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弟子規》國學經典誦讀
《弟子規》國學經典誦讀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弟子規》,輾轉翻印,流傳甚廣,成為清代至民國年間通用的兒童啟蒙讀物。此書以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
1、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解釋】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
2、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解釋】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有益的學問。入則孝
3、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解釋】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4、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解釋】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5、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解釋】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後,才能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解釋】出門時告訴父母去向,返家後,面告父母報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 變,以免父母憂慮;
7、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解釋】公物雖小,也不要私自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會讓父母傷心;
9、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全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要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
10、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父母就會憂慮; 做出傷風敗德的事,父母親就會蒙受羞辱;
11、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解釋】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不是困難的事情;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
12、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解釋】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要和顏悅色、態度誠懇;
13、諫不入 悅復諫號泣隨 撻無怨
【解釋】如果父母不高興時不聽規勸,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繼續規勸;父母不聽懇勸,我們雖難過的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鑄成大錯;
14、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15、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釋】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父母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解釋】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解釋】飲食用餐,就坐行走;長者優先,幼者在後;
20、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釋】長輩呼喚別人,應代為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前去轉告;
21、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現能
【解釋】稱呼尊者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長面前,謙虛有禮,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解釋】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長輩沒有說話時,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23、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解釋】騎馬或乘車,遇見長輩,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
24、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解釋】長輩站立時,晚輩不可先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解釋】在尊長面前說話,要低聲細氣;聲音太低而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26、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解釋】 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當注視聆聽,不可以東張西望;
27、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解釋】對待別人的父輩,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別人的兄長,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謹
28、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解釋】早上要比長輩起的早,晚上要比長輩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時光;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解釋】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後,馬上洗手;
30、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解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解釋】放置衣服時,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亂放,避免造成臟亂;
32、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
【解釋】服裝貴在整潔,不在華麗;穿著上要根據自己的身份,與家庭的情況相稱;
33、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解釋】對待飲食,不要挑食偏食;飲食適量,不要過少過量;
34、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解釋】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
35、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解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
36、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解釋】進門時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抖動;
37、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解釋】進入房間時,揭簾子、開關門的動作輕緩,不要發出聲響;在室內行走,寬處轉彎,不要撞到物品的稜角,以免受傷;
38、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解釋】拿著空的器具,要像裡面裝滿東西一樣,小心謹慎以防跌倒或打破;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不可以隨便;
39、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解釋】做事不要慌慌張張,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不可草率行事。
40、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解釋】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惡的事情,不要好奇過問;
41、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解釋】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42、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解釋】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
43、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解釋】借用別人的物品,要明著向人請求、徵得同意;沒有徵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竊行為;
44、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解釋】借人物品,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信
45、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解釋】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解釋】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語穢污詞 市井氣切戒之
【解釋】不要講姦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臟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
48、見未真勿輕言 知未的勿輕傳
【解釋】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
49、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進退錯
【解釋】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
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解釋】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說長此說短 不關己莫閑管
【解釋】不要當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後說別人的長短;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
52、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解釋】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
53、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解釋】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
54、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解釋】唯有品德才學可以與人相比,不如別人,應當自我激勵,修養德才;
55、若衣服若飲食 不如人勿生戚
【解釋】若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氣;
56、聞過怒聞譽樂 損友來益友卻
【解釋】 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贊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
57、聞譽恐聞過欣 直諒士漸相親
【解釋】聽到他人的稱贊,唯恐過譽;聽到別人的批評,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
58、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解釋】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 ,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
59、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
【解釋】 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泛愛眾
60、凡是人皆須愛 天同覆地同載
【解釋】 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解釋】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敬重他,並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解釋】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佩服他,並非他會說大話;
63、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輕訾
【解釋】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
64、勿諂富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解釋】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不要喜新厭舊;
65、人不閑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解釋】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閑言閑語去打擾;
66、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解釋】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別人自私自利,切記不要去評說;
67、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釋】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贊,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68、揚人惡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解釋】贊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69、善相勸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解釋】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
70、凡取與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解釋】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將加人先問己 己不欲即速已
【解釋】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願不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應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
72、恩欲報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解釋】要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
73、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解釋】對待婢女和僕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
74、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解釋】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而親仁
75、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
【解釋】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於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
76、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解釋】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查色獻媚;
77、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解釋】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
78、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解釋】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姦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79、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解釋】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
80、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解釋】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81、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解釋】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解釋】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
83、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解釋】讀書計劃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問就通了;
84、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解釋】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
85、房室清牆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解釋】房間整潔,牆壁干凈,書桌清潔,筆墨整齊;
86、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解釋】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
87、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解釋】書架取書,讀完之後,放歸原處;
88、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解釋】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想了解更多關於投資,總裁,領袖,管理,銷售,兩性關系,家庭,子女教育,健康方面的專業智慧嗎?
