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
這都不算文言文了,在家裡要孝敬父母,在外面要尊敬長輩,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要團結當地居民,對於兒孫的教育不可以鬆懈,對自己要有合理的生活理念,不要胡作非為
『貳』 孝敬父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對父母前輩盡忠盡孝的表現是以下幾點:
1.做家務事
2.掙錢維持家庭經濟
3.和父母前輩陪伴到處去旅遊
4.好吃好喝的要留給父母前輩各一份
5.父母前輩清白做人,子孫也要清白做人
6.有利健康與生命的食物要想著給父母前輩吃
有句謬種流傳千年,說什麼子孫不願意結婚生育、只願意結婚不願意生育是不孝敬父母,甚至還詛咒別人斷子絕孫、人類要絕種,大家來分析一下,這個理解說法正確嗎?這種思想行為非常高尚值得全國人民學習發揚嗎?難道一點兒都不感覺可恥嗎?
我們來舉例:
1.有的子孫後代已婚已育,把自己所生的孩子交給父母前輩,自己和自己的情侶卻不管,甚至和自己的情侶一拍屁股遠走高飛,不管自己的父母前輩及所生的孩子。這種子孫後代對父母前輩盡忠盡孝嗎?
2.有的子孫後代已婚已育,帶上自己的情侶和所生的孩子遠走高飛不再關心父母前輩的死活,這種子孫後代對父母前輩盡忠盡孝嗎?
3.子女為了父母的情面生下一個欺行霸市、草菅人命的壞孩子給他人及社會群眾帶來災難,難道子女這樣做是對父母前輩盡忠盡孝嗎?
4.父母前輩清白做人,已婚已育的子女雖然對父母前輩孝敬,但是他仗著父母前輩的權勢橫行霸道,甚至還教育自己所生的孩子胡作非為欺行霸市,給他人及社會群眾帶來災難。這種子孫後代難道還是對父母前輩盡忠盡孝嗎?
5.已婚已育的子孫後代為了得到父母前輩的家產而喪心病狂殘忍殺害自己的親生父母,這種子孫後代難道是對父母前輩盡忠盡孝嗎?
從這五條足以證明,不能再這樣以子孫後代結婚生育與否來論證人的是非、是否孝敬父母前輩等。這五條才真正是不孝敬父母前輩、傷害父母前輩的嚴重罪行。
子女不願意結婚生育或只願意結婚不願意生育,是子女的自由,只要子孫後代沒有觸犯以上五條罪惡,只要子孫後代想得到父母前輩的好壞,那就是盡忠盡孝。
如果父母前輩是危害社會的罪人,就決不能繼承父母前輩的罪惡繼續危害他人及社會群眾。
『叄』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肖子孫常常被人譴責。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斷:正確 |
『肆』 表達子孫對 先祖孝敬 敬愛的對聯
列祖列宗積德蔭蔽後代福
後嗣後世感恩傳承先人志
『伍』 金火夫妻克六親、不知刑元在何身、若是穩有不孝順、禍及子孫守孤貧,是什麼意思,他們在一起會幸福嗎
那些說迷信啥的人,你們就是站的說話不腰疼,你們肯定沒有經歷過金火夫妻的家庭,而且你們身邊也沒有吧。你們根本不了解,別把別人的婚姻當兒戲。結婚是一輩子的事,你們所謂的愛情,只是一時的,你們懂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嗎?你們,經歷過一輩子那麼長的時間考驗嗎?我不敢多說,5年,保證你的激情早就沒了。真正經歷柴米油鹽過日子的時候,你再來告訴我,什麼是愛情。
真正的愛情,是能經得起平淡,經得住誘惑,最後慢慢變成親情。
金火夫妻,據我知道的,不能說不幸,但是也不好。
我父母就是金火,我深有體會,家庭不和睦,給孩子的傷害很大。從小到大,我都不知道倆人好過沒有,吵架到是家常便飯。親戚家都是越過越好,我們家卻是越過越窮。
但是,凡事沒有絕對,你們要是彼此愛的死去活來的,不能在一起比死了還難受,而且你們的愛很堅定,彼此能夠理解,能做下來化解各種矛盾,不管什麼問題都能為對方考慮,對彼此都十分信任,那也可以在一起。
如果結婚之前,就因為各種事爭吵,經常幾天誰也不理誰,那你最好有個思想准備,激情過後的平淡,甚至苦悶,你能承受嗎。
要是想結婚又害怕,彼此深愛對方,那你們從現在開始,要真心的孝順雙方的父母。孝可感天,古語說不知刑元在何身,你倆相愛,這就不管它了,既然愛,就不會在意誰多受點苦了。
若是穩有不孝順,說的是若是,所以,努力盡孝,一定對你們有所緩解的,我母親,很孝順,所以那幾年還不錯,但是我老爺去世了,姥姥比較偏心我舅舅(你知道,舊社會都是重男輕女的,姥姥家以前是大戶人家,深受其害),所以我母親不如對老爺那樣對姥姥,所以家裡又開始籠罩陰影了。
畢竟這是你倆的事,你自己做決定。我只是告訴你一些建議,以及一些經歷。畢竟婚姻啥的,都是你將要面對的,別人永遠不如你自己知道你想要什麼。
希望你能幸福。祝你幸福。
『陸』 則子子孫孫長壽溫榜什麼名句是告誡我們趁父母年輕我們從小事做起好好孝敬父母
