!不是委曲求全..寧願委屈自己愛的人,也得聽別人的意見!那就活得太窩囊了!
父母考慮的方面有很多,學歷,相貌,嫻熟,優雅,甚至家庭背景...這么多都影響了婚姻,影響了兩個人的幸福,如果哪個男人保護不了自己愛的人!那麼怎麼委屈的在一起?苦就苦在愛上了對方!付出了這么多年!
我希望新時代的大家都別太軟弱了!追求你們的真愛!不顧一切的付出才是愛的本質!別顧慮太多了,否則對方就會走掉,而且是無奈的走掉!
5. 我們不能把兒子是否聽從母親的建議作為衡量一個兒子孝順的標准這句話哪裡錯了:
錯在:一個兒子孝順母親的標准不明確。
究竟是聽從還是不聽從,不能從句中知曉。
6. 改寫句子:我們要孝敬父母。我們不能不孝敬父母。 我想取得好成績,我們就要努。
我想取得好成績,我們不能不努力
7. 孝順父母,又要孝又要順,那意味著父母說的都是對的嗎要不然就是不孝順我們不能有自己的觀點嗎
孝順 是一個詞 主要還是孝 孝敬父母了 順的話 每個時代的人 都有每個時代的想法和局限性 經濟社會在變 變化還很快 盡量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力吧 不能光順著父母 光順著父母 賺不到錢 給不了父母 好的生活環境 最後還是不孝順 所以 孝順這個事情 還是各看各的 沒有統一的答案
有的父母要的是禮儀和 言語 有的父母要的是錢物 有的是父母要的是門面 有的父母要的是孫子孫女 看他要什麼 你給什麼 如果他要門面 你賺不到錢 只是禮儀和言語 上孝順 他們會氣死 他們要孫子孫女 你光給買東西 就不生 他們也會被氣死
8. 我們不能把兒子是否聽從母親的建議作為衡量一個兒子孝順的標准
兒子孝順長輩的做法,一般就是正常完成贍養義務,而不是說事事都聽從父母的。
什麼事情都聽父母的,自己沒有主見,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也是很難立足的。
9. 世界上有兩個母親要孝敬,一個是生我的母親,另一個是大地母親,破壞了地球生態,大地母親將無法養育我們
這段話說的太好了,確實破壞了環境,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很好地生存,只有好好的孝敬我們的大地母親,我們才有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