89、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解釋】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壞了心志。
90、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解釋】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通過身體力行聖賢的訓誡,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
;Ⅱ 關於孝的經典誦讀
望子成龍,是家長的最大心願; 「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是老師的無上榮耀;人才輩出,百花 齊放,令政治家最為自豪。如何讓家長、老師、政治家皆大歡喜,各遂其願,我發表一點拙 見。
一、成才的前提是有知識,具智慧。
何為知?何謂智?知字先寫一矢,即箭,再寫一口字。 「 口述如矢,必然有知。 」 判斷一個人 對某一事物、某門學問是否有知,只要你去請教一問,他就 「 口述如矢 」 ,像放箭一樣,說的 又快又准,必然令你佩服,當即誇贊 「 有知識、有學問,真了不起 」 。如果一問,張口結舌, 呆若木雞,那肯定是不知道了 —— 無知。知音通智,由知變智。知與智通音,是說 「 知 」 到一 定程度,就會變成智慧,觀 「 智 」 字的結構就更明白了, 「 知底若日,高明生智 」 。智字是知字 底下加一日字,知,有個程度問題,知多少?知人知面不知心,是說對事物的本質,來龍去 脈不清楚。 「 知底若日 」 ,則是知道了事物的根根底底,非常明白,像太陽那樣明亮、高明, 當然就能反應敏捷,判斷正確,行動有功,這就是智了。
「 智音通志,可圖大事。 」 智字為什麼要讀 zhì呢?因為它要與志通音。《靈樞 . 本神篇》說:「 因志而有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 志智相通,一個人要胸懷大 志,才能發奮學習,積極上進,才能實現有知,用知生智,有了大志,加上大智,才能圖謀 大事,所以智育的根底是志育,是德育。只有具備遠大的志向、廣闊的胸懷,智慧才能放射 出燦爛的光芒。
二、大量記憶、背誦古聖先賢的經典,是有知識、具智慧的前提。
「 聖賢書涵蘊常理常道,教人常則常行,給人安身立命。它是人類智慧的直接表露,是博造 文化、推動歷史的動力核心。人的生命有限,熟讀聖賢書,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較輕便地吸 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較迅速地啟迪自己的理性, 而後對比較淺顯性、 應用 性的學習, 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 並且眼界遠大, 胸襟開闊, 可以對人生作一個較為全面、 合理性的規劃與安排。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見識,亦即今所謂的文化教養。要啟發理性, 開拓 見識,陶養性情,除讀聖賢書外,恐別無可行之方了。 」
「 經典是人生智慧的源頭,是為人處世的准則。要修身養性,通達事理,以此最為便利。經 典更是文化的根源所在, 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養, 很容易開發一個人的理性, 而涵養出深廣 的心胸和能力。 」
我們常羨慕那些大學問家,不論問他什麼問題,都能口述如矢,旁徵博引,口若懸河,滔滔 不絕, 說得明明白白,聽的點頭稱是。讓人驚嘆他的記憶力那麼好,能出口成章背誦出那麼 多的至理名言, 而又恰到好處。 其實,只要訪問和研究, 都會發現無論是當代的還是歷史上 的出類拔萃人物, 特別是大學問家、 文學家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出口成章、 滔滔不絕能背誦若 干詩詞曲賦,名文典章。何止是大學問家,古時只要是讀書人,能背 「 四書五經 」 幾部文言文 書是很平常的事,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所說:「 中國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希伯 萊文也是靠背誦流傳下來的。中國唐朝、 歐洲十二世紀以前, 還沒有發明印刷術, 也沒有紙 張, 人類文化保存是靠每個人背下來, 口口相傳。 …… 自秦始皇燒書 , 到漢武帝重新恢復文化 ,
距離七、八十年間,中國文化,《四書》、《五經》、《老子》、《莊子》,都靠這些老先 生親口背出來,口口相傳。甚至到滿清末年民國初年,在我小的時候,有些書還是借來抄, 親手抄,然後背。背誦的方法,不但不妨礙社會的發展,反而使社會文化發展更發達,更精 詳。 」 正所謂倉滿庫流,俯拾皆是;空空如也,掘地三尺,又得幾何?記憶力是人類智力結 構中最主要的基礎能力, 對人類其他能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那麼在當代, 為什麼鮮 有人能背誦古聖先賢的文章呢?難道當代人的大腦不如古人發達, 記憶力比古人差?非也! !