確實應該從小的時候就被教育,應該好好的孝敬父母,孝敬我們的長輩,因為這件事情等長大了之後就學不會了。
『柒』 孝和坤能可以組成什麼成語
沒有同時含 孝和坤 的成語,含 孝 的成語如下: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忠孝節義 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則。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披麻帶孝 指服重孝。
披麻戴孝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求忠出孝 指尋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孝思不匱 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孝悌力田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孝悌忠信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孝子愛日 指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歲月,能及時行孝。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移孝為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忠孝兩全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子孝父慈 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捌』 關羽忠烈千秋,後人非常尊敬,為何子孫卻遭遇滅門之禍
關羽的一生可以用四個字概括:輝煌燦爛。他的人生雖然說是絢爛無比,但內是他的子孫容後代卻不像他那般的輝煌。關羽的後代子孫,結局大都不是很好。他的孫子關統就是因為沒有兒子,而從此關家後繼無人。他的另一個孫子關彝戰死在了沙場之上。
龐會把關羽的子孫後代趕盡殺絕在專家看來,並不算是什麼錯誤的事情,只不過會使得後人覺得龐會是一個十分兇殘的人,引起爭議,但是歷史學家卻對龐會的行為表示肯定,畢竟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的。龐德為父報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玖』 贊美孩子長大了會照顧別人的句子
家庭對於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離婚家庭的孩子百分之九十八心理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所以既然已經離婚,最重要的就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減少在他們面前的爭吵,多為孩子找想。你說的那種如果雙方協商好是可以的,但還要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也是要溝通的
照顧老人的詩句我來回答
1、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2、孝傳五世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縣,有個姓陳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親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雙親,溫順孝敬,從來不讓父母心中有憂慮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則衣不解帶,日夜陪床服侍,親自做湯熬葯。二老逝去後,陳侃悲痛欲絕,真正做到了「事生盡力,事死盡思」的聖人垂訓。他的孝行被整個家族引為典範。所以後代子孫人人效法,尊老愛幼,兄弟團結,夫婦和睦,妯娌相親。以後陳氏家族五代同堂傳為佳話.宋皇樹坊旌表,賜額曰:「孝門陳君」,百姓則稱其為「陳孝門」。
後人有詩贊曰;
至孝事親世頌揚,子孫代代仰遺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動楓宸詔表彰。
3、弟兄爭孝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