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保障 > 臨時工交五險老了有退休金嗎

臨時工交五險老了有退休金嗎

發布時間:2020-12-25 09:56:20

❶ 長期臨時工養老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臨時工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版產物,隨著勞動法的實施權,從法律上已經廢止。按現代勞動制度,都是勞動合同制職工,只有合同期限不同,沒有正式與臨時工之分。勞動合同制工人可以約定試用期,但試用期包含在合同期內。
用人單位只要用工,就應當為勞動者繳納社保,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按核定標准繳納社保。

❷ 用人單位應該給臨時工繳納養老保險嗎

當然要為臨時工繳納養老保險,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必須與回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答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❸ 臨時工退休有什麼規定嗎

如果作為臨時工工作,那麼你正常參保的基本養老保險,並且達到累計交費15年以版上這樣一個規定,權這種情況也是可以正常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的,當然作為正式工也工作了15年,那麼也就意味著他也僅僅只交了15年的基本養老保險,所以說這兩個人員退休的這個退休金待遇幾乎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為他們的繳費年限都是相同的,所以說領取到的退休金也基本上是相同的。

❹ 用人單位應該給臨時工繳納養老保險嗎

只要是勞動者,不分臨時用和正式工,都有享受社會保險的權力,就算是臨時工,也應該交納養老保險的,公司有這樣的義務,臨時合同上也應該有註明。

❺ 僱傭退休人員做臨時工,五險一金要繳納嗎

員工已經達到退休年齡,那麼單位是不需要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的,五險一內金是指社保和住房公積金,只有容員工和單位存在勞動關系時才需要單位繳納,而員工達到退休年齡之後是無法和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了,所以是不需要繳納的。

❻ 長期臨時工退休,享受退休金嗎

退休後領不領退休金要看你父親之前工作單位有沒有繳納養老保險專,有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才屬享受退休金,否則是不能享受退休金的。 至於你說的補償金《勞動法》是這樣規定的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❼ 臨時工退休時算工齡嗎

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社會統籌之前,經勞動人事部門辦理錄用手續,招收為正式工的,最後一次在本企業從事臨時工的工作時間,可以與招收為正式工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1、在當地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後的臨時工期間的連續工齡,要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計算繳費年限。

2、依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3、《關於勞動合同制職工工齡計算問題的復函》勞社廳函[2002]323號對按照有關規定招用的臨時工,轉為企業勞動合同制工人的,其最後一次在本企業從事臨時工的工作時間與被招收為勞動合同制工人後的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7)臨時工交五險老了有退休金嗎擴展閱讀:

工齡分類:

1、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總的工作時間。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

2、本企業工齡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一般工齡包括連續工齡,能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同時就能計算為一般工齡;但一般工齡不一定就是連續工齡。

3、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在含義上有一些差別,即連續工齡不僅包括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而且包括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

若沒有可以合並的情況,連續工齡就是本企業工齡。國務院1978年6月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規定將「本企業工齡」改叫為「連續工齡」。

❽ 現在臨時工都能繳納養老保險嗎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通常情況下,臨時工是收入最不穩定的群體,也是權益普遍得不到保障的群體,為此,政府推出了臨時工養老保險政策。

臨時工都能繳納養老保險嗎

是可以的,臨時工養老保險是針對臨時工人推出來的一種養老保障。自新勞動法實施以來,為了保障外來工的切實利益,已經取消臨時工這一說,僱傭單位也一定要按照規定為工人繳納養老保險。雖然我國推出了臨時工養老保險政策,但是臨時工養老保險仍難保障。因此臨時工要想保證晚年無憂,最有投保商業養老保險。投保時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商業養老保險的購買原則是越早購買越好。因此,建議您盡早購買。
2.傳統型養老產品:到期開始領取,您可以根據您現在的經濟水平以及收入情況合理選擇保額。
3.理財型養老:每年固定存入4800元或每月存入400元,做為您的養老金的准備。55周歲或60周歲開始部分領取做為您的養老金,剩餘的還可以繼續做理財。

養老保險是最基礎的保障,但是臨時工很難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為此臨時工購買養老保險,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養老保險產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浪費。

❾ 事業單位臨時工養老金如何交

由用人單位與職工共同交納,交費比例與額度由統籌地社會養老保險機構確定,一般是用人單位交12%,個人交8%,具體事宜可以撥打12333進行咨詢。

《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❿ 臨時工和合同工退休金一樣嗎

臨時工和合同工退休金是否一致,是根據其繳納的養老保險金和繳費年限來確定的,無論哪種人群,只要繳費年限長、繳費金額多,其在退休後享受的養老保險金就越高。

以鄭州為例,根據《鄭州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基礎養老金根據職工繳費年限按下列比例計發:

(一)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十年及其以上的退職職工,按本人退職時本市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十五計發;

(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十年不滿十五年的退休職工,按本人退休時本市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二十計發;

(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十五年及其以上的退休職工,按本人退休時本市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五計發;

(四)本條例施行前被授予省級及省級以上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的退休、退職職工,退休、退職時仍保持榮譽稱號的,按本人退休、退職時本市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九增發。

第二十二條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十年及其以上的退休、退職職工,追加養老金根據職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年限每滿一年,按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百分之一點四的比例計發。

(10)臨時工交五險老了有退休金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七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閱讀全文

與臨時工交五險老了有退休金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智力競賽 瀏覽:648
養老保險哪一年實施的 瀏覽:733
長壽花花發軟 瀏覽:812
社區老年大學居民自治 瀏覽:601
敬老院服務感受100字 瀏覽:409
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包含了什麼 瀏覽:355
父母皮膚不好怎麼也不肯去看醫生 瀏覽:238
鄉鎮老年大學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瀏覽:921
50歲男小腿輕微浮腫 瀏覽:410
為什麼養老基金比其它基金滯後 瀏覽:470
2021年民法典退休年齡最新規定 瀏覽:660
孝順春節作文 瀏覽:26
孝順基督教 瀏覽:114
即養生又健康的即怎麼寫 瀏覽:326
去重慶老年大學怎麼走 瀏覽:740
養生堂c多少錢 瀏覽:235
東莞領養老金生存認證是什麼時候 瀏覽:673
子女房過戶給父母如何繳稅最低 瀏覽:735
社保查詢退休升多少年 瀏覽:849
重陽節寫慰問信 瀏覽:874