Ⅲ 關於孝道的經典誦讀 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
為家人們整理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郭居思供給,埋孩子願母親活命。感謝金色的天空,陽光照在冰冷的門上。-(二十四孝。下面這些關於孝道的經典誦讀收集了更多,看看哪句大家最喜歡吧!
1、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不可藐視她。
2、想要女兒贏,就得從她母親開始。
3、與其犧牲太多,不如保持親密;後悔的夜不在前。-(諺語的結合)。
4、母愛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偉大力量。這種愛凝聚成我的勤奮、毅力和意志,它將永遠照耀著我青春的光芒。
5、人老了,孝順的義就得到了,人老了,孝順的義就不給了。
6、您不是寫在詩里,您不是唱在頌歌里,但您是給了我生命,把我養大的土地,我深深地愛您。
7、不善於親吻的,就是玷辱自己的親族。
8、對孩子來說,父母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喊塵知何其他情感都更可靠、值得信賴。
9、沒有什麼能比一個人的母親更偉大。
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
10、了解你的親人,看看你的兒子;求子順,先孝父母。教養子女,是要知道父母的恩;要想讓你的孩子孝順你,你必須先孝順自己的父母。從四個字。
11、母親的痛苦,路途遙遠;子痛娘,行長線。娘大陽,長江水;兒子想念娘,哭了。母親想兒子,只要河;兒子想娘,桿子長了。
12、孔子說:「今天的孝道就是要能夠滋養。」至於狗和馬,兩者都可以飼養。你怎麼能這么無禮?」-出自(論語)(春秋)。註:孔子說:「今天的孝子只說能養活父母。」甚至狗和馬也可以繁殖。如果你不孝順你的父母。供養父母和養狗養馬有什麼區別?」
13、不善於親吻的,就是玷辱自己的親族。-(三國演義)(魏書)注意:不兄賀尊重別人父母的人,一定也不會尊重自己的父母。
14、當孝敬父母,使你得福,活得長久。這是第一誡,有應許。(以弗所書:>。
15、一切人,天地,都不如孝順,孝順是最孝順神的。
16、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認識你的母親吧!
17、不受地位不受尊重,但受德行不高;不要為你的財富感到羞恥,要為你的智慧感到羞恥。
18、當我們知道父母最虧欠我們的時候,諸佛聖賢都會報恩。當人們把佛放在心中時,他們就會用勤奮和勤奮來修孝。
關於孝道的優美句子
19、德行之初孝,天下之大經。孝適用於天地,孝適用於四海。它適用於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
20、孝順還生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子。
21、世界上最嚴肅的問題是:我能做什麼好事。
22、養兒方知娘苦,養妻知謝娘恩。
23、50句關於孝道的經典句子。
24、一個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愛他的父母。
25、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26、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幸福,是一家人能夠緊密地合作。
27、母親的平安與幸福全靠她的兒女!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孩子去創造!
關於孝道的經典故事
28、孝順是百行之冠,多行善事之開端。
29、勵志故事為你整理出關於孝道的經典句子50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0、孝心是流水。上一代人閉合電流,下一代人乾涸。燕,詞。
31、孝是道德之本,育是人生之本。
32、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激勵著孩子去關心身邊的世界,去關心人類所創造的一切,以及他為人民鄭消服務的熱情。
33、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34、世俗所謂不孝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養育,一不孝也;奕好喝酒,不顧父母養,二不孝也;好財,私妻,不顧父母扶養,三不孝也;從目空一切的慾念,想父母殺,四不孝也;善猛斗,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35、身發膚父母,不敢傷,孝之始。為了向父母示好,孝順也是結局。
36、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是需要報答最美麗的人,那就是母親。
Ⅳ 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孝心作文500字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如果說母愛是一種動物性的本能,那麼孝敬父母也是上帝賜予的一種動物本能。
成長的過程磕磕絆絆,難免父母會有「訓斥」你的時候。也許你對父母有些誤會,也許父母真的有做不好的地方,找個機會,用適合的方法告訴他們你的感受,但不要責備他們,如果他們年事已高,就更不要試著改變他們,而是試著把自己置身他們當時的環境,理解他們!
給父母嘮叨嘮叨,我不煩。因為他們這是愛我。
有一次,我心血來潮,一心想幫媽媽做些家務。我把想法告訴媽媽,媽媽笑了,說:「好啊,看你能不能幫我減輕負擔!」我聽了高興極了,忙說:「好好好!」我一邊拿來拖把,一邊說:「媽媽,我拖大廳!」媽媽點點頭。我從衛生間提來一桶水,來到大廳里。開始了,我左托右拖,嘴裡哼著曲兒:「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不一會兒,干凈的大廳出現在我面前,映出我的小花臉來。媽媽走到我身旁,欣慰地笑了。
我得意極了。這時,媽媽發話了:「女兒,我希望你每次做家務時都有你的身影,因為好成績不是完全報答父母的。父母下班回來,只是想子女為自己端上一杯熱茶,或一句問候,或幫父母提東西,或者拿來一雙鞋子給父母換。知道嗎?」我聽了,心裡知道明白了。原來爸爸媽媽需要的是一杯茶,一句問候,一個動作......我的眼眶熱了,可是淚收回去。
我心裡想:「我一定,不,每次都幫父母做事。」
孝心無價,孝心如黃河之水長長流,朋友們,獻給父母孝心吧!
Ⅳ 孝親事跡材料
孝親事跡材料範文(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事跡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書面材料。擬起事跡材料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孝親事跡材料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尊師孝親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中國上下五千年,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程門立雪……這一個個故事銘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一直拿這幾個故事當作座右銘,所以尊師孝親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的根本。
一說到是誰把你養育大,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自己的爸爸媽媽,而我跟大家的答案不同。因為爸爸媽媽都有工作,都很忙,沒時間照顧我,並且我剛出生的時候媽媽沒有母乳,是姥姥拿著奶瓶一點一點的喂我。等我上了一年級,姥爺每天騎著自行車接我上下學,這一生中我最感謝的人便是他們。現在我已經長大了,上六年級的我也可以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還記得在一個夏天,天氣很熱,姥姥發燒了,姥爺不在家。當時我看著姥姥那張疲憊的臉上顯現出紅紅的顏色。我想起了在我生病時姥姥是怎麼照顧我的,這時我便學著照顧起姥姥來。我先倒了一杯溫水,然後在我們家的葯箱里找出成人感冒葯,我把葯和水送到姥姥的嘴邊,姥姥吃下去,我又在我的屋子裡找到毛毯蓋在姥姥身上,還特地囑咐讓姥姥打個盹,這樣就會好得快。看著姥姥進入了夢鄉,我也擦擦額頭上的汗水。在平常,我也會幫姥姥刷刷碗,掃掃地。看姥姥姥爺勞累的時候還會給他們捏捏肩,捶捶背。在這期間,我還學會了幫姥姥買菜呢!他們臉上的皺紋足以證明,他們頭發中的銀絲可以說明:歲月像一匹野馬,它不停的奔跑著。姥姥姥爺的時光隨著野馬的速度減少,我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他們呢?
在寒暑假的時候,我也會回老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待一段時間,因為我知道爸爸媽媽每天上班掙錢,很不容易。爸爸媽媽下班回到家,我會給他們倒杯熱水。平常我會幫爸爸刷茶杯。在他們疲憊不堪的時候我會貼心的給他們倒好洗腳水,調好適宜的溫度,這樣就可以讓爸爸媽媽放鬆不再感到疲勞。
親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人,老師則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就猶如我們人生中最亮的那一顆星星,在你迷路時,他會把黑暗照亮,指引正確的方向。他們更是「春蠶」「蠟炬」的化身,不求回報。把知識傳授給我們,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老師」這個詞我認為可以替換「奉獻」。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偉大的事業,教書育人正是他們不動搖的信念。在我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刻起,我便知道遇到老師要站直行禮問好,放學後我也會和老師說聲再見。
在小學,我一直是班級里的班長,班裡的事情我也會替老師分擔。比如收作業,考詞語,帶領學生經典誦讀,替老師給沒來的學生的家長打電話詢問怎麼回事……因為我知道老師也很累,好幾次老師都是帶病給我們講課。既然幫老師分擔就要做好,就要認真地去完成,決不能辜負老師的信任。而且,在老師不在的時候,我會管理好我們班同學的紀律,還會帶同學們背古詩,看書……除了這些,為了讓我們的教室變得更加美麗,我第一個帶了一盆杜鵑花,擺在了我們的講台上。接著連續好幾天都有同學帶花到教室。只要是路過我們班級的老師或者同學都會發出他們由衷的贊嘆。在班級里,我會盡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積極的幫助老師管理好班級更是我義不容辭的任務。我和同學們和平相處,一起學習,互相幫助,努力讓我們這個集體變得更加團結,讓我們這個「家」變得更加美麗。
經過老師的教導和我自身的努力,在小學階段我一直都是三好學生,還獲得過區級優秀少先隊員的稱號。我還參加過多次徵文、講故事比賽,每次都獲得了好的成績。
尊師孝親,學會感恩,懂得回報,親人和老師對我的教導,對我的關愛,我用多少的墨水都無法寫完。我一定會「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一定會在今後的日子裡,繼續把尊師孝親這一中華傳統的美德繼續傳承下去!
李雲寬,男,13歲,家住武安市南通樂村,目前就讀於武安市第九中學1312班。生活賦予了這位13歲少年堅毅的品質,朴實的性格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所有的13歲少年一樣,李雲寬陽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學評選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動中,如果不是同學的舉薦,我們也許就很難讀懂這位朴實少年背後生活的艱辛和對家庭的擔當。
兩年多以前在李雲寬的家中,父親的勤勞,母親的質朴,兄妹間的互愛,給這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總是帶來歡聲笑語,和諧溫馨。然而當父母拿出所有積蓄修葺新屋的時候,父親病倒了。修房加上父親的治療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親病倒了,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為了生計母親必須外出打工,當時11歲的李雲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裡的生活重擔。
由於生病,父親四肢無力,走路太久都會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顧弟妹衣食起居,李雲寬還必須承擔起家裡的所有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凳、洗碗、做飯,洗衣服、干農活等。為了不耽誤學習,李雲寬總是白天幹活,晚上學習同時還要輔導弟弟妹妹的作業,相比其他孩子來說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時間。
今年上初中以後,李雲寬就必須住校了,對他來說能見到媽媽就成為了奢侈。因為媽媽只有在每月開支以後才會帶著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後匆匆離開,用他的話來說,媽媽離他實在太遠了。住校後的另一個不便就是家裡的家務活就必須積攢了。周末放假後也許別的孩子都在享受媽媽帶來的美食,在家裡上上網或許找同學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李永寬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兩周家裡積攢下來衣物,中午時洗菜、做飯,為家裡烹制一頓他們認為不錯的午飯,然後先盛滿一碗飯,雙手送到父親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親的眼裡總有淚水打轉。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來看望父親時才能實現。
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又常年在外,家裡的農活只能落在小雲寬的身上。對他來說鋤地、拔苗、播種、割棒子樣樣是好手。為了不給別人造成負擔,他一個人曾割完地里所有的棒子。如果有機會你能拉起小雲寬的手,觸摸手掌上的老繭時,你就會懂得生活過早得給予了這個13歲少年堅毅的品性。
是啊,13歲正是一個天真燦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然而自從父親病倒後,小雲寬卻先後利用兩個暑假上山捉蠍子。別的孩子可能為了好玩,或者作為一種生活體驗,而雲寬卻是為家裡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簡單,「父親每次買葯要花好幾百塊錢,這樣父親就可以多買幾次葯」。捉蠍子難免被蠍子蟄。一個暑假下來,小雲寬被蟄20多次,甚至一天被蠍子蟄到過4次。就是這樣也並沒有阻擋雲寬為父親買葯的決心,最終兩個暑假小雲寬掙到了700多塊錢。當拿著所有的錢交給父親時,知道這件事的所有人被感動了,於是村裡人把小雲寬當做教育孩子的典範。
幸福也許是心裡的感動,幸福也許是內心最簡單的一種需求。當問及捉蠍子這件事時,小雲寬總是一臉幸福地說:當賺到18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個西瓜;當賺到27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1斤排骨。對別的孩子來說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許都沒有記憶,但對雲寬來說卻是一種滿足,一種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沒有好,我就會一直捉下去!」小雲寬一臉嚴肅的告訴我們。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掙錢的艱難,小雲寬額外珍惜每分錢的支出。每周父親都會給他二十塊錢的生活費,但小雲寬卻只拿5塊錢。因為他覺得更多的錢應該留給父親治病,留給弟弟上學。5塊錢,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也許維持一天的生活開銷都不夠,更別說一個星期。但是小雲寬去總是能擠出兩塊錢給4歲的小妹妹買兩根火腿或者買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生病了,小雲寬卻毫不猶豫地把身上僅有的2塊6毛錢給了生病的同學,幫他拿葯。那一次,妹妹沒有再吃到糖。
學校放假的時候,也是雲寬最想念媽媽的時候。看著別的同學或者座車或者爸媽接送,他多想媽媽此時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哪怕就是用手輕撫一下自己的頭。但是他又知道媽媽是在為這個家奔波,是為自己將來能夠有出息。最終雲寬自己選擇步行,用他的話說這樣就省出了路費,同時也節約了「開支」。
雖然很忙碌,雖然很清貧,小雲寬卻從沒有丟下學習。在課任老師的眼中雲寬是個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在同學眼中雲寬是個熱心、講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雲寬更是一個自尊、自立的人。國家每年都會有貧困生補助,雲寬卻沒有去申請,「我不想得到別人可憐,再說也沒什麼好可憐的,有爸爸,有媽媽我其實很幸福!」
懷揣著一份堅毅,一種感恩,用責任和堅強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一個13歲的少年同樣用行動抒寫著青春最華美的篇章!
xx,女,今年17歲,共青團員。家住新縣新集鎮艾窪居委會,就讀於新縣高中本部高三(2)班。該同學學習刻苦認真,思想品德端正,孝老愛親事跡典型。
小時候的徐力維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有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有對自己關懷備至的爸爸媽媽,有聰明活潑的弟弟,一家人雖不富裕,但其樂融融。
20xx年秋天,徐力維同學的爸爸徐斌突患腦溢血,當時她僅僅是初二學生,弟弟才上六年級,爺爺奶奶年近80,都有老年痴呆症。爸爸一病,媽媽要去醫院照顧病人,就把整個家丟下了。沒辦法,徐力維只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她既要在學校搞好學習,還要回家照顧爺爺洗臉,穿衣吃飯,幫助奶奶做飯、掃地、做家務等等,不幸的遭遇讓她過早體味了生活的貧困與艱辛,但她總是說:「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不能讓媽媽擔心。」這一挑就是123天。直到幾個月後父親從醫院回家。
徐力維母親李本麗身體也很不好,前幾年肝臟做過切除手術,不能做太多的事情,所以在父親回家後的大部分家務仍是要她做:洗衣做飯,加上爸爸的尿布,還要幫媽媽給爸爸做康復運動。那時她爸爸被確診為植物人,整天卧床不起。即使這么辛苦,徐力維仍毫無怨言。爸爸病後,家裡生活相當困難,她正值青春年少,沒有去與人家比吃比穿的,穿的都是好心人給的舊衣服,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其他同學一星期要花費100元錢,而他們兄妹倆每月一共才用100元錢,媽媽有時對她說:「孩子啊!真是苦了你了!現在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了。」望著媽媽憔悴的面孔和頭上出現的銀絲,徐力維含著淚點點頭,她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媽媽照顧好家人。
從此,不管春夏秋冬,徐力維每天早上五點就准時起床了,她總要先幫爸爸洗臉刷牙,穿好衣服,再趁媽媽做飯的時候讀讀書,自己有時候都顧不得吃上一口就得背上書包飛快地趕到學校上課,放學鈴聲一響又飛快的跑回家幫媽媽做午飯。除了學習,做家務、照顧爸爸的飲食起居,成了徐力維每天必須做的事,她的少年便是在這樣的忙碌辛勞中一天天度過的。
臨近中考,她的學習任務也變得繁重起來,但她依然堅持每天臨上學前把吃的喝的給爸爸准備好放在床邊,中午回家給爸爸喂飯、擦洗身子,晚上回家後給爸爸洗臉、洗腳、做身體按摩,給爸爸講自己一天的收獲,看到爸爸笑,徐力維的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周圍好心的大叔大嬸們有時候也會過來看看她們一家,問她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的,但徐力維都會婉言謝絕,因為她覺得,這么多年來大家對她們的幫助已經夠多了,現在她長大了,就要憑自己的能力撐起這個家了。
這么艱苦的家庭條件,她沒有放棄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在升高中時,她原本打算放棄縣高去職高的,因為職高學生有補助,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可以讓弟弟更好的學習。她的這一舉動感動了好心人,有社會愛心人士資助她上高中,她知道求學的不易,珍惜上學的機會,克服了一切困難,努力學習,成績始終優秀。
進入高中之後,學習任務更繁重了,但卧病在床的爸爸依然是徐力維最大的牽掛,她甚至想到過放棄學業回家一心一意幫媽媽照顧爸爸,可每次都會被媽媽罵:「孩子啊,這么多年的艱辛我們都走過來了,爸爸有我照顧,你要好好學,再堅持三年,你考上大學就好了」。聽了媽媽的話,徐力維飽含著淚水,繼續回到學校努力讀書,她在心裡激勵自己:「我要堅強,我不能向生活低頭」。幾年來,徐力維精心照顧爸爸的孝心感動了周圍的許多人,大家都對這個善良質朴的女孩豎起了大拇指。
走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徐力維沒有享受快樂幸福的少年時光,她勇敢地幫媽媽承擔起贍養老人,照顧爸爸的義務,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未來的路依然漫長,但徐力維卻毫不畏懼,她在日記中寫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要與那雛鷹一樣,用大自然生存的殘酷歷練心智,以鳳凰涅槃的精神堅定信仰。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笑對生活,殘缺的家庭也會充滿愛的溫暖,也能收獲美好的明天!」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善心、愛心,良心的綜合體現。這就好比樹木有根才能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基本品質,無論擁有多少才華和學識,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
長輩在我身上寄託了太多的期望,總是給我創造最好的條件,但不是寵溺,媽媽言傳身教,在人生起步的路上賦予我正能量和美好情感。從呱呱落地到現在的小小少年,我也一直學習著母親的孝順,給他們帶來更多驚喜。
我平時非常喜歡看書,最喜歡看的是一些感人的孝老愛親的小故事,像「黃香溫席」、「孔融讓梨」這些小故事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熟知。在學校開始背《弟子規》時,我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會去理解句子的含義。《弟子規》就是教我做人的道理,讓我成為一個聽話懂事知禮的好孩子。
在生活中,我也以書中學到的孝老愛親的故事主人公為榜樣,努力做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記得有一次,奶奶身體不舒服,晚飯沒吃就早早上床睡覺,我心裡很著急,就和媽媽一起去買葯。到家後,我一會兒給你奶奶遞水,一會兒給奶奶遞葯,希望奶奶吃了葯能快點好起來。晚上,我想:奶奶身體不好,如果我打掃好屋子,奶奶就可以多休息一下,病也會好得快點。於是,我自己用IPAD開了鬧鍾,第二天一早,我就起床在客廳里忙著掃地、擦桌。,媽媽聽了,高興地說:「你長大了,可以用內心去發現需要幫助的人,懂得關心家人和設身處地為長輩著想了!」
今年的「三八」節,媽媽單位組織活動,所以晚飯沒在家裡吃。我一吃好飯就打電話給媽媽,說:「媽媽,我愛您!」我又做了一張小卡片放在媽媽床頭,上面整齊地寫著:「按摩卡,終身享用,隨叫隨到。」等媽媽回到家裡,看到這份禮物時,激動得眼裡閃著幸福的淚花。其實在我們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常常可以享受到他的捶背和按肩。如今我又承擔了一份工作,每天晚飯後廚房就是我的領地,你可以經常看到一個圍著圍兜的小男生在洗刷刷!
我是誰呢,我是媽媽心中的美德少年——楊xx,我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楊xx,我是xx小學204班愛學習愛同學的班長——楊xx,我正在用品德為筆,進取為墨,書寫人生燦爛篇章!
我叫××,家住××鎮水泥預制廠,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歲的奶奶和五十多歲的父母,全家總共有八口人。多年以來,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方面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情,下面就幾個方面作以下匯報: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結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個院、同吃一鍋飯。我門是這樣想的:父母歲數都大了,他門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可想而知。隨著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門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但我門絕不能因為生活好了而忘記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門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門成人,是他門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作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碼的標准,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門的良知不但僅埋再心裡,更重要的是落實再行動上,精心贍養我門的父母與奶奶。奶奶從年青時身體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爸爸工作忙,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我第一個帶奶奶去醫院,盡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堅持到奶奶病情穩定、痊癒後才離開病房。今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天上的雨嘩嘩的下個不停,突然聽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來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趕到奶奶的房間,看到奶奶吃力地低這頭,嘔吐不止。我沒有再多想,立馬撐起雨傘,找車把她送到了醫院,樓上樓下拿葯、輸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鍾,直到奶奶病情穩定下來,這才喘了一口氣。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和妻子、女兒講,不能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門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門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所以結婚幾年來,一家人關系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好心就有好報,我門對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她們對我門兒孫的疼愛,每當工作都忙的時候,父母總是能給我門燒好開水、作好飯菜,奶奶還能照顧好小孩子,使我門安心工作。
二、兄弟團結、妯娌和睦
我們堂兄弟六個,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門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門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她們。比如:每當奶奶住院交葯費的時候,我們兄弟六人都是爭這去交錢,爭著在醫院照奶奶。我們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每年孝敬父母贍養費都是多給。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鬧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門之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什麼也沒得到,到是受到了別人的指責,是背著不忠不孝的罵名,最終走上法庭。我門要本這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這吃虧是福的心態。這樣才能處理好他門兄弟之間、我門妯娌之間的關系。"這些年來,正是她門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法,使我門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四鄰羨慕,並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稱贊。
三、鄰里關系
我的家住再一個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圍有零幾戶人家,這些年來,我門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把鄰里關系處理的很不錯,我門有一個鄰居是從外地搬來的,家境較為貧寒,他的兒子經人介紹毫不容易找了個對象,但家裡窮的連見面禮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我給了他二千錢才應付過去,後來結婚,照舊拿不出錢辦喜事,為成就這對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猶豫的拿出二千元錢來,幫他門辦了婚事,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感動得他門的老母親逢人就講、見人就誇,講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紀守法
我們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會活動中,總是能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村規民約,積極交納社會公益款,從未出現過任何違法亂紀的現象,我也多次被評為××一中黨支部的優秀黨員。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有為的青年,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年輕人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也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來還差得很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